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血压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高血压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测 38例单纯冠心病患者 (A组 )、5 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 (B组 )、12例健康对照组 (C组 )的肱动脉舒张功能 :反应性充血后血管舒张 (FMD)、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管舒张 (NID)及血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FMD、ET :A、B组较C组均有显著差异 (均P <0 0 1) ;(2 )NO :B组较C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3)A、B组间 :FMD、ET、NO均有显著差异 (均P <0 0 5 ) ;(4 )NID在三组间无差异 (P <0 0 5 ) ;(5 )FMD :与NO呈正相关 (r=0 4 3,P <0 0 1) ,与SBP、LDL、ET呈负相关(r =- 0 5 2、- 0 36和 - 0 4 7,均P <0 0 1) ;SBP :与LDL、ET呈正相关 (r =0 2 5和 0 4 2 ,P <0 0 5 ) ,与NO呈负相关 (r<- 0 31,P <0 0 1)。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显著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高血压病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FMD与NO、ET均可作为反映冠心病和高血压病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检测38例单纯冠心病患者(A组)、5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B组)、12例健康对照组(C组)的肱动脉舒张功能反应性充血后血管舒张(FMD)、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管舒张(NID)及血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FMD、ETA、B组较C组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2)NOB组较C组明显降低(P>0.05);(3)A、B组间FMD、ET、NO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4)NID在三组间无差异(P<0.05);(5)FMD与NO呈正相关(r=0.43,P<0.01),与SBP、LDL、ET呈负相关(r=-0.52、-0.36和-0.47,均P<0.01);SBP与LDL、ET呈正相关(r=0.25和0.42,P<0.05),与NO呈负相关(r<-0.31,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显著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高血压病加重冠心病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FMD与NO、ET均可作为反映冠心病和高血压病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80岁以上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缓冲功能和内皮调节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和非单纯收缩期高血压(NISH,指收缩压与舒张压都升高)各10例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肱动脉横断面顺应性(CSC)、容积扩张性(VD),以及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内皮依赖性血管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功能(NID),用于评估动脉的缓冲功能和内皮调节功能,并检测心脏功能。结果 NISH组肱动脉横断面顺应性(CSC)、肱动脉容积扩张性(VD)均明显高于ISH组,差异有显著性(P=0.046,P〈0.01),而动脉硬化指数(B)则明显小于ISH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反应性充血状态下NISH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亦明显高于ISH组(P=0.014)。左室后壁收缩期厚度(LPWS)NISH组则明显小于ISH组(P=0.031)。多因素分析结果:FMD、8是与肱动脉容积扩张性(VD)关系最为密切的参数。结论 两组患者动脉的缓冲功能和内皮调节功能均降低,同时ISH组患者动脉的缓冲功能和内皮调节功能明显低于NISH组患者。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主动脉脉压(PP)、脉压指数(PPI)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198例,根据结果分为冠心病及非冠心病组。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系统表示。造影前测定主动脉根部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计算出PP及PPI,两组比较应用t检验;以Pearson相关分析主动脉PP、PPI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并以冠脉病变程度评分为因变量,其它参数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主动脉SBP、DBP、PP及PPI与非冠心病患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老年组主动脉SBP、DBP、PP及PPI与非老年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主动脉PP、PPI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rPP=0.592、rPPI=0.658,P〈0.01);回归分析发现,主动脉PPI和年龄进入回归方程,提示主动脉PPI及年龄是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主动脉PP及PPI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吸烟健康中老年人与慢性阻塞肺病(COPD)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水平变化。方法采用高分辨超声检测肱动脉基础动脉内径(DO)、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ID),观察正常吸烟对照者、慢性阻塞性肺病及正常不吸烟对照者共78名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COPD组及吸烟健康对照组人群FMD值较正常不吸烟对照组减低(P〈0.05),同时,COPD组随着疾病分级加重,FMD值亦逐渐减低(P〈0.05)。吸烟、不吸烟对照组及轻度COPD组的NID值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度至极重度COPD组随肺功能逐渐减退,NID值亦逐渐减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吸烟及COPD早期即出现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并随疾病进展更趋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病及高血压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症(LEASD)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以及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水平。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系统分别检测36例老年高血压病(老年高血压组)患者以及49例老年高血压病合并LEASD(老年高血压合并LEASD组)患者肱动脉的FMD及NMD;同时采用硝酸盐镉还原、比色法测定NO水平(以硝酸盐浓度表示);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ET水平,并分别与40例健康老人(健康老年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老年高血压合并LEASD组患者肱动脉的FMD及NMD均显著低于老年高血压组和健康老年组(P<0.05),而老年高血压组患者的FMD和NMD亦显著低于健康老年组(P<0.05);老年高血压合并LEASD组患者的NO水平显著低于老年高血压组和健康老年组,而ET却显著高于老年高血压组和健康老年组,而老年高血压组患者NO水平同样显著低于健康老年组,ET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及高血压病合并LEASD患者肱动脉FMD及NMD均受损;老年高血压病及高血压病合并LEASD患者均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且高血压病合并LEASD患者内皮功能紊乱更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以及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心钠素(AN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单纯OSAHS患者16例,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17例和正常对照组12例,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ET、TNF-α、ANP和NO的含量。结果单纯OSAHS组和OSAHS合并高血压组血ET、ET/NO、TNF-α和AN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NO低于对照组(P〈0.05);OSAHS合并高血压组ET、ET/NO和TNF-α高于单纯0SAHS组(P〈0.05),而NO低于单纯0SAHS组(P〈0.05)。结论OSAHS患者及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均存在血管内皮损伤和内皮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合并MS将其分为2组:MS组(65例)和非MS组(55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内径、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情况。选取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NC组)。结果①MS组的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均高于非MS组和NC组,P〈0.05,P〈0.01。②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MS组明显低于非MS组和NC组[(7.15±2.46)%、(8.45±4.13)%和(12.23±5.12)%,P均〈0.05]。③三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依次为:(0.84±0.21)mm、(0.78±0.24)mm和(0.64±0.14)mm,P均〈0.01;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依次为29.3%、21.8%和5.0%,P均〈0.01。④相关分析显示,FMD%与年龄、SBP、TG、FPG呈负相关(r=-0.359、r=-0.357、r=-0.346、r=-0.413,P均〈0.01),与HDL—C呈正相关(r=0.341,P〈0.01);IMT与年龄、SBP、BMI、TG呈正相关(r=0.431,r=0.442,r=0.315,r=0.342,P均〈0.01),与HDL—C呈负相关(r=-0.313,P〈0.01)。结论并发MS可加重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及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早期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49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罗布考组(P组,n=24)和常规治疗组(C组,n=25),检测外周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一氧化氮(NO)及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应用高频超声测肱动脉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FMD),用药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指标变化。结果 P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外周血中ox-LDL和CEC水平明显降低(P〈0.01),NO含量明显升高(P〈0.01),FMD明显升高(P〈0.05)。P组患者治疗后与C组相比,外周血中ox-LDL和CEC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NO明显升高(P〈0.01),FMD明显升高(P〈0.05)。C组CEC、NO含量及FMD含量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治疗后血浆ox-LDL与CEC呈正相关(r=0.385,P〈0.01),与NOFMD呈负相关(r=-0.517,P〈0.01)。结论 普罗布考具有抗氧化、降低ox-LDL,提高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在高血压左室肥厚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30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EH,观察Ⅰ组)、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及20例EH伴LVH(观察Ⅱ组)患者降压治疗前后血清ET、NO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观察Ⅰ组血清ET明显高于对照组、NO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Ⅱ组血清ET明显高于观察Ⅰ组、NO明显低于观察Ⅰ组(P均〈0.01),且ET与NO水平呈负相关(r=0.586,P〈0.01);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与ET呈正相关(r=0.427,P〈0.05)、与NO呈负相关(r=0.653,P〈0.01)。观察Ⅱ组治疗后,血清E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1)。结论 ET和NO两者失衡可能参与了EH及LVH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肱动脉内皮功能(FMD)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探讨动脉粥样硬化、FMD与CRP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65例,正常对照组42例。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CRP浓度,B型超声检测IMT及粥样斑块,在静息、反应性充血时分别测量肱动脉内径。结果高血压组CRP浓度、IM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IMT的增厚,CRP增高,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高血压组FM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FMD的减低,CRP逐渐增大。CRP与IMT的相关系数为r=0.201(P〈0.01),二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CRP与FMD的相关系数为r=-0.693(P〈0.01),二者具有显著的负相关。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CRP浓度与FMD、IMT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CRP与IMT具有显著的正相关;CRP与FMD二者具有显著的负相关。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降低CRP浓度,抑制炎症反应可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12.
毕春晖 《山东医药》2010,50(49):64-6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和调脂效应。方法将18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10mg和20mg。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肱动脉内皮细胞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内皮细胞非依赖性舒张功能、血脂、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细胞问黏附分子-1(sICAM-1)及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A、B组FMD均显著改善,B组较A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两组血清NO、SOD显著升高,sICAM-1显著降低,B组较A组血清NO、SOD显著升高(P〈0.05);两组TC、HDL-C均显著降低(P〈0.01),组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FMD与血清NO、SOD呈正相关(r=0.74、0.56;P〈0.01),与血清sICAM-1呈负相关(r=-0.83,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改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肱动脉FMD,增加血清NO含量及SOD活性,降低血清sICAM-1含量,且有剂量依赖性;其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与其调脂效应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林虹  郭进  林英忠  赵毅兰  李泓 《内科》2007,2(2):159-161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44例(A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46例(B组)、健康人群对照组43例(C组)。采用高分辨超声分别测定三组肱动脉的内皮依赖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FMD),并分别检测血管活性因子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结果 ①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FMD、NO明显降低,ET明显升高。②B组FMD、NO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ET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害明显,合并2型糖尿病时损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解合兰 《山东医药》2006,46(7):34-35
将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高血脂脂泰组、非高血脂脂泰组和非高血脂常规治疗组。高血脂和非高血脂脂泰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脂泰胶囊。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C反应蛋白(CRP),以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血脂升高和不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NO浓度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T和CR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脂泰胶囊治疗后NO均显著升高(P〈0.01),ET和CRP显著降低(P〈0.05)。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血脂水平高低都存在着动脉内皮功能损伤和动脉内膜的慢性炎症反应,脂泰胶囊治疗可减轻血脂不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在冠心病及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中,停用辛伐他汀治疗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并探讨相应作用机制。方法 入选33例血清胆固醇(Tc)水平未达标的冠心病及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分别于基线水平、停药前(即辛伐他汀20mg治疗4周后)及停用辛伐他汀1周时,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FMD)评估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测定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血栓素B2(TXB2)的水平及主要血脂参数的变化。结果 辛伐他汀治疗4周后可有效降低冠心病及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明显改善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然而,停用辛伐他汀治疗1周后,所有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较停药前明显下降(4.82士0.71)%与11.51±0.87%,P〈0.01),甚至低于未服用辛伐他汀时的基线水平(4.82±0.71%与5.89±0.65%,P〈0.01),其中冠心病患者停药后FMD下降幅度较仅有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更显著(65.6%与56.3%,P〈0.01)。停药1周后,患者血清NO水平较停药前及基础值均明显降低,而血浆ET水平升高。血浆TXB,水平在停药前后无明显变化。此外,停药后患者血清LDL-C水平虽较治疗4周时有所升高,但仍未恢复至基线水平。停药后肱动脉FMD的变化仅与血清NO降低幅度呈正相关关系(r=0.674。P=0.004),而与血清LDL-C水平变化无明显相关性(r=-0.414,P=0.083)。结论 在TC水平未达标的冠心病及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中突然终止辛伐他汀治疗可在1周内完全逆转该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甚至还可能导致血管内皮功能进一步恶化。并且这种撤药反应随基础疾病的严重性增加。停药所致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可能与血管内皮源性的NO减少有关,是非胆固醇依赖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变化及非洛地平对其影响。方法观察72例EH患者(EH组)用非洛地平治疗前后血浆NO、ET和CGRP浓度的变化,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非洛地平治疗前EH组血浆N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E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CG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非洛地平治疗6周后,EH组血压和血浆ET浓度明显降低,NO浓度和CGRP明显增高(P〈0.01)。结论非洛地平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使EH患者血浆NO和CGRP浓度升高,ET浓度降低,对E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155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轻中度)。采用TM-2421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记录24小时ABP。结果:(1)三组ABP均呈勺型变化,糖尿病和高血压组S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高血压组D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糖尿病组(P〈0.01,或P〈0.05)。余弦法证实三组ABP变化的显著昼夜节律性,糖尿病和高血压组的夜间血压(SBP、DBP)下降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2)ABP参数:糖尿病和高血压组ABP均值和负荷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ABP变异性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组ABP曲线下面积显著性高于正常组(P〈0.01),与糖尿病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高血压和临床正常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均出现ABP部分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的显著性差异。提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明确诊断高血压前已发生血压调节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硬化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冠心病(CAD)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状况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AD的患者106例(观察组),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狭窄的健康者4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Sutton法,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AD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缩功能(FMD)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缩功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AD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FMD与冠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651,P〈0.001),颈动脉IMI及斑块积分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871,0.702,P〈0.001)。结论: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相平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MS患者(MS组)40例、健康对照组(NC组)36例,用彩超检测IMT、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NID).结果 MS组IMT明显高于NC组(P<0.01),FMD及NID低于NC组(P<0.05),IMT与舒张压(SBP)、甘油三酯(TG)明显正相关,FMD与年龄、体重指数(BMI)、TG、SBP、收缩压(DBP)、空腹血糖(FBG)呈负相关.结论 MS患者存在较严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内皮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对高血压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8PWV)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38例高血压并IGT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CT,20例)和常规治疗+EECP组(CT+EECP,18例)。CT+EECP组隔天反搏治疗2h,总共反搏36h,共36d。分别于体外反搏前和反搏后检测baPWV,同时检测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结果CT组和CT+EECP组治疗后baPWV明显下降,分别为1703±213(P〈0.05)和1601±208(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ET均明显下降(74.8±21.3和62.6±20.8,P〈0.05,P〈0.01),NO均明显上升(67.7:1:17.4和78.2±18.2,P〈0.05,P〈0.01).CT+EECP组baPWV和ET下降更为显著,下降幅度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高血压并IGT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管僵硬度,从而改善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