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006年2月收治的65例合并有肺外病变的婴幼儿支原体肺炎情况,了解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药物。结果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常合并肺外病变,以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明显。治疗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序贯治疗,全部患儿均治愈。结论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常伴有多系统损害,应引起高度重视,进行支原体抗体检查,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刘晓梅  杨光 《医学综述》2012,(22):3805-3808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一般是指肺炎支原体肺炎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周以上,病情未见好转,甚至继续加重者。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不退、咳嗽且合并多系统损害。发病机制考虑与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免疫功能紊乱及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等多因素有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及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郑运智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8):194-194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的年龄特点和临床表现,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小儿腹泻的机制。方法:观察522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用药前后腹泻发生率,分析其年龄特征,并作腹泻的病因学检查。结果:52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用药前合并腹泻48例(9.2%),用药后继发腹泻176例(33.7%),合计224例(42.9%),且婴幼儿所占比例大(65.6%),合并轮状病毒和继发真菌感染的比例也大,共43例,其他组无1例。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小儿腹泻.其腹泻与肺炎支原体病原体、抗生素的应用、合并和继发真菌感染有关,应加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的临床观察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住院治疗的86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x线特征及治疗经过。结果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多为弛张高热或中等度热)、顽固性咳嗽,肺部体征早期不明显,胸部X线片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大叶性实变或絮状渗出影,可伴有胸腔积液及肺外多系统损害。大环内酯类及头孢曲松、激素联合治疗效果好。结论小儿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存在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或机体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免疫反应过度的可能,病情重,病程迁延,但经规范合理的综合治疗多能痊愈。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重要病原体之一,MP不仅可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起肺外其他器官病变。我院自2006年-2008年,共收治kiP感染患儿237例,现就其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感染为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原体之一,肺炎支原体肺炎占小儿肺炎20%左右,在密集人群中可达50%。每隔4—6年流行一次。近年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肺外组织损害报道增多,神经系统损害多为脑炎、脑膜脑炎、脊髓炎、格林一巴列综合症等,急性偏瘫的报道鲜有,故将临床工作中遇到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急性偏瘫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大叶性肺炎的病原学变迁。方法:分析286例儿童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原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6例患者病原学检查痰培养阳性率为23.77﹪,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率43.38﹪,支原体阳性53.85﹪。混合感染者居多,其中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34例,支原体合并其他病毒55例,各种病毒混合感染79例。结论:1肺炎链球菌不再是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主要病原,非典型病原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在儿童大叶性肺炎中占重要地位。2混合感染不容忽视,支原体感染可合并EB病毒感染。3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季节病原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并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确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支原体肺炎最常见症状:发热,以高热为主,伴玩固性咳嗽、少痰、咽痛,可伴胸腔积液.另外,可出现皮疹等肺外损害,2例有明显接触感染,所有患者无肝功损害,无离子紊乱,发病初期,血常规白细胞均<10.0*109/L,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仍是诊断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手段.结论 支原体感染易引起支原体肺炎,治疗上应考虑支原体合并其它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呼吸喹诺酮及新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9.
正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MP)是儿童时期肺炎及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冬春季高发。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MPP)发病见于各年龄段,除呼吸系统的多种表现外,尚可造成其他系统不同程度的损害,临床表现不同。2010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且有上升趋势,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肺炎支原体既可以引起肺部炎症病变,还可以引起其他系统病变,临床表现多种多样.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对笔者所在科收治的9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常见并发症,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收治的40例儿童MPP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0例患儿均有发热、咳嗽表现,合并胸腔积液15例,肺不张12例;2例出现肺出血;21例合并肺外并发症。结论:儿童MPP常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肺外症状多见心肌、肝功能受损、神经系统受损。阿奇霉素抗炎疗效不佳者常需利福平、甲基泼尼松龙、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肺炎支原体肺炎及肺外并发症32例患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及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我院病房收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及肺外并发症32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结果30例发热,均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咳嗽;4例并发喘息症状.肺炎支原体除呼吸道损伤外,可引起不同程度、不同系统的肺外表现,呕吐、腹泻9例,肝功受损3例,心肌受损5例,学龄前期与学龄期患儿热程及肺部出现哕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刺激胜咳嗽,肺外并发症多,可累及多个系统及脏器,应及早诊断及治疗,警防肺炎后遗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变化,以期能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急性期MPP患儿196例(MPP组),其中轻型152例,重型44例,选取同期外科择期手术7岁以下儿童50例为对照组,检测IgA、IgG、IgM水平及CD3^+、CD4^+。结果:MPP组IgG、IgM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轻型患儿X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型患儿IgM水平高于轻型患儿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CD3^+、CD4^+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组轻型患儿CD4^+低于对照组,重型患儿CD4^+低于对照组,CD3^+低于对照组及轻型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感染患儿存在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及T淋巴细胞低下,重型肺炎患儿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预测难治性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资料,从中选取37例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纳入RMPP组,从中另选取37例儿童普通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纳入MPP组,对比两组患儿入院时的生物标志物: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乳酸脱氢酶、铁蛋白(SF)、D-二聚体(D-D)表达水平的差异性,以Logistic分析RMPP的预测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各项预测因素的预测阈值。结果: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CT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RMPP组患儿CRP、IL-6、IL-18、乳酸脱氢酶、SF、D-D水平均高于MPP组患儿;IL-6、IL-18、乳酸脱氢酶、SF、D-D为儿童RMPP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患儿血清IL-6、SF对儿童RMPP具有较高预测价值(P<0.05),IL-18、乳酸脱氢酶、D-D水平具有中等预测价值(P<0.05);IL-6预测阈值为7.105pg/ml,IL-18为164.950ng/ml,乳酸脱氢酶为358.300IU/L,SF为166.860μg/L,D-D为1.105μg/L。结论:检测上述各项预测因素水平可为难治性儿童支原体肺炎预判提供科学性参考,入院后检测上述各项预测因素水平能够为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必要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和硫酸沙丁胺醇缓释胶囊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MPP)气道高反应的成本及效果。方法以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37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观察对象,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185例(抗体滴度≥1:160或双份血清试验4倍以上升高),将其中合并气道高反应的118例患儿纳入本研究,并分为常规治疗(A组)、常规治疗+硫酸沙丁胺醇缓释胶囊(B组)及常规治疗+孟鲁司特钠(C组),统计各组患儿刺激性咳嗽的发生率、治疗后刺激性咳嗽持续时间、缓解时间及住院天数,测定呼吸峰流速值;以上海市二级甲等医院的收费标准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气道高反应的发生率为63.8%;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应用硫酸沙丁胺醇缓释胶囊与孟鲁司特钠均可缩短患儿刺激性咳嗽的病程;成本-效果分析提示硫酸沙丁胺醇缓释胶囊组的成本效果优于孟鲁司特钠组,成本-效果比为0.86(P<0.05)。结论考虑临床疗效和医疗费用,硫酸沙丁胺醇缓释胶囊治疗无其他合并症的MPP患儿较孟鲁司特钠有更好的成本-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胸部CT在9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MPP)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03月至201 6年2月确诊为MPP 98例患儿临床资料及胸部CT结果。结果单侧肺叶病变64例中,局限于右侧44例,局限于左侧20例,其中右侧病变例数44例多于左侧20例,而多叶段病变62例,明显多于单叶段病变例数34例,其中多叶段病变中以右侧下叶受累例数最多为32例。患儿病变以大片实变状影为主(79.59%),明显多于其他影像学病变例数,其余影像学病变主要变现为斑点状及斑片状实变影(32.65%)、胸腔积液(25.51%)、肺不张(20.41%)、散在斑片状影(13.27%)、肺门淋巴结肿大(12.24%)。婴幼儿多表现为散在斑片状影和肺不张,年幼儿多表现为大片实变状影、斑点及斑片状实影,也伴随胸腔积液。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且存在年龄差异,胸部CT诊断有助于不同年龄段患儿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有助于指导支原体肺炎患儿早期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临床特点及患儿的血清中IL-2的变化,探讨MPP的发病机制,以期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已住院确诊的MPP患儿32例,正常儿为对照组20例.观察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同时取其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2水平,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MPP以刺激性干咳及肺部体征不明显为临床特点,肺外表现多见.(2)MPP组、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IL-2水平分别为(82.389±25.776)pg/mL, (121.482±46.335)pg/mL.MPP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IL-2水平降低,P<0.05.[结论](1)刺激性干咳,肺部体征不明显,肺外表现多见为MPP临床特点.(2)IL-2水平的下调与MPP的发病机制相关,合理调整患儿IL-2水平有利于MPP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P)心肌酶CK-MB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8例MPP患儿全部行心肌酶谱、心电图和胸片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及随访观察。结果128例MPP患儿中,CK-MB升高的34例(26.56%),心电图异常13例(10.16%),胸片显示心胸比率均正常。大部分患儿治疗后复查心肌酶和心电图均恢复正常。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心肌损害较常见,由于其主诉表达不清,症状、体征不典型,容易漏诊。对心肌损害的诊断CK-MB较心电图更敏感,故MPP患儿应常规查心肌酶,以便及早诊断,及时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为MPP免疫学治疗提供进一步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12月于本院确诊为MPP的患儿60例,对照组为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60例,分别检测两组儿童外周静脉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结果:MPP组患儿的CD3+、CD4+、CD8+、CD4+/CD8+表达水平(x珋±s,%)分别为69.12±8.07、37.76±8.22、27.96±9.28、1.53±0.56。与健康对照组儿童相比,MPP组患儿的CD3+、CD4+、CD4+/CD8+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CD8+表达水平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MP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失调,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在MPP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并分析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和普通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血清中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和D-二聚体早期水平,协助医生对RMPP患儿早期诊断。 方法 随机抽取在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入住安徽省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且病程在7 d内,初步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共52例,入院后立即抽取静脉血进行了SAA和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对以上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后7 d内若患儿体温正常,咳嗽症状缓解或复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示:病灶较治疗前吸收,归纳为普通MPP组;反之则归纳至RMPP组。将2组入院时检测的SAA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分别与正常标准值进行比较,并比较2组检测结果。 结果 普通MPP组患儿早期SAA水平为(11.56±5.96)mg/L,D-二聚体水平为(0.61±0.32)μg/mL,分别与正常标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MPP组患儿的早期SAA水平为(42.85±35.25)mg/L,D-二聚体水平为(2.82±2.06)μg/mL,均高于正常标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MPP组患儿早期SAA及D-二聚体水平与普通型MPP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 结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中早期SAA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提示病情易进展至难治性支原体肺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