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检测肺鳞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和免疫印迹(westorn blot)技术检测22例不同分期及分化程度的肺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HSP27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HSP27在肺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鳞癌组织中HSP27蛋白表达水平(0.85±0.11)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57±0.24);HSP27在低分化肺鳞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癌组织(P<0.05);HSP27在早期(Ⅰ期+Ⅱ期)肺鳞癌组织和非早期(Ⅲ期)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27在肺鳞癌中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端粒酶亚基因表达及其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技术检测29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47例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的端粒酶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端粒酶各亚单位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端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亚单位基因端粒酶逆转录酶(mTERT)mRNA表达在食管癌、不典型增生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端粒酶亚单位基因hTR或TP1mRNA在3种食管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05例食管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TERT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01);而hTR或TP1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端粒酶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关键性作用:hTERT与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端粒酶有望成为食管癌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p57kip2和PCNA蛋白在西宁地区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60例食管鳞癌及其相对应的31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7kip2和PCNA蛋白,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分析。结果p57kip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率为28.33%,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率(51.61%),并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率为81.67%,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率(61.29%),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7KIP2与PCNA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s=-0.611,P<0.01)。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p57kip2低表达与PCNA的高表达共同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食管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食管鳞癌手术切除及活检标本90例,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其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 癌组织、癌旁组织与相应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SP70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8%(79/90)、15.0%(3/20)和13.3%(2/15),食管鳞癌组织HSP70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1),提示HSP70可能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在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病例中HSP70阳性率为80%,而在淋巴结转移病人中HSP70阳性率为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提示HSP70表达高低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HSP70可能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和淋巴结转移.是否能作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WWOX与P53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正常食管黏膜、癌旁食管黏膜及癌组织标本的WWOX与P53蛋白产物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食管鳞癌组织中,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WWOX蛋白阳性表达率、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I期与III~IV期间WWOX蛋白异常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期或II期均与III~IV期间P53蛋白异常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WWOX蛋白阳性表达率、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WWOX蛋白阴性表达与P53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 s=0.514,P<0.001)。结论WWOX蛋白与P53蛋白异常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转移有关。在食管鳞癌中WWOX蛋白与P53蛋白表达密切相关。联合检测WWOX蛋白与P53蛋白,可以为食管鳞癌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有意义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Yan Z  Li Z  Yao W  Wu W  Wu Y 《卫生研究》2010,39(5):583-585
目的探讨肺鳞癌组织中Ras相关核蛋白(Ra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22例不同分期及分化程度的肺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Ran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肺鳞癌组织中Ran mRNA表达水平是癌旁正常组织的2.35倍(P0.05),Ran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Ran在非早期(Ⅲ期)肺鳞癌组织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早期(Ⅰ期+Ⅱ期)癌组织(P0.05),在低分化肺鳞癌组织和高、中分化癌组织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n的表达上调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57^kip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其与cyclin D1和PCNA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p57^kip2、cyclin D1、PCNA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对这些组织的DNA含量和细胞周期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p57^kip2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yclin D1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PCNA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57^kip2和cyclin D1、p57^kip2和PCNA之间表达负相关(r=-0.429,r=-0.585,P〈0.01)。流式细胞术: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癌组织中DNA含量增高,异倍体细胞增加(P〈0.01);G0/G1期细胞减少,而S期和G2/M期细胞增多,增殖指数(PI)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结论p57^kip2低表达与cyclin D1和PCNA高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GRP78 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RT-PCR法检测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GRP78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RP78 mRNA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67%(17 /30)和26.67%(8/30),GRP78 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癌旁组织相比,食管鳞状细胞癌GRP78 mRNA呈现高表达,表明GRP78可能参与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过程,可以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一种有价值的肿瘤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CD147、NF-κB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刺激因子(CD147)、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食管鳞癌侵袭转移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对照组织CD147、NF-κB的表达.结果 CD147、NF-κB在食管鳞癌表达阳性率为77.5%、87.5%,在癌旁正常对照组为25%、42.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7在早期和中晚期食管癌表达阳性率为33.3%、90.3%,在NF-κB为55.6%、96.8%,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7在食管鳞癌无转移和转移组表达阳性率为28.6%、87.9%,在NF-κB为42.9%、97%,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47、NF-κB在食管鳞癌组织表达增高,与肿瘤的浸润、转移相关,它们可能是通过共同的作用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微小RNA-21(MicroRNA-2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icroRNA-21和PDCD4在癌旁正常肺组织、非典型增生组织、鳞癌组织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icroRNA-21在肺鳞癌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及非典型增生肺组织(P0.05);PDCD4mRNA及蛋白在肺鳞癌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及非典型增生组织(P0.05),非典型增生组织与癌组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与鳞癌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PDCD4蛋白和PDCD4mRNA具有一致性(r=0.512,P0.01);在NSCLC中MicroRNA-21与PDCD4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910,P0.01),MicroRNA-21与PDCD4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876,P0.01)。结论 MicroRNA-21与PDCD4在NSCL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MicroRNA-21/PDCD4环路异常促进了NSCL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GMT在食管上皮单纯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和浸润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P53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21例正常上皮、39例单纯增生上皮、17例非典型增生、12例原位癌以及140例浸润癌组织中MGMT及P53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结果MGMT蛋白表达强度在原位癌和非典型增生上皮最高,浸润癌组织次之,单纯增生上皮和正常上皮表达较低,统计学分析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3.022,p<0.05)。P53在正常上皮不表达,从单纯增生上皮→非典型增生上皮表达逐渐增强,在原位癌和浸润癌组织中表达强度最强。统计学分析各组表达强度存在差异(F=16.18,p<0.01)。MGMT和P53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癌组织MGMT与P53蛋白之间的表达呈负的相关关系,(rs=-0.415,p<0.01)。结论MGMT和P53蛋白在食管组织癌变的过程中的表达改变可能与食管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马莉  孙光伟  吕小英  王厚照  林一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693-2694
目的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胃癌组织Twist基因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正常胃黏膜、胃癌原发灶、胃癌转移灶组织中TwistmRNA的表达含量。并以Twist基因和18stRNA含量的比值作为评价Twist表达水平的指标,组间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Twist/18stRNA(10g比值)正常组为0.139±0.003;原发组为0.304±0.046;转移组为0.654±0.015。原发性胃癌组织及转移组织中Twist基因表达水平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与原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wist基因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量较低,在胃癌及其转移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而且Twist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胃癌转移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以辅助诊断和观察胃癌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基因启动子区过甲基化与颈段食管癌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析颈段食管部正常黏膜、颈段食管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DAPK基因启动子区过甲基化及其mRNA表达状况。结果42例颈段食管癌组织中,有27例(64.3%)DAPK基因启动子区过甲基化,其在各病理分级和T分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N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癌旁组织中,有6例过甲基化,且均为颈段食管癌组织中有过甲基化的病例。颈段食管部正常组织、非甲基化的颈段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均有DAPKmRNA表达。结论颈段食管癌中DAPK基因启动子区过甲基化与mRNA失表达有关,可能是颈段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HSP70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正常鼻咽组织、鼻咽异型增生和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6例正常鼻咽组织、11例鼻咽异型增生组织和47例鼻咽癌组织HSP70蛋白表达,分析鼻咽癌组织HSP70表达与鼻咽癌组织类型、恶性程度(鼻咽癌的病理分级)相关性。结果HSP70在正常鼻咽组织阳性率为18.8%(3/16)、表达弱(+);鼻咽异型增生组织阳性率为54.6%(6/11)、强度为中等(+~++);鼻咽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2%(33/47)、表达强(+++),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47例鼻咽癌组织标本中,19例为高分化,阳性率为31.5%(6/19)、强度为中等(+~++)。28例为低分化,阳性率为96.4%(27/28),表达为强阳性(+++)。结论HSP70表达强度以及阳性率与在鼻咽癌癌变进程呈相关,HSP70表达水平与鼻咽癌的类型、恶性程度(鼻咽癌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504S在结直肠癌(CRC)、结直肠上皮内肿瘤(CRIN)和正常结直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30例癌旁正常黏膜、30例CRIN和221例CRC,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04S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P504S在正常结直肠黏膜、CRIN、CRC中的表达率依次上升,分别为6.7%、46.7%和69.7%,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504S在CRC高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表达率分别为76.3%和43.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P504S在CRC的Duke’s分期A期、B期、C期、D期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4%、74.4%、68.8%和71.4%,四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504S在CRC的发生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可作为结直肠肿瘤的新的肿瘤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HSPs)表达水平与肺癌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52例肺癌患者和313名健康对照外周血淋巴细胞HSP27、72、73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癌患者HSP27、72、73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7.9±3.5、18.0±3.8、19.5±9.5)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9±7.4、20.0±8,6、22.7±1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SP27与HSP72表达水平显著正相关,Person相关系数为0.64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淋巴细胞HSP27、73表达水平的升高,发生肺癌的风险不断降低(HSP27 OR=0.936,95%CI:0.893—0.982,P=0.006;HSP73 OR=0.969,95%CI:0.947—0.991,P=0.006)。[结论]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肺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患者分叉头框家族转录因子1(forkhead box containing protein O subfamily 1,FOXO1)表达的变化,以及转录因子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PEPCK)、葡萄糖 6 磷酸酶催化亚基(G6PC)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FOXO1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临床与病理确诊的NAFLD患者,用免疫组化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检测肝组织FOXO1的表达以及FOXO1、PEPCK和G6PC的mRNA水平。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组、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simple steatosis, SS)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IR)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NASH组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显著高于SS组、对照组(P<0.001或P<0.05),而SS组与对照组之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的FOXO1阳性细胞数、FOXO1 mRNA、PEPCK mRNA、G6PC mRNA随病情的加重逐渐增加,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FOXO1 mRNA水平与IR、炎症评分和脂肪变性评分、PEPCK mRNA和G6PC mRNA表达正相关。结论 不能根据ALT正常与否决定是否肝穿刺活检。NASH患者的FOXO1表达和活性增强,FOXO1转录因子调节PEPCK和G6PC的表达,并与胰岛素抵抗有关。推测脂肪变性和炎性反应参与了FOXO1的调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TV1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检测ETV1在135例不同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瘤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TV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阳性表达率为68.1%,显著高于瘤旁正常组织的5.2%(P〈0.05)。荧光定量PCR方法显示,间质瘤组织中ETV1的相对表达Ct值(3.30±2.37)低于瘤旁正常组织的(6.19±2.86),肿瘤组织中ETV1的表达是正常组织的7.4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 ETV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水平(1.24±0.67)也较瘤旁正常组织高(0.88±0.28)(P=0.0369);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TV1mRNA和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526,P=0.017)。结论:ETV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特异性高表达,可能与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为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分泌运动因子受体(autocrine motility factor receptor,AMF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研究。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正常组织在AMFR的mRNA和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296±1.568v87.913±2.351,t=3.681,P=0.001;63.1%V834.5%,X^2=13.722,P〈0.001)。免疫组化分析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AMFR蛋白的水平与肿瘤大小(X^2=5.209,P〈0.05)和淋巴结转移有关(X^2=4.32,P〈0.05),而与性别(X^2=0.739,P=0.39)、年龄无关(X^2=0.064,P=0.81)。结论AMF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升高,其可能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中的一个新靶点和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