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干扰素α对实验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干扰素α(IFNα)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复合因素造成肝硬化模型,随机取12只作为A组(模型组),余大鼠分为B组(IFNα治疗组)12只,每日肌注IFNα
1×105U共6W和C组(对照组)12只,每日肌注生理盐水共6W.取肝脏组织行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IFNα治疗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激活状态的星状细胞(HSC)数量明显减少,并出现凋亡现象.结论
IFNα对肝纤维化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α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干扰素-α(IFN-α)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影响。方法:用四氯化碳(CCl4)复制肝纤维化模型大鼠32只,随机分为A,B,C3组。A组:6只,造模结束即处死;B组14只,皮下注射-α10万/100g8周,C组12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8周。治疗结束时用TUNEL法检测各组肝星状细胞凋亡情况;HE染色观察肝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中间丝蛋白(Desm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等指标。结果:B组较其他两组肝组织学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程度减轻,I型胶原,TGF-β1的显色指数降低;B组肝星状细胞明显减少,凋亡指数增加,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FN-α在体内可诱导HSC凋亡,这可能是IFN-α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干扰素IFN-γ和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组织学变化和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40例CHB患者分为IFN-γ治疗组、IFN-α治疗组和对照组,IFN-γ组应用1MUIFN-γ治疗9个月;IFN-α组应用干扰素α-2b,3 MU,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用护肝片等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总计分和血清透明质酸(HA)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肝纤维化计分在IFN-γ组和IFN-α组分别下降至(10.2±5.3)和(11.8±6.4),较治疗前(13.4±5.4)和(13.5±7.2)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血清HA水平分别下降到(165.2±98.4)ng/mL和(215.3±132.6)ng/mL,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01);治疗后两组比较,IFN-γ治疗组的纤维化计分和HA水平显著低于IFN-α治疗组(P<0.05和P<0.01).两组治疗后炎症总计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IFN-γ是治疗CHB肝纤维化的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表儿茶素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1 mg/kg)、表儿茶素高剂量组(100 mg/kg)、表儿茶素低剂量组(25 mg/kg)。除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橄榄油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 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模型的同时开始给药,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容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6周。末次给药后,称取肝湿质量,计算肝脏指数;采用微板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胶原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中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typeⅠcollagen,collα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表儿茶素能显著降低大鼠的肝脏指数和血清ALT、AST的含量;显著降低肝组织中α-SMA、collα1蛋白的表达;肝组织病理学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表儿茶素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α-SMA、collα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干扰素-a对CCl4诱导的SD大鼠肝纤维化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39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10),每只大鼠给予花生油0.003 mL/g皮下注射,共10周.模型组(n=15),每只大鼠给予40?l4(CCl4:花生油=2:3)0.003 mL/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10周.干扰素-d治疗组(n=14).每只大鼠给予40?l4(CCl4:花生油=2:3)0.003 mL/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10周.于第7周皮下注射干扰素a-2b每日10万单位/只,至第10周.于第10周末处死所有大鼠.留取肝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及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半定量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中I型胶原、a平滑肌激动蛋白(a-smooth muscle actin,a-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的表达.结果:CCl4诱导的SD大鼠肝纤维化的肝脏病理检查HE染色示,纤维化分期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干扰素-a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Masson染色纤维半定量评分,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干扰素-a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大鼠肝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型胶原免疫组化半定量评分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干扰素-a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d-SMA免疫组化半定量评分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干扰素-a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TGF-β1免疫组化表达,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干扰素-a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干扰素a-2b可降低CCl4诱导的SD大鼠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降低TGF-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水稻黄酮(4′,5-二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7-0-B-D-葡萄糖甙)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并从自由基的产生及清除方面探讨其机理。方法: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和胆管结扎上引起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γ-干扰素作对照,测定相应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中GSH-Px、MDA、SOD活力。结果:水稻黄酮可显著改善肝功能与肝纤维化,降低MDA含量,提高SOD、GSH-Px活力。结论:水稻黄酮对肝纤维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水稻黄酮还可显著改善肝功能,提高肝组织中自由基清除系统的功能,加强肝组织清除自由基及MDA,减轻自由基对肝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干扰素-α对CCl4诱导的SD大鼠肝纤维化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39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10),每只大鼠给予花生油0.003 mL/g皮下注射,共10周。模型组(n=15),每只大鼠给予40%CCl4(CCl4∶花生油=2∶3)0.003 mL/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10周。干扰素-α治疗组(n=14)。每只大鼠给予40%CCl4(CCl4∶花生油=2∶3)0.003 mL/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10周。于第7周皮下注射干扰素α-2b每日10万单位/只,至第10周。于第10周末处死所有大鼠,留取肝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及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半定量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中Ⅰ型胶原、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的表达。结果:CCl4诱导的SD大鼠肝纤维化的肝脏病理检查HE染色示,纤维化分期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干扰素-α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Masson染色纤维半定量评分,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干扰素-α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大鼠肝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型胶原免疫组化半定量评分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干扰素-α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α-SMA免疫组化半定量评分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干扰素-α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TGF-β1免疫组化表达,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干扰素-α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干扰素α-2b可降低CCl4诱导的SD大鼠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降低TGF-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以及对肝星状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85只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模型、葛根素低、中、高剂量和阳性药(易善复)对照6组。除正常对照组之外,其余给予大鼠灌胃白酒辅以玉米油、吡唑的混合食料制备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12周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纤维化状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组织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根据PCNA的表达,计算肝细胞的增殖指数。[结果]模型组和各给药组肝纤维化程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各给药组肝纤维化程度要轻于模型组,但低剂量组肝纤维化程度重于其他各给药组。模型组肝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各给药组肝细胞增殖指数高于正常组。模型组α-SMA的表达高于其他各组,葛根素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α-SMA的表达低于模型组,葛根素低剂量组α-SMA的表达与模型组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从数据趋势上看低于模型组。[结论]葛根素能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活化从而达到防治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功效,以中、高剂量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抗肝纤268方"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抗肝纤268方"对肝纤维化的影响及机理.方法制备肝纤维化模型鼠,采用"抗肝纤268方"高、低剂量治疗3周,对照组用秋水仙碱治疗,Masson染色后光镜下统计肝内纤维成分的数量(IOD值),免疫组化染色后统计肝内TGF-β1、α-SMA 、FN、LN、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等的数量(IOD值).结果模型组大鼠FN、LN、Ⅰ型胶原、Ⅲ型胶原、TGF-β1、α-SMA,以及肝内纤维成分等的IOD值与正常组比较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抗肝纤268方"低、高剂量以及秋水仙碱治疗3周后,以上指标的IOD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抗肝纤268方"可调节TGF-β1的数量、进而影响α-SMA的数量、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ECM)数量,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11.
水飞蓟素阻断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水飞蓟素对实验性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 Wistar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效果。方法 Wistar 雄性大鼠61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DMN 模型组23只,DMN 10mg/kg,腹腔注射,1周2次,连续8周;水飞蓟素组23只,同样方法造模,造模之日起,即给予水飞蓟素(利加隆)50 mg·kg~(-1)·d~(-1)灌胃,1次/d,连续8周。实验8周,断颈处死大鼠,取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总胆红素,取肝组织,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病理组织 Masson 染色,肝纤维化分级、积分。结果水飞蓟素组血清 ALT(128 U/L±25 U/L vs59 U/L±19 U/L,P<0.01);AST(246 U/L±61 U/L vs 159 U/L±39 U/L,P=0.001);总胆红素(平均秩次:37 vs 23,P=0.003)均显著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水飞蓟素组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低42.6%,肝组织纤维化分级和积分显著改善(12.8±4.4 vs 6.2±2.4,p=0.001)。结论水飞蓟素可抑制肝脏炎症,保护肝脏功能,可部分阻断和逆转 DMN 诱导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定量诊断的价值.方法:30只实验兔以1.20 g/L的硫代乙酰胺水溶液作为惟一饮用水的方法建立不同阶段的肝硬化模型,应用Bracco公司生产的声诺维(Sonovue)作为造影剂,并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在肝硬化模型建立前后测量肝静脉内造影剂出现的时间(HVAT)及肝动脉内造影剂出现的时间(HAAT),两者相减得到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VTT),比较肝硬化前后数值间的差异.结果:口服硫代乙酰胺成功建立了肝硬化模型,HA-VTT在肝硬化前后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以硫代乙酰胺作为唯一饮用水可用于建立家兔的肝硬化模型,HA-VTT有可能发展为定量诊断肝硬化的重要影像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扶正化瘀方干预肝硬化大鼠血浆蛋白质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技术比较CCl4诱导肝硬化大鼠血浆蛋白质变化并研究扶正化瘀方对肝硬化大鼠血浆蛋白质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CCl4(CCl4/橄榄油:1体积比=1:1)腹腔注射、CCl4腹腔注射+扶正化瘀方灌胃、橄榄油腹腔注射,8周后通过Masson三色染色法用图像分析仪自动分析肝脏胶原面积。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经银染显色和PDQuest7.3软件分析凝胶图像,对在三组中表达均有差异的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连质谱进行鉴定。结果扶正化瘀方干预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胶原纤维面积在肝内沉积少(8.9%±3.7% vs 12.4%±4.7%,P〈0.05)。实验去除血浆中的高丰度蛋白质可获得重复性较好的血浆蛋白质图谱。实验共鉴定出10个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在这些蛋白质中,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其前体、前白蛋白、结合珠蛋白、载脂蛋白A-IV前体、补体4,α抑制剂重链4和微管相关调节激酶1在肝硬化大鼠血浆中表达减少,扶正化瘀方干预组表达增加,肝脏再生相关蛋白和波形纤维蛋白在肝硬化大鼠血浆中表达增加,扶正化瘀方干预组表达减少。结论CCl4诱导肝硬化大鼠血浆中与氧化应激、细胞增值和转化相关蛋白质表达明显改变。扶正化瘀方可通过促进蛋白质合成、抗氧化、调控细胞增值和转化等多方面发挥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联苯双酯、小柴胡汤联合治疗肝硬化病甲胎蛋白阳性者的临床观察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联苯双酯 (DDB)、小柴胡汤 (SS)联合治疗肝硬化病甲胎蛋白阳性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 4 1例肝硬化病甲胎蛋白阳性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DDB及SS加减 ,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及甲胎蛋白值的下调 ,与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且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DDB及SS加减 ,对于肝硬化病的辅助治疗及下调甲胎蛋白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活性因子及其拮抗剂对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硬化时肝脏和血循环中血小板活性因子(PAF)的变化以及其对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CCl4腹腔注射8周(0·15ml/kg,2次/周)诱导大鼠肝硬化,快速3H-PAF液闪检测肝及循环中PAF水平;受体饱和结合实验分析肝组织PAF结合能力;监测外源性PAF及其拮抗剂BN52021对门脉压和系统动脉压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时肝内PAF、肝脏输出PAF及肝内生PAF水平明显升高,分别4·0ng/g±0·4ng/gvs2·7ng/g±0·5ng/g(P<0·01)、6·3ng/ml±0·6ng/mlvs3·4ng/ml±0·6ng/ml(P<0·01)、1·0ng/ml±0·6ng/mlvs-0·3ng/ml±0·5ng/ml(P<0·01);肝组织PAF结合能力Bmax明显升高(2·8±0·21)fmol/μg膜蛋白vs(0·9±0·06)fmol/μg膜蛋白,P<0·01,而受体亲和力K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nmol/L±1·3nmol/Lvs5·8nmol/L±1·0nmol/L,P>0·05)。肝硬化组基础门脉压升高(12·2mmHg±0·7mmHgvs5·3mmHg±0·6mmHg,P<0·01),系统动脉压降低(82mmHg±10mmHgvs114mmHg±9mmHg,P<0·01)。门脉注入PAF(1μg/kg)后,肝硬化组门脉压提高了32%(12·1mmHg±0·6mmHgvs16·0mmHg±0·7mmHg,P<0·01),升高幅度约为对照组的227%(4·1mmHg±1·0mmHgvs1·8mmHg±0·3mmHg,P<0·01),而系统动脉压在两组均下降(肝硬化组由82mmHg±10mmHg降至48mmHg±4mmHg,P<0·01;对照组由114mmHg±9mmHg降至52mmHg±4mmHg,P<0·01)。门脉注入BN52021(5mg/kg),肝硬化组门脉压降低了16%(14·6mmHg±1·6mmHgvs12·3mmHg±0·8mmHg,P<0·05),而系统动脉压在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肝硬化时肝脏合成PAF明显增加是循环血PAF升高的重要来源,并上调节肝的血流动力学影响门脉高压形成,其作用可被其拮抗剂BN52021部分逆转。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温岭地区肝硬化病因及并发症的特点。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2041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乙肝肝硬化1565例(76.68%),酒精性肝硬化233例(11.42%),自身免疫性肝硬化52例(2.55%),乙肝合并酒精性肝硬化63例(3.09%),隐源性肝硬化55例(2.69%)。与2005—2009年相比,2010—2014年乙肝肝硬化所占比例由81.82%下降到72.78%,酒精性肝硬化所占比例由7.95%上升到14.04%,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所占比例由1.25%上升到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肝硬化并发症主要有原发性肝癌(22.29%)、自发性腹膜炎(18.47%)、上消化道出血(17.20%)、肝性脑病(6.66%)和肝肾综合征(2.01%)。结论本地区肝硬化病因以乙肝为主,酒精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所占比例有所上升。原发性肝癌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肝硬化大鼠模型肠上皮内T淋巴细胞的表达,了解肝硬化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的改变.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诱导肝硬化模型,分离大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分别标记小鼠抗大鼠CD3、CD4、CD8单克隆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肝硬化模型组分离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分别为(2.3±0.5)×105 /cm、(3.4±1.1)×105 /cm,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 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80±6)%、(76±8)%,模型组有下降趋势,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CD4+ CD8+亚群细胞分别是(3.7±1.8)%、(6.9±3.3)%,模型组比例多于对照组(P<0.05);CD4+ CD8-亚群细胞分别是(6.9±3.0)%、(4.4±1.4)%,模型组比例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硬化大鼠模型肠上皮内T淋巴细胞表达的变化反映了肝硬化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茅台酒对肝脏的作用及其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饮用贵州茅台酒(下称茅台酒)对肝纤维化发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雄性SD大鼠用茅台酒灌胃连续56天后,处死并剖腹取肝,测肝组织金属硫蛋白和丙二醛含量;2)分离鼠肝星状细胞及人肝星状细胞株做体外试验,观察茅台酒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胶原生成的影响;(3)SD大鼠茅台酒灌胃,连续14周,取肝右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1)茅台酒诱导大鼠肝脏金属硫蛋白含量比正常对照组增加22倍,经茅台酒诱导处理的大鼠用CC14中毒损伤,肝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形成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2)茅台酒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对胶原基因的表达与蛋白质分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茅台酒诱导高脂低蛋白饮食大鼠肝内有脂滴沉积,并有脂肪变性,肝间质仅有轻度纤维化,乙醇对照组大鼠肝脏呈典型肝硬化改变。结论:茅台酒诱导肝脏金属硫蛋白含量增加,从多环节抑制星状细胞的活化及其胶原蛋白生成可能是干预肝纤维化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酒精性肝纤维化与DDR2关系及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酒精性肝纤维化与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的关系以及复方甘草酸苷(GGT)治疗对二者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停酒组、未停酒组、停酒治疗组及未停酒治疗组(n=8)。模型组酒精灌胃16周后,与正常对照组一起处死。其余4组于酒精灌胃16周后分别予以停酒、不停酒、停酒+GGT治疗、不停酒+GGT治疗4周,至20周末全部处死。检测各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CⅣ)含量,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肝组织DDR2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酒精灌胃16周后,大鼠肝组织呈明显肝纤维化病理表现,血清HA、LN、PCⅢ、CⅣ水平和肝组织胶原面密度及DDR2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停酒治疗组与停酒未治疗组、未停酒治疗组与未停酒未治疗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均降低(P<0.05)。结论CGT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与下调DDR2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0.
脾脏在大鼠肝硬化形成过程中免疫调控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为了解脾脏促进肝硬化形成的机理,作者用CCl4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实验动物切脾或注促吞噬肽(Tuftsin),同时分离肝实质、枯否(Kupffer)和贮脂(Ito)细胞,加CCl4和脾条件液或Tuftsin混合培养;并由动物模型肝组织块提取RNA,同5种cDNA探针作分子杂交,从整体、细胞和分子三个不同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肝硬化模型,与切脾组相比,有脾组动物血中白细胞介素1(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升高(P<0.05)。体外Ito细胞培养发现,加入脾条件液或Tuftsin比单独加CCl4的细胞分泌较多的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和I型胶原(P<0.05)。狭缝杂交结果表明,从有脾组动物提取的RNA与TNFα、IL1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CollagenI探针杂交比切脾组呈现更高密度的放射自显影图像。作者认为,脾脏促进肝硬化形成的免疫调控是一复杂的过程,促进TGFβ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引起肝脏纤维过度增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