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使用腘绳肌腱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部分重建、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的疗效差异。方法 本研究共包括56例ACL重建病例,其中部分重建11例,单束重建25例,双束重建20例。所有患者术前及随访时均进行IKDC2000、Tegner和Lysholm评分以及常规KT-2000和后推KT-2000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19.84±5.03个月(13~22个月)。对三组的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的配对t检验显示,术后的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比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后推法KT-2000测量显示,ACL双束重建可以比单束重建获得更好的膝关节稳定性,ACL部分重建组膝关节的稳定性优于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组。但常规KT-2000测量无法辨别三种术式之间膝关节稳定性的差异。结论 ACL双束重建可以比单束重建更好地重建膝关节的稳定性,ACL部分重建的临床效果优于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后推KT-2000测量在ACL双束重建和部分重建的术后稳定性评估上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单束重建与双束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进行疗效评价。方法本研究利用系统评价的方法 ,系统、全面收集并且定量分析自1948-11—2015-01发表的有关单束与双束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随机对照研究。本系统评价一共纳入17篇随机对照研究,共1 394例,其中接受双束重建的有685例,接受单束重建的有808例。结果纳入研究中,有15篇研究报道了KT-1000或KT-2000,结果显示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更有效恢复膝关节前后稳定性[WMD:-0.42,95%CI(-0.65,-0.20),P0.001];有14篇研究报道了轴移试验,结果显示双束重建更有效恢复膝关节旋转稳定性[RR:1.32,95%CI(1.15,1.52),P0.001]。而对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51,95%CI(-0.61,1.63),P=0.370]。结论与单束重建相比,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能更有效恢复膝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研究关节镜下单、双束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月符合选择标准的105例ACL损伤患者,根据重建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单束重建组(n=59)及双束重建组(n=46),移植物均采用同种异体深低温冻存肌腱。于术后6、12、24个月进行随访,共93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单束重建组51例,双束重建组4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程、合并伤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前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以及Lysholm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均为阳性(+),轴移试验均为Ⅱ度阳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无骨折、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12个月,两组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及轴移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除前抽屉试验外,双束重建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轴移试验和Lach-man试验以及KT-1000检测双膝前后位移差值均优于单束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束同种异体深低温冻存肌腱重建ACL的临床效果优于单束重建。  相似文献   

4.
王秀峰  杨光  徐铁峰  刘铁民 《中国骨伤》2012,25(11):891-894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采用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45例前交叉韧带撕裂患者分别行前交叉韧带解剖双束重建(双束重建组)和自体腘绳肌腱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单束重建组)。双束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27.04±3.68)岁;运动损伤3例,交通损伤19例。单束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8.16±4.76)岁;运动损伤2例,交通损伤16例。按照IKDC、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及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及KT-1000评估疗效。结果:双束重建组22例、单束重建组18例均获随访,时间12个月。单束重建组IKDC评分从术前(41.40±6.30)分提高至(95.70±3.10)分;Lysholm评分从(47.20±6.30)分提高至(94.20±2.40)分,双束重建组IKDC评分从术前(40.90±6.10)分提高至(96.10±3.40)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从术前(48.10±6.50)分提高至(95.10±2.49)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均有1例Lachman试验I度阳性,1例轴移试验阳性。双束重建组KT-1000值(1.5±1.2)mm,单束重建组KT-1000值(1.9±1.5)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采用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导航辅助前十字韧带单束与双束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导航辅助的前十字韧带单束与双束重建病例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 单束重建组29 例、双束重建组28 例, 分别使用导航辅助单束、双束重建技术。两组术前KT-1000 患侧与健侧膝关节前向稳定性差值、轴移试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膝关节功能评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病例随访时间均超过2 年。末次随访时单束重建组膝关节前向稳定性差值为(1.6±5.1)mm, 双束重建组为(2.2±3.0)mm,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束重建组轴移试验阳性率为14.3%, 双束重建组为29.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束重建组IKDC 膝关节功能评级优于双束重建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束重建组10 例行二次关节镜检查, 均可见移植物连续且张力好;双束重建组28 例行二次关节镜检查, 8 例(28.6%, 8/28)可见后外束且张力较好, 15 例(53.6%, 15/28)可见后外束但松弛, 5 例(17.8%, 5/28)未见后外束。结论 导航辅助前十字韧带单束与双束重建术后早期膝关节稳定性相同, 单束重建患者对术后膝关节功能的主观评分优于双束重建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使用自体腘绳肌腱胫骨双隧道双束无植入物固定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nterior oruciate ligament,ACL)的近期临床效果. 方法 2004年3月-2007年6月,收治12例ACL损伤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3~56岁,平均32岁.车祸伤9例,运动伤3例.术前前抽屉试验(anterior drawer test,ADT):2度2例,3度10例:Lachrnan试验均为3度;轴移试验:1度2例,2度6例,3度4例.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e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为(39.3±4.7)分,Lysholm评分为(44.4 ±4.9)分.均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双束无植入物固定重建ACL. 结果 患者切口I期愈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2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2周ADT试验1度9例,2度3例;Lachman试验1度8例,2度3例,3度1例;轴移试验:0度9例,1度3例.IKDC评分为(92.4±3.7)分,Lysholm评分为(91.6±2.7)分,均优于术前(P<0.01). 结论 关节 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胫骨双隧道双束无植入物固定,重建ACL符合其解剖重建和生理学功能,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八股腘绳肌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利用8股绳肌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9月~2003年5月,对43例陈旧性ACL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利用8股绳肌肌腱双束四隧道法重建ACL:采用4股半腱肌肌腱重建深束、4股股薄肌肌腱重建浅束。利用微型钢板纽扣对移植物进行悬吊式固定。按照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Lysholm和Tegnar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8~30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最后随访时,41例患者(95.3%)Lachman试验阴性,KT-1000检查显示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3mm;1例患者Ⅰ度阳性,1例患者Ⅱ度阳性,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分别为4mm和6mm。41例患者轴移试验阴性,2例患者Ⅰ度阳性。按照IKDC膝关节检查表,42例患者(97.7%)分级评价正常或接近正常。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从术前(41.4±6.3)分提高至随访结束时的(95.7±3.1)分,Lysholm评分从(48.2±6.4)分提高至(94.1±2.5)分,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初次受伤前Tegnar评分平均为(6.9±0.7)分,伤后术前为(3.5±0.3)分,最后随访时为(6.5±0.6)分。结论关节镜下采用8股绳肌肌腱双束重建ACL是一种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0):1834-1838
[目的]对比观察髌骨双骨道双束重建和单束等张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3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共78例(78膝),男28例(28膝),女50例(50膝),年龄16~26岁。单束重建组40例(40膝),双束重建组38例(38膝)。术后随访记录髌骨再脱位的病例数。复查术后屈膝20°CT测量髌骨外移率、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进行膝关节Kujala功能评分。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随访数据。[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14个月,平均12个月,均未出现切口不愈合、深静脉血栓、髌骨再次脱位、髌骨骨折情况,分别对比单束重建组和双束重建组手术前后指标,术后髌骨外移率、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膝关节Kujala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对比单束重建组和双束重建组两组术后髌骨外移率、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膝关节Kujala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双骨道双束重建和单束等张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均可以有效恢复髌骨稳定性,改善膝关节功能,短期临床疗效对比两种重建方法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9.
前交叉韧带单束和双束重建比较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家阔 《中国骨伤》2016,29(5):391-396
正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维持膝关节前后稳定性的主要结构之一,ACL断裂的患者,会继发半月板损伤和膝关节退变~[1]。ACL断裂后进行关节镜下微创手术重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2]。ACL重建的手术方法有多种~[3-6]。近年来,对ACL重建术式的争论焦点多集中在单束重建或双束重建方面~[7]。虽然也有股骨和胫骨骨道都是3个的ACL解剖3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单束重建与解剖双束重建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Ⅲ级损伤后膝关节稳定性差异,为临床MCL损伤治疗提供生物力学参考。方法取自愿捐赠的成人新鲜膝关节标本9具,随机分为3组(n=3)。其中,正常MCL组仅行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离断并单束重建,保留完整MCL。单束重建组及双束重建组均离断ACL、MCL浅层(superficial MCL,sMCL)及后斜韧带(posterior oblique ligament,POL),制备MCLⅢ级损伤模型;ACL单束重建后,分别行sMCL单束重建、sMCL及POL解剖双束重建。采用生物材料动态力学试验机测量各组膝关节完全伸直位及屈曲不同角度时,胫骨前方移位距离(anterior tibial translation,ATT)、胫骨内旋角(internal rotation,IR)、胫骨外翻角(valgus rotation,VAL),以及内旋及外翻力矩作用下MCL及ACL受力情况。结果膝关节完全伸直位及屈曲15°、30°、45°、60°、90°位时,3组A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束重建组膝关节完全伸直位及屈曲15°位时IR及VAL,以及屈曲30°位时VAL,均明显大于双束重建组及正常MCL组(P0.05);双束重建组与正常MCL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完全伸直位及屈曲15°、30°位时,内旋、外翻力矩作用下,3组MCL及ACL受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束重建,解剖双束重建治疗MCLⅢ级损伤可以更好地恢复膝关节的外翻及旋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研究单束重建及双束重建治疗单纯后交叉韧带(PCL)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22例单束重建PCL(单束重建组)及24例双束重建PCL(双束重建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单束重建组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16 ~ 54岁,平均(37±13)岁.双束重建组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17 ~52岁,平均(37±1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受伤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股骨和胫骨骨道的位置并进行评估分析.随访患者的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及KT2000测量屈膝90°最大力下后向位移度.结果 患者随访时间24 ~ 55个月,平均(29±9)个月.双束重建组手术时间为(92±8)min,长于单束重建组的(78±13) min(t=2.474,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束重建组:t=9.578、13.115和8.165,P<0.05;双束重建组:f =4.390、5.522和4.314,P<0.05).术后KT2000测量屈膝90°最大力下后向位移度双束重建组为(1.5±1.5)mm,较单束重建组(4.0±2.9)mm减小(t=2.538,P=0.019).双束重建组IKDC分级正常(A级)的患者比例明显优于单束重建组(16/24比7/22,x2=5.576,P=0.018).结论 单束及双束重建治疗单纯PCL损伤均可以显著地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临床效果,两者在临床评分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在关节稳定性上,双束重建较单束重建更佳.  相似文献   

12.
前交叉韧带(ACL)分成前内束(AM)和后外束(PL),双束重建可模拟正常的ACL结构。该文前瞻性随机研究关节镜下腘绳肌腱双束和单束重建ACL,并比较不同屈曲角度下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本体感觉。108例膝关节单侧不稳伴ACL断裂病人中行单束重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双束及单束单隧道重建的近期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 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对38例ACL损伤患者进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其中双束单隧道重建21例(A组),传统单束单隧道重建17例(B组)。所有患者术前及随访时均进行IKDC2000、Larson和Lysholm评分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8例患者(38个膝关节)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个月。关节活动度均正常,A组手术前后的Lysholm评分,Larson评分及IKDC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B组手术前后的3种评分同样有统计学差异;A、B两组比较,除了术后Larson评分双束组优于单束组(P<0.05)外,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关节镜下ACL胫骨端双束单隧道重建与传统单束重建,均能取得较为满意近期临床疗效,双束组可能优于单束组,但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对31例和30例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双束重建与单束重建手术,通过关节稳定性试验、Tegner体育量表评分和术后满意度来评价疗效。结果双束组和单束组Lachman试验阳性分别为1例和7例(P<0.05);边对边差异<3 mm分别为27例和19例(P<0.05);Tegner体育量表评分双束组优于单束组。结论双束重建符合正常膝ACL的空间结构,更能满足膝关节伸直位和扭转位时的生物力学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保留健束的单束重建增强治疗前交叉韧带(ACL)部分损伤方法,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单纯ACL部分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半腱肌腱进行保留健束的单束加强解剖重建,按照IKDC评分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膝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16例均获得随访,未发生切口感染、前叉韧带断裂等;术后无活动受限,屈膝活动度125~148°(135±1.9)°,IKDC评分从术前的(72.4±2.1)分提高到随访结束时的(94.8±3.1)分(t=7.36,P<0.01)。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8.3±2.5)分,终末随访时为(97.2±3.1)分(t=6.431,P<0.01)。结论在保留健束的基础上有效地重建断裂部分的ACL,能够恢复双束韧带的完整统一,更有益于良好地恢复关节功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结合6股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ACL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利用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结合6股自体腘绳肌腱进行重建,移植物使用悬吊式固定.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价表和Tegner下肢运动能力评价表进行评估,并了解膝关节的稳定性、活动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使用自体胭绳肌腱胫骨双隧道双束无植入物固定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3月-2007年6月,收治12例ACL损伤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3~56岁,平均32岁。车祸伤9例,运动伤3例。术前前抽屉试验(anterior drawertest,ADT):2度2例,3度10例;Lachman试验均为3度;轴移试验:1度2例,2度6例,3度4例。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为(39.34&#177;4.7)分,Lysholm评分为(44.44&#177;4.9)分。均在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胭绳肌腱双束无植入物固定重建ACL。结果患者切13I期愈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2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2周ADT试验1度9例,2度3例;Lachman试验1度8例,2度3例,3度1例;轴移试验:0度9例,1度3例。IKDC评分为(92.4&#177;3.7)分,Lysholm评分为(91.6&#177;2.7)分,均优于术前(P〈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胭绳肌腱胫骨双隧道双束无植入物固定,重建ACL符合其解剖重建和生理学功能,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背景:前交叉韧带(ACL)单束重建中股骨隧道创建的方法较多,但经前内侧入口(AMP)与辅助前内侧入口(AAMP)创建股骨隧道的临床疗效分析较少。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中AMP与AAMP创建股骨隧道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接受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单束重建治疗的63例ACL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经AMP创建股骨隧道的33例为AMP组,男21例,女12例;年龄19~54岁,平均(32.7±18.2)岁。经AAMP创建股骨隧道的30例为AAMP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0~56岁,平均(34.0±17.5)岁。测量两组股骨隧道长度、ACL股骨隧道位置、股骨隧道冠状位倾斜角;Lysholm评分、IKDC评价膝关节功能,Lachman试验及Pivot-shift试验评价膝关节前后及旋转稳定性。结果:随访时间为9~24个月,平均(13.2±5.5)个月。AMP组和AAMP组股骨隧道长度分别是(37.8±3.4)mm和(40.0±3.6)mm(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股骨隧道冠状位倾斜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隧道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复查均显示重建的ACL完整。末次随访时,Lachman试验AMP组23例阴性、10例阳性,AAMP组24例阴性、6例阳性;Pivot-shift试验AMP组24例阴性、9例阳性,AAMP组25例阴性、5例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中经AMP与AAMP创建股骨隧道,均能重建ACL股骨止点。经AAMP创建的股骨隧道更长,股骨隧道位置更接近解剖位点,膝关节前后及旋转稳定性更优,建议行ACL单束重建时首选AAMP创建股骨隧道。  相似文献   

19.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双束法重建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关节内韧带,双束韧带即前内束(AM)、后外束(PL)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完善韧带修补重建的条件,以期达到ACL重建后膝关节的生物力下曲率运动的均衡和对膝关节回旋稳定的调控。方法对67例ACL患者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ACL。股骨髁侧椭圆形隧道,应用Arthrax公司提供的横钉固定肌腱法固定;胫骨侧建立ACL—AM和ACL—PL双隧道,挤压钉固定。结果67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18.4±3.8)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34.47±1.5)分,术后3个月(78.35±3.4)分,术后6个月(81.88±3.3)分,术后12个月(87.76±2.1)分,术后18个月(89.70±3.5)分。有关节软骨损伤者,影响术后Lysholm评分。结论同种异体肌腱可以满足韧带受区的要求,双束ACL重建符合膝关节韧带4连杆曲率生物运动模式,膝关节回旋稳定度高。手术操作简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6-8股腘绳肌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对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临床效果。方法: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9-51岁,平均32.8岁;病程1-22个月,平均3.7个月。Lachman试验:阳性伴软性终止点12例,阳性伴硬性终止点2例;前抽屉试验:阳性伴软性终止点12例,阳性伴硬性终止点2例;轴移试验阳性12例。合并I度膝关节外翻不稳1例。在关节镜下采用6-8股腘绳肌肌腱单束重建,4孔指骨钢板对移植物行悬吊式固定。结果:术后1年随访,13例患者Lachman试验阴性,1例患者Lachman试验阳性,13例患者轴移试验阴性,1例患者阳性。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分从术前平均(47.71±1.98)分提高至术后平均(95.36±4.73)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采用6-8股腘绳肌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可靠方法,具有切口小,对伸膝装置无干扰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