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闭合性脑外伤中的一种原发性脑损伤,是在特殊的外力机制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主要特征的脑白质广泛性损伤,临床表现多较危重,预后较差,死亡率高。近5年我院共救治18例病人,现下。总结如  相似文献   

2.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re, axonal injury, DAI)是近年来被认识的一类原发性脑损伤。由于大脑广泛轴索损害及毛细血管出血,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生命指征严重紊乱而危及生命。死亡率占同期颅脑损伤62.5%[1]。目前对它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1995-07~1999-09对重症DAI病人采用以高压氧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6例中,男24例,女2例,年龄16~61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6例,打击坠落伤10例。入院时GCS分级计分:6分14例,4分9例,3分3例。气管切开7例,行开颅血肿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 5 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资料 ,GCS评分 ,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结果 交通事故伤 41例 ,占 70 6 9%,颅内压增高 2 4例 ,占 41 2 1%,高分辨螺旋CT/MRI发现出血灶 47例 ,占 81%,死亡 2 8例 ,占 48 2 8%。结论 车祸伤致DAI率高 ,DAI伤后即刻昏迷且意识障碍重、时间长 ,颅内压增高不明显 ,死亡率高 ,CT/MRI检查有助于DAI的临床诊断。早期诊断 ,采取综合措施系统治疗 ,是提高生存质量 ,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刘旭升  玄贞爱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8):2741-2742
目的:探讨CT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临床证实为DM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CT表现:(1)脑灰白质交界区、胼胝体及其周围、脑干、基底节区多发或单发小出血灶;(2)弥漫性脑灰白质密度减低、界线不清,双侧脑室和脑池受压、变窄或小;(3)合并硬膜下血肿、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骨折等.临床表现为深昏迷,GCS评分≤6~7分,生命指征紊乱,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结论:DAI的CT征象对于临床早期确诊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朱文昱  黄强  兰青 《江苏医药》2006,32(3):217-219
目的比较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与原发性脑干损伤(PBSI)的异同,为正确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和CT/MRI特征,对46例DAI和20例PBSI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结果DAI组中,CT/MRI发现合并脑干损伤12例;PBSI组中,CT/MRI阴性或仅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7例,单纯脑干损伤1例,合并其它部位脑损伤12例。结论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包括合并存在的脑干轴索损伤;PBSI是脑干的原发性损伤,包括原发于脑干的轴索损伤、挫裂伤和血肿。DAI和PBSI存在交叉。  相似文献   

6.
马远  崔永胜 《河北医药》2005,27(9):690-690
弥漫轴索损伤(DAI)是原发性脑损伤的类型之一,致残、致死率高.2000年1月至2004年5月我科共收治27例,治疗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的临床及CT影像特点。方法 对43例DA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车祸伤是导致DAI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的主要特征为:伤后出现原发性昏迷,且持续时间较长,预后不良,死亡率及致残率高。DAI的CT影像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于大脑灰白质交界处、基底节内囊区、胼胝体、脑干有单发或多发无占位效应的出血灶,直径小于2cm;可伴有蛛网膜下腔和/或脑室出血、硬膜下出血等。结论 临床检查结合CT影像特征能提高DAI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弥漫性轴索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弥漫性轴索损伤 ( DAI)是在特殊的外力机制作用下 ,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脑内剪力形成是 DAI的启动环节 ,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其诊断和治疗困难 ,预后极差。现对我院 1997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 15例 DAI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6例。年龄 4~ 6 3岁 ,平均32岁。交通事故伤 10例 ,打击 3例 ,坠落伤 2例。1.2 临床表现 :伤后持续昏迷 14例 ,昏迷时间最短 7d,最长为 3个月 ,有 4例出院时仍为植物状态 ,一般于伤后 2~14d出现自动睁眼无意识状态。入院时 GCS评分…  相似文献   

9.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8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保华  冯斌 《河北医药》1995,17(1):10-1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86例诊治体会050000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焦保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医院冯斌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闭合性颅脑损伤中的一种原发性脑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类型之一.以往主要依靠病理诊断。近年来,由于CT和MRI的广泛应用,使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镁离子制剂(门冬氨酸钾镁 )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 62例DAI患者按Levi分级法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32例,入院后立即给予镁离子制剂的应用及常规治疗;对照组 30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在入院时、1周、3周进行血清Mg2 检测、治疗观察,随访 6个月后对其总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入院时、1周、3周,治疗组血清Mg2 分别为: 0. 64±0. 1mmol/L、0. 85±0. 2mmoI/L、1. 0±0. 2mmoI/L(正常值 0. 8~1. 2mmoI/L);对照组血清Mg2 分别为: 0. 63±0. 1mmoI/L、0. 70±0. 1mmoI/L、0. 72±0. 2mmoI/L,两组差异显著(P<0. 05)。治疗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生存质量等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后血清Mg2 含量降低,临床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DAI可使血清Mg2 含量恢复正常,防止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1.
12.
李杰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416-3417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由Adams等于1982年正式命名,是弥漫性脑损伤的主要病理类型,约占重型颅脑损伤中的28%~42%,病死率高达42%~62%[1]。有研究表明,在致死性闭合性脑损伤的脑切片中,几乎均可发现DAI的存在[3]。临床上漏诊率、误诊率较高,因此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13.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由于外伤使颅脑产生旋转加速度和/或角加速度,使脑组织内部遭受剪应力作用,导致以神经轴突肿胀、断裂及毛细血管撕裂等病理生理为主要特征的原发性脑损伤,致死、致残率极高。因此,提高对DAI的发病机制、病理表现、临床症状和治疗措施等方面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我科2005年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43例DAI患者,对其临床诊疗及预后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原发性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是一种严重的闭合性颅脑损伤,占重型颅脑损伤的20%,病死率高达42%~46%,仅次于硬膜下血肿[1]。本组从1996年1月至2011年9月共收治5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现就其特点及临床诊治讨论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42例,女性16例;年龄10~70岁,平均37.2岁;致伤原因:车祸45例,坠落伤10例,打击伤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5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资料,GCS评分,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结果 交通事故伤41例,占70.69%,颅内压增高24例,占41.21%,高分辨螺旋CT/MRI发现出血灶47例,占81%,死亡28例,占48.28%。结论 车祸伤致DAI率高,DAI伤后即刻昏迷且意识障碍重、时间长,颅内压增高不明显,死亡率高,CT/MRI检查有助于DAI的临床诊断。早期诊断,采取综合措施系统治疗,是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胡炜  徐长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840-2841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因头部高速旋转后的剪切力引起神经轴索断裂及毛细血管撕裂的广泛损伤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断裂的轴索回缩形成轴索球。早期CT表现脑实质单发或多发的小出血灶,蛛网膜下腔和(或)脑室出血。伴脑实质不同程度的胶质细胞肿胀、变形,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弥漫性脑肿胀。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收治颅脑损伤病人133例,其中符合弥漫性脑损伤诊断标准者25例,占颅脑损伤18.79%,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理改变及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病理改变、诊断、治疗及其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尸解病人的病理学改变及61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头CT改变、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1尸解组:胼胝体和/或脑干肉眼观挫伤、出血4例,胼胝体和脑干无肉眼观病变1例,5例均有弥漫性脑肿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2临床组:GCS评分3~4分病人9例,5~8分37例,9~12分12例,13~14分3例。入院后均予保守治疗,12例高颅压型病人在保守治疗中病情恶化,复查头CT,1例脑肿胀明显,中线结构移位,行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其中死亡28例,植物生存3例,重残9例,轻残12例,治愈9例。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在临床中是一类较常见的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较高,常与其它脑损伤并存,预后较差。其预后主要与病人年龄、GCS评分、入院时是否有瞳孔改变及是否有颅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d axonal injury,DAI)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1],经过近40年的不断探索,目前较公认DAI是头部遭受成角加速(和)或减速惯性力引起的颅脑损伤,以广泛神经轴索断裂为其特征,因为其病理学上的特殊性,往往给个体、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有统计报道,其死亡率达42%~62%,重残及植物生存率可达30%~40%[2],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例,轻残5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3例。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吴春辉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2):3106-3106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Adam s等于1982例正式命名,由于头部受暴力作用,发生加速运动的脑组织受机械性剪力作用或物理性撕裂作用,导致轴突剪切伤,造成脑白质、灰白质交界或中线结构的断裂,引起一种严重的弥漫性脑损伤,本文就我院1998~2003年中2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进行分析,并就发病机制、影像学特征及治疗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24例中男16例,女8例,年龄12~78岁,平均48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8例,坠落伤4例,打击伤2例。1.2入院情况:入院时昏迷22例,清醒2例,入院12小时后进入昏迷;病情按GCS计分法,GCS3~5分6例,5~8分1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