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肢导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累及右室(RV)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初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122例,根据右胸导联V38~V58是否具备2个导联的ST段抬高≥0.1mV,分为单纯AIMI组与合并右室梗死(ARVI)组。测定Ⅲ导联与Ⅱ导联ST段升高的比值。结果Ⅲ导联ST段抬高大于Ⅱ导联(简称ST↑Ⅲ/Ⅱ〉1)在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ST↑Ⅲ/Ⅱ〉1对AIMI累及右室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AHCM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生化及放射学检查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和心室造影结果 ,尤其是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特征.结果 15例AHCM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或缺如,心脏体征无特异性,生化检查大致正常,全部病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室造影有5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呈"黑桃"样改变.心电图的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V2-V6)T波对称性倒置>1mV,最深达1.7mV,酷似"冠状T波",以胸导V3~V5为主,且呈TV4>TV5>TV3的改变关系;伴有胸导联及肢体导联的ST段降低明显(0.1~0.3mV);胸导联R波振幅明显增高,呈RV4>RV5>RV3的规律变化;所有病例均无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心尖部(乳头肌水平以下)肥厚,最厚处可达28mm.结论 AHCM的诊断应主要依靠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性改变来确定,磁共振检查对确诊AHCM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临床研究。70例患者经过各种检查有41例明确患有器质性心脏病,设为甲组,另29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设为乙组。结果甲组中仅有5例符合R/S比例自右向左逐渐增高,乙组中有25例符合R/S比例自右向左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甲组中符合RV1、RV2、RV3〈0.3mV者35例,乙组中符合RV1、RV2、RV3均〈0.3mV者3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可由很多心脏器质性疾病引起,也可因生理因素引起,要结合临床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心电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入院即刻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并加作V3R~V5R、V7~V9导联,入院第1天每8小时描记1次心电图,第2~3天每24小时描记1次心电图;ST段测定以J点后0.08s为起始点,抬高或压低〉1mm为阳性标准,制定测量指标:(1)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大于U导联ST段抬高幅度;(2)V2导联ST段压低与avF导联ST段抬高幅度之比≤50%;(3)V1~V6ST段抬高呈递减性或V1ST段抬高而V2ST段压低。结果 三个指标对诊断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和88%、83%和92%、54%和85%。结论 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悬垂位心心电图的特征及与气胸心电图等的鉴别要点,以减少误诊.方法 从今年病案中找出X线胸片符合悬垂位心患者的心电图,分析其心电图特征及与其它有类似心电图表现的疾病差别.结果 66例悬垂位心患者心电图表现为RV3>RV4>RV5和或>RV6共18例(占27.3%),RV2>RV3>RV4>RV5和或>RV6共42例(占63.6%),其中R波递减幅度<25%共36例,≥25%又<50%共27例,>50%共3例;V2~V5导联QRS波平均电压呈递减现象39例;左侧导联低电压(I、aVL<0.5mV,V5、V6<1.0 mV)18例;额面电轴右偏27例(40.9%),左侧导联低电压18例(27.3%),T波改变6例(9.1%).结论 正常悬垂位心患者由于左心缘变相对垂直,左心缘离左胸壁距离增加,使心电图大部分表现为胸导联R波递减,表现为RV3>RV4>RV5>RV6,容易与左胸腔积气或积液,甚至不典型前壁心肌梗死混淆,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院即刻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并加作V3R-V5R、V7-V9导联,入院第1天每8小时描记1次心电图,第2-3天每24小时描记1次心电图;ST段测定以J点后0.08s为起始点,抬高或压低〉1mm为阳性标准,制定测量指标:①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大于Ⅱ导联ST段抬高幅度;②V2导联ST段压低与aVF导联ST段抬高幅度之比≤50%;③V1~V3 ST段抬高呈递减性或V1ST段抬高而V2ST段压低。结果三个指标对诊断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和88%、83%和92%、54%和85%。结论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于控制血压增高是否能够逆转代偿作用的心肌肥厚已成为高血压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前瞻性研究高血压伴有左室肥厚者60例,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为主进行治疗观察肥厚心肌逆转的效果。1.对家和分组:确诊高血压合并心脏肥厚共60例。本文男49例,女11例;年龄由43岁到85岁,平均60.3岁。病程wt10年者32例,>10年者28例。2治疗前检查:血压平均23.2土及.20kPa,心电图检查RV;+SVI>4.OYny为诊断左室肥厚的标志,本组病例平均4.3土1.38my,Alokassd-870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  相似文献   

8.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合并右室梗死,约占下壁梗死的40%。临床上可根据心电图右侧胸前导联(V3R—V7R)的特征性改变而作出诊断。然而,在大多数医院右侧胸前导联并非常规记录。并且右侧胸前导联ST段抬高时间较短。约55%的患者ST段在发病后10h内降至正常。因此难免有遗漏右室梗死的诊断,有文献报道,下壁心梗时,常规EKG主要反映下壁心电活动的Ⅱ、Ⅲ、avF导联在右室梗死时可有明显变化。并发现下壁心梗ST段抬高STⅢ/Ⅱ〉1,可用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临床诊断。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我院近10年来下壁梗死合并右室梗死患者STⅢ/Ⅱ〉1并探讨sTⅢ/Ⅱ〉1在诊断右室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1 病历摘要患者 ,男性 ,5 2岁。因胸闷、心悸来院就诊 ,体格检查T36 .5℃ ,R2 0次 / min,BP1 1 0 / 70 mm Hg。心电图示 :各导联 P波消失 ,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 ,R- R不规整 , 、 、a VF、V4 、V5、V6 导联 T波均倒置 ,深达 0 .0 5~ 0 .5 m v。 RV4 =2 .6 m V, 、 、 a VF、 V4 、 V5、 V6 导联ST段斜型压低 0 .0 5~ 0 .1 m V。心电图诊断 :循环节律 ,心房颤动 ,部分导联 ST- T改变 ,室间隔肥厚。彩色超声心动图示 :左房扩大 ,室间隔轻度肥厚 (厚度 1 1~ 1 2 .4 mm)。临床诊断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就诊前…  相似文献   

10.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塞的重要手段,但是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不能提供右室梗塞的线索[1].本实验采用双极右胸导联CR3R~CR8R及单极右胸导联V 3R~V8R对11例急性右室梗塞患者定时描记心电图与正常人50例单、双极右胸导联心电图进行对照分析,以对单、双极右胸导联心电图诊断右室梗塞的临床应用价值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0岁,大二学生,因招飞大体检静息平卧心电图发现Ⅱ、HI、avF、V1-V6导联ST-T改变,ST段压低0.05mV,T波倒置。心率78次/min,血压114/74mmHg(1mmHg=0.133KPa)。主诉无上感及其他不适,内科心脏听诊正常。嘱其一次性口服普萘洛尔20mg,1h后心电图表现:心率52次/min,电轴不偏,频发室性早搏,ST-T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使用曲妥珠单抗靶向辅助治疗中早期心脏电损害的临床预测指标。方法 对我院2017年5月~2020年9月连续170例接受曲妥珠单抗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评估药物使用前后心电图参数变化预测早期心脏电损害,包括SV1、RV5、P波电轴、R波电轴、PR间期、QT间期、QTc间期、QRS间期、T波峰末间期(Tp-Te)、Tp-Te/QTc。通过心脏彩超各项参数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脏彩超、心电图临床判定均正常。治疗前后血压、血清钾水平、血清钙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右室内径(RVD)、右房内径(RAD)、SV1、RV5/SV1、T波电轴、P波电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RV5振幅减低、R波电轴偏移、PR间期延长、QT间期缩短、QRS间期延长、V2导联T波峰末间期(Tp-Te)延长、V2Tp-Te/QTc比值增大,...  相似文献   

13.
目前认为,V1导联终未电势(PtfV1)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我们对115例冠心病患者作心脏彩超和心电图检查,旨在探讨PtfV1值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1研究对象选择1997-10~1998-08我院的115例冠心病患者,男68例,女47例,年龄45-77岁,均经临床资料确诊。2方法①采用上诲NIHONKOHDENECG-6353型心电图仪、描记常现十二导心电图,当V1导联P波呈正负观相时,自基线电平线上缘,测量终末负性P波的振幅(mm)和时间(m.s),取其乘积为PtfV1值,正常<-0.03mm.s。①采用日本TOSHIBASSA-270A型心脏彩色超声仪,检…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女性患者,15岁。其心电图特征为左室肥厚、QRS波电压极度增高,超过国内吴迺理报导的最高1例(11.0mV)近2.0mV[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5;13(4):265。],是女性左室肥厚诊断标准的3.7倍,RⅠ+SⅢ达左室肥厚诊断标准的2倍,V_2导联QRS波总幅度达10.0mV,V_3导联QRS总幅度达10.6mV,实属罕见。其原因:1、本例轻度贫血使血液传导性增加,从而使体表电势增大;2、肺部瘀血,传导性增加;3、身体消瘦、肌肉萎缩,造成体表电势极度增高;4、心脏极度扩大,靠近前、侧壁造成极高电压;5、上肢血供高于下肢,肢导电压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诊断准确性。方法对首次发现218例CLBBB患者,急查心肌酶检出14例(6.42%)AMI者,分析其心电图特征。结果前间壁心肌梗死9例,8例V1、V2,V3,导联呈QS型,7例V1、V2、V3导联ST段呈单向弓背向上抬高0.4~0.8mV,T波直立,其J点不易识别,2例ST段垂直抬高与T波相融呈似一大“R”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其V1~V3导联呈rS型,V6导联QRS波群呈现宽阔而顶端粗钝的R波,V1~V4ST段弓背向上抬高0.3~0.5mV,STV5、V6、1、aVL导联斜向上抬高0.1~0.2mV。4例下壁心肌梗死,3例Ⅱ、Ⅲ、aVF导联均呈QS型,ST段弓背向上抬高0.3~0.5mV,T波直立。结论心电图中异常Q波及QRS主波向下时ST段呈单向弓背向上抬高0.3~0.8mV或QRS主波向上时ST段斜向上抬高0.1~0.2mV对CLBBB并AMI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与不伴右室梗死在常规心电图上的鉴别诊断。方法:选择2007—01/2008—12同期住院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87例,其中单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45例,伴右室梗死42例。比较两组患者STⅢ↑〉STⅡ↑、STⅠ、aVL↓≥0.1mV、STaVR、vⅠ↑等9项心电图指标。结果:STⅢ〉STⅡ、qⅠ、aVL、V5、V6消失;STv1~v5↑逐渐减小;STv2↓+/STaVF↑〈50%,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五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STI、aVL↓≥0.1mV、STaVR↑、STaVR↓、STV1↑四项指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伴有STⅢ↑〉STⅡ↑、q1,aVL、V5、V6消失、STv1~v5↑逐渐减小、STv2↓/STaVF↑〈50%心电图改变时,高度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有右室梗死。  相似文献   

17.
郝晶  周芳  吴恒芳  张海峰  王晖  李新立  徐东杰 《江苏医药》2013,39(10):1150-1153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电图肥厚新指标与左心室、左房内径(LAD)及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HCM组患者105例中,单纯肥厚型75例(A组),肥厚梗阻型17例(B组),心尖肥厚型13例(C组);选择正常健康人群65例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超声心电图检查,比较除极化复极化指标、肥厚指标和心电常规参数。并将肥厚指标在HCM不同亚型之间比较,分析新指标与室间隔厚度(IVS)、LAD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HCM组除极化复极化异常及肥厚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HCM亚型中,C组传统指标SV1+RV5高于A组(P<0.05);B、C组新指标RV3+SV1高于A组(P<0.05)。传统指标∑QRS与LAD、IVS呈正相关(P<0.01);新指标RV2+SV1,RV3+SV1与IVS呈正相关(P<0.01)。随着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和LAD的增加,RV2+SV1,RV3+SV1增加(P<0.01)。结论 HCM患者较常人易发生除极和复极化异常,肥厚新指标RV2+SV1,RV3+SV1不仅与IVS有着一定关联度,更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好评估患者LAD和左室舒张功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64岁,以反复阵发性心前区闷痛3年再发1小时为主诉入院。体检:T36.5℃,P64次/分,R18次/分,BP15.5/8.13kPa,心界无扩大,未闻及杂音。入院后即查心电图,示V3、V4导联ST段明显上抬,V1导联呈rsR’型,QRS明显增宽。心电图诊断:(1)变异型心绞痛;(2)CRBBB。入院后1小时第二次查心电图,可见ST段明显上抬的V3、V4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指标。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55例心肌梗死患者做为观察对象,均进行常规心电图及冠脉造影,分析其心电图及造影结果。结果按照 WHO 心电图诊断标准和造影结果进行诊断,下壁合并右心室梗死16例,占29.09%,其中冠状造影右冠状动脉阻塞14例,占87.5%,另外右冠状动脉阻塞近端闭塞者11例,占68.75%。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不但有右心室衰竭的症状,而且其心电图主要敏感指标 STv3R ~v5R≥1 mm,STv4R 抬高>STv3R 抬高,STIII 抬高/STII 抬高>1,I、avL、V5、V6导联 Q 波消失。结论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特征性改变多是由于右冠状动脉近端阻塞所致。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心肌酶谱的演变规律及心电图的变化,除有右心衰竭的症状以外,STv3R ~v5R≥1mm,STv4R 抬高>STv3R 抬高, STIII 抬高/STII 抬高>1,I、avL、V5、V6导联 Q 波消失可作为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脏调搏S1-R段的下移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非心脏病患者、59例冠心病患者和38例其他心脏病患者,先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继而采用心脏程控刺激仪用比受检者自身快20次/min的心率起搏心脏,连续刺激30s,并用Ⅱ导联记录最后8s的心电图供分析。结果心脏病患者S1-R段下移率明显高于非心脏病患者,冠心病患者S1-R段下移率显著高于其他心脏病患者。结论经食管心脏调搏S1-R段自身对照下移≥0.2mV时,可做为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