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强化麻醉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手外伤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臂丛神经阻滞手外伤手术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臂丛神经阻滞中是否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强化麻醉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未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强化麻醉)与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强化麻醉),每组44例,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给药10 min、30 min以及术毕时术肢NRS数字疼痛评分及Ramsay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手外伤手术右美托咪定辅助强化麻醉可提升镇痛、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右美托嘧啶与丙泊酚作为小儿骶管阻滞麻醉辅助用药的镇静效果,评价右美托咪啶辅助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尿道成形术尿道下裂的ASAⅠ~Ⅱ级患儿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丙泊酚组各30例,在骶管穿刺后10min内,右美托咪啶组静脉泵注负荷量右美托嘧啶1μg/kg,丙泊酚组静脉泵注负荷量丙泊酚2mg/kg,之后分别以0.5μg/(kg·h)、2mg/(kg·h)速率静脉泵注至手术结束前15min。记录2组麻醉前(T0)、骶管阻滞后即刻(T1)、用药后10min(T2)、用药后30min(T3)、手术结束时(T4)心率、平均动脉压,术中氯胺酮用量、术后苏醒时间,评价镇痛合适率及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右美托咪啶组T2、T3、T4时间点心率((112.8±13.8)、(103.4±14.1)、(95.7±16.1)次/min)低于丙泊酚组((129.2±18.5)、(124.1±14.2)(109.6±15.1)次/min)(P均<0.05),平均动脉压(98.5±12.7)、(92.4±12.1)、(74.9±8.2)mm Hg)高于丙泊酚组((84.6±11.7)、(78.5±11.5)、(67.9±8.0)mm Hg)(P均<0.05),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变化较丙泊酚组平稳;右美托咪啶组术中氯胺酮用量((2.5±0.9)mg/kg)少于丙泊酚组((5.0±1.7)mg/kg),镇静合适率(93.3%)高于丙泊酚组(63.3%),右美托咪啶组术中无呼吸抑制发生,丙泊酚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为1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辅助骶管阻滞麻醉用于行尿道下裂手术患儿麻醉镇静效果优于丙泊酚,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辅助用药对甲状腺手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择期于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手术120例,随机将其分为4组,每组30例。芬太尼组辅助使用芬太尼2μg/kg,右美托咪定组辅助使用右美托咪啶1μg/kg,咪达唑仑组辅助使用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辅助使用芬太尼2μg/kg、咪达唑仑0.05 mg/kg。观察比较4组入室后、用药前后平均动脉压(M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用药前后镇静-躁动评分及躁动、镇静过深、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①MBP、SpO2、HR情况比较:用药后5 min,4组MAP、HR、SpO2均有所下降,其中MAP、HR右美托咪啶组与其他各组同一时间点及组内给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O2右美托咪啶组、咪达唑仑组及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咪达唑仑组、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与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啶组比较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②麻醉效果比较:镇静-躁动评分用药后5 min咪达唑仑组、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均较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啶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5 min、30 min咪达唑仑组、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均较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啶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较咪达唑仑组降低,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躁动率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低于咪达唑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过深率咪达唑仑组、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均明显高于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右美托咪啶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右美托咪啶具有清醒镇静作用,能够很好地阻断颈丛神经阻滞后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且血流动力学稳定,适宜作为甲状腺手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849-85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3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注射右美托咪啶50μg+罗哌卡因40ml实施麻醉,观察组注射右美托咪啶100μg+罗哌卡因40ml麻醉,观察对比两组运动阻滞起效、持续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持续时间,术后镇痛时间、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运动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运动及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较佳,运动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阻滞持续时间长,术后镇痛时间长,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效果。方法:所选病例为本院收治的择期行上肢手术治疗的患者,共68例,时间范围为2015年7月-2016年7月。所有患者均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6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右美托咪定)与对照组(生理盐水),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麻醉完善,未出现过敏反应及局部麻醉药物毒性反应。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静脉给药后5min、30min、手术结束时,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与麻醉前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但血氧饱和度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上肢手术患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过程中,实施右美托咪定的效果显著,能稳定血流动力学,增强麻醉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级Ⅰ~Ⅱ级,无严重并发症。随机把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75mg罗哌卡因稀释至20mL,而试验组给予罗哌卡因75mg联合右美托咪定1μg/kg稀释至20mL。观察入室时(T_0)、臂丛神经阻滞后10min(T_1)、手术开始时(T_2)、手术结束时(T_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及两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以及镇痛持续时间,并观察记录不良事件。结果试验组T_1、T_2的MAP[(75±5)、(74±4)mm Hg]低于T_0[(83±7)mm Hg],T_1~T_3时间点HR低于T_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_1和T_2的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定位准确,并发症少,尤其是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可以安全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啶(DEX)复合罗哌卡因对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臂手术患者14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D组(n=36),给予0.5%罗哌卡因20ml+安慰剂,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与右美托咪啶混合液,其中观察组A组(n=36)给予0.5%罗哌卡因20ml+1ug/kg右美托咪啶,B组(n=37)为0.375%罗哌卡因20ml+1ug/kg右美托咪啶,C组(n=36)为0.5%罗哌卡因20ml+0.5ug/kg右美托咪啶,对比4组患者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及BIS。结果与对照组D组比较,观察组A、B、C组三组镇痛起效时间和A组、C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B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对照D组缩短,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A组镇痛、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C组(P0.05);观察A、B、C组运动恢复时间与镇痛持续时间与对照D组相比均延长(P0.05),且A组镇痛时间最长(P0.05);对照D组BIS值均在90以上,且在T1-T5期间无明显变化;A、B、C、D四组在T0时组间比较BIS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T1-T5时观察A、B、C组BIS值均较T0时显著下降(P0.05),与同一时刻对照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A、B、C三组BIS值均较T1,T2时有所回升;T5时A、B、C三组BIS值均明显回升(P0.05);A组TI-T4时BIS值均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能够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作用时间及术后镇痛时间,并具有镇静效果,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收治的240例老年上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生理盐水,观察组采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Dex。比较两组给药前(T0)、给药后15min(T1)、给药后30min(T2)、给药后60min(T3)、给药后90min(T4)的心率与血压,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与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MAP)由T2时刻开始明显降低,显著低于T0时刻(P<0.05)。对照组不同时刻的心率与MAP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T2、T3、T4时刻的心率与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与运动阻滞的维持时间分别为(588.96±131.21)min与(386.87±114.34)min,显著长于对照组的(462.12±119.78)min与(322.02±101.11)min(P<0.05)。两组均未见低血压、心动过速、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9.17%(11/120)与7.50%(9/12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Dex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上肢骨折术可有效延长阻滞持续时间,且不良反应少,术中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9.
王秀  印春铭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0):1696-1697
目的:观察预防性静脉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在蛛网膜下腔阻滞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蛛网膜下腔阻滞前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0.5 μg/kg(t=10 min);B组静注氯化钠溶液2mL;观察两组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感觉阻滞平面以及寒战发生率等其他不良反应.结果:在麻醉前(T1)、蛛网膜下腔阻滞后5 min(T3)和手术完毕(T4)时点的MAP、HR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给药后5 min(T2)时点A组的MAP、HR低于B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A组患者感觉阻滞平面(T5.1±0.8)高于B组(T6.0±0.9)(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其中A组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手术中预防性静脉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有良好的辅助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行开颅术患者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开颅期间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行开颅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局部麻醉组、对照组各30例。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20mL,20min内泵注完毕;局部麻醉组麻醉诱导后立即给予0.5%罗哌卡因20mL切口浸润麻醉;对照组麻醉诱导后立即静脉泵注生理盐水20mL,20min内泵注完毕。记录3组入室后(T_0)、气管插管前(T_1)、气管插管后1min(T_2)、切皮前(T_3)、切皮后1min(T_4)、切皮后2min(T_5)、打开颅骨前(T_6)、打开颅骨后1min(T_7)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及心率变化,检测T_0、T_7时静脉血血糖、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结果右美托咪定组T_2时SBP、DBP、心率均低于局部麻醉组和对照组(P0.05),局部麻醉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局部麻醉组T_4、T_5时SBP、DBP、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与局部麻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6、T_7时SBP、DBP在右美托咪定组、局部麻醉组、对照组依次升高(P0.05);右美托咪定组T_7时心率均低于局部麻醉组和对照组(P0.05),局部麻醉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T_7时血糖[(4.2±0.3)mmol/L]、去甲肾上腺素[(330±20)pmol/L]、肾上腺素[(125±12)pmol/L]水平与T_0[(4.0±0.3)、(320±15)、(110±10)p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麻醉组、对照组T_7时血糖[(5.2±0.4)、(6.2±0.5)pmol/L]、去甲肾上腺素[(380±25)、(420±22)mmol/L]、肾上腺素[(140±11)、(170±15)pmol/L]水平均高于T_0(P0.05);右美托咪定组T_7时血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局部麻醉组和对照组(P0.05),局部麻醉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明显降低开颅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价值。方法:2018年4月—2019年12月本院接诊且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骨折手术病患58例,用数字抽签法均分两组。研究组围麻醉期管理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照组用常规管理。对比麻醉完成时间等指标。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45%,比对照组31.03%低,P<0.05。研究组术后12h VAS评分(4.83±1.15)分、24h VAS评分(3.75±0.92)分,优于对照组(6.92±1.36)分、(5.84±1.03)分,P<0.05。研究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恢复时间、麻醉完成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采取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接受右美托咪定辅助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病患施以围麻醉期管理,可促进其术后恢复,减轻围术期疼痛感,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用于麻醉下锁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锁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对照组和观察组行各30例。对照组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对比两组疼痛程度、相关临床指标、麻醉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相关临床指标和麻醉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给予臂丛神经阻滞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下锁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患者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有利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显著提升麻醉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罗哌卡因复合右旋美托咪定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复合右旋美托咪定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上肢手术患者40 例,随机均分成R 组(0.5%罗哌卡因25 mL) 和RD 组( 0.5%罗哌卡因+ 12.5 滋g 右旋美托咪定),均行肌间沟臂丛阻滞,比较麻醉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并行麻醉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记录.结果:两组患者注药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RD 组感觉阻滞完善时间和运动阻滞完善时间显著短于R 组,麻醉效果评价也显著优于R 组(P < 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定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时,能缩短感觉阻滞完善时间和运动阻滞完善时间,改善麻醉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啶﹙Dex﹚持续泵注辅助臂丛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前臂及手外伤患者10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Dex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各50例,臂丛阻滞成功后15 min,D组静脉泵注Dex负荷剂量0.5μg/kg(10 min内注完),继以0.4μg∕(kg.h)维持泵注至手术结束前10 min,N组以同样方法输入生理盐水,记录麻醉前(T0),臂丛神经阻滞后15 min即静脉给药即刻(T1),静脉用药后10 min即切皮即刻(T2),手术开始15 min(T3),60 min(T4),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并观察镇静程度及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行警觉/镇静(OAA/S)评分评估麻醉效果和患者的麻醉满意度。结果 T1时两组MAP均明显升高(P<0.05),N组HR明显增快(P<0.05);T3、T4、T5时D组MAP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N组(P<0.05);T2、T3、T4、T5时D组HR明显慢于N组(P<0.05),也明显慢于T1时(P<0.05);镇静评分(OAA/S)D组为1.7,明显低于N组的3.5(P<0.05);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满意度D组为81%,明显高于N组53%(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啶持续泵注辅助臂丛阻滞镇静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可有效抑制臂丛阻滞导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并明显提高患者麻醉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臂丛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相比,操作简单、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并且有术后镇痛作用而作为上肢骨折手术麻醉方式的首选.右美托咪定是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最初被批准用于ICU的短期镇静,后来用于手术室内外的程序性镇静.近几年关于右美托咪定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增多,虽然绝大多数研究肯定了右美托咪定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用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在骨科上肢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共120例,分为5组,其中A组至D组分别将右美托咪定0.5μg/kg(A组)、0.8μg/kg(B组)、1.0μg/kg(C组)、1.2μg/kg(D组)混合入0.4%罗哌卡因30 ml进行注射,每组24例。E组为对照组(24例),仅采用罗哌卡因。比较各组麻醉与阻滞效果。结果 A、B、C、D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E组显著缩短,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较E组显著延长,Ramsay镇静评分较E组均显著提高(P0.05)。B、C、D组患者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C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B组,但显著低于D组(P0.05)。结论 1.0μg/kg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骨科手术的辅助臂丛麻醉,获得了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手切割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手切割伤手术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T1、T2、T3时,两组MAP、HR较T0时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4时,两组MAP、HR较T1时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监测治疗室滞留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术后首次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遗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 h,两组NE、Cor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手切割伤患儿术后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但其遗忘作用不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宫颈癌根治术硬膜外麻醉中的镇静效果。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96例择期行硬膜外麻醉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硬膜外麻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BIS、心率、血压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手术开始15min、手术开始30min、术毕BIS、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注射痛、呼吸抑制以及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于硬膜外麻醉下宫颈癌根治术中Ramsay镇静评分、BIS、心率、血压的影响积极,右美托咪定在硬膜外麻醉下宫颈癌根治术中有明显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持续输注对心脏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全麻下心脏手术患者55例随机分为2组,右美托咪啶组(n=27)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对照组(n=28)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2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法相同。观察输注右美托咪啶前即刻(T1)、输注右美托咪啶后5 min(T2)、后10 min(T3)、麻醉诱导后3 min(T4)、气管插管即刻(T5)、插管后5 min(T6)和10 min(T7)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并对比2组气管导管移除时间、导管拔除时RAMSAY镇静评分、ICU停留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T2、T3时右美托咪啶组DBP、MAP与T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HR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6、T7时右美托咪啶组SBP与T5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6、T7时SBP值较T5时显著升高(P0.05或P0.01)。插管期间,除T5时SBP和HR外,2组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右美托咪啶组BIS值在T2、T3时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期间,2组BIS值较T3时均显著下降(P0.01)。气管导管拔除时RAMSAY镇静评分,右美托咪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部分患者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持续输注用于心脏手术,能稳定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一定程度抑制气管插管等手术操作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预防全身麻醉患者气管导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开胸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1组)、中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2组)、高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3组),各20例。手术结束前30min,C组微量泵静脉注射15mL生理盐水,D1组、D2组、D3组分别微量泵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0.25,0.50,1.00μg/kg,泵注时间15min。观察4组微量泵静脉注射药物前(T0)、泵注药物后(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1min(T3)、拔管后3min(T4)、拔管后5min(T5)、拔管后10min(T6)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结果 C组,D3组T2~T5时间点平均动脉压较T0增高(P<0.05),D2组T2~T6点平均动脉压较C组下降(P<0.05);C组T2~T6时间点心率心率较T0点增高(P<0.05),D组T2~T6时间点心率较T0点下降(P<0.05),D2和D3组T2~T5时间点心率低于C组(P<0.05);4组各时间点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微量泵静脉注射0.50μg/kg右美托咪啶可有效抑制全身麻醉气管导管拔管时诱发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