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疾病是机体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所发生的损伤与抗损伤过程,表现为形态结构、机能代谢的变化。因此,建立功能辨证、代谢辨证与形态辨证,将把现代医学直接吸收到中医学中为中医所用,从而实现中西医的直接结合。1功能辨证、代谢辨证与形态辨证的概念所谓功能辨证、代谢辨证与形态辨证包括二层含义。其一是把现代医学检查所收集到的人体功能、代谢、形态方面的变化资料,纳入传统辨证中去,归属中医传统的证。其二是收集功能、代谢、形态变化方面的资料,将其综合归纳,然后概括判断为功能、代谢、形态方面的证。前者是原有军团中增加了武器…  相似文献   

2.
六经辨证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往今来,历代研究《伤寒论》学者认为,六经辨证是治疗外感热病的辨证纲领。笔者不敢苟同,认为三阳辨证代表着外感热病的辨证纲领,而后期的三阴辨证类属于杂病的范畴。本文试从仲景时代体质条件下的六经辨证、六经辨证与临床实际意义、三阳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相互关系等方面,揭示这一论点。1仲景时代体质条件下的六经辨证剖析据史书记载,东汉末年,连年战乱,疫疠流行,加上天灾与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人们长期处于饥寒交迫、惊恐不安、流离失所的状态,生活极端痛苦。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为当时的普遍现象,客观上容易引起阳虚或阴…  相似文献   

3.
传统中医辨证观念和方法,在现代医学科学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诊疗要求.特别是针对在乡村医疗机构执业的中医专业人员,辨证观念老化和局限,更是迫切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辨证知识,树立新辨证观念,提高临床辨证能力.在学习和继续传统辨证过程中,在不失其本来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新的辨证知识和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辨证优势,实现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以适应时代前进步伐,为人类健康、防病治病作出更多更新地奉献.  相似文献   

4.
脑血辨证是王新陆教授基于整体观念,纵观其他辨证方法,结合三大致病主因,把握机体的病理状态而提出的辨证方法。该法的主要内容已刊行于其专著《脑血辨证》中。脑血辨证将辨证纲领分为两个部分,即脑病辨证和血病辨证。脑病证候有脑神紊乱、脑浊不清、脑淤阻滞、脑痿髓空和脏病及脑,血病证候有血浊、血涩、血淤、气血同病。因、证、论治、方药俱全,构成了新的辨证体系。脑血辨证的提出在辨证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辨证标准的基本要素与构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辨证标准的建立必须对辨证的基本要素和构成进行准确的分析与把握。辨证的依据是医师收集的辨证信息,包括症状、体征、精神状态和发病时间、发病诱因、病史等其他信息。症状包括单一性症状、复合性症状、概括性症状,以及反映症状的相互关系、特点、程度、病程等。这些症状所含的辨证信息和意义是不同的,不等价的。正确分解这些症状,准确界定,对于辨证论治规范化、标准化是必须的。症状具有辨证价值,这种价值可以是单一的、多维的,或不明显的(潜值),一些具有潜值的症状共同出现时,可以形成具有明显辨证意义的“新值”。辨证主要由辨病邪、辨病性、辨病位等三个要素构成,辨证还要求辨标本缓急、辨病势和辨真伪。  相似文献   

6.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在该思想的指导下,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有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以及三焦辨证等。剖析上述众多辨证方法的精神实质,笔者认为,脏腑辨证与八纲辨证可谓中医治疗学的核心辨证纲领,二者可统合为五脏阴阳辨证,是中医辨证的“纲中之纲”。通过脏腑辨证,可以把握疾病的具体部位。通过八纲辨证,可以分辨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性质。而六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以及三焦辨证等,都可统一于五脏阴阳辨证之下,包容于五脏阴阳辨证之中。  相似文献   

7.
董正华  杨轶 《陕西中医》2005,26(6):592-593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疾病辨证论治的专书,创造性地应用了多种辨证思维方法,奠定了中医辨证学基础。在六经病证的论治过程中除贯穿使用八纲、脏腑、经络辨证外,还应用了病证辨证、动态辨证、时相辨证、错杂辨证、反馈辨证等多种特殊的辨证方法,为诊治各种疾病提供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临床辨证思维方法,从而使六经辨证能够广泛地适应于临床各科。本文主要从辨证思维学角度,对《伤寒论》六经辨证中所包含的特殊辨证思维方法作以归纳。  相似文献   

8.
关幼波气血辨证学术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京 《中医杂志》2006,47(5):396-396
强调气血辨证是关幼波老师临床辨证施治的基本指导思想,他将气血辨证提高到与“八纲辨证”同等重要的地位,倡导“十纲辨证”,以此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中医治疗湿热泄泻型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探索中医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辨证思维。方法:用中医宏观辨证结合结肠镜下微观辨证法治疗湿热泄泻型慢性结肠炎40例。结果:治疗1个月后,40例治愈12例,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结论:用中医宏观辨证结合结肠镜下微观辨证法治疗湿热泄泻型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满意,中医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辨证思维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在现有的中医辨证计量诊断方法基础上,阐述一种新型的“辨证元”计量诊断法。辨证元计量诊断法由证素辨证体系发展而成,它将辨证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组合成最小的运算单元,既能体现中医辨证的整体观,又能对辨证元素进行客观的量化,将此计量诊断法应用于计算机辨证系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作为中医辨证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经历代医家的发展补充而逐步形成的两大理论体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祖国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时代的进步,科学发展水平的提高,研究手段的改进,在临床上用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辨治疾病的范围逐步扩大。在理论研究领域,采用实验动物模型的中介作用,扩大了对经典理论内涵的认识,也获得了一系列的客观指标体系。下面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论机能辨证与形态辨证相结合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建国后走过了40年艰难而漫长的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回顾过去,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到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在研究层次不断深入的同时,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医学对人体形态结构的重要性未予足够重视。中医学将研究核心集中在人体的功能变化方...  相似文献   

13.
历代中医各家对“中风”的辨证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有病因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阴阳辨证等等。但这些对于现代中医提出的“中风病”能否同样有效的应用,值得积极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回顾总结中医学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特别是近代各医家治疗传染性疾病经验,发现多从温病入手,运用卫气营血、三焦和脏腑辨证体系指导临床。但单一卫气营血辨证和单一脏腑辨证在现代传染性疾病的应用存在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建议在诊治现代传染性疾病时采用温病经典的卫气营血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以卫气营血辨证为横向系辨病情轻重和病邪深浅,脏腑辨证为纵向系辨明确病位,建立起了卫气营血—脏腑立体的联合辨证体系方法会更加全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新近出现的传染性疾病,中医防治具有明显的“三因制宜”特点,针对广东地区的新冠肺炎,作者论述了将卫气营血—脏腑联合辨证体系方法运用到临床实践的理论依据,认为卫气营血—脏腑联合辨证体系是比较切中广东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因和病机演变规律的,值得进一步深入总结和研究,以期多角度、多方位探索广东地区新冠肺炎的中医辨证方法,为临床提供诊治思路,也为广东地区临床防控疫情提供可参考的中医诊疗方案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秦伯未医文集》的研读,从3方面总结了秦伯未的辨证思维方法:1)重视整体,以八纲、气血津液为本,2)重视病因,创立十四纲要辨证,3)脏腑辨证散见,未成体系。  相似文献   

16.
郑寿全乃清末名医,善以易理阐释医理,注重人身阴阳,善用姜附,其辨证观以阴阳立论,尤其着眼于先天之阴阳,从作者著述中不难看出,郑氏落笔处有三种辨证观,即阴阳辨证、水火辨证、气血辨证,名目虽多,但其道理并无二致,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言说罢了,而每一种辨证观有其各自的特点。总而言之,阴阳辨证为纲领,水火辨证相辅助,气血辨证为补充。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属中医温疫病范畴,其传染性强、发病快、变化多,与以往一般温病,如风温、春温不同,与过去的伤寒也不同。有必要对SARS辨证方法进行探讨,从辨证的科学思维出发.研究建立SARS的辨证模式。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都是用以分析温病病理变化,确定病变部位,揣度病势轻重,认知病情轻重和归纳证候类型的方法。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有共通之处,临床把两者有机结合,结合六经辨证,才能全面指导温病的辨证论治。根据SARS临床表现确定中医“证素”,结合病因病机及传统六经辨证、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可归纳SARS的分期及证候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中医的辨证论治,包括审辨症状、提炼证候以及对证治疗三部分内容。而常见的七大辨证方法,实际上应该分属于两种不同的概念范畴:辨证方法和辨证体系。辨证方法是辨证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而辨证体系是对辨证方法和中医辨证思维的具体运用过程。  相似文献   

19.
唐定书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的思路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主要介绍唐定书副主任医师从医近三十年来治疗皮肤科常见瘙痒性疾病的经验。针对不同的瘙痒,唐师采取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治疗原则,分别使用病因辨证、脏腑辨证、症状辨证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达到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论中医辨证的原则,要求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辨证的原则是抓症进行辨证,首先考虑常见与多发证,不断修正和补充辨证,注意处理各种辨证关系;要求是掌握特点,分清主次,详审标本,明辨真假;方法是综合运用逻辑方法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