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缺血性心肌病是指冠状动脉狭窄造成的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缺血症状。急慢性心肌梗死患者,部分心肌已坏死,不能再生,目前的内外科治疗均不能修复及逆转坏死的心肌,最终发展为缺血性心力衰竭,而其5年生存率不到50%。特别是心力衰竭晚期药物治疗疗效差,心脏移植的方法又存在局限性,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则为一种最为适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梗死所致的细胞丢失、瘢痕形成和心室重构是影响心脏功能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目前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冠脉旁路手术能够改善心肌缺血,但却不能逆转已经坏死的心肌,而心脏移植的供体少、费用高及慢性排异反应等缺点也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干细胞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移植供体,  相似文献   

3.
学术背景:因自体骨髓干细胞具备获取方便、分化能力强、无排斥反应等优点,近年来逐渐应用于替代受损及死亡的心肌细胞,从而改善心功能。目的:总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4-01/2007-01的相关文献,检索词"BMSC,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Ischemic heart diseas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①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分析。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方面内容进行汇总分析。所选用的30篇文献中,3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①近年来观点认为骨髓单个核细胞具有多种类型的骨髓细胞及细胞因子,与以往单一类型的干细胞移植比较,可能会更好地促进坏死心肌细胞的替换与局部侧支循环及毛细血管网的形成,具有不需要体外培养和增殖的优点,减少污染机会。②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可分化为类心肌细胞、类平滑肌细胞及类血管内皮细胞,移植区域受损的心肌组织内毛细血管网密度升高,新生血管形成。小样本的临床试验初步肯定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是安全有效的,移植后心功能得到改善可能与心肌和血管再生、限制和逆转心室重构、移植细胞本身产生血管活性物质及生长因子有关。③骨髓干细胞移植若大规模地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移植细胞类型及途径的选择、移植细胞是否会产生异常兴奋性及建立有效的兴奋收缩偶联、移植细胞在不同心肌微环境下的分化方向及如何控制等。结论: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无论其改善心功能的具体机制如何,动物实验及小样本临床试验均证实了其安全有效性。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细胞移植将被赋予更活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1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张型心肌病为原发性心肌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其主要特征为左/右心室或双心室心腔扩大和收缩功能损害,产生心力衰竭,80%~90%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有各种心律失常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是本病患者常见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扩张型心肌病的药物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β-受体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心肌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采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移植干细胞能够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心肌组织再生,减少瘢痕面积,改善心肌收缩能力。目前应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试验所得到的治疗结果不尽相同,不同类型的干细胞来源、注射方法及剂量、随访观察时间均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干细胞移植所涉及的免疫排斥、促肿瘤形成以及其他潜在的安全性问题仍是医学界重点关注的领域。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肌病临床研究相关的影响因素及其安全问题进行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6.
背景:干细胞移植到受损的心脏组织,可以大量分化为心肌细胞,这项研究为缺血性心脏病治疗带来新的希望。目的:探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分析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安全性和可行性的多种试验方法。REPAIR-AMI试验是一项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即刻冠脉内移植骨髓祖细胞治疗效果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多中心研究;MAGICCell-3-DES试验是评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干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冠脉内注射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效果;BOOST试验是心肌梗死后经冠脉移植自体骨髓细胞的随机对照研究。PROTECT-CAD试验是一项随机、对照的直接将干细胞注入心肌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试验。结果与结论: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左心室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以及冠脉血流储备,相关研究也得到验证。对于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可以增加左室射血分数,临床事件较少,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基础上,干细胞治疗并不增加再狭窄风险。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安全可行,未来还需要进行大样本、长时间的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评价其疗效和风险。  相似文献   

7.
背景:干细胞移植早期出现的大量细胞缺失可明显影响移植效果,目前已证实AKT1基因的过表达能明显抑制细胞凋亡.目的:探讨过表达AKT1基因的猪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否在体内缺氧状态下抑制干细胞凋亡,及其修复受损心肌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8/2007-02在苏州大学完成.材料:健康雄性梅山猪24只,由苏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方法:扩增AKT1 cDNA基因,并构建表达载体.扩增后,使用慢病毒转染系统进行基因重组,以其为载体转染建立稳定过表达AKT1基因的猪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行BrdU标记.24只猪均应用明胶海绵栓塞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造模后4周,随机均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性处理;DMEM组行冠脉内注射DMEM液5 mL;单纯细胞移植组行冠咏内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5 mL(1×10~7个细胞):AKT转染细胞移植组同法注射等量转染AKT1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主要观察指标:载体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结果,心脏磁共振检查评估心功能,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学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结果:①双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均表明所获取的cDNA为AKT1的CDS功能区基因;转染入293T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4,48 h后,均可检测到强荧光出现;其蛋白表达产物的分子量与已知分子量相符,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转染2周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稳定转录AKT1,其AKT1-mRNA的转录水平是原代细胞的120倍.②细胞移植前,梗死心脏的左室舒张末径增加,每搏量明显下降.与移植前比较,移植后单纯细胞移植组、AKT转染细胞移植组心功能明显改善,梗死区的收缩功能和血流灌注均有所改善,左室腔缩小,梗死区的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加,且AKT转染细胞移植组上述各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5).③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DMEM组梗死区纤维化明显:单纯细胞移植组、AKT转染细胞移植组梗死区均可见岛样心肌组织,且后者含有较丰富的小血管样结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移值4周后单纯细胞移植组、AKT转染细胞移植组心肌切片中均发现有VWF及Cx-43阳性表达,且后组Brdu和Cx-43双阳性细胞占所有Brdu阳性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前组(P<0.05).④细胞移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1周后达峰值,后逐渐下降,至4周后接近正常水平;而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至4周后明显低于同期模型对照组、DMEM组(P<0.05),且明显低于移植前水平(P<0.05).结论:使用携带目的基因AKT1的慢病毒系统转染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使其长期稳定过表达AKT1,移植体内后可能通过防止梗死区变薄、抑制收缩功能异常而改善左室功能,同时AKT1的过表达可显著改善梗死后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8.
骨髓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随着成体干细胞转分化现象的发现和深入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修复坏死心肌,防治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成为近年再生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内皮祖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等骨髓细胞群分别被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自体细胞移植治疗的动物模型及一期临床试验,结果发现移植入心脏的骨髓干细胞可转分化为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并能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改善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促进侧支血管形成和新生心肌组织。经心外膜、心内膜、冠状动脉及外周循环等不同的细胞移植途径被用于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最佳的移植途径与移植时机的选择密切相关。目前主要问题包括骨髓干细胞迁移和分化的信号途径,有效的干细胞分离和体外扩增技术,最佳的细胞亚群、数量、移植途径和时机,致心律失常和致肿瘤作用等。随着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深入研究,骨髓干细胞移植结合梗死心肌的血运重建和药物治疗,可能成为将来防治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标准疗法。  相似文献   

9.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张茂宏孙恺综述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包括自体骨髓移植(ABMT)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自8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包括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0.
自体骨髓干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9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局麻下选择髂后上棘为穿刺点多点穿刺抽取骨髓液,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并制备成细胞悬液。通过普通冠状动脉造影导管或微导管置于冠状动脉开口处,直接将备用的细胞悬液缓慢注入,左冠状动脉注入2/3的细胞悬液,右冠状动脉注入1/3的细胞悬液。同期住院常规药物治疗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心脏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收缩末径(LVESD)及左房(LA)的情况。治疗组术后行心脏核素(SPECT)检查。结果:治疗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9例患者胸闷、气急、浮肿情况得到改善,NYHA分级提高Ⅰ~Ⅱ级。心脏射血分数(EF)提高12%(P〈0.05)。治疗组术后EF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4%(P〈0.05)。移植后^99MTc心肌灌注显像较移植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崭新的生物学疗法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势必将为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CD34+干细胞不同移植途径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同时评价干细胞移植的有效途径和安全性.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64只被随机分成3组:干细胞移植组(30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20只);假手术组(14只).移植组和模型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冠脉)前降支造成缺血性心肌病模型;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冠脉.另选同种异体大鼠30只,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外周血CD34+干细胞经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后制成干细胞悬液,在冠脉结扎后7 d分别经股静脉和心外膜注入到移植组大鼠体内,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注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于制模前、干细胞移植术后1、2和4周分别行心脏超声检查,术后4周进行血流动力学测定.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心肌梗死后4周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ΔFS)、左室收缩期末压(LVESP)和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 max)明显提高(P均<0.01),左室收缩期末直径(LVESD)、左室舒张期末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 max)和左室等容舒张时间常数(Tc)均明显减小(P均<0.01);股静脉移植和心外膜移植两种途径对心功能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经股静脉和心外膜两种途径移植外周血干细胞是安全可行的,二者均能有效地改善心功能,有助于梗死心肌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Autoimmune diseases are signified by complex errors of immune-regul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utoreactive T and B cells targeting self-antigens, which eventually can lead to permanent organ damage. Despite novel therapeutic protocols, the disease course is chronic, debilitating and in some instances the outcome is lethal. Previously,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beneficial in autoimmune animal models, as well as in autoimmune diseases related to hematological abnormalities, which opened potential new avenues in the treatment of human autoimmune diseases.

Areas covered: In this review, the authors describe the compound cellular regulatory effects of autologous hem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SCT) and also clinical observations, related to the therapy in a variety of organ-specific and systemic autoimmune diseases.

Expert opinion: ASCT has a broad effect on the re-populated immune system, complex regulatory potentials and long term beneficial effect via down-regulating immune-reactivity, yet its widespread use in autoimmune diseases is limited, mostly due to the serious side-effects of the conditioning treatments. However, in certain autoimmune diseases with severe debilitating, or even life-threatening course, including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ystemic sclerosis or multiple sclerosis, ASCT can be a reasonable choice when conventional therapy has failed.  相似文献   

14.
背景: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一直是国内外遗传界研究的热点,对此病的治疗一直缺乏有效的手段。目的:分析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例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儿进行综合分析及基因检测,观察移植成功情况及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与结论:2例均为儿童脑型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但发生严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另1例移植失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早期儿童脑型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有效方法,但最终的疗效受移植是否成功及移植后并发症等因素的影响,且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尚需要长期的观察。  相似文献   

15.
背景:虽然已有很多的研究表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心肌梗死,但是缺乏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说明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
  目的:系统评价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情况。
  方法:计算机检索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 ed Trials(CENTRAL)、MEDLINE、EMbase、PEDro(www.pedro.org.au)、OpenSIGLE、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NTIS)、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l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关于骨髓干细胞移植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2年11月。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1软件。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4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的3个主要结局的结果显示: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患者的射血分数、心输出量与未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WMD 95%CI分别为5.23(0.73,9.72),P<0.01和1.69(1.23,2.16),P<0.00001]。现有的研究显示,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在考虑改善患者心功能的时候,临床医生可以将骨髓干细胞移植作为推荐。但鉴于纳入研究较少、样本量较少,各研究评价方法差异性较大,并且存在的评价时间不相同,故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方法科学和规范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以求进一步验证骨髓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56例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的病人提供全程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在层流病房中很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减少并发症,顺利转出层流病房。[方法]采取一对一交谈法、病人现身说法等形式,从病人心理、层流室环境、无菌观念、化疗、回输造血干细胞过程、Ⅳ度骨髓抑制期、转出层流室和出院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结果]56例病人在干细胞移植的各个阶段都能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平均15.2d就完成整个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顺利转出层流病房。[结论]56例病人经过全程健康教育,能正确认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过程及在层流室中配合医护工作,心身协调地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NYHA心功能Ⅱ~Ⅳ级、心肌存在灌注缺损且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20例,均通过冠脉动脉造影于冠状动脉内分别注入等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生理盐水。随访3个月并记录不同时期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心肌灌注缺损面积等指标,并通过24hHolter方法记录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术后1,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术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减小(P<0.05),对照组较术前增加(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均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较术前增加(P<0.05),与1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灌注缺损面积百分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降低(P<0.05),对照组较术前降低(P<0.05);2组恶性临床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Previous evaluation of intracoronary autologous bone marrow-derived stem cell (BMSCs) therapy following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HD) suggested improvement of cardiac functional parameters. We performed a meta-analysis to provide 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direct (intramyocardial or endomyocardial) BMSCs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IHD.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MEDLINE (~ Oct. 2010), 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 (~ Oct. 2010), EMBASE (~ Oct. 2010), and EBSCO (~ Oct. 2010), reviews, and reference lists of relevant articles. 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WMD) was calculated for changes in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and end-systolic volumes (LVEDV and LVESV) by using a fixed effects model.

Results: Eight RCTs with 307 participants were eligible. Compared with controls, direct BMSCs transplantation improved LVEF (8.4%, 95% CI, 6.49 to 10.31%; p < 0.01), reduced LVESV and LVEDV (–14.85 ml, 95%CI, –27.29 to –2.41 ml, p = 0.02 and –12.79 ml, 95% CI, –24.94 to –0.65 ml, p = 0.04,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is meta-analysis suggests that direct BMSCs transplant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moderate but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over regular therapy in cardiac functional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IHD, and supports conducting further RCTs of a higher quality.  相似文献   

19.
背景:胚胎干细胞移植是否能够成为脑血管疾病治疗有效的方法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分化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分别建立帕金森病、缺血性脑损伤以及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并进行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将胚胎干细胞分化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相应脑血管疾病模型大鼠脑内,观察脑血管病变大鼠的旋转行为学变化、脑组织病理变化以及海马结构的变化和神经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与结论:胚胎干细胞分化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帕金森病大鼠脑内后,阿朴吗啡诱发的旋转次数逐渐减少,呈下降趋势,纹状体多巴胺的含量明显增高。胚胎干细胞分化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内后,能够长期存在于脑内,并迁移、分布于受损的海马,构成海马结构,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并且受损海马内的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说明移植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胚胎干细胞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增强神经的可塑性,诱导自身定向迁移并分化为成熟神经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