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螺旋CT机辐射剂量的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 1 98 9年引入螺旋CT技术后 ,极大地缩短了CT的扫描时间 ,如不严格使用将给病人带来较高辐射危害。笔者在给出头部和体部体模扫描条件下 ,对 8台螺旋CT机的剂量学和可能导致病人的有效剂量进行了估算。一、材料和方法8台螺旋CT机均为进口机器 ,分布在北京、广州、哈尔滨、石家庄等 4个城市的 8家医院中。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分别为 :美国Victoreen公司 660 1型静电计和 660 6笔型电离室 (长 1 0 0mm) ;瑞典RTI公司Solidose 40 0型剂量计和WDCT1 0LEMO笔型电离室 (长 1 0 0mm)。电离室分别放在 1个…  相似文献   

2.
3.
螺旋断层放疗提升鼻咽癌放疗剂量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应用螺旋断层放疗(HT)进行鼻咽癌放疗处方剂量提升的可行性及剂量学特点。方法 选取10例9野静态调强放疗的鼻咽癌计划,制定HT计划和静态调强(sIMRT)计划。在危及器官(OAR)符合正常组织临床影响量化分析标准的前提下,提升两组计划处方剂量,并比较剂量提升空间及处方剂量提升后两者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与sIMRT计划相比,HT计划所达到的处方剂量比sIMRT计划增加了42.6%(t=6.373,P<0.01);处方剂量提升后,HT计划的均匀性指数仍优于sIMRT计划(t=-2.288,P<0.05),但适形度指数略低于sIMRT计划(P>0.05)。限制HT计划处方剂量提升的OAR为脊髓(2例)、视神经(5例)、脑干(3例);限制sIMRT计划处方剂量提升的OAR为眼晶状体(1例)、脊髓(1例)、腮腺(8例)。结论 HT的高束流调强能力,使其在有效保护OAR的前提下,能够提高鼻咽癌放疗处方剂量。在sIMRT实现高处方剂量要求存在困难时,可考虑使用HT进行放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医用直线加速器机载kV锥形束CT扫描过程中患者的有效剂量随扫描条件的变化。方法 用PTW TM30009电离室分别在T40017头模和T40016躯干模体中,改变XVI锥形束CT的管电压、毫安秒、准直器以及机架旋转范围等参数测量加权CT剂量指数,计算相应的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结果 kV锥形束CT的加权剂量指数和有效剂量随管电压呈二次方变化,随毫安秒线性变化,与准直器以及机架旋转范围密切相关。临床常用条件下,kV锥形束CT单次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低于参考剂量水平。结论 锥形束CT扫描过程中患者接受的有效剂量与扫描条件密切相关。锥形束CT扫描时,应该根据患者的解剖部位合理选择成像参数,最大限度减少患者接受剂量。  相似文献   

5.
6.
我国CT扫描检查中受检者剂量调查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调查全国15个省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CT扫描参数并计算受检者剂量,分析我国CT检查中受检者剂量水平,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民体质特征的CT诊断参考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医用辐射危害评价与控制技术研究》实施方案要求,调查临床实际CT扫描中受检者信息和CT扫描参数,根据临床受检者实际扫描参数,使用CT电离室测量CT设备的CT剂量指数(包括CTDI100、CTDIW和CTDIVOL),计算代表受检者剂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 共在全国15个省市的166家医院调查的483台次不同类型CT扫描设备上,调查了6 524例CT扫描程序。对于头颅、胸部、腹部和腰椎等不同的CT扫描部位,其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平均值分别为43、15、19和25 mGy,第75百分位数分别为50、19、23和32 mGy;相应DLP的平均值分别为540、397、503和376 mGy·cm,第75百分位数分别为659、525、632和479 mGy·cm。结论 通过此次调查基本上掌握了我国部分省市CT扫描检查中受检者剂量,本次4种部位受检者剂量的第75百分位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版物中给出的诊断参考水平互有高低,提示应根据我国国民体质特征,建立适合本国或者不同地区的CT检查中受检者诊断参考水平的重要性,推动CT检查的医疗照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医用直线加速器机载kV锥形束CT扫描过程中患者的有效剂量随扫描条件的变化.方法 用PTW TM30009电离室分别在T40017头模和T40016躯干模体中,改变XVI锥形柬CT的管电压、毫安秒、准直器以及机架旋转范围等参数测量加权CT剂鼍指数,计算相应的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结果 kV锥形束CT的加权剂量指数和有效剂量随管电压呈二次方变化,随毫安秒线性变化,与准直器以及机架旋转范围密切相关.临床常用条件下,kV锥形束CT单次扫描的剂最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低于参考剂量水平.结论 锥形束CT扫描过程中患者接受的有效剂量与扫描条件密切相关.锥形束CT扫描时,应该根据患者的解剖部位合理选择成像参数,最大限度减少患者接受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医用直线加速器机载kV锥形束CT扫描过程中患者的有效剂量随扫描条件的变化.方法 用PTW TM30009电离室分别在T40017头模和T40016躯干模体中,改变XVI锥形柬CT的管电压、毫安秒、准直器以及机架旋转范围等参数测量加权CT剂鼍指数,计算相应的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结果 kV锥形束CT的加权剂量指数和有效剂量随管电压呈二次方变化,随毫安秒线性变化,与准直器以及机架旋转范围密切相关.临床常用条件下,kV锥形束CT单次扫描的剂最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低于参考剂量水平.结论 锥形束CT扫描过程中患者接受的有效剂量与扫描条件密切相关.锥形束CT扫描时,应该根据患者的解剖部位合理选择成像参数,最大限度减少患者接受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河南省CT检查所致儿童和成人受检者的剂量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我国和地区CT诊断参考(指导)水平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层配额抽样方法选取河南省7个地市31台CT共计1113例受检者主要检查类型进行剂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受检者和设备基本信息、扫描参数、相关剂量学信息等,通过剂量转换系数估算其所致典型有效剂量。结果头部常规CT扫描中,0~1岁、>1~5岁、>5~10岁、>10~15岁组儿童CTDIw的75%分位值分别为32.2、37.2、43.0、46.7 mGy,DLP的75%分位值分别为478.0、572.0、715.6、743.9 mGy·cm,有效剂量分别为5.26、3.83、2.86、2.38 mSv;在胸部常规扫描中,0~1岁、>1~5岁、>5~10岁、>10~15岁组儿童CTDIw的75%分位值均为9.3 mGy,DLP的75%分位值分别为141.7、178.8、224.0、238.7 mGy·cm,有效剂量分别为5.53、4.64、4.03、3.10 mSv。CT检查所致成人受检者头部、胸部、腹部CTDIw的75%分位值分别为57.4、16.2、19.4 mGy,DLP的75%分位值分别为818.3、504.7和571.1 mGy·cm,有效剂量分别为1.72、7.07和8.57 mSv。结论随着河南省CT设备的更新,检查技术的日益进步以及CT应用频度的快速增长,医疗机构应恰当选取CT各类检查的扫描参数,加强其影像质量及其所致剂量的优化匹配研究,完善CT诊断参考(指导)水平,尤其是对射线敏感的儿童应尽快建立诊断参考(指导)水平,推动CT检查医疗照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影像质量评价和影像质量控制目前旱普遍应用在各医院临床中。CT设备一直沿用厂家提供的剂量进行扫描,扫描过程中放射技术人员往往忽略了患者体质的因素,所以体质不同的患者采用同一剂量扫描,往往造成相同部位,影像质量差异较大。另外在多部位扫描时,单一的剂量对不同部位所获得影像质量差异也较大。近年来,随着放射防护、影像质量评价和影像质量控制的要求,各设备厂商均提供了剂量跟踪技术,本文通过临床实际应用分析多层螺旋CT剂量跟踪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和多等中心放疗(multi-ISO radiotherapy,M-ISO)两种技术在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craniospinal irradiation,CSI)过程中患者的有效剂量。方法选取在本院已接受全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治疗的9例儿童患者,分别运用螺旋断层放疗和多等中心放疗两种技术对此9例患者重新进行治疗计划设计。对9例患者共18个治疗计划的患者有效剂量进行计算,运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放疗技术过程中患者有效剂量的差异。结果HT和M-ISO计划均满足临床要求,两组计划靶区剂量D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T组的D98%D2%、均匀性指数(HI)优于M-ISO计划(t=2.762、2.413、4.563,P<0.05);M-ISO组的D50%Dmean和适形指数(CI)优于HT计划(t=5.259、3.685、7.815,P<0.05)。两种计划方法对危及器官的保护各有优势;9例患者全身有效剂量HT计划高于M-ISO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1,P<0.01)。结论 HT与M-ISO两种技术在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中各有优势,HT组计划低剂量区域范围对于患者有效剂量影响较大,全中枢放疗计划设计时应关注低剂量辐射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螺旋断层调强放疗(HT)靶区外沿纵向剂量跌落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以便对临床关于计划衔接、靶区预处理以及执行效率等方面的应用进行指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份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治疗部收治的8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大孔径定位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宫颈癌术后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HT)与常规静态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采用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CT图像,统一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膀胱、直肠、小肠及双侧股骨头),分别传输至HT计划系统和IMRT计划系统,比较两组计划剂量体积直方图、适形度指数(CI)、均匀指数(HI)和危及器官所接受的照射剂量和体积,统一给予阴道残端60 Gy/25次,亚临床病灶50 Gy/25次,同时限定膀胱、直肠、小肠、股骨头等危及器官受照射剂量与体积。统一应用50 Gy处方剂量评价和比较CI和HI。结果 HT组适形指数(0.94±0.03)和均匀指数(1.28±0.02)均明显好于IMRT组(0.85±0.01和1.36±0.03)(t =5.12和-6.34, P<0.01);HT组PTV平均剂量为51.77Gy显著低于IMRT组54.53Gy(t =-8.01, P<0.05);HT组膀胱、直肠和小肠最大剂量、平均剂量、V30V40V50照射体积均显著低于IMRT组;HT组左、右侧股骨头最大剂量、平均剂量、V30V40照射体积均显著低于IMRT组。结论 HT与IMRT计划均有较好的靶区剂量分布,但HT组在适形指数、均匀指数及对周围危及器官的保护均比IMRT组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螺旋断层调强放疗(TOMO)设备升级后,能否用5.0 cm动态钨门替代2.5 cm固定钨门治疗中段食管癌。方法 对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0例局部晚期根治性中段食管癌患者进行研究。在TOMO计划系统分别设计2.5 cm固定钨门(FJ2.5)、2.5 cm动态钨门(DJ2.5)和5.0 cm动态钨门(DJ5.0)计划。比较3种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危及器官(OAR)受量以评价计划质量;比较出束时间和机器跳数以评价效率。结果 3种计划的靶区CI和HI均满足临床要求。与DJ5.0计划相比,FJ2.5计划的双肺V5和平均剂量、正常组织V5V10和平均剂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51、4.163、11.840、10.321、3.745,P<0.05),DJ2.5计划的心脏V30V40、平均剂量和最大剂量、正常组织V20和平均剂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54、-3.275、-4.192、-6.435、-4.139、-6.431,P<0.05)。与DJ2.5计划相比,FJ2.5计划的双肺V5V20V30和平均剂量、心脏V30和平均剂量、脊髓和脊髓计划体积(PRV)最大剂量、正常组织V5V10V20和平均剂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89、6.142、3.137、8.895、3.597、4.565、3.782、5.429、16.421、12.496、8.286、11.933,P<0.05)。与FJ2.5和DJ2.5计划相比,DJ5.0计划的平均出束时间分别缩短43.9%和42.8%,平均机器跳数分别减少42.8%和43.8%。结论 若综合考虑计划质量和执行效率,建议采用5.0 cm动态钨门技术用于中段食管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不但可以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射线利用率,而且与2.5 cm固定钨门技术相比双肺和正常组织保护更好。若只考虑计划质量,建议采用2.5 cm动态钨门技术,其计划质量好。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functional status and radiation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of helical tomotherapy (TOMO) unit when it is applied in clinic treatm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OMO q...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选取10例身高在120.0 cm左右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上下两段行螺旋断层治疗(HT)实现全身照射(TBI),通过分析衔接处靶区剂量分布的变化情况,寻找最佳靶区间隔距离所对应的计划设计参数。方法 选取的研究对象使用德国Siemens公司定位CT获得层厚为5 mm的全身图像,同时在髌骨上方10 cm处放置铅丝,作为上下两段靶区的分割线。在美国瓦里安Eclipse 13.5医生工作站进行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勾画,其中上下靶区在铅丝分割处依次分别内收不同距离,然后传至HT计划工作站进行计划设计,其中射野宽度(FW)分别选择5.0、2.5、1.0 cm,螺距分别选择0.430与0.287,调制因子1.8,剂量计算网格(最精细:0.195 cm×0.195 cm),其余计划参数都保持一致。将其分两段照射的上下靶区依据不同参数进行计划设计,并将设计好的不同参数的计划分别对应叠加在一起进行分析衔接处靶区剂量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 通过比较不同螺距和射野宽度所对应不同间隔距离的衔接处靶区的剂量分布,发现只有射野宽度才影响衔接处靶区的剂量分布:当射野宽度为5.0 cm时,靶区间隔距离为5.0 cm在衔接处的剂量分布最佳;同理当射野宽度为2.5和1.0 cm时,靶区间隔距离分别为2.0和1.0 cm时最佳,即衔接处靶区的最佳剂量分布所对应的间隔距离与射野宽度保持一致。而螺距对衔接处靶区剂量和总治疗时间比值没有影响,总治疗时间长度与射野宽度保持一致反比关系。结论 对于HT进行分段式TBI治疗时,采用如上的计划设计参数,同时靶区勾画时间隔距离与射野宽度保持一致,能保证在进行分段TBI治疗时衔接处靶区不会出现剂量冷热点,确保了治疗的精确与安全。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为达到治疗效果与效率的平衡,需要选择合适的计划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