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患者女性,54岁,因心肌炎后遗症,冠心病可疑,双侧束支不同程度阻滞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反复发作阿-斯综合征,安装“秦明9051ⅤⅥ”起搏器。附图是患者出院三个月时随访记录。自身心律为窦性,心室夺获时P-R正常,QRS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型(Ⅰ导联R_(3~6),Ⅱ导联R_(4~6)Ⅲ导联R_6和V_1导联R_(9,10));完全性心室起搏的QRS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型伴电轴左偏(Ⅰ导联的R_(1,2,9,10),Ⅱ导联R_(1~3,10),Ⅲ导联R_(1~5,9,10)和V_1导联R_(1~6));不完全性心室起搏(起搏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46岁,反复胸闷、心悸3年,先后晕厥2次。体检发现左心室增大,心律不齐。临床诊断:冠心病。附图Ⅱ导联(上行)前几个窦性P波呈2:1房室传导,下传QRS(R_(1、2、3))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随后窦率减慢,出现1:1房室传导。R_(4、5、6)负波增加,电轴变为-55°P-R由0.16s延长至0.20s,提示在右束支阻滞基础上出现“完全性”左前分支阻滞和Ⅰ°左后分支阻滞。R_7的图形、电轴以及P-R间期(0.18s)均介于前两种QRS之间,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不完全性”左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71岁,临床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心电图(附图,见第35页)示基本心律为窦性,频率约88次/分,QRS波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型,电轴约为-25°—30°。除窦性节律外,有提前出现的QRS波,配对间期明显不等,早搏的长间距是短间距的简单整倍数,常有室性融合波出现(Ⅰ的R_7、aVL的R_7、V_1的R_5和V_6的R_7)。早搏QRS时限约0.10—0.11秒,畸形较轻,趋向“正常化”,在肢导联上表现为左后分支阻滞型,在胸导联上表现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室性融合波的QRS更加趋向“正常化”。综上分析、本图诊断为:1.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2.并行心律性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69岁,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图Ⅰ导联(附图)示窦性心律,频率14次/min.P_1直立,从P_2开始P波变低平,同时P-R由0.18s延长到0.23s(R_3),为窦房结内游走心律.R_(1、2)为窦性,呈宽钝R型,QRS时间0.12s,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型.R_(5-7)前无相关P波,QRS是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R-R匀齐,频率46次/min,为室性逸搏心律,R_(3、4)前有相关P波.且R_5-R_1、R_1-R_5间距符合室性逸博周期长度,R_(?)、R_1应为窦性与室性逸搏的室性融合波.R_(?)QRS呈较正常的窄R型,考虑逸搏点在左束支阻滞区之下,逸  相似文献   

5.
思考与分析     
V_3导联心电图窦 P 和 QRS 均规则出现,频率各为80次/min 和50次/分,P 与 R 无固定关系,但均各自按其固有频率发放激动,房率快于室率,故可确诊Ⅲ°房室传导阻滞。QRS 形态有3种:(1)R_1呈 rS 型,S 波宽大,ORS 时限达0.12s,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R_4形态同R_1。但 QRS 时限<0.12s,为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2)R_(2、5)呈 Rs,s 波略粗钝,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3)R_(3.6)呈 R 型,R 顶端错折,QRS 时限达0.1 2s,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这3种形态的 QRS 波按一定的顺序周而复始规律性出现,故考虑逸搏发生于阻滞区以下的房室交界区,并在前向传导中伴有左右束支不同步、不等速的传导阻滞。R_1激动沿右束支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右室心尖部起搏患者V1导联呈现右束支阻滞图形的特点、出现的可能机制以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5—2007年于右室心尖部植入起搏电极的患者,分析患者完全右室起搏时V1导联呈右束支阻滞图形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等资料,并与同期V1导联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变化的右室起搏患者以及植入左室心外膜电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体表心电图特点进行对比。结果共有9例患者术后完全心室起搏时V1导联呈右束支阻滞图形,术后超声心动图以及胸部X线检查证实起搏电极均位于右心室,QRS波平均电轴为-61.7±15.6,与随机选取50例术后体表心电图呈左束支阻滞的右室电极植入患者心电图相比,QRS波电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7例行左室心外膜起搏者QRS波电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右束支阻滞者其肢体导联I、aVL导联QRS波均直立,与呈左束支阻滞患者相同,而左室心外膜起搏者其I、aVL导联QRS波为负向。结论当患者V1导联呈右束支阻滞形态时可通过I、aVL导联QRS波形态和QRS波电轴可以判断是否为右室起搏。  相似文献   

7.
多源房速伴左束支阻滞的蝉联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3岁,入院诊断:胆总管下端结石,肝内胆管扩张.心电图V_1导联(附图上行)P_(1、2、10、11)为窦性,P波直立,P-R间期0.14s,频率63次/min,R_3—R_9,R_(12)—R_(15)为房性,P′波形态不一,有直立、双向、平坦或浅倒,P′-P′或P′-R间期不等,P′-P′间有等电位线,R-R不规则,QRS时限0.08s,频率为115—188次/min.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手术次日V_1导联连续记录(附图中、下行)主导心律为多源房速,中行R_4、下行R_(13)呈右束支阻滞型(RBBB),中行R_6-R_9、下行R_(15)-R_(17)呈左束支阻滞型(LBBB).呈RBBB型的中行R_4、下行R_(13)前的  相似文献   

8.
1 心电图资料 男性,6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病窦综合征、缺血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显示全心扩大。附图为同步12导联方式记录的心电图。P波顺序发生,心房率93bpm。梯形图显示大多数P波因阻滞未能下传心室。P_(?)下传夺获R_4,P_6—R_4间期0.24s,R_4时间0.12s,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_1、R_3、R_5时间0.12s,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其前无相关的P波,为起自左束支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62岁.因胸闷、黑矇10余年,晕厥间歇发作3天入院.有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病史10余年.心电图(图1)见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心房颤动波.QRS波群主要呈3种类型:(1)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V_1;导联R_1、V_5导联R_4、R_5).(2)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V_1导联R_(2-4)、V_5导联R_(1~3)).(3)中间型:可见两种,一种QRS波群时间基本正常(Ⅲ导联R_2、aVF导联R_4),另一种时间稍宽Ⅲ导联R_4).此3种类型QRS波群间歇出现,R-R间期基本规则,频率约38次/min.右束支传导阻滞型QRS波群提示冲动源  相似文献   

10.
傅文才 《心电学杂志》1996,15(4):229-230
患者女,64岁。因心悸、胸闷3天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入院即刻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3次/min,P-R间期0.18s,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约30min后心电图(附图)QRS波呈3种形态,在2次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后,出现1次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为室性早搏,R′-R间距0.94—1.04s,在此长间歇后出现1次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38岁。因心慌一个月来院就诊。临床诊断:心肌炎?附图为非连续记录的Ⅱ导联心电图。窦性P波规律出现,频率63次/min。P与多数QRS无关系,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6s,呈左束支阻滞图型,其频率61次/min,为加速的室性逸搏心律。图中R_4、R_(12)、R_(18)、R_(23)均为窦性夺获心搏。R_3-P=0.32s,P-R_4=0.20s,QRS时间0.16s,呈CLBBB型。R_(11)-P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88岁。临床诊断:肺心病、冠心病。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入院后心电图示(附部分导联图形):窦性心律,频率150次/分,律齐。P—R间期固定0.14s。各导联QRS均示正常图形与完全性左束支图形交替。V_1—V_3呈QS型,V_4呈qRs型。R_(v_5) S_(v_1)=4.2mV。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交替性左束支阻滞、左室肥厚、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34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附图)为V_3导联连续记录,推测窦性基本周期为1.01—1.09s,提早的P′_4、P′_8、P′_(12)形态与窦P一致,配对间期0.74—0.76s,呈等周期代偿,下传的QRS 波呈右束支阻滞型(时限0.15s);提早的R_2、R)6、R_(10)、R_(14)呈左束支阻滞型(时限0.16s),配对间期0.44s,代偿间歇不完全。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频发窦性早搏伴室内差异传导,呈二联律,(3)频发室性早搏,呈四联律。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49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快慢综合征。附图(见第170页)Ⅱ导联在每组三联律的第1个QRS波前无P波,为房室交界处性逸搏(R_(1、4、7));每组的第2个QRS波前出现窦性P波,P-R间期为0.18秒,为心室夺获(R_(2、5、8)),但R_2、R_5的振幅稍低,为轻度室内差异传导,R_8呈右束支阻滞型的室内差异传导,是由于R_6-R_7间期(1.36秒)长于R_3-R_4间期(1.32秒)之故,每组第3个QRS波前均出现1个倒置的P′波,P′-R为0.12秒;R-P′固定为  相似文献   

15.
表现为逸搏的室性并行收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史10年。心电图(附图)示窦性心律,P-P间期规则,心率72次/min。QRS波群形态有4种:(1)基本QRS波群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2)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为室性期前收缩,(3)期前收缩后延迟出现的QRS波群颇似室性逸搏,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但“逸搏”无固定偶联间期,Ⅱa的R_9-R_(10)、Ⅱc的R_7-R_8和V_1导联的R_3-R_4是短的异位周期,间期为1.10s,其余的长异位周期是短周期的倍数,(4)窦性与“逸搏”冲动形成的室性融合波(F)。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以逸搏形式表现的室性并行收缩(可能与右束支传导阻滞有关)。 讨论 通常所见逸搏的心电图表现为:逸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7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Ⅰ、aVL、V_6导联(附图)示:无P波,代之以f波,R-R间隔绝对不均齐,宽大畸形,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不寻常的是长R-R后出现短R-R时,QRS波反而窄或连续变窄(如Ⅰ中R_(3、4)),此种现象考虑这时相性右束支内差异传导,但其延缓仍未达到左束支阻滞程度。心电图诊断;(1)心房颤动;(2)左束支阻滞伴时相性右束支内差异传导偶有蝉联现象。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80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大、肥厚,呈球形改变。入院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R间期0.21s,各导联QRS波增宽,时限达0.16s,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QRS额面电轴-38°,V_5导联R波电压2.5mV,R_(V_5) S_(V_1)>4.0mV,T波电轴 135°,V_5、V_6导联T波深倒置。在Ⅰ、aVL及V_6导联中,见提前出现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77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皿期.心电图肢体导联示左前分支阻滞.V_2导联R_2、4、7及V_5导联除R_2、8以外的ORS波群均呈完全性在束支传导阻滞型(V_5,导联伴有原发性ST-T改变),且与心率增快、减慢有关.即当R-R伺期≤0.76s或长达O.92s时;QRS波群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型;而当R-R间期为0.77~0. 90s时其ORS波群形态正常.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左前分支阻滞,3相合并4相左后分支阻滞,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原发性ST-T改变.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6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图(附图)为I导联连续记录:V_(1a)、V_(1b)、为V_1导联连续记录。整个图中QRS波群有3种形态:第1种呈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I导联呈qR、V_1导联呈rS)。有2种心律:(1)窦性心律,QRS前有P波,且P-R固定为0.16秒(如Ia的第1—6)。但整个图中窦性P波时而显露,时而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65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合并支气管感染。附图为V_5导联心电图的连续记录。图示P-P、R-R 基本规则,心率约115次/分。P 波平坦(未刊出的肢导联呈“肺型P 波”),QRS 呈现周期性变化——其形态自正常、接近正常逐渐变成宽大畸形的左束支阻滞(LBBB)型,其时限亦同时由0.06″逐渐增宽达0.12″。但T 波变化不显著,皆为幅度较低的正向T 波。在R_1与R_2之间、R_6与R_7之间、R_(11)与R_(12)之间、R_(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