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长市为安徽省最北部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分布仅在与江苏省高邮、宝应、金湖等县市共管的高邮湖7块滩地上。1979年首次发现钉螺,现有钉螺面积184万m~2。天长市综合治理血吸虫病方案已于1994年全面开始实  相似文献   

2.
20 0 3年,淮河流域遭受特大洪涝灾害。高邮湖作为淮河入江水道的组成部分,经受了自195 4年以来最严重的水灾。为了解洪涝对高邮湖区内作业人员血吸虫感染情况的影响,我们于2 0 0 3年7~8月,对金湖县境内在高邮湖从事养殖、运输的渔船民进行了血清学调查。1 流行概况金湖县属血  相似文献   

3.
淮河入江水道中下游地区螺情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摸清高邮湖区钉螺分布现状并为制定区域血防联防方案提供依据 ,于 2 0 0 1年春季 ,组织专业查螺队 ,沿入江水道下泄水流方向逆行而上 ,乘船横渡高邮湖 ,对安徽省天长市和本省淮安市金湖县环高邮湖的部分滩块进行了螺情摸底调查。1 淮河入江水道及新民滩概况淮河入江水道起自江苏省淮安市境内的三河闸 ,下经高邮湖、邵伯湖 ,从扬州三江营处入江。位于苏、皖两省交界的高邮湖是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 ,水域面积 780 km2 ,分属 2省 4县 (市 )管辖 (江苏省高邮市、宝应县、金湖县、安徽省天长市 ) ,其中高邮市辖区面积最大 ,占全湖水域的 5 5 .3…  相似文献   

4.
1、概况汊河东外滩位于苏皖之间高邮湖的南侧,东临白塔河、西与天长市内湖、沙湖相接,属天长市万寿乡。滩地高程5.4m—6.2m,盛长芦苇、湖草、柳树,面积为83万m~2,1990年首次发现钉螺,有螺面积46.7万m~2,占全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分析了鄱阳湖区水利工程与血吸虫病防治的关系,并就如何利用鄱阳湖水位调度工程控制钉螺、湖堤坡面硬化防螺、抬洲降滩灭螺等水利工程推进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行了综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的 评价湖区结合围网养殖设置拦螺网防止钉螺扩散的成本?效益。方法 方法 采取现场走访方法, 调查高邮湖区 围网养殖成本和效益, 同时回顾性调查2009-2011年金湖县在高邮湖区的查、 灭螺投入; 采用静态效益?成本比率法测算湖 区结合围网养殖设置防螺网防止钉螺扩散技术的经济效益, 计算效益成本比。结果 结果 金湖县在高邮湖区围网养殖面积为 70.77 hm2 , 年均投入养殖成本495 595元, 年收入962 000元, 年养殖效益 (纯收入) 466 405元; 2009-2011年高邮湖区平均 每年查灭螺费用为85 074.87元。年净效益成本比为1.11∶1, 效益大于成本。 结论 结论 湖区结合围网养殖设置拦螺网防螺 技术在防止钉螺扩散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目的 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高邮段调水前钉螺分布和血吸虫病流行现状。方法 方法 选择南水北调东 线工程输水干线高邮段大运河、 三阳河及其两岸3 km 范围, 以及输水干线毗邻的高邮湖区为监测区, 采用常规法进行钉螺 和人畜血吸虫病监测。同时在大运河和三阳河各设立3个水体钉螺监测点, 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进行监测。结 结 果 果 2006-2012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高邮段未查出感染性钉螺以及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和病畜; 大运河钉螺面积呈下 降趋势, 三阳河未发现钉螺。水体钉螺监测点打捞漂浮物270 kg, 投放稻草帘720 块, 均未发现钉螺。结论 结论 南水北调东 线工程高邮段残存钉螺未发现北移扩散。  相似文献   

8.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的76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南方12个省、市、自治区流行日本血吸虫病,其中长江中下游沿江5省和四川、云南等省目前流行较为严重。安徽省是血吸虫病流行较重的"湖区五省"之一,血吸虫病流行区主要分布于长江两岸、皖南山区和高邮湖畔的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芜湖市、宣城市、马鞍山市、黄山市、合肥市和滁州市等9个市的51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高邮段血吸虫病疫情现状。 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法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高邮段大运河、三阳河及毗邻的湖区进行钉螺监测调查;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对大运河和三阳河监测点进行水体钉螺监测;采用 DDIA 和 IHA 对相关监测区居民及家畜进行血吸虫病筛查,筛查阳性者采用粪便孵化法或 Kato-Katz 法进行病原学检测。 结果 2016-2019 年大运河和三阳河河道累计调查钉螺面积 309. 66 hm2,未发现钉螺;毗邻的湖区累计调查面积 11 402. 74 hm2,查出有螺面积 27. 55 ~ 77. 51 hm2。 监测点打捞漂浮物 125 kg,投放稻草帘 160 块,均未发现钉螺。 人群查病 31 311 人次,其中 DDIA 阳性 226 人次;病原学查病 10 736 人次,未发现阳性。 家畜调查 1 083 头次,未发现病畜。 结论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高邮段未发现血吸虫病疫情和钉螺扩散,但开展血吸虫病和钉螺监测仍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新中国成立60年来洞庭湖区血吸虫病主要疫情指标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流行及防治档案资料, 采用有关数学模型推算不同时期洞庭湖区血吸虫病主要疫情指标。 结果 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 2010年洞庭湖区居民和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89.3%和94.7%; 病人数从60万人下降至8.8万人; 急性血吸虫病人年发病数从2 732例下降至18例; 晚期血吸虫病人数从5.5万例下降至5 632例。结论 政府高度重视、 因地制宜调整防治模式, 大规模资源投入是洞庭湖区取得血吸虫病防治良好效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