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内张力性血肿临床规律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经CT扫描诊断并为手术证实的脑内张力性血肿共12例,对其头部CT扫描片、临床表现特点、治疗经过等回顾分析.结果所有12例中高血压性脑出血10例,外伤性脑内血肿2例.发病初期血肿量均为20ml以下,均于发病7~10d左右,临床症状加重,CT扫描可见高密度血肿灶周围出现环形低密度改变,并伴有明显占位效应,还是诊断脑内张力性血肿的主要依据.结论如及时施行颅骨钻孔,血肿穿刺抽吸手术,病情则会迅速好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血肿清除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疗效。方法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85例HICH患者分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46例)和颅骨钻孔血肿清除引流术组(39例),比较两组病死率和术后生存质量,术后生存质量按手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评定。结果两组术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颅骨钻孔血肿清除引流术组ADL评分要高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颅骨钻孔血肿清除引流术治疗HICH较为安全有效,能提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张力性血肿是指高血压脑出血,病初出血量不大,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患者临床症状加重,经CT扫描复查时可见高密度血肿影像周围出现一定范围的环形低密度改变并伴有明显的占位效应。  相似文献   

4.
傅林  许培源 《浙江医学》1999,21(3):166-167
我科1992年1月~1998年6月采用CT导向钻顿穿刺抽吸血肿及尿激酶溶凝治疗外伤性脑内血肿1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以高血压性脑出血颅骨钻孔血肿抽吸疗法和单纯药物疗法各30例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颅骨钴孔血肿抽吸疗法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疗法(P<0.05)。并对血肿抽吸疗法的操作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等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总结颅内血肿穿刺抽吸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将近5年遇到的40例颅内血肿穿刺轴吸术的护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治疗后均能出院,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护理方面未发生大小差错事故及护患纠纷。结论:颅内血肿穿刺抽吸术的护理内容多,范围广,任务重,是项重要工作。护士必须具备全面、熟练掌握手术前后各护理环节与操作技能,认真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心理护理仍然不能少  相似文献   

8.
本分析了240例脑出血病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占67%,比献报道低,比较了两种手术,认为经皮颅骨钻孔血肿抽吸术是内科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5年底开展脑出血病人颅内血肿穿刺抽吸术,已治疗21例,临床观察疗效很好,现就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21例病人为我院1995~1998年收治的急性脑出血病人。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40~76岁,平均62岁。21例病人均经CT证实。出血部位:左侧颞顶部3例,右侧7例,右侧颞枕部2例,左侧基底节区6例,右侧7例,右侧额叶1例,均为脑内  相似文献   

10.
改良式钻孔抽吸术治疗脑出血颅内血肿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永昌 《中国医刊》2001,36(10):40-41
自 1997年 1月以来 ,我院采用改良式钻孔抽吸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脑内血肿 3 4例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的 3 4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中 ,男 2 6例 ,女 8例 ,年龄 42~ 84岁 ,平均 5 8岁。基底节区出血 3 2例 ,额顶叶出血 1例 ,枕叶 1例 ,出血量 3 0~ 110ml,60ml以上 4例。术前昏迷 19例 ,剧烈头痛、呕吐、烦躁 2 5例 ,偏瘫 3 2例 ,血肿抽吸均在发病后 8~ 2 4小时进行 ,抽吸术后继续给予脱水降颅压治疗。1.2 器械选用及手术方法 在锥孔抽吸术的基础上 ,对手术器械及方法进行改进 ,形…  相似文献   

11.
小脑梗死的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脑动脉属椎、基底动脉的长旋支 ,供血范围主要包括小脑、脑干外侧部及被盖部。小脑梗死好发于 6 0~ 80岁男性 ,根据影像学改变可分为区域性和非区域性两大类。缺血机制不同 ,临床表现及预后差异较大。本文重点阐述小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各小脑动脉闭塞时的临床 -解剖相关性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合并寰枢椎脱位和/或齿状突型颅底凹陷者).所有患者均行“有限的后颅窝减压+小脑扁桃体切除+枕大池成形术”.结果 按Tator标准,出院时优30例,良5例;随访32例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6年,其中优23例,良7例,差2例;空洞缩小21例,消失7例.结论 “有限的后颅窝减压+小脑扁桃体切除+枕大池成形术”是目前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并且治疗效果比较令人满意.但不适合于合并寰枢椎脱位和/或齿状突型颅底凹陷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月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无严重肝肾疾病、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随机分为两组,疏血通治疗组38例,复方丹参对照组38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降低;抗凝、溶栓、降血脂等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的不同治疗方法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8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心理治疗组、路优泰治疗组及心理并路优泰治疗组,每组22例,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评分分析。结果治疗前各组HAMD评分及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NIHSS和HAMD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其他3组与对照组相比,HAMD评分及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理并路优泰组与心理治疗组及路优泰组相比,HAMD评分及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路优泰治疗均对脑梗死后抑郁神经功能康复有明显的疗效,心理治疗联合路优泰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住院治疗的72例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安全性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1999年12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对207例AMI患者进行了急诊PTCA+stent治疗,对其疗效与静脉溶栓治疗进行了对比,195例进行了院外随访。结果IRA再通率97.6%其中TIMI-3级血流占96.3%,明显高于溶栓治疗50%~70%的再通率,住院死亡率为2.8%。病人从急诊室到导管室开始动脉穿刺的时间(door to needie)为30min左右。随访病人195例,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3~35个月)。复发缺血病人(复发心绞痛并伴有心电图缺血性改变)21例(10.8%),5例发生再梗死,均重复行介入治疗。结论急诊PCI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改善远期预后的有效方法,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桥臂梗死的临床、影像特点及治疗预后。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4年8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18例桥臂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病例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共济失调性步态伴或不伴恶心呕吐、周围性面瘫、面部感觉障碍、听力下降、Horner综合征,部分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球麻痹,少数有锥体束受累表现。头颅MRI检查主要表现单侧桥臂伴或不伴其他后循环区长T1WI、长T2WI、弥散加权像高信号的梗死灶,其中1例为孤立的双侧桥臂梗死。本组病例经治疗后大部分预后良好,但桥臂梗死伴其他后循环区梗死预后较差。结论桥臂梗死在后循环梗死中少见,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及时的头颅MRI有助于确诊,经积极的治疗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必要性及预后。方法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脏骤停的患者 2 2例。治疗组 13例 ,心肺复苏后即刻静脉予尿激酶 12 0~ 2 0 0万U、链激酶 150万 U或 rt- PA50 mg溶栓治疗 ,部分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照组 9例 ,在心肺复苏后予除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结果 治疗组 13例中 11例复苏后溶栓再通 ,占 84 .6。住院死亡 3例 ( 2 0 .1% )。 9例随访 3.3± 1.5( 1~ 6)年 ,3例死亡。对照组心肺复苏 4 8小时后无一例存活。两组急救存活率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0 1)。结论 在没有条件实行急诊血管重建的医院 ,急性心肌梗塞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能明显提高其住院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林海 《吉林医学》2002,23(2):71-72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发生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法 ,分析了急性白血病合并脑梗塞的各种危险因素。结果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组脑梗塞发病率为 1 2 9%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组脑梗塞发病率为 1 11% ,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后的脑梗塞发病率分别为 0 87%和 0 41% ,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外周血白细胞 >5 0 0× 10 9/L和≤ 5 0 0× 10 9/L组脑梗塞发病率分别为 2 40 %和 0 86 % ,两组差异显著 ;急性白血病患者年龄≥ 6 0岁和<6 0岁组脑梗塞发病率分别为 6 17%和 0 5 6 % ,两组间有明显差异。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脑梗塞与其外周血白细胞高低、年龄有关 ,而与白血病分型及治疗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