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肠癌错配修复基因hMLH1突变与微卫星不稳 (MSI)的关系。方法 采用二维DNA电泳和DNA测序技术检测hMLH1突变 ;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MSI。结果  76例大肠癌中检出hMLH1基因突变 8例 ,突变率为 10 .5% ,检出MSI 2 0例 ,检出率为 2 6 .3%。右侧大肠癌hMLH1突变和MSI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左侧大肠癌 (P <0 .0 5 ) ,hMLH1突变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无显著相关。将MSI分为高频率MSI(MSI H ,≥ 2个位点 ) 10例、低频率MSI(MSI L ,仅为 1个位点 ) 10例和MSI阴性 (MSS) 5 6例 3组 ,8例hMLH1基因突变均发生于MSI H组 ,而MSI L和MSS组未见有突变者。结论 hMLH1基因突变与MSI多发生于右侧大肠癌 ,MSI的发生与hMLH1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散发性大肠癌(SCRC)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5个微卫星位点,采用PCR-银染法检测50例散发性大肠癌石蜡组织的微卫星不稳定性.结果根据出现MSI的位点数多少,SCRC分为3型MSl-H肿瘤(n=8.16%);MSI-L肿瘤(n=7,14%)和MSS肿瘤(n=35,70%).SCRC3种表型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相互比较时,MSI-H肿瘤与肿瘤部位、年龄、组织类型及肿瘤淋巴细胞浸润有相关(P<0.05),而MSI-L和MSS比较其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SCRC3种表型与性别、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和生存率均无相关(P>0.05).结论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MSI-H肿瘤明显不同于MSI-L和MSS肿瘤,而MSI-L和MSS肿瘤没有明显差别.MSI可能不是SCRC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3.
散发性大肠癌p53基因突变与微卫星不稳定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uang J  Zheng S  Pan QR  Deng YC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3):1130-1133
目的 观察散发性大肠癌 p5 3突变及其与微卫星不稳定 (MI) /复制差错 (RER)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BAT 2 6 ,D2S119、D2S12 3、D3S12 93、D8S2 82、D13S16 0和D18S5 8等 7个微卫星位点 ,采用PCR银染法或ABI373自动序列分析仪检测MI/RER ;自动序列分析仪直接测序确立p5 3基因外显子 (E) 5 8突变 ;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P5 3蛋白表达。结果  5 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 ,P5 3E5 8突变率为 38 2 % (2 1/5 5 ) ,蛋白阳性表达率 6 0 % (33/5 5 ) ,两者符合率 4 2 %。MI阳性率为 2 7 2 %(15 /5 5 ) ,RER为 14 5 % (8/5 5 )。MI/RER阳性肿瘤较阴性者 p5 3基因总突变率和点突变率高 (MI组分别为 5 3 3%对 32 5 %和 5 3 3%对 30 % ;RER组为 6 2 5 %对 34%和 6 2 5 %对 30 2 % ,均P >0 0 5 ) ;但P5 3蛋白表达率则低 (MI组为 4 6 7%对 6 5 % ;RER组为 5 0 %对 6 2 % ,均P >0 0 5 ) ;而错义突变率和突变在CpG位点分布未见差异 (40 %对 30 %和 2 0 %对 12 5 % ,均P >0 0 5 ) ;另不同(CA)n位点MI对p5 3突变 /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MI/RER对p5 3E5 8突变无明显影响 ,MI/RER +肿瘤 p5 3突变倾向于高发 ,蛋白表达则呈低发 ,而错义突变率和突变在CpG位点的分布则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咖啡酸苯乙酯(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 CAPE)对体外培养的大肠癌细胞HCT116细胞周期和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人大肠癌细胞株HCT116为研究对象,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CAPE处理24 h后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ting、RT-PCR检测CAPE处理24、48 h 后cyclin D1表达的变化.结果 2.5、5.0、10 mg/L CAPE处理HCT116细胞24 h后,G0/G1期细胞百分率上升,S期细胞百分率下降,呈剂量依赖性.2.5、5.0、10 mg/L CAPE处理HCT116细胞24、48 h后cyclin D1蛋白和mRNA表达均降低,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CAPE诱导HCT116细胞周期阻滞,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cyclin D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腺瘤及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其与错配修复(MMR)基因蛋白表达、微卫星不稳定(MSI)之间的关系.方法 来源于33个HNPCC家系的大肠腺瘤28例、大肠癌14例,随机留取经病理确诊的32例散发大肠腺瘤和24例散发大肠癌标本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PCR技术,检测腺瘤及癌组织中COX-2、MMR基因(hMLH1、hMSH2、hMSH6)蛋白表达及BAT-25、BAT-26、D2S123、D5S346、D17S250 5个微卫星位点的MSI状态.结果 COX-2在HNPCC腺瘤及癌组织中高表达率分别为53.6%(15/28)、42.9%(6/14),在散发大肠腺瘤和大肠癌中高表达率分别为62.5%(20/32)、91.7%(22/24),HNPCC癌组织中的COX-2表达明显低于散发大肠癌(P<0.05).HNPCC大肠癌中MMR蛋白表达缺失率、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发生率[均为71.4%(10/14)]明显高于散发大肠癌[均为12.5%(3/24),均P<0.05].10例MMR蛋白表达缺失的HNPCC大肠癌中,8例为COX-2低表达;4例MMR蛋白表达阳性的HNPCC大肠癌全部为COX-2高表达.在MMR表达缺失的HNPCC大肠癌、HNPCC腺瘤、散发大肠癌中COX-2的表达均显著少于MMR表达阳性者(均P<0.05).MSI-H的HNPCC大肠癌、HNPCC大肠腺瘤、散发大肠癌中COX-2低表达率分别为80.0%(8/10)、66.7%(12/18)、66.7%(2/3);与微卫星稳定(MS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散发性大肠癌相比,COX-2在HNPCC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减少;COX-2在大肠腺瘤及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与MMR蛋白表达缺失和MSI-H呈明显的负相关;COX-2、MMR蛋白表达、MSI的检测对于进一步研究大肠肿瘤的发病途径及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胃癌错配修复基因hMLH1突变与微卫星DNA不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错配修复基因hMLH1突变与微卫星不稳(MSI)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检测MSI;采用二维DNA电泳和DNA测序技术检测hMLH1突变。结果 68例胃癌中检出hMLH1基因突变3例, 突变率为4.4%。hMLH1突变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临床病理分期无显著相关。至少有1个位点发现MSI者17例(25.0%)。将MSI分为高频率MSI(MSI-H,≥2个位点)8例、低频率MSI(MSI-L,仅为1个位点)9例和MSI阴性(MSS)51例3组,4例hMLH1基因突变均发生于MSI-H组,而MSI-L和MSS组未见有突变者。结论 hMLH1基因突变仅是部分MSI发生的原因,MSI的发生可能还涉及到hMLH1以外错配修复基因改变。  相似文献   

7.
重视胃癌基因不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房殿春 《重庆医学》2003,32(9):1121-1122
基因不稳在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基因不稳包括核基因组不稳 (nMSI)和线粒体基因组不稳 (mtMSI)。核基因组不稳包括两种不同的形式 ,即染色体不稳 (chromosomeinstabil ity)和微卫星不稳 (mirosatelliteinstability ,MSI) [1、2 ] 。染色体不稳亦称肿瘤抑制途径 (suppressorpathway) ,由于染色体大片段的丢失、易位和重排 ,导致了大量的异倍体细胞 ,微卫星不稳亦称MSI途径 (MSIpathway) ,由于错配修复基因突变使单核苷酸水平的突变率增加 ,导致了广泛的MSI。近年线粒体基因不稳 (mtMSI)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开始受到关注[3~ 7] ,…  相似文献   

8.
探究微卫星不稳定(MSI)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1 和基因微卫星序列移码突变的情况。方法采用荧光片段聚合酶链反应(PCR)对ALL细胞株和临床样本行MSI检测。采用基因测序和荧光片段PCR 检测1 、基因微卫星序列的移码突变。结果ALL 细胞株MSI 阳性率为80.0%(4/5);儿童ALL 患者骨髓样本MSI 阳性率为25.0%(3/12);成人ALL 患者骨髓样本MSI 阳性率为20.0%(2/10)。Molt4 细胞株中1 基因微卫星序列存在移码突变c.22delC, 基因微卫星序列存在移码突变c.2560delA;CCRF-CEM 细胞株中1 基因微卫星序列存在移码突变c.22delC;ALL患者骨髓样本中1 和基因微卫星序列均未检测到上述移码突变。结论MSI诱导1 和基因微卫星序列移码突变可发生于ALL细胞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AAV介导的体细胞基因敲除技术,在人大肠癌细胞系HCT116中对靶基因Sirt 1进行敲除,达到基因沉默的目的。方法构建Sirt1打靶载体,通过病毒包装、感染、药物筛选、PCR鉴定、Western blotting鉴定等步骤获得Sirt 1基因敲除的细胞株。结果经过筛选和鉴定后获得两个Sirt1-/-阳性克隆,成功构建HCT116 Sirt1-/-细胞系。结论通过体细胞敲除技术,我们成功地获得Sirt1敲除肠癌细胞株。  相似文献   

10.
T细胞淋巴瘤p53突变与其周围微卫星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T细胞淋巴瘤p53突变和其周围微卫星DNA的改变及两者的关系,以进一步研究T细胞淋巴瘤的分子遗传学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PCR、PCR-SSCP技术观察38例T细胞淋巴瘤的肿瘤组织及其肿瘤旁淋巴组织或同一病例的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进行p53基因外显子5~8的点突变研究和p53周围4个微卫星位点D17S945、D17S938、D17S947、D17S926的微卫星(microsatellite,MS)改变: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杂合性缺失(lossof heterozygosity,LOH)分析.结果 p53基因外显子5~8总突变率为39.47%(15/38).微卫星改变的阳性率为23.68%(9/38),LOH为7.89%(3/38).各位点MSI、LOH频率介于2.86%~18.42%和0~5.26%.微卫星改变阳性肿瘤的p53突变率为55.56%(5/9),阴性者为34.48%(10/29)(P>0.05).D17S926和D17S947位点LOH阳性组与阴性组的p53突变率分别为100%、36.11%(P>0.05).结论 T细胞淋巴瘤中存在微卫星改变和p53基因突变,两者发生无明显关系.但微卫星改变阳性的肿瘤,p53突变倾向于高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结肠癌干细胞中不同基因启动子的活性,寻找可能用于结肠癌干细胞靶向治疗的启动子.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系中CD133+ CD44+标记的肿瘤干细胞.采用PCR技术获取Nanog、Muc1和Survivin基因启动子并分别克隆入pGL3-basic质粒.将含有启动子的pGL3-basic质粒和pGL3-control质粒分别与pRL-sv40共转染结肠癌细胞(HCT116、SW620、HT29)、结肠癌干细胞(CD133+ CD44+ HCT116)及人正常肝细胞(QSG7701),通过检测双荧光素酶活性以测定启动子活性.结果 pGL3-basic-Nanog、pGL3-basic-Muc1、pGL3-basic-Survivin经测序鉴定正确.HCT116细胞系中CD133+ CD44+细胞比率约占42.2%.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显示:在HCT116、SW620、HT29和CD133+ CD44+ HCT116细胞中,Muc1与Survivin均表现出了较强的活性,而在正常细胞QSG7701中活性较低.结论 Muc1、Survivin启动子可能是用于靶向结肠癌干细胞治疗的有效候选启动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对体外培养的结肠癌细胞生长及E-cad表达的作用.方法以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HCT-116为研究对象,体外药物敏感实验(MTT)法检测尼美舒利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尼美舒利作用前后细胞E-cad表达的变化.结果尼美舒利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HCT-116生长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方式,对HT-29细胞抑制效果强于HCT-116细胞.尼美舒利上调HT-29细胞E-cad表达,而对HCT-116细胞E-cad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尼美舒利可明显抑制COX-2表达阳性的结肠癌细胞HT-29生长,同时提示尼美舒利可能通过抑制COX-2酶活性而上调肿瘤细胞E-cad的表达,从而降低增癌细胞播散及转移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miR-18a通过靶基因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 (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 gene, ATM)调控结肠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通过软件预测miR-18a其中一个靶基因。设计合成miR-18a的模拟剂(mimics)和抑制剂(inhibitor),通过转染不同组分上调或下调内源性miR-18a在结肠癌细胞株HCT116中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Western blot、 MTT法、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等方法,检测过表达miR-18a调控ATM基因的表达对体外结肠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软件预测发现miR-18a的其中一个靶基因是ATM。通过瞬时转染,过表达内源性miR-18a,可降低HCT116细胞内靶基因ATM蛋白的表达水平。 转染miR-18a mimics后能够下调HCT116细胞的增殖活力,同时显著降低HCT116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横向迁移能力及纵向侵袭能力,以上各项改变均与miR-18a过表达有关。结论 证实了miR-18a通过负向调控ATM的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华蟾素对结肠癌细胞HCT116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常规体外培养结肠癌细胞HCT116细胞系,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华蟾素作用不同时间对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华蟾素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2、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表明,华蟾素对HCT116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强(P0.05);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结果显示,随华蟾素药物浓度的增加,HCT116细胞迁移能力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华蟾素能够明显抑制HCT116细胞MMP-9的蛋白表达并上调E-Cadherin的蛋白表达(P0.01),但对MMP-2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华蟾素能够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MP-9和上调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肖婧  吴颖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275-279
背景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微卫星不稳定性在子宫内膜癌进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但关于微卫星不稳定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研究较少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48例,收集其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utL同源物1(MLH1)、MutS同源物2(MSH2)、MutS同源物6(MSH6)、减数分裂后分离蛋白(PMS2)表达情况。分析微卫星不稳定性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32.6%(78/239)、22.2%(53/239)、2.9%(7/239)、65.7%(157/239);子宫内膜鳞癌患者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5、3/5、5/5、4/5;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4、2/4、3/4、2/4。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L)、微卫星稳定性(MSS)发生频率分别为19.7%(47/239 )、34.7%(83/239)、45.6%(109/239);子宫内膜鳞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分别为4/5、1/5、0;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分别为3/4、1/4、0。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子宫内膜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层侵犯深度子宫内膜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I-H、MSI-L、MSS子宫内膜癌患者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错配修复蛋白(MMRP)表达情况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但并非无病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微卫星不稳定性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病变进展及预后有关,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防治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synergetic effect of class ?A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s cata-lytic subunit p110β knockdown in conjunction with oxaliplatin treatment on colon cancer cells. Down-regulation of p110β by siRNA interference and oxaliplatin treatment were applied in colon cancer cell lines HT29, SW620 and HCT116. MTT assay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p110β knockdown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colon cancer cell lines. SubG1 assay and Annexin-Ⅴ FITC/PI double-labeling cytometry were applied to detect cell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was evalu-ated by using PI staining and flow cytometry. The expression of caspase 3, cleaved PARP, p-Akt, T-Akt and p110β was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ting.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down-regulation of p110β expression by siRNA obviously reduced cell number via accumulation in G0-G1 phase of the cell cycle in the absence of notablely increased apoptosis in colon cancer cell lines HT29 and SW620 (S phase arrest in HCT116). Moreover, inhibition of p110β expression increased oxaliplatin-induced cell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arrest in HT29, HCT116 and SW620 cell lines. In addition, increases of cleaved caspase-3 and cleaved PARP induced by oxaliplatin treatment were determined by im-munoblotting in p110β knockdown group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 group and wild-type group. It is concluded that down-regulated expression of p110β could inhibit colon cancer cells proliferation and result in increased chemosensitivity of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to oxaliplatin through augmentation of oxaliplatin-induced cell apoptosis and cell cycle arres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调控p53/SLC7A11轴诱导结肠癌细胞铁死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培养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dU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与克隆能力;铁死亡相关检测试剂盒测定Fe2+离子、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JC-1荧光探针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 检测p53、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CK-8实验显示雷公藤甲素呈浓度梯度依赖性抑制结肠癌细胞活力,其IC50为47.82nmol/L;EdU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证实雷公藤甲素可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与克隆能力(P<0.05);在雷公藤甲素干预后,铁死亡相关指标检测发现,HCT116细胞 Fe2+离子、MDA及ROS水平显著升高,GSH含量降低(P<0.05);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HCT116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5)。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发现HCT116细胞p53蛋白表达增加,SLC7A11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 雷公藤甲素可通过调控p53/SLC7A11轴诱导结肠癌细胞铁死亡,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与克隆。  相似文献   

18.
Stat3信号传导通路对结肠癌细胞G1~S期的调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Stat3信号传导通路对结肠癌细胞G1-S期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Stat3反义寡核苷酸转染人结肠癌SW480与HCT116细胞,阻断其Stat3通路;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Stat3、磷酸化Stat3、G1期Cyclins、CDKs、p21、p27的表达。结果:转染Stat3反义寡核苷酸后结肠癌细胞增殖受抑制,Stat3、磷酸化Stat3、G1期Cyclins、CDKs表达水平下降,p21与p27表达水平上升。结论:Stat3信号传导通路可能通过调节CDK/Cyclin复合物与CK1成员之间的平衡而调节结肠癌细胞G1-S期转换。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确定结肠肿瘤间质细胞的旁分泌因子FGF10对肿瘤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结肠肿瘤间质细胞,ELISA检测其FGF10的表达,并与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和SW480共培养。同时设添加人重组FGF10培养结肠癌细胞系作为试验对照组。Real-time-PCR检测HCT116细胞侵袭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共培养后结肠癌细胞系中上皮-间质蛋白表达变化。显微镜下计数透过Matrigel包被Transwell膜的细胞数量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结肠肿瘤间质细胞高表达FGF10生长因子。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和SW480与TAFs共培养系统中,HCT116和SW480细胞中Twist、Snail、Slug、ZEB1基因的表达上调,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下降,侵袭能力较正常培养细胞显著增强。同时添加人重组FGF10培养结肠癌细胞系表现出同样的表型变化。结论 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间质细胞分泌的FGF10能够增强结肠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昆明山海棠总生物碱(total alkaloids of 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hutch,THHta)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THHta对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倒置及荧光显微镜观察THHta作用后HCT116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THHta对HCT116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Western bolt检测凋亡相关caspase-3及PARP蛋白表达.结果 THHLa能显著抑制HCT116细胞增殖,抑制率与剂量和时间呈依赖关系.THHta作用HCT116细胞48、72 h的IC_(50)值小于20 μg/ml.THHta(10μg/ml)能诱导HCT116细胞G_0/G_1期比例增加及细胞凋亡,caspase-3活化及PARP蛋白剪切显著增强.结论 THHta能显著抑制HCT116细胞增殖,并可诱导HCT116细胞G_0/G_1期阻滞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