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粉防己碱对小鼠吗啡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研究钙拮抗剂粉防己碱对小鼠吗啡奖赏效应的影响 .实验采用有倾向性程序 .吗啡 ( 5mg· kg-1,sc,每日 1次 ,5d)引起小鼠显著的位置偏爱效应 .在训练阶段每天 sc吗啡前 30 min预先给予粉防己碱 ( 1 0 ,2 0和 40 mg·kg-1,ip)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吗啡引起的小鼠位置偏爱效应 .而粉防己碱 ( 1 0 ,2 0和 40 mg· kg-1,ip)只在测试前 30 min给药 1次 ,不影响吗啡已形成的小鼠位置偏爱 .结果说明粉防己碱能有效地抑制吗啡偏爱效应的获得 ,但不影响其表达 .  相似文献   

2.
诺米芬新对慢性吗啡处理后小鸡自发活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求吗啡对刚出生的小鸡自发活动量的影响以及行为敏感化的多巴胺神经机制。方法 :连续 7d每天给予小鸡ip不同剂量的吗啡 (5、10、2 0mg·kg- 1 ) ,观察其行为敏感化效应 ,撤药 3d后观察多巴胺转运体阻断剂诺米芬新 (0 5、1mg·kg- 1 )的干预效果。结果 :反复给药后 ,5mg·kg- 1 吗啡显著增加小鸡的自发活动量 (P <0 0 5 ,P <0 0 1) ,而且其自发活动量随给药次数的增多而不断增高 ;2 0mg·kg- 1 吗啡则明显降低小鸡的自发活动量 (P <0 0 5 )。诺米芬新呈剂量依赖性增加 5mg·kg- 1 组小鸡的自发性活动量 (P <0 0 5 )。结论 :反复小剂量吗啡处理能够导致鸟类行为敏感化效应 ,多巴胺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青藤碱对吗啡依赖小鼠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利用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研究中药成分青藤碱对小鼠吗啡奖赏效应的影响。方法 :实验采用有倾向性程序。吗啡 (9mg· kg-1,sc,每日 1次 ,5 d)引起小鼠显著的位置偏爱效应。在训练阶段每天 sc吗啡前3 0 min预先给予青藤碱 (1 0 ,3 0和 60 mg· kg-1,ip)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吗啡引起的小鼠位置偏爱效应。结果 :提示预先给予青藤碱能消除吗啡产生的条件性位置偏爱。  相似文献   

4.
奥丹西隆对小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5 -HT3 型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奥丹西隆对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 (CPP)效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小鼠吗啡CPP模型 ,观察奥丹西隆对CPP的影响。结果 :吗啡 (5mg·kg-1,sc)可诱导小鼠对伴药箱产生显著的CPP ;测试前 30min注射奥丹西隆 (0 0 1- 1mg·kg-1,sc)不影响小鼠已形成的对吗啡的位置偏爱 ;而训练阶段于每次注射吗啡同时注射奥丹西隆 (0 0 1- 0 1mg·kg-1,ip)可拮抗小鼠对吗啡的CPP效应 ,但较大剂量奥丹西隆 (1mg·kg-1,ip)则不影响其效应 ,而且此剂量单独给药亦表现出自身的CPP潜力。结论 :一定剂量的奥丹西隆可拮抗小鼠对吗啡的偏爱效应的获得 ,但不影响其表达 ,提示该类药物有治疗阿片类依赖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左旋四氢巴马汀对吗啡辨别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不同剂量的左旋四氢巴马汀 (l-THP)对成瘾药物精神依赖性的影响。方法 :用固定比强化方法使大鼠对吗啡形成稳定的辨别效应。用不同剂量的吗啡 (0 31、0 6 3、1 2 5、2 5 0mg·kg- 1 )替代训练剂量的吗啡 (2 5 0mg·kg- 1 ) ;以不同剂量的l-THP (1 2 5、2 5 0、5 0 0mg·kg- 1 )对抗吗啡的辨别效应 ,并与多巴胺受体拮抗剂Sch2 3390和雷可必利的效应对照。结果 :2 5 0mg·kg- 1 吗啡能使大鼠形成稳定的辨别行为 ;Sch2 3390、雷可必利以及不同剂量的l-THP均能拮抗吗啡的辨别效应 ,且l-THP的对抗效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在本实验系统中 ,2 5 0mg·kg- 1 吗啡即能产生稳定的辨别刺激 ;DA受体参与调控吗啡的这种效应 ;l-THP能阻断吗啡的辨别效应 ,表明它可降低吗啡精神依赖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皮质酮作用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 (CPP)及条件性精神运动的变化趋势及其可能机制 ,为探讨应激、环境线索诱发复吸的机制提供基础。方法 :32只♂SD大鼠分成 4组。训练 2d ,1次药物匹配训练 (吗啡 2mg·kg- 1 ,皮质酮 5mg·kg- 1 ,ip ,提前 2 0min注射 ) ,1次生理盐水训练。观察训练前后大鼠在伴药侧停留的时间 ,急性给药后的运动及条件性精神运动的变化。结果 :(1)吗啡组训练后在伴药侧停留的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 (P <0 0 1) ,皮质酮吗啡组、皮质酮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在 5 0、6 0min时皮质酮吗啡组的急性精神运动显著大于吗啡组和对照组 (P <0 0 1) ;(3)皮质酮吗啡组大鼠的条件性精神运动显著大于对照组、吗啡组 (P <0 0 1,P <0 0 5 )。结论 :5mg·kg- 1 的皮质酮显著抑制吗啡CPP的获得 ,但促进吗啡条件性精神运动的获得以及急性精神运动。CPP与条件性精神运动获得的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乙醇引起大鼠纹状体抗坏血酸 (AA)释放的影响。方法 应用脑内透析技术结合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的方法。结果 乙醇 (3 0 g·kg-1,ip)显著增加纹状体抗坏血酸释放 ,高于基础水平的 2 0 0 %左右。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SKF 38393(10mg·kg-1,ip)对纹状体AA释放及乙醇引起纹状体AA释放均无显著影响。多巴胺D2 受体激动剂LY 1715 5 5 (0 5 ,1 0mg·kg-1,ip)显著增加纹状体AA释放及乙醇引起纹状体AA释放 ,但LY1715 5 5与乙醇对纹状体抗坏血酸释放的增加没有协同作用。具有多巴胺D1受体强拮抗剂和D2 受体强激动剂特性的溴隐亭 (10mg·kg-1,ip)在给药后 6 0min内对纹状体AA释放及乙醇引起纹状体AA释放均有显著的增加作用 ,且两者有协同作用。非选择性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阿扑吗啡也能增加纹状体AA释放及乙醇引起纹状体AA释放 ,而 0 2mg·kg-1的阿扑吗啡与乙醇有协同作用 ,0 4,0 8mg·kg-1的阿扑吗啡与乙醇没有协同作用。结论 多巴胺D2 受体的兴奋参与调节纹状体AA的释放 ,兴奋D2 受体同时抑制D1受体能够协同乙醇引起的大鼠纹状体抗坏血酸释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褪黑素对吗啡依赖大鼠复吸行为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褪黑素对吗啡依赖大鼠复吸行为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剂量递增法连续皮下注射 (sc)吗啡 6d建立吗啡诱导的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 (CPP)模型 ,d7用生理盐水替代吗啡训练大鼠 10d ,以使形成的CPP逐渐消退。单次sc 4mg·kg- 1 吗啡以唤起消退的CPP的恢复。部分大鼠在注射吗啡前 30min分别腹腔注射 (ip)褪黑素 2 0、4 0和 80mg·kg- 1 进行治疗。结果 :与吗啡依赖组相比 ,在sc 4mg·kg- 1 吗啡引燃刺激前 30min应用褪黑素 4 0和 80mg·kg- 1 急性治疗 ,可以使大鼠在伴药箱的停留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5、P <0 0 1) ;而褪黑素 2 0mg·kg- 1 急性治疗亦使大鼠在伴药箱的停留时间缩短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褪黑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吗啡引燃的吗啡依赖大鼠的复吸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左旋四氢巴马汀 (1 THP)对可卡因引起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以及自身是否引起条件性位置偏爱。方法 :采用倾向性实验程序 ,(1)♂SD大鼠ip可卡因 (10mg·kg- 1 )训练 8d ,d9测定大鼠对伴药侧的偏爱效应及测试前 30min注射不同剂量的 1 THP(0 6 2 5 - 5mg·kg- 1 )观察其对该效应的影响 ;(2 )测量注射 1 THP2 4h及 4 8h后的作用效应 ;(3)♂SD大鼠ipl-THP(1 2 5mg·kg- 1 及 5mg·kg- 1 )训练 8d ,d9测定大鼠对伴药侧产生的偏爱效应。结果 :10mg·kg- 1 可卡因可以诱导大鼠对伴药盒产生显著的条件性位置偏爱 ;测试前分别注射 2 5mg·kg- 1 和 5mg kg- 1 的l-THP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可卡因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表达 ,且 2 5mg·kg- 1 的l-THP 2 4h后效应仍比较显著。两个剂量的l-THP均不能诱导大鼠形成条件性位置偏爱。结论 :l-THP对可卡因的强化效应有抑制作用 ,且自身不引起条件性位置偏爱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与睾酮诱导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关系。方法:通过皮下注射睾酮训练小鼠形成条件性位置偏爱;在注射睾酮前注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和他莫西芬,通过观察睾酮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变化来判断雌激素受体是否在其中起作用。结果:0.5、1、2 mg.kg-1睾酮训练12 d,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条件性位置偏爱。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2 mg.kg-1)或他莫西芬(1 mg.kg-1)可以抑制睾酮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结论:睾酮具有奖赏效应,雌激素受体可能参与睾酮的奖赏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el)对大鼠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效应表达的影响及此过程中脑内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其磷酸化的变化。方法:(1)大鼠连续6 d给予吗啡(sc,5 mg.kg-1/d)建立CPP模型,于CPP测试前20 min ip Mel(50和25 mg.kg-1),观察Mel对大鼠吗啡诱导的CPP效应表达的影响。(2)大鼠同上建立吗啡CPP模型,d7上、下午,d8上午ip Mel 50 mg.kg-1,共3次,最后一次ip后6 h,采用免疫组化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测定脑内伏隔核、海马内CREB及磷酸化CREB(p-CREB)的免疫阳性反应强度。结果:Mel 50 mg.kg-1可显著翻转大鼠吗啡诱导的CPP评分升高(P<0.01),同时显著降低吗啡诱导的大鼠伏隔核、海马内p-CREB的上调(P<0.01)。结论:Mel抑制大鼠吗啡奖赏效应的表达,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吗啡诱导的伏隔核、海马内p-CREB蛋白水平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2.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effects of bilateral intrahippocampal CA1 injections of dopamine receptor agonists and antagonists on the acquisition and expression of morphine-induced place preference were examined in male Wistar rats.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of different doses of morphine sulphate (0.5-10 mg/kg) produced a 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 (CPP) dose-dependently. Using a 3-day schedule of conditioning, it was found that dopamine D1 receptor agonist, SKF 38393 (0.01-1 microg/rat), dopamine D1 receptor antagonist, SCH 23390 (0.25-1 microg/rat), dopamine D(2/3) receptor agonist, quinpirole (0.3-3 microg/rat) or dopamine D2 receptor antagonist, sulpiride (0.04-5 microg/rat) did not produce significant place preference. The administration of SKF 38393 (1 microg/rat) significantly potentiated the acquisition of morphine (0.5 and 2.5 mg/kg)-induced place preference. This potentiation was reversed by SCH 23390 (1 microg/rat) pretreatment. Quinpirole injection (0.3 microg/rat) induced CPP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lower doses of morphine but decreased the response of the higher doses of morphine. These responses of quinpirole were reversed by sulpiride (5 microg/rat) pretreatment. SCH 23390 or sulpiride reduced the acquisition of morphine (7.5 mg/kg)-induced place preference. The administration of sulpiride, but not other drugs, during acquisition showed an increase in the locomotor activity on the testing days. SKF 38393, SCH 23390 or sulpiride, but not quinpirole when used before testing, reduced the expression of morphine-induced place preference. Sulpiride, but not other drugs, increased locomotion when used before testing. It is concluded that dorsal hippocampal dopamine receptors may play an active role in morphine reward.  相似文献   

13.
酸枣仁提取物对小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酸枣仁提取物对吗啡(MOR)诱导建立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行为的影响。方法:连续给予吗啡(6mg·kg-1,sc)5d,引起小鼠产生显著的CPP效应,观察酸枣仁提取物对CPP效应的影响。结果:吗啡可诱导小鼠对伴药箱产生显著的位置偏爱;训练阶段于每次给予吗啡前30min给予酸枣仁醇提物800mg·kg-1可拮抗小鼠对吗啡产生的CPP效应(与吗啡对照组比较P<0.05),但酸枣仁醇提物200和400mg·kg-1不影响其效应(P>0.05);酸枣仁乙酸乙酯提取物13mg·kg-1、20mg·kg-1,正丁醇提取物160mg·kg-1可拮抗小鼠对吗啡产生的CPP效应(P<0.05),但酸枣仁石油醚提取物、乙醚提取物、水提物均不影响其效应(P>0.05)。结论:酸枣仁醇提物及其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吗啡诱导小鼠建立的CPP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孕酮对于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相关脑区中D2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吗啡组、孕酮组和孕酮加吗啡组,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伏隔核、腹侧被盖区和纹状体D2受体的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mg·kg-1吗啡可诱导大鼠产生稳定的CPP效应(P<0.01),15mg·kg-1孕酮虽自身不能产生CPP效应,但与吗啡合用时能抑制吗啡CPP效应的获得。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吗啡组大鼠伏隔核、腹侧被盖区和纹状体中D2受体的平均光密度值降低(均为P<0.01)。与吗啡组比较,合用15mg·kg-1孕酮可使伏隔核和纹状体中D2受体的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1和P<0.05),而在腹侧被盖区中未见变化。结论孕酮可以有效抑制吗啡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逆转吗啡诱导的伏隔核和纹状体中D2受体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孕酮对于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海马和纹状体μ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吗啡组、孕酮组和孕酮加吗啡组,并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和纹状体中μ受体的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 mg.kg-1吗啡可诱导大鼠产生稳定的CPP效应(P<0.01),15 mg.kg-1孕酮本身不产生CPP效应,但能抑制吗啡的CPP效应。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吗啡CPP形成时,海马和纹状体中μ受体的数量降低(均为P<0.01)。与吗啡组比较,合用15 mg.kg-1孕酮可使纹状体中μ受体的数量升高(P<0.05),而在海马中未见变化。结论孕酮可以有效抑制吗啡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逆转吗啡诱导的纹状体中μ受体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The effect of l-12-chloroscoulerine (l-CSL), a novel ligand with dual dopamine D1 receptor agonistic and D2 receptor antagonistic a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rphine-induced 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 (CPP) was investigated in mice. Morphine (10 mg/kg)-induced place preference was dose dependently suppressed by coadministration of l-CSL (5, 10 and 20 mg/kg), which induced neither place preference nor place aversion when administered alone at a dose of 20 mg/kg. The D1 receptor antagonist SCH23390 (0.1 mg/kg) suppressed, whereas the D2 receptor agonist (+/-)-2-(N-phenylethyl-N-propyl)-amino-5-hydroxytetralin (PPHT) (0.5 mg/kg) had no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rphine-induced place preference. However, SCH23390 (0.1 mg/kg) did not affect, whereas PPHT (0.5 mg/kg) reversed the suppressive effect of l-CSL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rphine-induced place preferenc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CSL suppresses the development of place preference of morphine by blocking D2 receptors.  相似文献   

17.
孕酮对吗啡精神依赖大鼠相关脑区中强啡肽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孕酮对于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相关脑区中强啡肽A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不同脑区中强啡肽A(dynorphinA,DynA)的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5mg·kg-1吗啡可诱导大鼠产生稳定的CPP效应(P<0·01),15mg·kg-1孕酮本身不产生CPP效应,但能抑制吗啡CPP效应的获得。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吗啡CPP形成时,下丘脑和额叶皮质中的Dyn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吗啡组比较,合用15mg·kg-1孕酮可使下丘脑和额叶皮质中DynA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在海马、伏隔核和中脑内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孕酮可以有效抑制吗啡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逆转吗啡诱导的相关脑区中的DynA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以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为模型,探讨咖啡因对阿片类物质奖赏效应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分为四组:吗啡组、吗啡+咖啡因组、咖啡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前三组大鼠隔日分别皮下注射(sc)吗啡(5mg·kg-1)、吗啡+咖啡因(5mg·kg-1+5mg·kg-1)、咖啡因(5mg·kg-1)和生理盐水进行CPP训练。生理盐水组大鼠一直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CPP建立后,比较CPP效应强度。待各组大鼠CPP消退后,均sc咖啡因(5mg.kg-1)观察CPP重现情况。结果:吗啡组、吗啡+咖啡因组、咖啡因组大鼠均形成了CPP。吗啡+咖啡因组大鼠CPP强度最高,但与吗啡组、咖啡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单次sc咖啡因可使咖啡因+吗啡组CPP重现,但没有使吗啡组和咖啡因组大鼠CPP重现。结论:咖啡因与吗啡的奖赏作用可能具有相加或协同作用;单剂量咖啡因给药可使吗啡和咖啡因的混合物形成的CPP重现;实验结果提示阿片类物质中掺杂咖啡因不但是成瘾形成的危险因素,也可能是诱导复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给予吗啡依赖大鼠可乐定治疗对吗啡奖赏效应和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法(5-40mg·kg-1,每天3次,30d)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在自然戒断后7d内给予可乐定(0.1mg·kg-1,每天3次)进行治疗;停用可乐定后训练大鼠吗啡(1mg·kg-1)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观察CPP的形成速度和维持情况;期间利用热痛甩尾法,观察吗啡(5mg·kg-1)的镇痛作用。结果:CPP训练4d后,经可乐定治疗的大鼠形成了吗啡CPP,而未经可乐定治疗的大鼠没有形成CPP;经过8d训练后,经可乐定治疗及未治疗的大鼠均形成了明显的吗啡CPP;在训练停止后14d,经可乐定治疗大鼠的CPP已消退,而未经可乐定治疗的大鼠CPP没有消退。在镇痛实验中,可乐定治疗及未治疗大鼠应用吗啡前后的甩尾时间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可乐定治疗能改变吗啡依赖大鼠的吗啡奖赏效应,但不影响大鼠对吗啡镇痛作用的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