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茎癌根治性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根治性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进行改进,以完整清除淋巴结并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2003~2004年对20例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施行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其中5例还施行了髂淋巴结清扫。腹股沟区的清扫范围包括腹股沟浅组和深组淋巴结,采用暴露好的直切口,皮瓣厚度适中,切断大隐静脉且不转移缝匠肌。髂淋巴结清扫采用下腹正中切口,术后采用逐步降低的负压吸引促进引流和皮瓣愈合。结果:两侧腹股沟区淋巴结平均为21个,阳性淋巴结平均为1.6个。术后病理检查证实55%的患者有淋巴结转移,纠正了40%的术前分期。术后有1例出现高热和局部感染,另有27.5%的单侧腹股沟区域出现局部并发症,包括皮缘坏死、愈合延迟、皮下积液和淋巴瘘。无一例出现大面积皮片坏死和股血管损伤。结论:改进的根治性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保证了清扫范围,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阴茎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目前阴茎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联合放疗、化疗等.淋巴转移是阴茎癌主要的转移途径,而腹股沟淋巴结是转移的首站,因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是手术治疗阴茎癌的重要步骤[1].开放和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切口大,切除皮下组织多,术后极易发生腹股沟区皮肤缺血坏死或淋巴瘘,造成切口长期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皮桥式腹股沟淋巴结清扫也存在切口大、愈合慢的问题,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及后期治疗[2].我科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对20例阴茎癌患者行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减少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的手术操作技巧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收治的30例行改进根治性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共60侧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其中29例为阴茎癌手术时同期淋巴清扫。清扫范围足够,淋巴结清除彻底,改进技术包括设计腹股沟"S"形皮肤切口、通过确认Campas筋膜的膜性解剖标志层来分离皮瓣、皮瓣边缘缝线牵引、完整保留阔筋膜、尽可能保留阴部外浅静脉、术后良好的引流及加压包扎。结果 30例患者随访5~128个月,共发生并发症15侧次(25.0%),其中轻度皮瓣坏死4侧次(6.7%)、切口感染3侧次(5.0%)、淋巴水肿8侧次(13.3%),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通过改进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可有效减少阴茎癌患者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同期行阴茎癌原发病灶切除和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0年6月55例同期行阴茎癌切除和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资料.患者年龄27~73岁,平均49岁.行同期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107侧,1侧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之前曾行大隐静脉抽出术,2侧行同期经典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结果 107侧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侧次(0.9%),下肢淋巴水肿18侧次(16.8%),皮瓣坏死6侧次(5.6%).每侧切除淋巴结3 ~23枚,平均11枚.3年总生存率为84%. 结论 阴茎癌切除同期行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可保证控瘤效果,不增加手术后并发症,是适合阴茎癌患者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阴茎切除术和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同期治疗阴茎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术前5-7天使用抗菌药,阴茎局部及腹股沟区高锰酸钾溶液泡洗,先行阴茎部分切除术或阴茎全切+会阴尿道造口术,同期行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清扫时皮肤切缘缝线作为牵引,沿浅筋膜浅层和浅筋膜深层之间少血管平面分离,术后皮瓣下置多孔引流管接负压吸引,皮瓣用丝线固定于相应位置的深筋膜处,皮缘处分浅筋膜浅层,皮肤两层缝合.结果 中位术后住院日14天(范围10~18天),出院时伤口痊愈或仅有小的并发症.伤口部分裂开1侧.皮肤切口边缘坏死6侧(30%),无腹股沟皮瓣感染或深静脉血栓.无下肢淋巴水肿、淋巴囊肿或血肿.随访1-28个月.平均18个月.无瘤生存10例,无阴茎或腹股沟处复发.结论 阴茎切除术和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同期治疗阴茎癌,并发症发生率无增高.采用改良的腹股沟清扫术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由于病例数少,随访时间短,对预防腹股沟淋巴结复发和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阴茎切除术和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同期治疗阴茎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术前5-7天使用抗菌药,阴茎局部及腹股沟区高锰酸钾溶液泡洗,先行阴茎部分切除术或阴茎全切+会阴尿道造口术,同期行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清扫时皮肤切缘缝线作为牵引,沿浅筋膜浅层和浅筋膜深层之间少血管平面分离,术后皮瓣下置多孔引流管接负压吸引,皮瓣用丝线固定于相应位置的深筋膜处,皮缘处分浅筋膜浅层,皮肤两层缝合.结果 中位术后住院日14天(范围10~18天),出院时伤口痊愈或仅有小的并发症.伤口部分裂开1侧.皮肤切口边缘坏死6侧(30%),无腹股沟皮瓣感染或深静脉血栓.无下肢淋巴水肿、淋巴囊肿或血肿.随访1-28个月.平均18个月.无瘤生存10例,无阴茎或腹股沟处复发.结论 阴茎切除术和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同期治疗阴茎癌,并发症发生率无增高.采用改良的腹股沟清扫术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由于病例数少,随访时间短,对预防腹股沟淋巴结复发和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阴茎切除术和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同期治疗阴茎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术前5-7天使用抗菌药,阴茎局部及腹股沟区高锰酸钾溶液泡洗,先行阴茎部分切除术或阴茎全切+会阴尿道造口术,同期行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清扫时皮肤切缘缝线作为牵引,沿浅筋膜浅层和浅筋膜深层之间少血管平面分离,术后皮瓣下置多孔引流管接负压吸引,皮瓣用丝线固定于相应位置的深筋膜处,皮缘处分浅筋膜浅层,皮肤两层缝合.结果 中位术后住院日14天(范围10~18天),出院时伤口痊愈或仅有小的并发症.伤口部分裂开1侧.皮肤切口边缘坏死6侧(30%),无腹股沟皮瓣感染或深静脉血栓.无下肢淋巴水肿、淋巴囊肿或血肿.随访1-28个月.平均18个月.无瘤生存10例,无阴茎或腹股沟处复发.结论 阴茎切除术和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同期治疗阴茎癌,并发症发生率无增高.采用改良的腹股沟清扫术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由于病例数少,随访时间短,对预防腹股沟淋巴结复发和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改良技术减少阴茎癌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皮瓣坏死的方法与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0年6月63例阴茎癌126侧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患者资料,清扫范围按照经典的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方法,减少皮瓣坏死改良技术包括:S形切口,在膜性解剖标志引导下精确分离皮瓣层面. 结果 63例随访12~ 93个月,共发一并发症37侧次,其中轻度皮瓣坏死7侧次(5.6%),切口感染3侧次(2.4%),淋巴水肿19侧次(15.1%),血清肿2侧次(1.6%),淋巴囊肿5侧次(4.0%),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侧次(0.8%).未发生并发症106侧(84.1%),发生1次或2次轻度并发症20侧次(16.0%). 结论 改良根治腹股沟性淋巴结清扫术中采用S形切口和膜性解剖标志精确分离皮瓣层面技术,可减少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进行改良,以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方法:2000~2008年对25例阴茎癌患者施行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清扫范围包括腹股沟浅组和深组淋巴结,清除区域内Scarper's筋膜下脂肪及纤维组织,不切断大隐静脉主干,旋转带精索的睾丸及鞘膜覆盖股管,而不离断和转移缝匠肌.结果:两侧腹股沟区淋巴结共检出432枚,平均17.3枚,病理证实阳性共17例29枚淋巴结,68%的患者淋巴结转移.术后1例患者出现高热、切口感染、皮缘坏死及远期并发症,另有16%的单侧腹股沟区域出现局部并发症,包括皮缘轻度坏死及愈合延迟、阴囊水肿、淋巴漏.无一例出现严重的大片皮肤坏死、股血管损伤、淋巴管瘤、下肢运动障碍等严重的并发症.五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2%和76%.结论: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保证根治性清扫范围的同时,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腹股沟深组淋巴结转移的阴茎癌同期行改良腹股沟淋巴清扫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间行改良腹股沟淋巴清扫术(35例)以及传统腹股沟淋巴清扫术(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皮瓣坏死情况和术后住院时间。改良组采用了包括①平行的小切口;②冷刀分离枝术;③吸引器负压吸引等新方法。统计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改良组术后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皮瓣坏死情况、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出血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治愈出院。结论阴茎癌切除同期行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不增加手术后并发症,是适合阴茎癌患者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