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秀花 《当代护士》2016,(1):114-115
总结了移动智能手持设备(PDA)在血液透析室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提高血液透析室护理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依据。认为将PDA应用于血液透析室常规护理工作中,及时查询、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干体重、上次透析后体重、本次透析前体重及透析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等信息,大大提高了血液透析室护理工作的准确性,同时有效缩短了血液透析室的护理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2.
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也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要死因之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措施,才能有效降低透析患者的医院感染机会,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制定严格规章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透析室制定并完善了透析室工作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凡进入透析室工作人员要求着装整齐,操作时必须洗手、带口罩、帽子、手套,以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2控制感染的措施2.1环境的消毒管理透析室保持清洁整齐,布局合理,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水池、拖把等贮菌所,细菌不但能…  相似文献   

3.
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患者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患者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对血液透析患者入室、透析时间安排、饮食、健康教育、感染的预防等进行合理管理。结果血液透析患者急性左心衰竭发生率由1.62%下降到0.04%,高钾血症发生率由0.51%下降到0.02%;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可自理患者由79%上升到92%,可参加工作的患者由41%上升到57%;维持性透析患者5年生存率达70%以上;患者满意度由85%上升到96%。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中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减少了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墨菲定律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7月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血液透析室4598例次透析设为实施前组,于应用墨菲定律3个月后,2011年11月~2012年1月,再次选取该医院血液透析室5683例次透析设为实施后组。比较墨菲定律实施前后血液透析室护理操作风险和透析设备故障各项指标情况。结果在墨菲定律实施前后,血液透析室护理操作风险及透析设备故障各项指标发生率比较,均P〈O.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后血液透析室护理操作风险及透析设备故障各项目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结论墨菲定律在血液透析患者安全管理中应用后,护理操作不安全事件及血液透析设备故障情况明显下降,同时其能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提高其参加安全管理的自觉性,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确保患者在血液透析中的安全与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动疗法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日益受到人们重视,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改进、提高和饮食方法管理的完善,目前运动疗法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也已得到认可,并且已有不少研究证实运动治疗对于透析患者身体功能和心理状况都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可以明显改善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对血液透析患者施行运动疗法,是我们血液透析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为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运动疗法的健康教育现状,我们对海口市5医院血液透析室施行过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的30名护士及接受过血液透析知识健康教育的40例维…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沈阳市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规范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环境采样检测方法,对各级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进行了监测。结果本市多数医院血液透析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布局流程不合理,手卫生设施配置不到位。有80.6%血液透析室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等比较健全。透析用水卫生质量合格率均在95%以上。少数血液透析室消毒剂使用不规范。结论本市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不够规范,监管力度不强,需要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7.
<正>2009年共调查了129家医疗机构的血液透析室,调查形式采用调查人员统一培训、统一标准、统一方法,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血液透析室人员数量及构成、建筑布局及流程、科室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及落实情况、各类仪器设备使用和消毒情况、透析患者的人数及透析机数,对透析室的透析用水、透析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室卫生消毒质量,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方法通过采样检测方法,对该医院血液透析室卫生消毒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通过2005-2011年7年连续监测,该医院透析室的透析用水卫生质量合格率达到99.3%,透析液卫生质量合格率为94.2%,透析用水和透析液中内毒素无超标现象。透析室内空气卫生质量合格率达到95.4%,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合格率均为100%。结论该医院血液透析室卫生消毒质量较好,有利于防控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透患者透析过程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可能诱因及处理措施,从而减少透析中猝死率。方法对血液透析室66例透析患者2 760例次血液透析过程进行回顾性观察分析。结果 2 760例次透析中89例次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占3.22%。86例次经药物或(和)电转复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缓解,3例(3.37%)在透析室死亡。结论透析中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给予消除诱因及抗心律失常治疗有效,其中静脉胺碘酮的应用显著的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彭喜秀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3044-3045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监控与管理,有效预防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血液透析管理规范》的要求,加强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管理,将医院感染管理贯穿于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监控的各个环节,健全规范各项规章制度.结果 通过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使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杜绝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有效提高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结论 加强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是预防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黄烁 《妇幼护理》2024,4(5):1252-1254
目的 分析精细化管理在透析室病房院感防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2 月来我院透析室进行治 疗的患者 8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透析管理,研究组使用精细化透析管理。对比两组患 者的感染发生率、透析室内环境及透析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透析室环境评 分及透析管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透析室病房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够减少院内感染,改善院透析室内环境。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了解医院血液透析用水卫生质量和处理系统维护消毒情况,以加强对血液透析用水的管理。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检测和问卷调查方式,对某市医院血液透析用水质量及其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该市辖区内32家医院血液透析室,部分医院血液透析室水处理系统中反渗透膜更换周期最长为4年,透析用水处理设备消毒频次为半个月至6个月不等。医院透析用水处理系统消毒方法主要采用柠檬酸加热消毒法,少数采用次氯酸钠或混合消毒剂冲洗消毒法,不同消毒方法处理后水中检出细菌总数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所调查的医疗机构透析用水卫生质量合格率较高,水处理系统管理制度和水处理系统消毒管理措施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多伴有贫血、免疫功能低下,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加强血透室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确保透析安全的重要环节.近年我们通过对血液透析室实施规范化管理,杜绝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现浅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层级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透析总人次13 760例划分为普通护理组;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透析总人次28 636例为层级护理组。普通护理组按照传统护理方式进行,层级护理组施行层级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结果普通护理组血液透析时患者缺陷率为0.170%;层级护理组缺陷率为0.0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20.85,P0.05)。实行层级管理模式后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实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提高血液透析室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患者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液透析患者一直被世界疾病管制中心列为感染的高危险群.因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力差,以长期反复穿刺血管作为治疗的通路,血液在体外的循环,致血行感染的机率增高.由于血液透析患者需每两天前往血液透析室治疗,重复的直接或间接接触可能的感染源,如被污染的血液透析机及其它设备,循环血路及环境表面的污染.又由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需前往其它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然而其它科对透析患者的治疗护理重点常有认知偏差,这也是造成感染危险的原因之一.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没有较好的防护意识和措施,将会大大增加患者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的机率,使患者雪上加霜,身心健康受到危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通过现场调查方式,了解某医院透析室2例透析患者合并MRSA感染情况,分析感染因素,提出防控护理措施。结果该医院透析室发生2例透析患者感染了MRSA,通过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控制了感染的扩散。结论此2例透析患者由于高龄、伴有严重基础病、免疫力低下,通过血管通路操作造成MRSA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人体成分测量辅助评估血液透析患者的液体负荷,为临床血液透析患者提供容量评估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0月在江苏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血液透析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人体成分测量辅助评估患者液体负荷,对照组采用临床测量法评估患者液体负荷,分别比较干预前和随访半年后两组的血压、血压达标率、容量管理达标率和左心室质量指数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透析前舒张压、容量管理达标率、左心室质量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透析前收缩压、居家血压达标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体成分测量辅助评估血液透析患者液体负荷,可以改善患者透析前的收缩压及家庭血压达标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长期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肾内科透析室长期血液透析患者80例,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MHD患者焦虑情况,对影响焦虑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发生焦虑16例。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无医疗保险、家庭月收入3000元、透析时长 5年、有营养风险及社会支持度低均为影响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焦虑情绪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其中医疗保险、透析时长、营养风险、社会支持度及经济因素均为影响焦虑发生的因素,应加强对患者焦虑情绪的管理,建立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以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透析登记及其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上海市透析登记及其结果分析,反映上海市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治疗的总体现状。方法上海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通过上海市"透析登记网络"系统,将2010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接受到的全市60家医院登记资料(其中开展血液透析共60所医院63家血液透析室,开展腹膜透析共38家医院),对所登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全年新增透析患者1621例(每百万人口发病率114.8pmp),较上一年度增加9.2%;其中血液透析占75.8%,腹膜透析占24.2%。2010年12月31日年末透析患者10508例(每百万人口点治疗率744.0pmp),较上一年度增加14.6%;其中血液透析占80.6%,腹膜透析占19.4%。透析患者主要原发病因仍然是慢性肾小球肾炎(46.2%),新增透析患者中,糖尿病占第2位(19.5%)。全年透析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脑血管意外(22.4%)、感染(19.6%)和心血管事件(15.2%);年末透析患者中透析龄5年以上的占30.8%。患者透析充分性、贫血治疗状况、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控制不断改善和提高。结论上海市终末期肾脏病(ESRD)透析患者逐年增加,主要原发病因为肾小球肾炎,新增患者中,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血液透析仍是目前上海市ESRD患者主要透析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62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总结血液透析中得到的经验,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积累了一套科学、便捷的操作技巧和护理经验。针对不同患者操作及护理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完善。结果:减轻了患者痛苦,降低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科学的护理方法,使血液透析护理更为轻松、合理,大大降低了血液透析室护士的心理压力和劳动强度,为透析患者提供了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