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建丁  叶依群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0):2811-2812
调查糖尿病患者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对24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基本资料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结果245例糖尿病患者共发生抑郁症状136例,发生率为55.5%。SDS评分(56.6±10.3)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41.88±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病程和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抑郁状况严重,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文化程度、病程和并发症,医护人员应给予个体化的针对件干预.从而减,》抑郁.提高患者的毕活后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住院痴呆患者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评定工具,对住院痴呆患者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1)住院痴呆患者照料者的SCL-90总分及抑郁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化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其他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SCL.90总分显示,女性、高龄、受教育水平低、身体健康状况差、收入较低、照料人数多、照料时间长的照料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男性、低年龄、病程长、痴呆程度较严重、躯体疾病较多对照料者心理健康影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照料者年龄、文化水平、过去经历、身体状况、亲子关系、照料时间及患者病程进入回归方程.决定系数为0.599。结论住院痴呆患者照料者心理健康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提高照料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并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临床医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医院56名精神科医师及本市某综合医院内科医师6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科医师与内科医师焦虑分和抑郁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精神科医师焦虑分和抑郁分低于内科医师,均有显著性差异;相关回归分析显示焦虑分值与从事该专业的工龄呈正相关。结论临床医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精神医师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内科医师,从医时间越长越感到焦虑。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上海2个区所辖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35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12)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同时采用患者健康问卷(PHQ-9)、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进行抑郁和焦虑症状评估。结果: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工作状况、文化程度、病程、疾病类型、并发症数量、抑郁和焦虑症状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关注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并针对其人群特征表现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瑶  赵腾林    冬等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56-157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状况,探究影响生存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对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病程、并发症、糖化血红蛋白、工作状态、锻炼时间以及抑郁程度等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15年、下岗无业、没有锻炼以及重度抑郁程度等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抑郁情绪,生存质量较低,与糖尿病病程、工作状态、锻炼情况等因素有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对方式。方法:对2011年7月-2013年12月自愿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住院治疗的52例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自编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定及应对方式调查。结果: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与精神病、SDS得分(51.17±s10.87)、SAS(46.69±s 6.72)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对方式以消极为主,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消极应对分与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焦虑、抑郁及敌对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者焦虑、抑郁状况高于常模,应对方式以消极为主。其心理健康水平可能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重症监护病房颅脑外伤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进入NICU1周内的颅脑外伤患者家属作为调查对象,采用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独立样本t检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SDS平均T分为52.9分,T分≥50分者占76.1%;SAS平均T分为51.2分,T分≥50分者占47.3%;SAS和SDST分同时≥50分者占27.9%。男性家属抑郁明显,而女性家属和文化程度较低者焦虑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重症监护病房颅脑损伤的患者家属存在较为明显的焦虑及抑郁,在层级护理中工作人员应尽可能地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缓解家属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将在本院住院的1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和健康教育,观察组除常规的治疗和健康教育外,增加系统心理护理,内容包括一般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指导、感觉护理、集体心理治疗、家庭及社会支持治疗。对所有入选患者焦虑、抑郁状况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组心理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评分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经过心理护理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SAS、SDS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问卷对131例长期住院的患者亲属进行调查。结果长期住院患者亲属的躯体症状、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敌对因子均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结论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亲属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应给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对照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4]为评定工具,分别对慢阻肺纽和正常对照纽进行测评,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慢阻肺组患者的SDS及S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慢阻肺患者SDS及SAS评分高于女性慢阻肺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存在一定的抑郁与焦虑状况,男性焦虑与抑郁状况更为显著,在临床诊疗中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试析健康教育结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6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实施健康教育结合心理疏导,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结合心理疏导用于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伴支持教育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障碍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7月中心门诊及糖尿病随访患者101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干预组40例,参与为期12个月的同伴支持活动。1年后,采Zu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干预后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抑郁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干预组干预后SAS评分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糖尿病同伴支持教育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情绪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5年5月~2007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52例子宫肌瘤患者,同期选择68例非子宫肌瘤的健康人作对照,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调查.结果 肌瘤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肌瘤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者SAS、SDS评分高于初中及以下者(P<0.001,P<0.05),月经量增多者SAS、SDS评分高于月经量正常者(P<0.05),而在发病对问及年龄方面,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症状,应积极开展心咨询及心理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程连续性心理护理在乳腺癌围手术期中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于本院乳腺外科门诊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住院患者9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乳腺癌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程连续性心理护理干预.采用SAS和SDS中文版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前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分别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前两组量表得分均呈现下降趋势,较入院时均有好转;干预组采用全程连续性心理护理干预后SAS、SDS量表评分下降趋势明显,较对照组下降趋势差异显著(P<0.05).结论 乳腺癌围手术期采用全程连续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更加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态,有效促进医患关系良好发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为加强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抽取我院2011年4月份到2013年6月份收治的80例帕金森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在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方案不变的前提下,对照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选择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的抑郁焦虑情绪评估,对治疗前后的得分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经研究发现,两组治疗后的SDS、SA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治疗后的3周、3个月后,观察组的SDS分别为(49.1±3.2)分、(46.8±1.8)分,SAS分别为(47.1±3.3)分、(46.3±2.2)分,与对照组SDS的(53.5±3.1)分、(52.6±1.6)分和SAS的(49.7±3.6)分、(50.5±3.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帕金森病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进行治疗,能够在保证临床整体治疗效果的同时,有效缓解和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抑郁焦虑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60例患者实施本组的心理护理、感觉护理、角色适应护理、争取家庭支持、人文关怀等护理干预,并与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SAS和SD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焦虑和抑郁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患者自我认识,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心理干预对简易快速脱毒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简易快速脱毒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96例简易快速脱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内容为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家属支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干预结果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SAS、SD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减轻简易快速脱毒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纠正患者的认知,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支持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反应的1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n=8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n=80例)在此基础上强调非语言性沟通,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三周对两组冠心病患者用SAS、SDS评分量表测评情绪状况,比较心理干预前后两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指标的差异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冠心病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焦虑、抑郁程度比对照组减轻,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语言性支持能明显缓解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对冠心病的治疗及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了解高校女大学生妇科内分泌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提高患者心理素质及促进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到本院门诊部治疗的高校女大学生妇科内分泌疾病患者112例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和t检验.结果 1 12例患者中,52人(46.43%)出现焦虑情绪,43人(38.49%)出现抑郁情绪,其SAS和SDS得分均高于我国常模(P<0.01).结论 高校女大学生妇科内分泌疾病患者存在不良心理状况,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干预措施,采取个别和团体辅导相结合的形式,引导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心理素质,积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增进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