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窦性心率震荡(HRT)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价值。方法:比较78例CHF患者与80例健康者HRT的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的差异,并观察CHF患者的TO、TS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性早博(VPB)数目及是否伴有室性心动过速(VT)的相关性。结果:CHF组的TO、TS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HF患者的TO、TS与LVEF、LVEDD有相关性,而TO与VPB数目无相关性,TS与VPB数目有相关性,TO、TS与是否伴有VT无相关性。结论:CHF患者HRT明显减弱。通过分析CHF患者的TO、TS,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指导临床并及时干预性治疗。  相似文献   

2.
贾晓辉  房振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9):4022-4023
目的:观察慢性心衰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特点。方法:对30例慢性心衰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做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机上读出心率震荡(HRT)的参数:震荡初始值(TO)及震荡斜率值(TS),并分析两组的参数值。结果:慢性心衰患者TO明显高于对照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心衰组患者HRT较正常健康者存在"钝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田长明 《中原医刊》2011,(16):67-68
目的观察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根据有效24h动态心电图表现,分析比较3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和20例冠心痛心力衰竭猝死及36名健康者的HRT的初始值(TO)、HRT的斜率(TS),并进行TO、TS与年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组间比较。结果冠心病心力衰竭组与健康组HRT间存在明显差别: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TO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冠心病心力衰竭组TO明显低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猝死组(P〉0.05):冠心病心力衰竭组TS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3.20±2.01)%与(9.62±6.64)%,P〈0.01];冠心病心力衰竭组TS明显高于猝死组(P〉0.05);TO、TS与年龄、LVEF、LVED相关。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现象明显减弱,由于TO、TS与LVEF、LVED相关,可应用TO、TS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危险分析,作为冠心痛心力衰竭猝死率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皮涯凌 《吉林医学》2014,(13):2792-2793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室性心律、心率、窦性心率震荡,以了解交感和迷走神经的状态。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符合窦性心率震荡(HRT)分析条件的119例和48例健康人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测量窦性心率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结果:观察组心率震荡(TO-0.62%±3.45%,TS2.90±2.85 ms/R-R)较对照组(TO-3.38%±5.09%,TS8.60±5.50 ms/R-R)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率震荡能够反映高血压患者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时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5.
徐桂冬  李渊  王琳  马雪兴  姚金良  陈璐  韩震  王熙 《浙江医学》2015,37(24):2004-2006
目的观察不同联律间期室性期前收缩刺激对窦性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对2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分别通过动态心电图行自发性心率震荡检测和通过心室程序刺激行诱发性心率震荡检测,比较不同联律间期室性期前收缩刺激所诱发的窦性心率震荡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的差异。结果自发性窦性心率震荡[(-2.29±1.47)%、(10.14±5.71)ms/R-R]与诱发性窦性心率震荡[(-1.71±1.36)%、(7.12±4.68)ms/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心室心尖部、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与诱发性窦性心率震荡参数TO和TS均有较好的相关性(r=-0.825、-0.793、-0.712、-0.689,P<0.01)。结论诱发性窦性心率震荡与自发性窦性心率震荡具有一致性,心室不同刺激部位对诱发性窦性心率震荡结果无明显影响,室性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与诱发性窦性心率震荡参数有相关性,动态心电图记录中心室不同部位和不同联律间期的室性期前收缩所计算的心率震荡参数值均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6.
王利亚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2):152-153
目的探讨男性高血压患者室性期前收缩(PVS)后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男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出现PVS者50例,对照组选择为无高血压24h动态心电图出现PVS健康者30例,从两组各自记录的24h动态心电图中分别计算HRT的起始值(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男性高血压组TO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而TS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结论男性高血压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减弱,提示存在心脏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7.
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指的是在室性期前收缩后,心率会出现一个折线向上的趋势,即先加快后减慢,这是一种心率的典型变化趋势.该现象反映了自主神经在早搏后反射性快速调节及窦房结的双向变时功能.HRT的概念最早由Schmidt等[1]在1999年提出,并应用于心肌梗死(MI)后患者死亡危险性预测.作为心血管疾病预测心源性猝死的独立指标,这种心电现象在临床应用中逐渐引起关注.近年来已有许多临床研究将HRT作为一项重要检测内容应用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脑卒中等疾病,以探讨、评估死亡危险.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与心功能程度的关系。方法慢性心衰患者(CHF组)85例,全部病例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轻度CHF组(心功能Ⅱ级)45例和重度CHF组(心功能Ⅲ~Ⅳ级)40例。另选同期心功能正常的4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窦性心率震荡的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的TO均值比较,重度CHF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CHF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TS均值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伴随CHF患者程度加重,HRT现象明显变钝减弱,其变化可能与自主神经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率震荡是一次性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先加速后减速后变化即窦房结对室性早搏的敏感性变化,一项反映心脏神经功能的无创性临床预测猝死的检测方法,它的配量化指标;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彼此独立且独立于其他常规危险预测指标,二者结合对高危患者,猝死的预测稳定可靠。窦性心率震荡是近年未发现的一种与恶性心律密切相关的心电现象。用表描述室性早博在窦性心动周期的变化[1],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率震荡变化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份,我院并发室性早博的冠心病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25岁~75岁(48.4±8.8)。入选标准为窦性心律不伴室内阻滞,无糖尿病及其他损害自主神经功能的疾病,未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冠状动脉造影1支主要冠状动脉35%或心肌梗死后超过6个月。另选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博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35岁~68岁(47.4±8.6)。1.2研究方法入选者全部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动态心电图仪器采用美国生产的DMS-TOP型,是心率震荡初始,震荡斜率分析软件,心率震荡有二个量化指标,震荡初始和震荡斜率。震荡初始表现依次早...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红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9):2514-251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8例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和35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HRT的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结果:心衰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0.76±3.42)%与(-1.61±2.05)%,P<0.01];心衰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2.53±1.21)ms/R-R与(9.56±4.03)ms/R-R,P<0.001]。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HRT现象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1.
何元增 《大家健康》2016,(5):184-185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在心力衰竭伴抑郁症中的评估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内科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SDS标准评分分为心衰抑郁症组25例和心衰非抑郁症组55例,并选择同期收治的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体检者共5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美高仪动态心电分析系统(TOP版),经固定的心电图医师去除伪差及干扰后,通过HRT分析软件检测并计算三组受检者的窦性心率震荡初始值(TO)和震荡斜率值(TS),并比较三组受检者的HRT异常情况.结果:心衰非抑郁症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衰非抑郁症组的TO值明显大于对照组,而TS值则明显小于对照组;而心衰抑郁症组与心衰非抑郁症组相比,心衰抑郁症组的TO值也明显大于心衰非抑郁症组,而TS值也明显小于心衰非抑郁症组.并且,心衰抑郁症组的HRT异常率为96.00%(24/25),明显高于心衰非抑郁症组和对照组的83.64%(46/55)、10.00%(5/50),两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伴抑郁症患者的HRT现象较其他两组患者明显减弱,可见窦性心率震荡在心力衰竭伴抑郁症中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120例患有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进行窦性心律震荡分析,揭示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加速即震荡(TO):TO<0正常,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有加速现象;T0>0异常,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无加速现象。测定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减速即震荡斜率(TS):TS>2.5ms/R-R间期为正常,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心率有逐渐减速现象;TS<2.5ms/R-R间期为异常,表示室性期前收缩后心率无减速现象。结果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病情严重患者的TO、TS明显异常。结论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律震荡的测定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艳惠 《医学综述》2012,18(4):545-547
窦性心率震荡(HRT)是指室性期前收缩后心率先加速随后减速的现象,反映了自主神经在单个室性期前收缩后快速调节功能。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这种心电现象是心血管疾病预测心源性猝死的独立指标。近年来,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肺源性心脏病的应用研究也不断呈现。尽管HRT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检测方法简单、无创,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窦性心率震荡(HRT)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源性猝死和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9月~200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82例CHF患者24h动态心电图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HRT组:TO和TS均异常,即TO>0,和TS<2.5 ms/RR;对照组:TO或T5中1项异常或均无异常.终点事件是心源性死亡、恶性心律失常.结果 HRT组占入选患者总数的39.0%,HRT异常组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HRT与LVEF具有相关性;在18月的随访时间内,6例死亡,10例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共占19.5%,与HRT异常密切相关.结论 HRT与LVEF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价CHF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窦性心率震荡(HRT)是新出现的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的预测指标,本研究探讨HRT和心率变异(HRV)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平均心率,β受体阻滞剂等因素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对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进行监测,同时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分析HRV和HRT各项指标参数.用非参数相关分析方法分析HRV和HRT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它们与平均心率,β受体阻滞剂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TS与SDNN、PNN50、RMSSD、HF均呈正相关,其中与HF的相关性最强(r=0.644,P<0.001),TO与SDNN、HF、LF均呈负相关,但与LF相关性较强(r=-0.543,P<0.001).SDNN与24h平均心率、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合并高血压、LVEF等都有较弱的相关性,TS和TO与这些因素之间无相关性.结论:TS主要与心脏迷走神经的张力有关,TO很可能与迷走和交感神经共同调节有关,与HRV相比,HRT指标(TS和TO)受平均心率、β受体阻滞剂和左室射血功能等因素的影响较小,这可能是一些研究中发现HRT对SCD高危患者预测价值高于HRV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50例(A组)、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B组)、正常健康对照者50例(对照组).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的记录资料,计算HRT的2个参数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评估慢性心力衰竭的常用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各组之间的TO、TS、LVEF、LVEDD的差别.结果 A组TO值、LVEDD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TS、LVEF值低于对照组(P<0.05);B组TO值、LVED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S值、LVE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组TO值、LVEDD值高于A组(P<0.05),而TS值、LVEF值低于A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HRT现象减弱,而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RT现象减弱更明显.HRT可能成为评价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其危险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7.
心脏正常节律的维持依靠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平衡协调,如自主神经的平衡受到损害,有可能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交感神经活性增强通过降低室颤阈值促心律失常发生;迷走神经活性增强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因此,评价自主神经的活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一种新的心电检测指标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它是自主神经对单次室性期前收缩微弱的内源性刺激所做出的迅速和敏感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患冠心病心肌梗死(心梗)比例上升,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最常见的原因。识别高危人群,为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给予有效的干预性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及存活率,一直是医生关注的热点。近年研究发现,一次室性期前收缩对窦性心率不仅有加速作用,还可表现为加速及减速的多重作用,称为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1999年Schmidt等首先在Lancet杂志上发表关于HRT的文章,认为是其一项心梗后猝死高危患者可靠的检测方法,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肺心病(PHD)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84例肺心病患者,并设健康对照组80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将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稳心颗粒组,4周后2组患者再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取得TO及TS值后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肺心病患者TO及TS均明显异常,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心颗粒组与对照组比较TO负值明显增高,TS明显增大(P〈0.05)。结论:肺心病患者的HRT较正常人群减弱,稳心颗粒改善异常的HRT,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陈维芊  赖沙毅 《右江医学》2005,33(6):577-579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CHF)患者窦性心率振荡(HRT)的特征及其作为死亡危险度预测指标的有效性。方法选择95例CHF住院患者,根据住院期间预后分为存活组(n=78例)和死亡组(n=17例),另设立健康对照组30例,对比观察CHF组与对照组、存活组与死亡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F组HRT的初始值(TO)明显增高(-0.83±1.86 vs-1.78±2.05,t=2.549,P<0.05)、斜率(TS)显著下降(3.01±1.61 vs 3.92±1.98,t=2.381,P<0.05)。在CHF患者中,死亡组的TO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TS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但两组左室舒张末径、RR间期、24 h室早总数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HRT与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径存在相关性(P<0.05或<0.01)。结论在CHF患者中HRT可能是强有力的死亡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