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锡地区6岁以下住院儿童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征.方法采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住院680例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用直接荧光法检测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2、3)、流感病毒A、B型(Inf A、B)等7种病毒抗原的分布情况,分析其在性别、年龄和季节上面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680例患儿,232例病毒检出结果呈阳性(病毒阳性检出率为34.1%);各种呼吸道病毒检出中,RSV阳性率最高,占16.2%.不同年龄组呼吸道感染病毒检出率不同(P<0.001),其中0~1岁组检出率最高(48.5%).同时,本研究发现不同季节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不同(P<0.001),冬季检出率最高(42.7%);喘息性疾病患儿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喘息性疾病患儿(47.4%vs 19.1%,P<0.001).结论喘息性疾病的婴幼儿病毒感染率较高,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本地区小儿呼吸道病感染的主要病毒,其中,0~1岁阶段的患儿和冬季检出率较高,要注意加强重点防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复发性喘息危险因素,早期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降低婴幼儿喘息复发率。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呼吸二科住院治疗的首次喘息婴幼儿145例。根据随访1年内是否出现再次喘息复发分为复发组(n=62)和对照组(n=83)。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状况、个人史、家族史以及血清总Ig E、过敏原、感染病原等临床特征是否存在差异。进一步将存在差异的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婴幼儿复发性喘息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婴幼儿复发性喘息与患儿过敏性家族史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引发婴幼儿复发性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RR=3.2,95%CI:1.56~7.45,P<0.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的婴幼儿在未来1年内再次出现喘息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病原感染,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抗病毒治疗,降低婴幼儿喘息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3.
丁平宝  田沛娟 《当代医学》2014,(20):159-160
目的分析同心县回族地区住院儿童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特点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人民医1686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回族住院婴幼儿,抽取鼻咽部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分析常见呼吸道病毒临床特点。结果病毒的检出率与性别无差异,与年龄、季节有关系,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多见,其次为ADV,RSV且在婴儿检出率最高。在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反复喘息发作患儿中以RSV和ADV多见,病毒检出率在秋末及冬季较高。RSV在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多见,易合并细菌感染。结论 RSV和ADV是同心县回族地区回族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和反复喘息的主要病毒病原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重庆儿童医院住院儿童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特点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7年1月共2 365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抽取鼻咽部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分析比较常见呼吸道病毒临床表现.结果:病毒的检出率与性别、年龄、季节有关系.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PIV)3型与婴幼儿哮喘发作有一定关系,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和PIV3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是引起有先天性心脏病、气管软化和先天性气道发育畸形等基础病患儿感染的常见病原体.腺病毒(Adenovirus,ADv)可引起幼儿哮喘发作.结论: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RSV与PIV3在7种常见病毒中是引起重庆地区婴幼儿反复喘息的主要病毒病原.除RSV与婴幼儿哮喘关系密切外,PIV3与婴幼儿哮喘也有一定的相关性.ADV也是重庆地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但无严重临床表现.ADV还可引起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IV)A型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MP)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联合检测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400例年龄为3个月~3岁的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按有无喘息分为喘息组和无喘息组,每组200例。所有患儿入组后均联合检测MP和RSV,比较两组MP和RSV阳性率、检测满意度、特应性体质及家族病史情况。结果:喘息组MP和RSV阳性率、特应性体质及家族病史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测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患儿存在下呼吸道感染时,通过联合检测体内血清MP和RSV抗体滴度,快速鉴别诊断出喘息性疾病,可明显减少检查费用及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3年来支气管肺炎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流行特点分析及对策.方法:采用间接酶联法对3年来收住我院的1 525例肺炎患儿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病原学. 结果:检出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289例,阳性率19%.以(12~2)月份RSV感染率最高113例(39.1%),(3~5)月份RSV感染68例(23.7%),(9~11)月份RSV感染79例(27.3%),(6~8)月份最低29例(9.9%)(x2 =30.43,P<0.01);2岁以内婴幼儿RSV感染率明显高于2岁以上(x2 =68.679,P<0.01).结论:RSV感染具有明显季节性,温度、湿度可能起重要影响;2岁以内婴幼儿RSV感染率较高,对小年龄组婴幼儿RSV感染的有效预防尤应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喘息住院患儿病原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方便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临床表现有喘息症状的2 380例患儿进行多病原检测。结果 2 380例患儿中,病原检测阳性的患儿1 339例,检出阳性率为56.3%;其中病毒检测阳性者906例,检出率为38.1%;病毒感染者中,检出率高的病毒依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6.6%)、人鼻病毒(hRV,14.6%);肺炎支原体(MP)719例(30.2%);细菌339例(14.2%),混合感染479例(20.1%)。MP感染组患儿平均年龄大,男性患儿少见;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组发热比例低;紫绀在副流感病毒(Pinf)感染组更多见;病毒混合细菌感染组易出现紫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是诱发喘息最常见的病原体,其次为MP。1岁以内的患儿以病毒感染多见,主要为RSV、hRV;1岁以上的患儿以MP多见。RSV冬季检出率高,hRV冬季检出率低,hBoV夏季检出率高,MP全年散发。  相似文献   

8.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一,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最常见病毒病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日趋小龄化,中、重度患儿较过去显著增多。对一些有特异体质的患儿,病毒诱发首次喘息后常可引起喘息反复多次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感染后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01例,用酶联免疫法(ELISA )测定血清特异性呼吸道合胞病毒RSV-IgM阳性,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67例、对照组A 67例和对照组B 67例,三组患儿均给予解痉、平喘、雾化吸入等治疗,病情严重者加用激素静脉滴注,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孟鲁司特联合转移因子口服,对照组A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抗病毒,对照组B给予转移因子口服。观察三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后治疗组继续孟鲁司特联合转移因子口服共2个月,三组均随访观察6个月,观察喘息反复发作率。结果治疗一周后评定疗效,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 (均 P<0.01)。治疗后治疗组继续孟鲁司特联合转移因子口服共2个月,三组均随访观察6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A、对照组B喘息反复发作分别为4例、14例和13例,治疗组的喘息反复发作率明显低于对照组A、对照组B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治疗组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能预防患儿病程6个月内喘息的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0.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自1957年被发现能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以来,因其在婴幼儿呼吸道感染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而日益受到重视,现已被公认为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原之一。该病毒感染及流行遍布世界各地,我国许多地区也均有其流行的报道。为了了解 RSV 在本地区婴幼儿肺炎的病原学地位,我们于1991年1月~4月联  相似文献   

11.
成都地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病毒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诚  樊映红  苏培媛  张蕾  韩静  艾涛 《四川医学》2010,31(10):1467-1468
目的了解近年成都地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病毒感染的病原学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07年7月~2009年6月本院内科的1200例1个月~3岁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患儿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FV)、副流感病毒(PIV)的IgM抗体测定,并对年龄、性别、季节和不同疾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200例患儿中有243例病毒检测阳性,阳性率20.25%。其与疾病、季节、年龄的关系见表1~3。结论病毒依然是成都地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主要病原,〈1岁婴儿病毒感染率较高,好发于冬春季节。以毛细支气管炎的检出率最高(24.7%),主要病原为RSV。临床上应重视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病毒病原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的患儿进行了3年随访,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IVIG可显著降低RSV肺炎患儿病后呼吸道感染和反复喘息的次数以及哮喘的发病率、患儿病后免疫紊乱的程度也有所减轻。表明IVIG对治疗RSV肺炎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01月-2021年02月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在杭州市儿童医院住院的患儿,通过对鼻咽分泌物或(和)痰液标本进行PCR核酸检测筛选出RSV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共有1118例ALRTI住院患儿检出RSV感染,冬季检出率最高(12.69%);在RSV感染高发的01-02月份,2020年检出率显著低于2019年及2021年(P<0.05)。相比于轻度感染患儿(P<0.05),中重度感染患儿年龄更小,男性比例更高,发热、喘息症状更常见,且病毒载量更高,住院时间更长;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伴有喘息(OR=6.641,95% CI:4.834~9.121)、年龄越小(OR=0.971,95% CI:0.956~0.986)、病毒载量越高(OR=1.156,95% CI:1.046~1.277),都是中重度RSV感染患儿的独立危险因素。相比于无喘息患儿(P<0.05),喘息组年龄更小,男性比例更高,住院时间更长;男性(OR=0.620,95% CI:0.4871~0.788)是喘息患儿的独立危险因素。小年龄组(≤1岁)和大年龄组(>1岁),在性别比例、喘息和发热症状、病毒载量、住院时间上都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RSV引起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冬季好发,伴有喘息、低年龄段、高病毒载量的患儿更易进展为中重度,而喘息患儿更易见于男性,1岁以下年龄段患儿临床特点明显区别于1岁以上患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与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以及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对同期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并收集特异性体质的表现及家族史,对有喘息症状的部分患儿进行随访。结果:喘息组患儿以上3种病原体感染率高于非喘息组;89例喘息患儿随访中,有68.91%的患儿转为哮喘,这部分患儿的特异性体质表现及家族史经统计分析与发病密切相关。结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与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但是否发展为哮喘主要与特异性体质及家族史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在长垣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10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采集鼻咽分泌物为标本,并应用RT-PCR方法对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分析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季节、年龄及病毒类型的关系。结果检出病毒阳性90例(81.82%),其中单一病毒感染70例(77.78%),混合病毒感染20例(22.22%);A组RSV单独感染率最高,为53.33%,B组HRV单独感染率及RSV+HRV混合感染率较高,分别为21.05%和21.05%;春季和冬季的RSV和HRV单独感染率较高,分别为51.11%和45.95%,春季和夏季的RSV+HRV混合感染率较高,分别为24.44%和26.67%。结论急性喘息性疾病感染RSV最多,HRV次之,1岁及以下患儿容易感染RSV,1~3岁易感染HRV和RSV+HRV,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病毒感染率不断降低,春冬季易单独感染RSV和HRV,春夏季易发生RSV+HRV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与呼吸道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及过敏的关系。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142例、反复喘息患儿138例、普通肺炎患儿134例,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型、B型(InfA、InfB),副流感病毒1、2、3型(Pinf1、Pinf2、Pinf3),人类偏肺病毒(hMPV)8种病毒和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检测,同时进行食物过敏原筛查(fx5E)和吸入过敏原筛查(phadiatop)及过敏性疾病史收集。结果毛支组和反复喘息组RSV和hMPV阳性率均高于肺炎组;反复喘息组MP、CP阳性率高于毛支组和肺炎组;反复喘息组食物过敏原和吸入过敏原阳性率以及有特应性体质和(或)特应性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毛支组和肺炎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RSV、hMPV、MP、CP感染是诱发婴幼儿喘息的主要病原;MP、CP感染与过敏是影响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引起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门诊患儿临床特征、住院及再发喘息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2岁以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LRI)患儿鼻咽抽吸物,采用PCR方法检测16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对比分析RSV检出患儿的临床特征。分别在入组2周和6个月后对患儿进行住院和再发喘息随访,对导致RSV感染住院和再发喘息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457例2岁以下的ALRI门诊患儿,400例(87.5%)患儿病毒检出阳性,其中单一RSV检出271例(59.3%),RSV混合其他病毒检出54例(11.8%),其他病毒检75例(16.4%),未检出病毒者57例(12.5%)。与后2组患儿比较,单一RSV检出和RSV混合其他病毒检出组更易出现发热、喘息及呼吸困难症状(均P<0.008 3)。单一RSV检出患儿住院者有29例(住院率11.4%),其年龄显著小于未住院患儿(P=0.00...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哮喘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珠 《中国医刊》2003,38(11):19-22
喘息是婴幼儿期患下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 ,喘息的病理基础是由于气道炎症、粘膜水肿、痰液粘稠栓塞使气道狭窄所致 ,由于婴幼儿排痰困难 ,因此在患下呼吸道疾病时 ,咳嗽与喘息常同时存在。大多数婴幼儿喘息的发作和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相关。某些婴幼儿可能仅有单次 ,轻度的喘息 ,持续2~ 3天 ,常是由于首次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感染所致的急性支气管炎症。另一些婴幼儿 ,可能每次受凉后即有喘息发作 ,需每月住院 ;其中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持续性喘息而成为婴幼儿哮喘。婴幼儿喘息伴发哮喘临床常见。由于哮喘症状的反复发作 ,可干扰患儿睡眠…  相似文献   

19.
26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锡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采集2006年12月~2007年3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住院治疗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用直接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B型(IFVA、B)、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PIV Ⅰ、Ⅱ、Ⅲ)共7种病毒抗原.结果:263例患儿鼻咽分泌物中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共107例,阳性率40.6%;所检病毒依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型、副流感病毒Ⅲ型、流感病毒B型、副流感病毒I型和腺病毒.呼吸道合孢病毒占所检出抗原阳性病毒的76.6%,喘息性疾病患儿阳性率明显高于支气管肺炎及急性支气管炎患儿(P<O.01),3岁以下患婴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3岁以上患儿(P<0.05).结论: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毒病原体以RSV为主,喘息性疾病和小年龄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0~2岁住院呼吸道感染婴幼儿3889例,采用荧光免疫方法进行常见病毒检测,分析比较常见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共检出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827株,总阳性检出率为21.27%,上呼吸道感染阳性率12.45%,下呼吸道感染阳性率23.39%。检出率前三位病毒分别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3(HV_3)、流感病毒A(IV-A)。流行季节分别为冬季、夏季、夏季。RSV常引起喘息,IV—A以上呼吸道感染多见,常引起高热惊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