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基于长期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血栓事件病理生理基础的充分了解、临床表现的细致观察和治疗策略的反复实践应运而生的名词。根据胸痛患者是否存在持续(>20分钟)的ST段抬高,分为ST段抬高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2月18日—2017年12月18日在我院就诊5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药物进行介入治疗,综合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PCI术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聚集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两组的血小板计数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术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85%,常规组为15.38%,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给予替格瑞洛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吴琼 《医药前沿》2022,(4):64-66
目的:分析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程度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100例确诊AC...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凝集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R和hs-CR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治疗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3.81%,而治疗组则分别为28例,12例,2例,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显著降低患者血小板凝集,降低体内炎症反应,治疗效果好,是治疗ACS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对比急性心肌梗死出血患者和非出血患者在出院之后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出血患者)与对照组(非出血患者),各75例;治疗人员记录出院时以及出院后的1个月或者6个月以及12个月的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的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的阿司匹林的使用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以及出院1个月后的氯吡格雷使用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出血患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使用率降低,可能和其不良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26 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PA、PRI和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MPA和PRI均得到显著改善(P均0.01)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均0.01);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7/6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2/6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血小板药物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MPA和PRI情况,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抗血小板治疗对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疗效已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 mg)在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外周动脉病的患者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和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的患者则需要更充分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但是,抗血小板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用药物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参与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磷脂酶A2在诊断及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综合征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75例,将其分为经冠脉造影证实无冠脉狭窄者、ACS患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各25例。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抽取血液标本,肝素抗凝后离心分离血浆,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Lp-PLA2的表达水平。结果三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与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MI组和SAP组治疗后Lp-PLA2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血浆Lp-PLA2活性水平明显升高,提示Lp-PLA2活性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组氯吡格雷药物治疗,探究两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疾病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MACE发生情况较对照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P0.05)。结论替格瑞洛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疾病能降低患者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 43)的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及ACS危险分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拟诊ACS患者88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CAG结果确诊ACS 70例作为研究组,18例冠脉无狭窄者为对照组。研究组又分为不同的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X 43浓度。结果 ACS组血清CX 43高于对照组(P0.001);STEMI组CX 43水平高于NSTEMI组及UA组(P0.05);三支病变组CX 43单支及双支病变组(P0.05);高危组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CX 43与病变程度及GRACE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ACS患者血浆CX 43增高,且与血管损伤程度及疾病的危险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长期随访过程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与脑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筛选2008年至2011年本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脑出血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脑出血后6个月内开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37例纳入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均为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或氯吡格雷75 mg/d),未在脑出血后6个月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101例纳入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所有患者均随访36个月,并记录随访期两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以及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的发生情况;有条件的患者在随访满36个月时进行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MRI-SWI)序列检查脑微出血情况,并采用MARS评分分级。结果随访完成时,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为8.1%(3/37),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16.8%(17/1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5);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为2.7%(1/37),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率为3.0%(3/1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78)。87例患者完成了MRI-SWI检查,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患者MARS评分2~3级(代表较严重微出血)的比例为12.0%(3/25),非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组为9.7%(6/6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83)。结论脑出血后整体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比例较低,脑出血后6个月开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不明显增加症状性脑出血复发以及严重脑微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15年7月-2016年7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抗血小板药物)与对比组(氯吡格雷药物),每组40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小板平均凝聚率、反应指数以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但治疗组中患者血小板的凝聚率与反应指数好转情况均优于对比组,并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低于对比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冠心病患者中,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不仅能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有较高的安全价值,应推广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与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肝衰竭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新型延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家庭功能评分。结果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护理后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与总的功能评分明显较低,且与对照组护理后评分相比,观察组护理后上述评分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新型延续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肝衰竭患者中能够促进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聚集对大面积脑梗塞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进行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的缺损积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对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主动脉夹层(AD)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常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32例患者:主动脉夹层(AD)患者6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66例。比较两组患者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中性粒细胞计数(NR)、中性粒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血常规指标差异。结果与ACS组相比,AD患者RDW、WBC、NR、NLR相对较高,LY、PLT相对较低(P0.05)。结论 RDW、WBC、NR、LY、NLR在鉴别AD和ACS方面有重要的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2例,分为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各21例,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出院后两组住院天数与医疗纠纷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SAS评分为(46.23±4.23)分,SDS评分为(44.27±4.34)分,对照组SAS评分(52.46±7.24)分、SDS评分(51.62±7.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期间的应用,能够减缩患者住院时间,患者患者焦躁紧张情绪,提高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预后不良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改善ACS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将确诊的192例行PCI术的ACS患者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45)和预后良好组(N=147),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比较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来筛选可能影响AC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ACS患者预后不良率为23.4%(45/1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288)、无院前急救(OR=6.482)、NT-Pro BNP(OR=1.800)、心肌肌钙蛋白(OR=2.861)、冠状造影(OR=3.684)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左心室射血分数(OR=0.687)则为保护因素。结论:ACS患者PCI术后仍有较高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其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无院前急救、高水平NT-Pro BNP和心肌肌钙蛋白、冠状造影病变多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改良胃管在ARDS患者吸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6年5月ICU病房收治的16例ARDS留置胃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胃管吸痰,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采用改良胃管吸痰后,治愈11例(占68.75%),有效4例(占25.00%),无效1例(占6.25%),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15/16),吸痰效果显著。结论 改良胃管吸痰能有效的改善ARD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升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8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AMI)58例,不稳定心绞痛(UA)组40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缺血修饰白蛋白(IMA)、Killip分级,行冠脉造影判断血管病变程度。结果:AMI组和UA组BNP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且AMI组BNP水平高于UA组(P0.05);BNP与hs-CRP、c Tn T、IMA、Killip分级(Ⅰ~Ⅳ级)及血管病变程度(0~多支)呈正相关,而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结论:BNP检测可用于评估ACS后的心功能,且其与ACS病变的血管数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