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顾明芳  夏佳娜  俞延波 《浙江医学》2017,39(11):915-917
目的探究围绝经期妇女更年期症状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的围绝经期妇女更年期症状与睡眠质量关系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表(SA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围绝经期综合征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106例围绝经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平均PSQI总分6.359±4.099;31.13%的围绝经期患者睡眠质量较差;文化程度、月经情况与睡眠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年龄、职业、经济收入、抑郁、更年期症状为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睡眠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围绝经期门诊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的比例较高,更年期症状,尤其抑郁症状是影响更年期妇女睡眠质量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40~55岁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和焦虑、抑郁症状评分及其相关因素,为开展社区妇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抽样方法,从北京市东城区和上海市杨浦区抽取1 312名40~55岁社区妇女为调查对象,应用Kupperman、SAS、SDS量表和自编问卷进行调查。最优尺度回归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围绝经期症状、焦虑和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 40~55岁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检出率为50.8%,焦虑症表现的检出率为9.5%,抑郁症表现的检出率为25.9%。最优尺度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的回归模型显示:家庭月收入、有无慢性病和性生活与Kupperman、SAS、SDS评分显著相关;文化程度与SDS评分显著相关。围绝经期症状是焦虑和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围绝经期症状的严重程度则是焦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围绝经期症状及相关的焦虑、抑郁症状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性生活、家庭月收入、慢性病等与此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450例更年期妇女生存质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更年期妇女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填写Kupperman Index量表(KI)、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对450例社区更年期妇女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未绝经妇女WHOQOL-BREF心理领域得分高于已绝经妇女(P<0.05);KI<15分组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及生存质量主观感觉、健康状况主观感觉六个方面得分多于KI≥15分组(P<0.05).结论 随着更年期症状的加重,更年期妇女生存质量下降,心理状况更加恶化,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缓解更年期妇女身体症状,加强心理护理,保持健康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妇女生存质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伟颖  李青  杨坤宝  齐菲 《河北医学》2010,16(3):366-368
围绝经期(俗称更年期)是每个妇女人生的必经阶段,是妇女自生殖旺盛的性成熟期步入老年期的生理过渡期,一般发生在40~60岁之间,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工业化进程,妇女面对更大的生存压力,围绝经期的年龄有提前倾向,有相当一部分女性35岁以后即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围绝经期妇女由于生殖内分泌激素发生变化,卵巢分泌雌激素水平降低,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5.
6.
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虽然激素替代疗法能有效缓解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各种症状,但长期服用性激素可使妇女患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等的风险升高[1-2].因此,国内外学者开始尝试其它非药物方法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本研究通过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步行训练和广场舞训练,探讨了有氧运动对妇女围绝经期生存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40~65岁妇女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沈薇  谢夏君  储珏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4):1274-1275
目的 探讨40~65岁妇女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为预防骨质疏松症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上海市闸北区北站街道6个居委会共531名40~65岁的妇女进行骨密度测定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年龄、患慢性疾病、绝经年限、生育次数等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绝经年限和饮咖啡、饮酒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高校学科带头人生存质量状况,探讨其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改善高校学科带头人生存质量制定合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06~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的各级学科带头共260位.采用WHOQOL-BREF量表以网络匿名调查形式了解高校学科带头人生存质量现状.结果 高校学科带头人生存质量4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生理维度13.59±1.66,心理维度14.97±2.19,社会维度14.71±2.15,环境维度12.62±2.30,除生理领域外均较常模偏高(P<0.01).婚姻状况、是否从事行政工作、培养级别这3个因素对高校学科带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校学科带头人的生存质量普遍偏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婚姻状态、是否从事行政职务和培养级别.离婚、分居、丧偶,兼任行政职务和培养级别较高的学科带头人,其生存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更年期综合征常见证候要素与Kupperman评分各条目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2006年10月-2007年6月就诊于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妇科门诊且符合疾病诊断和纳入标准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提取常见病位和病性类证候要素,并分析其与Kupperman评分各条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获取279例更年期综合征门诊患者,MI均值为(19.82±5.759),常见病位类证候要素有肾、肝、脾、心;常见病性类因素有阴虚、气滞、阳虚、气虚、虚、血虚、火(热)。秩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常见证候要素与症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结论:Kupperman评分是评价更年期综合征病情程度的有效问卷,同时也可为中医辨证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对方式在围绝经期女性睡眠状况与生存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辽宁省丹东市40~60岁围绝经期女性600例,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绝经生存质量量表(MENQOL)对绝经过渡期女性进行调查。结果 积极应对方式平均(1.615±0.577)分,消极应对方式平均(1.380±0.678)分,睡眠质量平均(6.820±3.575)分,绝经生存质量平均(57.470±38.790)分。睡眠质量得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呈负相关(r?=-0.432,P?=0.000),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正相关(r?=0.393,P?=0.000);绝经生存质量得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呈负相关(r?=-0.516,P?=0.000),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正相关(r?=0.446,P?=0.000);睡眠质量得分与绝经生存质量得分呈正相关(r?= 0.593,P?=0.000);睡眠状况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围绝经期女性绝经期生存质量,还可以通过应对方式这一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其绝经期生存质量,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1.06%(0.250/0.805)。结论 应对方式在围绝经期女性睡眠状况与生存质量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66-69
目的记录同时切除全子宫及双侧输卵管围绝经期妇女的手术前后的改良Kupperman评分,观察手术切除对妇女近期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2018年12月我院行经腹腔镜全子宫及双侧输卵管切除的围绝经期患者,记录患者术前术后患者改良Kupperman评分表。再根据获得完整资料的72例患者的年龄,分为A组45岁≤年龄50岁,共42例,B组50岁≤年龄≤55岁,共30例,再次分析Kupperman评分值有无变化。结果术后改良Kupperman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66,P=0.052),细化年龄后,发现年龄50岁者术前Kupperman评分明显低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9,P=0.018);而年龄50岁组,术前Kupperman评分与术后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1,P=0.343)。其中性生活质量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50岁的围绝经期患者行全子宫双输卵管切除后可能会加重妇女的围绝经期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术绝经对围绝经期妇女精神神经症状的影响.方法 对68例因妇科良性疾病行双侧卵巢切除的围绝经期妇女,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法对术前、术后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评分,包括对精神神经症状进行评分.并让患者对手术再次选择,分成暂缓手术组(n=38)和立即手术组(n=30),再次对两组精神神经症状进行评分.结果 术前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67.65%(22/68),其中中、重度症状发生率为30.88%;术后发生率为97.06%(66/68),其中中、重度发生率为70.59%,术后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精神神经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失眠:(1.68±1.39)分 vs(1.55±1.60)分;情绪波动:(2.51±1.82)分vs(1.68±1.77)分;抑郁:(0.98±1.46)分vs(0.60±0.38)分](P<0.01).选择立即手术的患者仅术后情绪波动的评分明显高于术前评分(P=0.005);而选择暂缓手术的患者术后情绪波动和抑郁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评分(P=0.051,P=0.010).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升高,症状严重程度加重,精神神经症状评分升高,其中抑郁症状可能影响患者再次选择手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手术绝经对围绝经期妇女精神神经症状的影响.方法 对68例因妇科良性疾病行双侧卵巢切除的围绝经期妇女,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法对术前、术后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评分,包括对精神神经症状进行评分.并让患者对手术再次选择,分成暂缓手术组(n=38)和立即手术组(n=30),再次对两组精神神经症状进行评分.结果 术前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67.65%(22/68),其中中、重度症状发生率为30.88%;术后发生率为97.06%(66/68),其中中、重度发生率为70.59%,术后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精神神经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失眠:(1.68±1.39)分 vs(1.55±1.60)分;情绪波动:(2.51±1.82)分vs(1.68±1.77)分;抑郁:(0.98±1.46)分vs(0.60±0.38)分](P<0.01).选择立即手术的患者仅术后情绪波动的评分明显高于术前评分(P=0.005);而选择暂缓手术的患者术后情绪波动和抑郁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评分(P=0.051,P=0.010).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升高,症状严重程度加重,精神神经症状评分升高,其中抑郁症状可能影响患者再次选择手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自我管理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自我管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焦虑抑郁状况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各分项评分和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绝经期知识知晓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模式可有效缓解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刘月仙 《医学综述》2014,(3):555-557
目的利用绝经期等级评定量表(MRS)评分系统评价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MRS评分系统调查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的226例年龄在4060岁围绝经期136例和围绝经后期90例患者的10项围绝经期症状情况,根据是否伴有围绝经期症状将围绝经期患者分为伴有和未伴有围绝经期症状的两组,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发生围绝经期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绝经后期妇女的睡眠障碍、潮热出汗发生率显著低于围绝经期妇女(P<0.05),其中年龄≥50(OR=3.468,95%CI:0.65360岁围绝经期136例和围绝经后期90例患者的10项围绝经期症状情况,根据是否伴有围绝经期症状将围绝经期患者分为伴有和未伴有围绝经期症状的两组,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发生围绝经期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绝经后期妇女的睡眠障碍、潮热出汗发生率显著低于围绝经期妇女(P<0.05),其中年龄≥50(OR=3.468,95%CI:0.6535.341)、患有慢性病(OR=4.317,95%CI:0.8135.341)、患有慢性病(OR=4.317,95%CI:0.8136.134)、流产>3次(OR=1.937,95%CI:0.3416.134)、流产>3次(OR=1.937,95%CI:0.3413.481),丧偶或离异(OR=2.452,95%CI:0.4513.481),丧偶或离异(OR=2.452,95%CI:0.4514.454),月收入<800元(OR=2.937,95%CI:0.3814.454),月收入<800元(OR=2.937,95%CI:0.3813.463)是严重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睡眠障碍、潮热出汗是围绝经期人群中较常见的围绝经期症状,年龄≥50、患有慢性病、流产>3次、丧偶或离异、月收入<800元是严重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石(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其与临床症状、生殖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测定血清IL-6、TNF-α、生殖激素水平,对4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研究组)与26例处于围绝经期无症状者(对照组)进行对照及相关分析.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后IL-6[(51.07±9.33)μg/L,(38.29±9.44)μg/L]、TNF-α[(67.55±7.34)μg/L,(48.74±8.90)μg/L]自身对照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第6周研究组IL-6、TNF-α分别高于对照组[(32.85±7.59)μg/L,(38.27±10.15)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IL-6、TNF-α与改良的Kupperman分值、抑郁、失眠、肌肉关节痛、疲倦乏力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其中IL-6与易激动、潮热出汗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而TNF-α与感觉异常、皮肤蚁走感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组治疗前雌激素(E2)浓度与IL-6、TNF-α呈负相关,治疗后促卵泡生成素(FSH)浓度与IL-6、TNF-α呈正相关.结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存在免疫激活作用,IL-6、TNF-α水平与围绝经期症状、生殖激素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上海市某街道常住人口的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度的现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该人群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600名常住人口,采用WHOQOL-BREF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两个量表各领域得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上海市某街道常住人口的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均较低,其中心理领域得分仅为满分的45.94%;社会支持度方面,客观社会支持得分较低,仅为满分的40%.WHOQOL-BREF量表的四个领域和社会支持量表的三个维度之间都呈正向相关(P<0.01).结论 上海市某街道常住人口的生理、心理方面应该受到关注,可以通过增加他们的社会支持度来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中医药综合疗法对社区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干预,改善患者症状。 方法 从上海市嘉定区6个社区各纳入30例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共计180例,均于2016年2—8月入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心理疏导,每月为患者进行一次健康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包括口服中药、针刺、耳穴及八段锦。3个月疗程结束后对改良后的Kupperman评分进行比较,并评判临床疗效。 结果 疗程结束后,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改良的Kupperman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在潮热出汗、失眠、易激动、抑郁、疲乏、心悸方面较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眩晕方面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易激动、抑郁方面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中医综合干预模式对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有明显疗效,能改善诸多症状,值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测定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opau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MENQOL) 中文版的标准 关联效度,探讨MENQOL 量表中文版对评价绝经期妇女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对生活质量影响的有效性。方法: 本课题为横断面调查,从长沙市随机抽取三个社区,在这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档的45~55 岁处于绝经期 的妇女中随机抽取340 名,采取自评方式进行绝经期生存质量的问卷调查,以改良Kupperman 评分(Kupperman Index,KI) 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EF, WHOQOLBREF) 为外部校标,用相关分析来测量MENQOL 量表中文版的标准关联效度。结果:MENQOL 量表中文版各 维度( 心血管舒缩症状、心理社会状态、性生活、生理状态) 与KI 量表总分呈显著正相关( 分别r=0.800,0.751, 0.607,0.906);与WHOQOL-BREF 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 分别r=-0.694,-0.851,-0.585,-0.873),即受绝 经期症状影响程度越大,生活质量越低;与WHOQOL-BREF 量表各维度( 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 均 呈显著负相关,且生理维度间的相关程度最高(r=-0.915)。结论:MENQOL 量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标准关联效 度,能够有效评价我国绝经期妇女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