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3种手术术式治疗5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50例,分别采取后路、前路及前后联合入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前路组、后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指标均优于前后路联合组(P〈0.05),3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根据患者的具体骨折类型及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前路手术入路和后路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各22例。对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前路手术组术后运动评分、触觉评分、cobb角、伤椎高度恢复情况好于后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手术入路可让患者的脊髓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其疗效优于后路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
胸腰段脊柱骨折因其致伤暴力强大、发生机制复杂、为脊柱带来的破坏性大(甚至可破坏椎体三柱结构),严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患者常伴脊髓神经损伤,致残率高。目前对于部分病情较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可先开展非手术治疗,但多数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故手术治疗成为主要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方法。现常用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术式多样,包括前路、后路、前路联合后路及微创术式,各术式均有其优缺点,为保证手术实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常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袁小平 《中外医疗》2014,(27):27-28
目的研究分析经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该院确诊收治的100例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前路手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后路手术治疗。术后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脊柱畸形角的矫正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方面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脊柱畸形角的矫正情况上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方法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矫正患者脊柱骨折后畸形,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脊柱脊髓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创伤,而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在其中占很大的比率;临床上手术治疗的方法很多,手术的入路有后路、前路和侧前方入路等。我院1993年1月-2007年6月,经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137例。术后成功回访96例。现对其疗效和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红  刘战立  常山  王艳 《海南医学》2012,23(21):68-69
目的观察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经前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4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前路手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临床随访中根据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脊柱畸形角(Cobb’s角)的纠正情况来评定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A、B两组患者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级数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obb’s角的度数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手术治疗对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均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纠正脊柱骨折后畸形,利于患者术后的活动锻炼。  相似文献   

7.
韦中阳 《中外医疗》2011,30(12):78-78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伴发脊柱脊髓损伤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46例胸腰椎骨科合并脊髓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分别采用前路减压和后路减压脊柱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结果 3例全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为肌力Ⅳ级1例,恢复至Ⅲ级2例,无恢复1例,其余42例不全截瘫均独立行走及恢复正常劳动。结论胸腰段骨折伴发脊柱脊髓损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手术,同时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最大限度的为患者解除病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目前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对12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的手术效果临床总结,探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对12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入路,固定、减压、植骨融合。按Frankel分级进行6周至2年的术后随访(平均8个月)。结果12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术后脊髓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合理地使用内植物,后路和椎弓根固定系统不能治疗所有的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病人,前路手术虽然减压彻底,植骨融合效果很好,但固定效果并不比后路效果好;对胸腰段三柱骨折的不完全截瘫病人,而且骨折块突入椎管超过50%,最佳的手术方案为前后路联合入路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椎弓根RSS内固定系统在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合并脊髓损伤早期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RSS内固定,其中11例行椎管切开减压,并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30例患者术后随访9~21个月,平均17个月,总优良率86.5%。结论:后路椎弓根RSS内固定系在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中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效果.方法 将6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前路减压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5周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高度及Cobb's角.结果 观察组术后5周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高度及Cobb's角均要好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采用前路减压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后路减压手术,前者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与后路融合术对胸腰段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2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5例。前路组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采用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运动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Cobb角度及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但两组末次随访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术与后路融合术用于治疗胸腰段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注意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均可有效恢复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临床X线、CT及MRI检查结果对21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3个月患者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椎体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所有21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3个月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椎体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良好。结论: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采用前路或后路椎管减压、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并结合伤后早期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正>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一般是指胸11至腰2节段脊柱骨折所合并的脊髓损伤,该节段位于脊柱2个生理弧度的交汇处,是应力集中之处,发生此处骨折往往会造成脊髓或马尾神经的损伤,属骨科临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并随着建筑业及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飞速发展,该病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增高趋势。目前该病还尚无统一的手术途径和方法。本研究通过对9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分别采取前、后路手术行进行治疗,观察前路手术入路和后路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武  成懿 《甘肃医药》2009,28(4):280-281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其中前路手术治疗97例,后路手术治疗92例,评判术后脊柱矫形、脊柱融合等情况,以判断临床疗效。结果:前路组显示椎体高度达解剖复位,无椎体高度塌陷;后路组显示有6例椎体骨折复位不理想,残留后凸畸形,椎体高度有塌陷。前路脊柱植骨融合率与后路脊柱植骨融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成功关键是正确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手术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32例采用前路手术方法治疗,另32例采用后路手术方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60例患者椎体达到解剖高度,7例存在腰背部疼痛。前路手术后31例患者椎体达到解剖高度,1例残留腰背部疼痛;后路手术后29例患者椎体达到解剖高度;6例残留腰背部疼痛。结论采用前路手术对于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孙选峰 《基层医学论坛》2013,(26):3414-3415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24例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均给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比较治疗前后脊柱后凸和侧凸Cobb角变化情况,根据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标准,判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脊柱后凸和脊柱侧凸Cobb角均明显减少,神经功能有显著好转(P<0.05),没有出现明显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沈丘县中医院收治的87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前路组44例与后路组43例。前路组行前路内固定融合术,后路组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后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前路组总有效率为93.1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手术情况显著优于前路组(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较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操作简单,手术创口小,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39例,全部均采用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手术入路的方法行手术治疗。其中单节段受累35例,T11 5例、T12 15例、L1 15例。双节断受累4例、T11和T12 3例、T12L1 1例。结果:所有的脊髓均获得了充分的有效的减压,脊柱得到了良好的内固定,平均随访了24个月,植骨处融合良好,有1例出现了脊柱后凸畸形,有2例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伤椎由术前的(1.6±0.3)cm恢复到术后的(3.0±0.3)cm,cobb角由术前的(27±2)°恢复到(40±3)°。结论: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中,前后路均为有效的方法,且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永城市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64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后路组与前路组,各32例。前路组患者予以前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后路组患者予以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及临床效果。结果后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均少于前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予以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可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胸腰段脊椎爆裂性骨折是脊柱外科的常见创伤,是一种不稳定型脊柱骨折。因椎体后侧骨折片常连同椎间盘组织突入椎管,引起椎管狭窄,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患者可出现脊髓损伤伴不全瘫痪的症状,应及早手术治疗。因骨折块在前方压迫脊髓,传统的后路手术多难以奏效,前路手术可在直视下清除致压物,到达椎管前方完全减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