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擦拭材料对引入安瓿药液微粒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擦拭材料引入安瓿药液中微粒量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其结果是:医用纸本身脱落的微粒量较少,吸附微粒的性能较强,且微粒沾贴在医用纸上不易脱落。故医用纸蘸75%酒精擦拭消毒安瓿颈部,徒手掰开后,引入药液中微粒数量少于一次性棉签,更优于纱布蘸75%酒精的擦拭消毒。从病人的安全和节省棉纱资源的角度考虑,最好避免使用棉纱擦拭消毒安瓿,更不要垫纱布去掰安瓿,以减少微粒的污染和给病人带来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0.5%碘伏小毛贴擦拭安瓿量对引入药液微粒量进行实验研究。方法:实验一:检测0.5%碘伏小毛贴和75%乙醇棉签擦拭安瓿引入药液微粒量的差异性;实验二:0.5碘伏小毛巾1块连续擦拭10支安瓿为1批,随机将其中的1,3,5,7,10支安瓿分成5个实验组,分别进行微粒检测。并进行每擦拭1支安瓿所需时间测定。结果:1.两种材料间引入药液微粒量的差异无显性,P>0.05。2.五组间安瓿微粒量差异无显性,P>0.05。3.碘伏小毛巾擦拭1支安瓿所需时间为4.5s。结论:0.5%碘伏小毛巾擦拭消毒是省时、有效的方法,且节约卫生资源,可以替代75%乙醇棉签。  相似文献   

3.
安瓿药液的两种抽吸方法与药液微粒污染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笔者参照“安部置于桌面抽药法”设计了“安颌底部抽药法”,并与“常规抽药法”对引入药液微粒之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显示:“常规抽药法”与一安颌底部抽药法”引入药液的微粒数具有显著性差异,“安部底部抽药法”引入药液的微粒数少。分析抽药过程,笔者认为:(1)常规抽药法需不断改变安部与水平面的夹角,当安领倒置时,附着在安瓶颈口内壁的微粒浸没于药液,造成药液微粒数增多。(2)安瓶底部抽药法是减少引入药液微粒的有效方法。(3)建议静脉供药时,10ml以上的安部使用注射液滤过器抽药或加药。  相似文献   

4.
砂轮的消毒与安瓿药液微粒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割锯安瓿的砂轮用不同方法消毒,对引入安瓿药液中微粒数差异有显著性。经实验研究的结果是:将砂轮浸泡在盛有75%酒精玻璃皿中,既减少护士操作程序,又可减少对砂轮不适当的消毒方法引入安瓿药液中的微粒量。此种方法可取。棉签蘸75%酒精消毒砂轮的方法引入安瓿药液中微粒量最多,此法需改进或不可取。  相似文献   

5.
擦试材料对引入安瓿药液微粒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擦拭材料引入安瓿药液中微粒量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其结果是:医用纸本身脱落的微粒量较少,吸附微粒的性能较强,且微粒沾贴在医用纸上不易脱落。故医用纸蘸75%酒精擦拭消毒安瓿颈部,徒手掰开后,引入药液中微粒数量少于一次性棉签,更优于纱布蘸75%酒精的擦试消毒。从病人的安全和节省棉纱资源的角度考虑,最好避免使用棉纱擦试消毒安瓿,更不要垫纱布去掰安瓿,以减少微粒的污染和给病人带来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安瓿药物抽吸中的误操作与玻璃微粒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相似文献   

7.
玻璃微粒的污染及几种安瓿切割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一次性输液器的使用和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技术的提高、静脉输液器的污染环节已逐步减少。然而,对于玻璃安瓿所造成的玻璃微粒污染却一直未能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普遍重视。1976年日本山冈等人报道:将每毫升内含352毫克玻璃微粒的生理盐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吸药方法对安瓿内注射液微粒污染的影响,保证用药安全。方法512支10ml生理盐水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改进吸药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吸药法,然后分别检测药液内的微粒。结果改进吸药法药液微粒污染明显少于传统吸药法(P<0.01)。结论把吸药针头固定在安瓿口玻璃突出隆起处吸药,可有效减少安瓿内药液微粒污染。  相似文献   

9.
两种安瓿消毒的方法与输液微粒污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喷雾式消毒和传统消毒两种消毒方法对经切割的安瓿进行消毒后输液微粒污染的状况。方法:将40支10 m l注射用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支。实验组砂轮切割安瓿颈后用喷雾式方法消毒瓿颈,然后徒手掰断安瓿,用空针抽吸安瓿内溶液注入试管内进行离心、检验;对照组砂轮切割安瓿颈后用传统消毒方法消毒瓿颈,同样徒掰断安瓿,检验方法同前。结果:两组比较,在进入药液的微粒数量及微粒大小方面,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喷雾式消毒方法与传统消毒方法在控制经砂轮切割安瓿导致的输液微粒污染方面,均达到药典标准,但喷雾式消毒方法方便快捷、便于携带、环保。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临床上常用的消毒瓶镊折断安瓿方法和手折断安瓿方法对药液有无污染.方法将消毒瓶镊折断安瓿方法为实验组,将手折断安瓿方法为对照组,各折断安瓿30支后进行药液培养.结果2种安瓿折断方法对药液污染差异无显著性.结论2种方法均可取,但消毒瓶镊折断方法更优于手折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杨立涛  张莉  李爱华 《疾病监测》2000,15(6):208-211
为了探讨比例法测定结核菌药敏试验中结核菌悬液的最佳实验浓度 ,采用国际推行的比例法 ,用 10-2mg ml、10-3 mg ml、10 -4 mg ml、10-5mg ml、10-66mg ml,5个浓度进行试验 ,并与国际推行的比例法进行比较。结果用 10-2 mg ml、10 -4 mg ml、接种培养基 ,其药敏试验结果成功率高 ;基础培养基上结核菌生长良好 ,便于结果判断 ;结果报告及时 ;与国际推行的比例法进行相比较 ,药敏试验结果差异性不显著 (P >0.0 5)。试验结果表明 ,比例法测定结核菌药敏试验时 ,最佳菌液浓度是10-2mg ml、10-4mg ml。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规法和常规法加喷雾法,对保持血压计袖带清洁程度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血压计袖带上对照组细菌平均数为115个/cm^2,实验组细菌平均数为12个/cm^2,组间比较差异的极显著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消毒时间和消毒次数对安瓿内注射液微生物存活量的影响。方法取400支10 mL 0.9%氯化钠的注射用安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支,实验组安瓿分别在砂轮划痕前后用酒精棉签各擦拭1次,对照组安瓿仅在划痕后用酒精棉签擦拭1次,每支安瓿用注射器抽取药液进行琼脂培养。另取1 200支安瓿,随机分为A、B、C、D、E、F共6组各200支,A、B、C 3组于洁净台中进行与对照组相同的操作,但A组擦拭1s,B组擦拭2 s、C组擦拭5 s,而D、E、F 3组则于治疗室中分别进行与A、B、C 3组相同的操作。结果安瓿开启前进行1次消毒与进行2次消毒的药液微生物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洁净台或治疗室内操作,安瓿开启前不同擦拭时间药液的微生物培养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安瓿开启前的消毒次数、擦拭时间无法显著地降低安瓿内药液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14.
刘倩  王春梅 《山西护理杂志》2011,(11):2862-2864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长度的准确体外测量方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咨询临床专家,根据文献和专家提到的6种PICC置入长度的体外测量方法,制定出本次研究所需的14种体外测量方法。选用BD公司生产的4F和5F型PICC单腔导管给病人置管,置管成功后立即拍摄X线片确定PICC头端位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按照制定好的测量方法进行体外测量;并测量可能影响测量长度准确性的因素。[结果]胸锁关节至心影右上缘的垂直距离和体外测量长度与最佳置入长度间的差值呈正相关(r=0.661~0.795),经校正,14种体外测量方法所测长度均有很高的置入准确性。[结论]PICC置入长度的体外测量方法所测得的长度经胸锁关节至心影右上缘的垂直距离校正后,可提高置入长度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插管入路的洗胃管插入长度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插管入路不同时洗胃胃管插入的长度。方法对197例口服药物中毒患者采用经口插管洗胃,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插管长度,在洗胃过程中对其洗胃情况进行观察,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最理想的插管长度;对98例需做胃镜检查的患者,将体表实测长度与胃镜测量“门齿-贲门”的长度进行对比性分析,进而得出两者的差值。结果A组71例经口腔插管长度是体表实测长度时,洗胃效果好,对胃黏膜的损伤小,胃内残留液少。即洗胃管在胃内的合适位置是贲门下10~15 cm时,洗胃效果最好。“鼻尖-耳垂-剑突”的实测长度与胃镜测量“门齿-贲门”的长度相比,其数值平均长出9.49~14.99 cm。结论洗胃胃管经口腔插管理想的插入长度是:“鼻尖-耳垂-剑突”的实测长度;经鼻腔插管洗胃时,在实测长度的基础上再延长10~15 cm。  相似文献   

16.
刘倩  王春梅 《护理研究》2011,25(31):2862-2864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长度的准确体外测量方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咨询临床专家,根据文献和专家提到的6种PICC置入长度的体外测量方法,制定出本次研究所需的14种体外测量方法。选用BD公司生产的4F和5F型PICC单腔导管给病人置管,置管成功后立即拍摄X线片确定PICC头端位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按照制定好的测量方法进行体外测量;并测量可能影响测量长度准确性的因素。[结果]胸锁关节至心影右上缘的垂直距离和体外测量长度与最佳置入长度间的差值呈正相关(r=0.661~0.795),经校正,14种体外测量方法所测长度均有很高的置入准确性。[结论]PICC置入长度的体外测量方法所测得的长度经胸锁关节至心影右上缘的垂直距离校正后,可提高置入长度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加药对输液微粒数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A(100级净化台内)、B(10万级洁净房间)、C(治疗室清洁消毒后10min)、D(治疗室清洁消毒后240min)环境空气的微粒、细菌数,并在相应环境下进行输液加药,然后分别检测加药后输液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A为净化环境;B较一类洁净环境;C接近二类环境标准;D细菌数超出三类环境3.13倍;A、B加药后输液的微粒数符合药典要求,C加药输液的微粒数接近药典要求,D加药后输液的微粒数超出药典要求数倍(10pm以上超4.37倍,25μm以上超8.31倍)。结论A环境是最理想的加药环境,B环境是良好的加药环境;在没有净化条件的情况下,C环境可作为加药环境,D环境不可作为加药环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留置长度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26例经鼻胃管肠内营养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12)和观察组(n=114),观察组改良胃管留置长度为患者眉心至脐的体表距离(约55~65 cm),对照组胃管留置长度为患者前额发际至剑突的体表距离(约45~55 cm),比较两组患者反流、呛咳及误吸的发生率和胃内残留量监测情况。结果经比较观察组反流、呛咳及误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监测胃内残留量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胃管留置长度可准确反映胃内残留量,降低反流、呛咳及误吸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青少年上肢长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采用邵象清的人体测量方法,调查了沈阳地区7~17岁的1134名(男551名,女583名)青少年的上肢长,并与上海及大连的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沈阳青少年的上肢长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上肢长/身高指数男性从15岁,女性从13岁以后呈递减趋势。在7~12岁年龄组,男、女性上肢长/身高指数沈阳地区均小于上海地区,与大连地区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上肢长有明显的性别差和地区差,且生长发育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规律性。亦可能与体育锻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