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方由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组成。现代多宗吴琨的“少阴病四逆者,此方主之。此阳邪传至少阴,里有热结,则阳气不能交接于四末,故四逆而不温”及《医宗金鉴》“此本肝胆之剂,而少阴用之者,为水木同源也”之说,而主治阳气郁结于里之“热厥证”。  相似文献   

2.
王德立 《河南中医》2006,26(10):11-11
四逆散为《伤寒论》方,由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泻痢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其证源于外邪传经入里,阳气被遏,气机不得疏泄,以致阳气不能达于四末,而见四肢不温。张璐玉说:“此证虽属少阴而实脾胃不和”;后世《伤寒论讲义》则认为“只要具有肝胃气滞证候,用本方化裁主治,均有较好疗效。”《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李中梓曰:“按少阴用药,有阴阳之分。如阴寒而四逆者,非姜、附不能疗。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湿,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以逆…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为少阴阳郁而设四逆散,放在《伤寒论》少阴篇,以"少阴病"冠首,病机当为少阴枢机不利,气机壅滞,阳气内遏不能外达四末,阳郁内闭。因论述简洁引发争议,后世医家未从仲景六经出发,从药物组成、脏腑辨证法推测四逆散证病机,分别提出四逆散证属少阴、厥阴、少阳经。病在少阴:系少阴阳虚相对较少,从方剂组成、临床实践角度,都不太被后世认可;少阴邪热内郁:成无己首提邪热内郁,解释四逆产生原因,得到后世医家认同,但观其或然证加减用药多具温热之性,如干姜、桂枝、附子等,用温热药治疗邪热内郁证有欠稳妥。病在厥阴:"此方原系治厥阴热厥主方,后人不识其旨,烟没已久,今表出之","四逆"是"少厥二阴热邪为本",现代医家对此观点多有继承与发展,也有医家认为四逆散证病在少阳。随着四逆散广泛应用及发展,在六版教材《方剂学》《方剂大辞典》《中医大辞典》等,四逆散被作为调和肝脾的基础方,以"肝脾不调"为基础来解释四逆散证病机变化是确切可行的。以四逆散为基础方化裁、创造出了诸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方剂,因而四逆散被誉为"疏肝祖方"。  相似文献   

4.
"四逆散"为张仲景《伤寒论》方,本方主证为传经热邪,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四末的四肢厥逆证,故方名"四逆"。其主治病症如《伤寒论》所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故"四逆散"有透邪解郁,疏肝理气的作用。近年来笔者运用此方加减治  相似文献   

5.
四逆散证见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 ,向被认为是探讨阳郁致厥、气机阻滞的证治 ,因而四逆散也就成为后世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的基础方剂 ,应用相当广泛。由于仲景将其列入少阴病篇 ,且原文开头即云“少阴病 ,四逆……”,而其所用方药与少阴阳虚阴盛的四逆汤类方又相去甚远 ,故使得后世研习《伤寒论》者 ,对此颇有争议 ,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四逆散证是否属于少阴证。笔者在学习《伤寒论》过程中 ,反复推敲此条方证 ,认为四逆散证乃少阴病阳虚轻证 ,兹浅析如下。1 从四逆散证的病机及用药加减来看原文云 :“少阴病 ,四逆 ,其人或咳…  相似文献   

6.
张娆 《光明中医》2013,28(9):1839-1840
四逆散由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其方证见于《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明确指出四逆散的主症为四逆,其他均为或然症,并在书中列出或然症的用药加减。仲景虽然将四逆散方证归于少阴病篇,但从《伤寒论》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以及后世医家对于四逆散的临床应用看,四逆散并不是少阴病之方,放在少阴病篇中只是为了提醒后世医家厥证有寒热之分。四逆散所致四逆系气机不畅,因热致厥,形似少阴四逆证,但绝非少阴病之寒厥。  相似文献   

7.
四逆散见于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原治少阴病热化的四逆证。此后,历代医家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减衍化,发展了它的使用范围,更多地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肝脾失调证。《和剂局方》之逍遥散,《景岳全书》之柴胡疏肝散,即由本方化裁而成,在内、外、妇、五官科应用广泛,疗效堪称满意。1方名新解人之四肢温和为顺,不温为逆,因热传少阴,气机郁滞,阳气不能温煦四末故不温,必不甚冷或指头微寒,脉不沉微,取其阴中涵阳之意;逆者,反也。《伤寒论》少阴篇318条指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不重,四逆散主之。”咳…  相似文献   

8.
四逆散是古今临床常用的效方,具有选药精契、治效快捷的特点。此方原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所主治的“四逆”(四肢厥冷),非少阴病虚寒内盛、阳气式微所致之“四逆”,故不能用温阳救逆之四逆汤(附子,干姜、  相似文献   

9.
四逆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病篇。原文是:“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是用来治疗肝失条达,气郁致厥的代表方剂。其药物组成是柴胡、炙甘草、枳实、芍药。所治之厥证乃肝气不畅,阳郁不达四末使然。后世根据辨证论治,灵活运用,所治病证甚广。笔者用其加味治疗1例肾结石,疗效满意。盖肾结石患者常可见腹胀疼痛,甚则四肢厥逆,冷汗等症状,符合四逆散所治之证候,且结石多因湿热煎熬津液而成,湿热内蕴可致气机不畅,用本方令气行湿化,阳气得舒,透达四末而四逆可除。  相似文献   

10.
正四逆散为《伤寒论》所载经方,原文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1],该证虽言少阴病,但并非少阴寒化证,而是肝胃气滞,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四肢所致,故见手足不温。正如《医宗金鉴》曰":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为逆冷。"笔者临床运用四逆散治疗脾胃疾病常收良效,兹介绍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 ,主治“少阴病 ,四逆”证。而形成本方证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见解不一 ,目前仍存较大争议。笔者认为 ,1995年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方剂学》(以下简称“6版教材”)中提出 :“外邪传经入里 ,气机为之郁遏 ,不得疏泄 ,导致阳气内郁 ,不能达于四末”的说法 ,与其它说法相对较为恰当。其美中之不足者 ,是其中还有两个概念表述不够清楚 ,故冒昧提出 ,以供参考。其一 ,本方证的病因 ,在 6版教材中谓 :“外邪传经入里。”然本方源于《伤寒论》 ,而《伤寒论》主要论述“伤寒”后疾病演变过程中的各种证候及…  相似文献   

12.
郑祎  章浩军 《江西中医药》2021,52(11):20-22
章浩军认为少阴病"四逆"除可分为"虚证""实证"外,还应有"虚实夹杂证"."虚证"是因少阴肾阳虚损,气化失职,难以温煦四末,则手足寒;"实证"是少阴枢机不利,阳郁在里,不达四末所致;"虚实夹杂证"则因少阴枢机运转失常,加之阳气虚损,更加难达四末,而致四逆.分别可予"四逆汤""四逆散""附姜四逆散"治之,以此运用于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历代医家研究四逆散方证的六经病位、病因病机、主证以及四逆散的功效、组方等理论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以期对四逆散方证的理论研究做以全面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四逆散方证原为伤寒邪入少阴,阳气内郁,气机不畅而设,属少阴病的特殊证情,其功效应为调畅气机,透达郁阳,“四逆”为其最主要、明显的主治症状。  相似文献   

14.
<正> 四逆散原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其所主治之“四逆”为热厥,系传经热邪,陷于里,阳气内郁,不能外达所致的四肢逆冷。方中柴胡疏转气机和解少阳,使枢机运转而透解郁热;枳实行气消滞,泄热降浊;柴、枳相配可升清降浊,兼下滞气;芍药养血活血柔肝止痛;炙甘草缓急和中。芍、草相合可调理肝脾,则土木得和而气机流畅。枳、芍合用  相似文献   

15.
龚子夫导师是我省著名的中医内、妇、儿科专家。他勤求古训,善用经方,师古而不泥古,临床发挥,疗效卓著。现将龚师对经方四逆散的见解与临床运用经验,整理介绍如下。1 理解四逆散,全面深刻,独具匠心1.1 四逆散的含义与衍化《伤寒论》少阴病篇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龚师说,本方中之四逆症,是由于肝阳之气郁滞于里,不能宣达四肢所致,与四逆汤证的阳气衰微之四肢厥逆有本质之别。四逆散之四逆病位重在肝经,病性属实而偏热;而四逆汤之四  相似文献   

16.
<正>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运用中医药治疗危急重症,深感有其独到之处,是我国医学科学的一大优势。试以厥证为例,谈如下体会。厥证,属于常见急症之一。它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移时渐醒为主证。历代文献中对其认识有三方面:一泛指上述所云之晕厥证,如《素问·厥论》以六经立名之厥证,以及后世所列之薄厥、煎厥、尸厥、痰厥、食厥、血厥等;二指四肢逆冷之厥逆证,如《伤寒论》所云之寒厥、热厥、蛔厥等;三指癃证之危重者,如《素问·奇病论》云:“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余也。太阴脉细如发者,此不足也……病名曰厥。”目前所说的厥  相似文献   

17.
尿血又称溲血,溺血。分为血淋、尿血两种。以有尿道疼痛者为血淋:尿道不痛者为尿血。其病因历代医家多认为,与热有关。如《索问·气厥论》说: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素问·四时剌逆从论》:“少阴有余,涩则病积溲血”。《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说:“热在下焦者则尿血。”可见无论实证,虚证多因有热,或为实热,或为虚热脾肾两虚  相似文献   

18.
<正> 杨树千老中医(1893~1971年)医术精湛,擅长内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药物方剂的研究造诣精深,现将先师应用四逆散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四逆散的适应证四逆散一方首见于《伤寒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本方适用于:1.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致四肢逆冷之"阳厥",并见胸下痞闷,胸胁苦满  相似文献   

19.
四逆散在外科的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逆散出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中。仲景原意以此方治疗少阴热化之四逆证,但后世发展了它的使用范围。临床上凡见肝气郁结、阳气内郁之热厥证或肝脾不和所致胸胁脘腹疼痛不舒等症,均可随症加减运用。笔者用此方治疗多种外科疾病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针对古今医家对四逆散方证的病机认识有热厥、寒厥、阳郁或热厥轻证三种不同观点,进行辨析,认为四逆散方证病机当属“气厥”,即因气致厥之谓。这种观点,既与《伤寒论》厥证论治内容不矛盾,又和其方药机理相吻合,符合仲景的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