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Fuchs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2003年5月~2011年9月经门诊或住院确诊的53例Fuchs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3只眼,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预后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组53例患者,通过药物治疗,42例自觉症状消失,眼压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 Fuchs综合征用药物治疗效果好,一般不需手术治疗;但并发青光眼或白内障时手术效果好;且有复发倾向,需严密观察,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2.
Fuchs综合征(FHI)是一种少见的原因和性质不明的前部虹膜睫状体病,又称Fuchs异色性睫状体炎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轻型葡萄膜炎,约占葡萄膜炎的2%~3%[1],当它继发青光眼时,易被误诊为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简称青睫综合症),现将近年来误诊的3例(3眼)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Fuchs综合征又名Fuchs虹膜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Fuchs虹膜异色性葡萄膜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单眼的慢性非肉芽肿性虹膜睫状体炎。其临床特征是角膜后弥漫分布星状kp、虹膜脱色素及无虹膜后粘连,常并发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由于对本病的全面认识不足,此病是最易误诊的葡萄膜炎类型。治疗上又与其它类型葡萄膜炎有明显不同,基本上不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故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及误诊的发生,现将近年所见六例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薇  张茁 《北京医学》2008,30(5):270-273
目的 分析15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特点及30d预后,探讨其临床特点及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 跟踪随访150例诊断明确患者发病时临床表现.死亡患者死亡原因.并于入院时及病后30d分别进行NIHSS、改良Rankin残障量表(MRS)评分,分析患者30d预后,及分析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15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30d病死率为10%.眩晕及偏瘫为主要首发症状,脑疝及合并症为主要死亡及高残障的主要原因.病变部位(OR=0.112,P=0.002)、病变个数(0R=0.460,P=0.0301、并,发症(OR=0.344,P=0.001)与预后不良相关.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及早诊断、积极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关键在疾病预防.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提高HPS的诊治水平.方法 时2002年1月~2008年3月收治的40例HP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HPS中22例(55%)与感染相关,其中EBV感染14例,7例(17.5%)与肿瘤相关,病因不明12例(30%);临床表现均符合HLH-2004诊断标准;经抗感染、糖皮质激素、化疗等联合治疗,死亡率65.2%(15/23);伴随EB病毒感染、恶性淋巴瘤的HPS预后差.结论 HPS病因复杂,预后不良;应掌握HPS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探讨Fuchs综合征白内障的成因及Fuchs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Fuchs综合征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1.Fuchs综合征早期不一定有白内障,而通过手术去除白内障这一因素后,睫状体炎仍然存在。2.Fuchs综合征临床表现轻缓,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视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合燕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珮仪  李燕屏 《广东医学》2001,22(5):406-407
目的 探讨糖尿病 (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2 6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DM并AMI(DM组 )和非DM的AMI(非DM组 )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 DM组发生多部位梗死明显多于非DM组 (P <0 .0 5 ) ,DM组患者无痛性AMI发生率高 (占 32 .6 % ) ,DM组发生AMI时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非DM组 (P <0 .0 5 ) ,主要死亡原因为泵衰竭、室颤。早期溶栓治疗病死率降低。结论 DM合并AMI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 ,以无痛性多见 ,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感染等并发症 ,病死率高。及时治疗 ,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及早进行溶栓治疗或PTCA ,以减少并发症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周本长 《自贡医药》1995,17(2):13-14
报告10例Fuchs综合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本病白内障的发生可能不是睫状体炎的并发后果,而与晶体囊膜漏出的r晶体蛋白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有关;本病与自发性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可能系不同类型的同一疾病;通过本病白内障摘除术后睫状体炎消退情况,认为术式选择与术后睫状体炎能否控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急性重型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3,3(10):879-88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连枷臂综合征(FAS)的临床表现、电生理、病理特点及其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8月就诊于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4例FA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电生理检查和肌肉病理检查)并随访所有患者。结果 4例患者中,男3例,女1例,发病年龄分别为48、58、61、71岁,平均(59.5±10.3)岁,发病方式均隐匿起病,缓慢进展,病程分别为2、2、3、4年,随访1~5年,主要表现为3例对称性双上肢近端无力、萎缩伴肌束颤动,不伴感觉异常,其中1例双上肢非对称起病,疾病后期向上肢远端及下肢发展。肌电图示广泛的神经源性损害,1例行肌肉病理示部分肌纤维萎缩呈小角状,以及部分肥大肌纤维。还原型辅酶Ⅰ染色可见个别靶样肌纤维,部分萎缩的肌纤维深染。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病情均无明显进展。结论 FAS病情进展呈良性过程,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的双上肢近端无力萎缩,肌电图及肌肉活检符合失神经支配骨骼肌损害的特点,预后相对良好,可能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良性临床变异型。  相似文献   

13.
我们自1992年至1997年对13例13眼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行现代囊外摘除术,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13例13眼,男3例,女10例,年龄15~40岁。右眼8例,左眼5例,术前视力数指和手动,眼压正常,...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 (DM )合并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9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DM并AMI(DM组 )和非DM的AMI(非DM组 )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 DM组发生多部位梗塞明显多于非DM组 (χ2 =4.18,P <0 .0 5 ) ,DM组发生AMI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非DM组 (P <0 .0 5或 0 .0 1) ,主要死于心力衰竭、室颤。结论 DM合并AMI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高 ,病情较重 ,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 探讨成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LH)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 方法 收集32例成人继发性HL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53%),女15 例(47%),19~88岁,中位年龄57岁。回顾性分析HLH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及复发,采用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预后因素。 结果 32例发热和血清铁蛋白升高,26例肝脾肿大,25例血细胞减少。病因分析中恶性肿瘤相关14例(43.75%),感染相关10例(31.25%),其他8例(25%)。32例最终死亡24例(75%),中位生存期27 d,复发率11.10%。单因素方差分析示,年龄、皮疹、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与死亡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甘油三酯水平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成人继发性HLH病因和临床特点多样,高龄和高甘油三酯是其死亡相关的独立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合并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患者临床特点、近期预后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冠状动脉造影明确ACS诊断且既往无糖尿病患者,且经检测符合入选条件并能按时随访的分为血糖正常(normal glucose regulation,NGR)、IGT、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3组,搜集一般资料,进行生化及糖耐量试验,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临床事件.结果 (1) IGT组双支、三支血管病变数、右冠状动脉病变率、Gensini积分、血管病变程度重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住院期间严重出血、死亡及联合终点事件在IGT组明显升高,出院后1月内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卒中、严重出血、死亡及联合终点事件在IGT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合并IGT患者冠脉病变重、近期预后差,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的63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63例残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2个月,残胃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90.5%和69.8%。根治性切除44例中,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4%、52.3%、31.8%。单因素分析表明组织学类型(χ2=17.938,P=0.000)、有无淋巴转移(χ2=39.971,P=0.000)、手术方式(χ2=74.519,P=0.000)、手术根治度(χ2=81.360,P=0.000)、TNM分期(χ2=12.561,P=0.002)对预后生存时间具有显著性影响。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手术方式(RR=1.660,95%CI 1.206~2.286,P=0.002)、手术根治度(RR=11.023,95%CI 5.156~23.565,P=0.000)及TNM分期(RR=6.869,95%CI3.618~13.043,P=0.000)是影响预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TNM分期、手术方式及手术根治度是影响残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标准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根治程度对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布尼亚病毒感染继发嗜血细胞综合征(HP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并确诊的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选取所有行骨髓穿刺检查者32例,其中符合新布尼亚病毒感染继发HPS者25例,分析其临床特点、骨髓细胞学表现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5例患者均表现有发热、乏力、纳差,部分表现为肌肉酸痛,消化道症状,少数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25例患者均有WBC及PLT下降,ALT、AST、CK、LDH、D-D升高,FIB下降。骨髓细胞学检查中,25例患者均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嗜血现象,以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和血小板较常见。结论SFTS继发HPS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HPS是SFTS的重要临床特征和常见并发症,是导致WBC、PLT下降的重要原因,可能不是SFTS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