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血压水平对靶器官和临床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Accutraker Dx型无创性全自动血压监测仪,对139例老年EH患者和83例老年健康者进行24h ABPM,将监测值和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1.老年EH患者平均动脉血压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级高血压平均动脉血压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级高血压之间平均动脉收缩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随血压水平升高,靶器官损害(TOD)及伴随临床情况(ACC)发生率升高,但前者升高有显著性差异,后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ABPM各参数中,平均动脉血压是一个重要参数,对老年人来说,平均动脉收缩压更为重要。血压水平与TOD和ACC相关,血压水平越高,TOD和ACC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合并靶器官损害(TO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对13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监测,分为TOD组77例和非TOD组53例,以24h、白天、夜间血压均值,血压昼夜节律及变异性值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TOD组24h、日间、夜间血压均值较非TOD组升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TOD组以非杓型血压为主,非TOD组以杓型血压为主,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7.52,P<0.01);(3)日间及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大,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1),两组舒张压变异性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血压均值、昼夜节律及其变异性与TOD密切相关,ABPM对诊断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其24 h、白昼、夜间平均血压和平均脉压、血压变异性,并与正常老年人比较。结果老年单纯高血压(EH)组和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EH TOD)组24 h、白昼、夜间平均血压、平均脉压和血压变异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H TOD组夜间平均血压、24 h平均脉压、血压变异系数与EH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节律紊乱,脉压和血压变异性增大,并与TOD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邮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8):2401-2402
目的:总结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血压计与动态血压监测仪测量86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偶测血压(CBP)及24h动态血压(24hABP),同时集合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其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状况。结果:EH患者的CBP显著高于24hABP及白天动态血压(DABP)(P<0.001),CBP与左室重量指数(LVMI)无明显相关(P>0.05),而24hABP、DABP、NABP、血压负荷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ABP与LVMI的相关性优于CBP,在CBP的基础上采用ABPM作二级筛选,能提高诊断的可靠性,避免一些不必治疗的对象实施过度的降压治疗,同时有助于识别应积极治疗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5.
谢建洪 《浙江医学》2001,23(7):401-403
目的 了解血压变压器(BPV)和昼夜节律(CR)与靶器官损害(TOD)的关系。方法 对924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动态血压(ABPM)分析及对脑、心、肾等脏器检查,另对36名健康者进行ABPM监测,以作对照。结果 EH患者收缩压变异性(SBPV)及舒张压变异性(DBPV)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大(P<0.01)。CR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EH并TOD时上述变化更明显。EH合并不同的TOD时BPV增大并不一致, 昼夜节律减少却相似。结论 BPV和CR是高血压TOD的预测因素;BPV与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和高血压肾病关系更密切,BPV增大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动脉病变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叶宙  叶宇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4):482-483,487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与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分为低密度脂蛋白升高(LDL>3.12 mmol/1)和LDI正常(LDL≤3.12 mmol/1)两组.采用无创性袖带式血压监测仪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24 h血压及血压变异性(BPV)为监测指标.结果:两组的24小时血...  相似文献   

7.
袁旭东  庞晓 《吉林医学》2014,(10):2049-205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与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HDL降低组和HDL正常组。采用无创性袖带式血压监测仪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24 h血压及BPV为监测指标。结果:HDL降低组24 h血压及BPV均显著高于HDL正常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密度脂蛋白与24 h平均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ABPM)特点。方法:使用美国Accutraker Dx型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对42例老年EH患者、38例老年健康者及39例非老年EH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EH患者24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增高,以收缩期高血压为主要表现;24h、日间、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也明显增高,仍以收缩期血压负荷增加为主要表现;出现昼夜节律性紊乱,低谷及勺型发生率明显降低(分别为40.48%和26.19%)。结论:平均动脉压和血压负荷可做为高血压诊断的重要参数;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及勺型发生率减低可做为高血压预后判断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血压水平和变异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Accutroker Dx型无创性全自动血压监测仪,对274例EH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将监测值和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1)随着血压级别的升高,反映血压变异性(BPV)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各参数均显著升高:(2)随着血压级别的升高,勺型发生率降低,而靶器官损害(TOD)及临床伴随情况(ACC)发生率上升;(3)在二级和三级高血压中,24小时和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与影响预后的因素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随血压水平增高,BPV增大,TOD和AOC发生率也增高。当血压水平较高时,BPV越大,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
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变异性(ABPV)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仪,对32例原发性高血压(EH)伴冠心病(CHD)和40例EH无并发症患者及36例正常人进行24hABPM,观察ABPV及24h、白天、夜间血压均值等参数。结果:EH伴CHD组与高血压无并发症组、正常对照组比较ABPV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高血压无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PV亦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4h、白天、夜间血压均值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AS与ABPV及动态血压均值有密切的关系。ABPV可能会成为颈动脉颈总动脉中膜厚度(IMT)进展较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相关性.方法 对1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男117例)女(63例),年龄70-89岁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于EH所至靶器官损害(脑血管意外、肾损害、充心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比较.结果 (1)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SBP)与上述各项事件有明显相关性,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DBP)亦和上述事件有相关性.(2)动态血压中"杓型变化者"比"非杓型""反杓型"变化者的EH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降低,血压负荷>25%是心脑血管发病的危险信号之一,"非杓型"患者比"杓型"患者更易发生肾损害.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与原发性高血压所至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Meditech公司的Cardio TensⅡ型动态心电/血压监测仪,对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同步监测,分析血压与临床症状、心电图之间的关系.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与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相关.结论 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二合一监测仪同步监测有利于分析血压波动与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ABPM)与脑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采用袖带式动态血压仪检测200例老年EH患者的ABPM,彩色经颅多普勒仪测量颅内脑底动脉,有脑动脉粥样硬化者(AS)为研究组,无AS者为对照组,研究ABPM参数与AS之间关系.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控制达标后,血压曲线异常呈非杓型者明显增多(66.0%),两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无明显差异,但研究组的动态脉压,日间脉压和夜间脉压均较对照组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05).脑动脉粥样硬化(AS)的总发生率是64.0%,而杓型组中AS发生率是53.0%,非杓型组是68.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EH患者血压控制达标后,脉压(PP)增大与脑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密切相关;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呈非杓型者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4.
张欣 《当代医学》2008,(10):33-35
目的 对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白细胞素-2受体(sL-2R)与白细胞介素-6(L-6)水平的水平进行观察,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标法(EL ISA)测定原发性高血压组(EH组,36例)、白大衣高血压组(38例)及正常血压组(38例)血清TNF-α(ng/L)、sL-2R(kIU/L)、L-6(ng/L)水平,并测量诊室血压及24h动态血压(ABPM)值.结果 (1)诊血压参数:EH组及白大衣高血压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ABPM参数,EH组平均日间、平均夜间、平均24h DBP及平均24h DBP均明显高于白大高于白大衣高血压组及正常血压组(P<0.01),EH组平均日间、平均夜间DBP高于白大衣高血压组及正常血压组(P<0.05).(2)EH组血清TNF-α,sL-2R,L-6水平均高于白大衣高血压组(P<0.05)和正常血压组P<0.05),白大衣高血压组sL-2R,TNF-α吨及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结论 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介于EH者与正常血压者之间,反映白大衣高血压时机体己产生免疫调节与自身保护,提示白大衣高血压是介于高血EH者与正常血压之间,反映白大衣高血压时机体已产生免疫调节与自身保护,提示白大衣高血压是介于高血压与正常血压之间的临床状态,应视为EH早期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均面临着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日益增多的趋势,而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最肯定的危险因素。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能定量揭示血压的总体高度,波动状况和昼夜变化。我们对7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进行24hABPM,以探讨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EH患者76例,经检查无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糖尿病,均可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符合WHO1978年EH的诊断标准。即收缩压(SBP)≥21.3KPa,舒张压(DBP)≥127kPa。其中男性60例,女性16例,年龄36~81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和左室肥厚(LVH)的关系,为临床决策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患者90例,行超声心动图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左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EH伴LVH组(n=37)、EH不伴LVH组(n=23)和对照组(n=30),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动态血压各参数和LVMI的相关性。结果:(1)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收缩压负荷和LVMI,EH伴LVH组EH不伴LVH组对照组;(2)LVMI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血压变异性和夜间血压负荷呈正相关,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呈负相关。结论:左室肥厚与动态血压水平、脉压、血压变异性和夜间血压负荷呈正相关,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邵宏华 《广西医学》2000,22(6):1356-1357
氯沙坦 (Lusartun)是一种新型口服非肽类血管紧张素 1型受体阻滞剂 ,属于二苯咪唑化合物 ,在人体内代谢成其活性物质 EXP31 74,对血管紧张素受体 (AT1)有选择阻滞作用 ,降压作用维持 2 4小时 ( 1)。其能有效控制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 (EH) 2 4小时血压水平。本文采用 2 4小时动态血压(ABPM)监测仪测定该药的降压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于 1 998年~ 1 999年诊断明确的轻中度 EH患者 30例 ,男 1 8例 ,女 1 2例 ;年龄40~ 65岁 ,平均 57± 5岁。病程 1~ 30年 ,平均 1 3± 1 0年。均符合 WHO关于 EH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与静息心率和主要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分析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确认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均常规检查血脂、空腹血糖、动态心电图(HOLTER),计算体重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取HOLTER记录的早晨6∶ 00的心率为静息心率(RHR).结果 晨峰组的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P<0.05),晨峰组的LVMI、RHR均高于非晨峰组(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血压晨峰有显著静息心率加快和靶器官损害加重等表现,因此遏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晨峰反应对降压达标、减少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郭航远  徐志强 《医学综述》1995,1(10):461-462
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ABPM对于高血压病的诊治以及与之有关的心血管意外事件优于办公室随测血压(OBP),为探讨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人24小时动态血压的波动规律,比较OBP与ABPM的测压效果,评价降压药物的疗效,我们对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人各30例进行研究,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根据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结合White的ABPM高血压诊断标准,ABPM的血压数值为日间>18.7/12.0kPa,夜间>16.0/10.7kPa,所测血压次数≥50%。随机选择高血压病患者30例(实验组),年龄24~72岁,平均42.7岁,其中男18例,女12例,并选择健康…  相似文献   

20.
为观察高血压患者在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中出现非杓型血压与室早发生率的关系,采用德国Mo-bil-O-Graph型无创性全自动血压监测仪对33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血压监测。结果,非杓型血压者(134例)频发室性早搏的发生率为55.22%,明显高于杓型血压者(200例)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P<0.05),非杓型血压者R-R间期标准差呈现中度降低者明显高于杓型血压者(34.33%vs 5.5%,χ2=8.39,P<0.05)。说明非杓型血压患者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