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提高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的诊断治疗水平的方法。方法:对44例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均施行剖腹探查,肠破裂修补36例,损伤肠段切除吻合8例。死亡2例,多发性肠间隙脓肿1例,盆腔脓肿3例,切口裂开1例。11例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5例因粘连性肠梗阻再住院治疗1~3次。结论:提高对闭合性腹部损伤小肠破裂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手术。损伤小者行破裂修补术,损伤重者行肠段切除吻合,彻底冲洗腹腔,有效引流,注重围手术期治疗。改进外科技术,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闭合性腹部外伤小肠破裂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方法:收集1990-2000年间经手术证实为闭合性腹部外伤小肠破裂17例。结果:本组有典型腹膜炎表现10例,17例均行腹部立位X线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13例;17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单纯肠修补12例,行肠切除吻合术5例,腹腔内冲洗15例。治愈15例,死亡2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例,粘连肠梗阻1例。结论:腹部创伤后早期诊断极为重要,主要依据受伤史、腹痛及X线检查、剖腹探查等。手术是治疗本病椎一有效的方法,一旦确诊,就立即手术,根据小肠损伤情况,选择肠修补或肠切除肠吻合术,术后予以胃肠减压,输液,有效抗生素应用,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处理。  相似文献   

3.
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腹部闭合性损伤致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9例,均手术治疗,Ⅱ类损伤行单纯十二指肠修补术2例,修补术加造瘘减压术4例,Ⅲ类损伤2例分别行修补加空肠造瘘术和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Ⅳ类1例行十二指肠空肠Roux-Y吻合术。腹穿全部获得阳性,结果5例抽出液淀粉酶平均为1384±102u/L。正确选择术式,充分有效的减压引流,重视合并伤的处理,对提高治愈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要点和术式选择。方法:对我院1981年1月-1998年12月收治的19例十二指肠损伤作回顾性总结。结果:十二指肠损伤术前确诊6例,剖腹探查后确诊13例;单纯缝合修补加十二指肠减压11例,转流术6例,带蒂游离空肠肠片修补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治愈17例,死亡2例。结论:十二指肠损伤容易延误诊断或漏诊,早期剖腹探查甚为重要,而不必过分强调术前确诊;术式选择应根据损伤部位、程度、时间长短、复合伤及全身情况而定,其原则是缝合修补肠壁裂口、十二指肠腔造瘘减压或转流术和充分引流。  相似文献   

5.
腹部闭合性损伤致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9例,均手术治疗,Ⅱ类损伤行单纯十二指肠修补术2例,修补术加造瘘减压4例,Ⅲ类损伤2例分别行修补加空肠造瘘术和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Ⅳ类1地十二脂空肠Roux-Y吻合术。腹空全部获得阳性,结果5例抽出液淀粉酶平均1384±102u/L,正确选择术工,充分有效的减压引流,重视合并伤的处理,对提高治愈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院1989~1997年共收治小肠破裂患者65例。现将其诊断及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8例,女7例,年龄18~62岁。挤压伤52例,刀刺伤8例,坠落伤5例。开放性损伤8例,伤后1~24h就诊。65例均行腹穿,阳性50例。行腹部B超检查43例,疑有腹腔积液11例。均行剖腹探查术,十二指肠损伤2例,空肠损伤31例,空回肠损伤3例,回肠损伤29例。一处破裂47例,多处破裂18例。并发肠系膜挫裂伤5例,肝破裂2例,脾破裂3例,胃破裂1例,腹膜后血肿2例。1.2治疗及结果单纯肠修补27例,肠部分切除肠吻合36例1二指肠修补t空肠十_-1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诊断和治疗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2例,女52例;年龄12~61岁,平均年龄29.3岁。伤后至就诊时间8 min~40 h,平均就诊时间4.9 h。损伤情况:回肠破裂84例,空肠破裂42例,十二指肠破裂4例,空回肠交界部位4例。小肠破裂2处76例,1处58例。结果腹腔穿刺阳性率92%,腹部立位X检查阳性率76%,CT检查阳性率85%。其中112例行单纯性肠修补术,22例行肠切除术。手术后发生并发症30例,占22.4%,死亡6例,占4.5%。结论外伤性小肠破裂诊断以腹部症状、体征为主要依据,结合腹穿、X线及CT检查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为了减少外伤性小肠破裂术后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对其患者要及时合理救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诊治。方法:56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患者手术方式:十二指肠壁血肿清除术2例,单纯十二指肠修补术8例,十二指肠破裂清创缝合并鼻胃管十二指肠引流术15例,十二指肠修补术并十二指肠憩室化12例,十二指肠损伤肠段切除吻合附加十二指肠减压术10例,肠袢或Y形吻合的空肠浆膜覆盖术4例,结肠后Y形空肠袢与十二指肠侧一侧吻合术3例。结果:治愈50例,死亡6例,术后发生并发症21例。结论: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术前早期诊断要点:腹部闭合性外伤后出现上腹部或后腰部疼痛,伴有典型腹膜炎体征;腹腔穿刺抽出含有胆汁的液体;腹部X线检查发现右肾显影,腰大肌轮廓模糊,腹膜后气泡。手术方式应根据十二指肠损伤程度的分级、伤后时间的长短、腹腔污染的程度以及全身合并伤等情况而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提高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对4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中1例入院后死亡,1例在麻醉过程中死亡,44例施行剖腹探查,肠破裂修补36例,损伤肠段切除吻合8例。2例术后死于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形成多发性肠间隙脓肿,3例形成盆腔脓肿,1例切口裂开。11例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5例因粘连性肠梗阻再住院治疗1-3次。早期就诊,早期确诊,及早手术治疗愈后较好。结论 提高对腹部闭合性损伤小肠破裂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手术。损伤小的行破裂修补,损伤重的行肠段切除吻合,彻底冲洗腹腔,有效引流,注重围手术期治疗,改进外科技术,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腹部加压上消化道造影对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新生儿于上消化道造影时行上腹部加压。经胃管注入造影剂后,将手放于患儿上腹部近剑突下的十二指肠体表部位,向右边及下方轻轻推压持续时间约30秒,对20例新生儿上消化道造影加压前、加压期间及加压后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0例行加压上消化道造影时,均显示有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移至脊柱的右侧,停止加压后,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位置仍异常,14例表现为十二指肠近端扩张,经手法加压后显示造影剂通过梗阻处的位置异常,2例伴有肠扭转。结论:上腹部按摩加压技术简便安全,能清楚地显示解剖结构,加压与松压后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位置持续异常的特征性X线表现,对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郑鹏  嵇武 《医学综述》2014,(24):4479-4481
人体消化道存在大量细菌,肠道菌群调节着人体肠道免疫系统的成熟,其功能状态的改变与人体多种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转归密不可分,在宿主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该文总结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与现状,简介肠道菌群的构成以及生理功能,探讨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肠排列术治疗复杂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5例复杂性肠梗阻病例随机分为常规手术组、单排列组和双排列组。观察术后各组病例首次排气、排便、腹胀消除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早期(1~2 d)、中期(3~5 d)、后期(7 d以后)C-反应蛋白变化。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肠梗阻复发情况。结果:三组术后排气、排便及腹胀消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术前及术后各时间段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手术组术后复发率为20.7%,单排列组复发率为6.5%,双排列组无复发,单排列组及双排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肠内置管加外固定双排列术治疗复杂性肠梗阻,疗效满意,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有效的术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符策君  董琦  林海  李权 《医学综述》2014,20(19):3638-3640
目的对比分析肠切除、端端吻合术和肠切除、端端吻合术加吻合口近侧小肠悬吊造口术治疗先天性肠闭锁的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71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肠吻合组(30例)采用肠切除、端端吻合术治疗,肠吻合加悬吊造口组(41例)采用肠切除、端端吻合术加吻合口近侧小肠悬吊造口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术后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肠吻合加悬吊造口组治愈率高于肠吻合组(100.00%vs 8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吻合加悬吊造口组病死率显著低于肠吻合组(P<0.05);肠吻合加悬吊造口组术后开始进食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显著优于肠吻合组(P<0.05)。结论肠切除、端端吻合术加吻合口近侧小肠悬吊造口术能减少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提高新生儿先天性小肠闭锁的手术疗效,是治疗先天性小肠闭锁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肠道灌洗法在急性肠梗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术中采用改良肠道灌洗法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肺部感染2例,无切口感染,无吻合口漏及腹腔感染,全组无手术死亡,10 ~ 14天均顺利出院.结论 改良肠道灌洗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基本无污染、肠道清洁度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中肠道准备方式.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在哺乳动物及人类健康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仔猪的健康生长需要一个动态平衡的肠道微生态环境。然而,在猪的生命周期中,从食管到直肠的微生物分布与组成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健康的肠道菌群具有促进猪的营养代谢,维持肠黏膜屏障,调节免疫应答,抑制病原菌感染等功能。多种因素对猪肠道菌群的形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分娩方式(经过产道或剖宫产)、幼龄时期饮食(母乳或配方饲料)、抗生素或抗生素样分子的使用等。本文主要从仔猪肠道微生物组成与定植、功能、影响肠道微生物的因素等方面论述了仔猪肠道微生物与仔猪肠道健康的关系,从而加深肠道微生物对维护仔猪肠道健康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川芎嗪(TMP)对小肠平滑肌电活动及运动效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进的整体同步记录方法。大鼠以TMP 20mg/kg腹腔注射。结果 肠电慢波频率增加,小肠运动频率亦增加。结论 TMP能增加肠平滑肌的电活动及肠的运动。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肠闭锁、肠狭窄20年治疗回顾(附6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各类型肠闭锁、肠狭窄的适用手术方式,并对疗效提高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总结我院近20年经手术治疗的66例先天性肠闭锁、肠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总治愈率为77.27%,其中前10年治愈率为67.44%,后10年治愈率为95.65%,疗效有极明显提高.结论①十二指肠及空肠近端膜式闭锁或狭窄应首选隔膜切除、肠管纵切横缝术;②十二指肠闭锁(除膜式闭锁)及环状胰腺应首选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③小肠、结肠闭锁(除膜式闭锁)应优先选择近端扩张肠管切除、端背吻合术.TPN的广泛应用、围手术期的综合管理、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材料的改进对疗效的提高起到了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抗生素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菌群失调与抗生素应用情况 ,以增强医护人员合理使用抗生素意识。方法 :采用粪便直接涂片染色法诊断有无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的程度 ,并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 ,调查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 :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 ,抗生素相关性菌群失调的发病率为 6 5 .0 % ,引起菌群失调的药物种类多样化 ,主要是头孢菌素、亚胺培南、青霉素、哌拉西林、克林霉素。结论 :对特殊人群使用抗生素时 ,有必要进行肠道菌群的监测 ,以促进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结核合并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肠结核临床表现以腹痛多见,并发肠梗阻比例高,钡灌肠及结肠镜活检可协助诊断,根据病情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肠结核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较困难,手术是治疗肠结核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但需要根据开腹所见决定具体的手术方式,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0.
金殷植  冯野  李永超  宋彬  张海燕 《吉林医学》2011,32(14):2740-2741
目的:评价肠梗阻导管在小肠排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6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0例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排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例中,既往肠粘连松解术后7例,宫外孕术后1例,直肠D ixon术后1例,腹腔转移癌剖腹探查术后1例。全组肠粘连松解术6例,肠粘连松解及部分小肠切除术2例,肠粘连松解术及横结肠造口术1例,末端回肠造口术1例。9例术前置入肠梗阻导管,术中引导至回盲部,1例术中置入导管。全组患者术后3~4 d排气,术后5 d开始带管进清流食。9例术后14 d拔管,1例腹腔转移癌患者带管出院。术后无肠梗阻再发。结论: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排列,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可作为小肠排列的首选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