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比较非少地平与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的降压作用,并评价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轻、中度发性高血压患,随机单盲自身前后对照,苯那普利5 ̄10mg/d,或非洛地平5 ̄10mg/d,4周后测定诊室血压(CBP),血BUN、Cr,尿β2-MG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非洛地平降压作用略优于苯那普利,但苯那普利治疗后尿β2-MG减少。结论 非洛地平降压作用优于  相似文献   

2.
应用苯那普利对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的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的作用进行观察。结果显示:UUO后第5d,苯那普利治疗组鼠肾间质的相对体积及浸润炎性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UUO后第10d,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苯那普利对UUO早期肾间质性上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乐胜  刘志红 《广东医学》2000,21(12):1061-1062
目的 评价并比较缬沙坦(VA)与苯那普利(BE)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 选取EH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服用VA,剂量80~160mg/d,另一组服用BE,剂量10~20mg/d,均于早晨8:00口服,疗程12周。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血压测定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VA及BE均能显著降低血压(P〈0.01),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及左室重量指数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VA不良反应较BE少。结论 VA能有效降低EH患者血压并逆转LVH。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对血脂、血糖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高血压病患者,30例接受缬沙坦治疗,剂量80~160mg/d,30例接受苯那普利治疗,剂量100mg/次,第天1~2次,对照观察6周。治疗前后所有患者测血压和测定血脂、血糖及肾功能。结果 缬沙坦和苯那普利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86.7%、83.3%,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药对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尿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福辛普利,卡托普利,培哚普利及氯沙坦钾治疗糖尿病合并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病人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分别给以降压治疗,即每日1次福辛普利10mg或培哚普利4mg或氯沙坦钾50mg。或每日3次,每次12.5mg卡托普利,2周后如收缩压仍〉15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则加用钙拮抗剂。结果:四种药物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但四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相似文献   

6.
王爱华  梁艳冰 《广东医学》1998,19(8):625-626
目的:观察芦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耐受性及不良反应,并与依那普利作对比研究。方法:对80名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随机分组,A组予芦沙坦25 ̄50mg/d,B组予依那普利10 ̄20mg/d,治疗8周。结果: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P〉0.5)。A组治疗后血管紧张素Ⅱ显著升高(P〈0.01),B组AngⅡ显著下降(P〈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培哚普利与卡托普利对64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应及24 小时血压的影响。方法:64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接受培哚普利(4 - 8mg/d) 和卡托普利(37 .5 - 75 .0mg/d)( 各32 例) 治疗4 周,运用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变化情况。结果:培哚普利和卡托普利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彼此之间降低偶测血压的幅度无显著差异。培哚普利能显著降低夜间舒张压和清晨醒后的高峰期血压。结论:培哚普利可每日服1 次,控制24 小时血压及清晨醒后的高峰期血压优于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8.
观察舌下含服不同剂量的卡托普利对高血压急症病人的降压作用。结果显示,12.5mg卡托普利组总有效率为91.3%,25.0mg组为90.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含服卡托普利5min开始降压,1h降压作用最显著,但两组降压幅度无差异,且25.0mg组出现副作用的机会较12.5mg组多。提示卡托普利是治疗高血压急症的有效药物之一,含服剂量以12.5mg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氯沙坦与苯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77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分为2组。每日服氯沙坦50mg(31例)或苯那普利10mg(46例)治疗4周。1周后舒张压≥90mmHg者每日加服吲哒帕胺2.5mg。结果:两组各有1例因头昏、眩晕,苯那普利组有5例因咳嗽治疗未满1周而停止观察。第1、2周末氯沙坦疗效不及苯那普利(P〈0.05)。4周后两种药物均能有效降低血压(P〉  相似文献   

10.
培哚普利与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新武  陆愚 《广东医学》1999,20(2):141-142
目的 观察新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对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120例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培哚普利2 ̄4mg/d和卡托普利12.5 ̄25mg/d进行治疗,运用偶测血压(CBP)及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来评价疗效。结果 CBP监测培哚普利组显效率53.3%,总有效率90.0%,卡托普利组的显效率51.7%,总有效率81.7%,两组疗效相近。但ABPM培呆普利组显效率31.3%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醋柳黄酮缓释片的药动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醋柳黄酮缓释片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测定其药动学参数,计算缓释片相对于普通片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两组,分别用醋柳黄酮缓释片和普通片进行口服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应用3P97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醋柳黄酮缓释片及普通片的tm ax分别为4.87 h和2.87 h,Cm ax分别为每小时0.46μg.L-1和每小时0.56μg.L-1,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7%。结论:醋柳黄酮缓释片与普通片均符合一室模型,缓释片与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且醋柳黄酮缓释片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4.
报告20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复术的结果。17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7~56岁。痊愈19例,另一例因急性肾功能衰竭一周后死亡。作者就发病机理,诊断和合并畸形的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讨论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原则。方法 分析 36例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并发尿崩症者 14例、高热 11例、电解质紊乱 8例、消化道出血 3例、癫痫 5例 ,死亡2例。结论 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较多 ,加强早期监测和处理 ,可进一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9.
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壳多糖脱乙酰度测定的减量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实验评价碱量法的精准度及样本含潮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汪氏推荐计算公式和本文作者提出的改良公式作出评价。结果: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受样本性状、含潮率、反应体系中酸量的影响。改良公式更能反映样本实际脱乙酰度。结论:碱量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可用于壳多糖研制中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