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无创性动态血压检测仪(Ambutood pressur Monitoring)已普遍应用于临床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如何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减少心、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关键。本组通过对169例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的比较,了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检测特点,指导高血压患者正确给药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刘凤琴(第一附属医院内科)高血压病是一种世界性的,也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MONICA(Multinationalmonitoringoftrendanddeterminantsincardiovascula...  相似文献   

3.
<正>无创性动态血压检测仪(Ambutood pressur Monitoring)已普遍应用于临床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如何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减少心、肾等靶器官损害的关键。本组通过对169例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的比较,了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检测特点,指导高血压患者正确给药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83例正常血压者动态血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纪兰 《湖南医学》1997,14(1):16-17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其血压幅度与转归呈直线相关,血压越高,将来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并发症也越高.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也在增高.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EH)24h动态血压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高血压病(EH)与20例血压正常者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性(杓型与非杓型)比较。结果:正常人24h白昼和夜间平均血压正常,血压负荷为0。EH组平均血压水平及血压负荷明显高于正常人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人组血压变异均在正常范围。血压变异正常人组与EH异常组比较例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人全部为杓型,EH组非杓型占55%(P<0.01)。结论:高血压病血压负荷增高,血压变异及昼夜节律异常者比例明显增高。了解高血压病血波动及昼夜节律变化规律,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24h动态血压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18例正常者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血压水平,波动幅度,血压负荷及昼夜节律性变化. 结果正常者血压波动总体趋势呈现双峰一谷改变,血压负荷<10 %;但高血压组患者平均血压水平较高,波动幅度较大,血压负荷>54 %.结论 高血压病血压负荷增高,昼夜节律异常者比例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血压昼夜模式改变的临床意义,将184例受检查分3组,Ⅰ组正常血压组62例,Ⅱ组临界高血压组34例,Ⅲ组高血压组88例。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观察。结果:血压昼夜模式改变者占130例,平均压增高占77例,负荷增加112例。  相似文献   

9.
测定35例糖尿病非高血压患者,40例高血压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压动态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动态血压各参数介于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并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动态血压水平与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依那普利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 采用单盲自身对照,30例受试者服用依那普利前和4周后分别进行ABPM。结果 依那普利治疗4周能平稳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全天血压(F〈0.05),对血压昼夜节律略有减弱。结论 对夜间血压无升高或轻度升高者,依那普清晨给药一次是恰当的,而昼夜血压均升高,治疗后夜间血压控制不满意者可以夜晚增加一次给药。  相似文献   

12.
王洪云  马冰洁 《河北医学》2000,6(9):802-80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特征及意义。方法;采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护仪,对100例老年和75例老年前期(年龄40 ̄60岁)进行24h动态血压观察,其中老年高血压者55例,老年血压正常者45例,老年前期高血压者40例,老年前期血压正常者35例。结果:各期高血压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昼夜血压,日间血压,夜间血压及血压负荷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血压波动范围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  相似文献   

13.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源生  施丽芳  陈妙芳 《广东医学》2000,21(12):1024-1025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24h动态血压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57例CHF患者按心功能的受损程度(NYHA分组)分为A组(17例,心功能Ⅱ组)、B组(19例、心功能Ⅲ级)和C组(21例,心功能Ⅳ级);根据病因的不同,分为D组(16例,扩张型心肌病)和E组(41例,非扩张型心肌病);全部患者行24h动态血压(24h ABP)检查,比较A,B,C三组及D、C两组之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下降率(nsBPR)及24h平均收缩压变异率(24h sBPV)的差异。结果 C组的平均收缩压较A组和B组略低,但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D组的平均收缩压显著低于E组(P〈0.05)。A,B,C3组的nsBPR减弱或消失,分别占58.8%,88.3%和95.2%,A组与B,C,组的平均收缩压显著低于  相似文献   

14.
蔡丽芹  张燕  陈志强 《海南医学》2014,25(2):167-169
目的 通过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子代亲属与非高血压子代亲属间的差异,并评估高血压子代亲属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后血压控制效果.方法 (1)对原发性高血压子代亲属72例(检测组)和非高血压子代亲属61例(对照组)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4h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血压变异性(BPV).(2)对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高血压子代亲属患者,经药物治疗8周后行动态血压监测,评价药物治疗疗效.结果 (1)检测组BPV、血压负荷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4 h血压平均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经药物治疗后,检测组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4 h血压平均值较用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例收缩压谷峰比值(T/P)大于50%,6例舒张压T/P大于50%;6例收缩压及舒张压平滑指数(SI)大于1,3例收缩压及舒张压SI小于1.结论 (1)动态血压监测能对原发性高血压子代亲属血压状态做出早期评价,对该组高血压正常高值患者和高血压患者早期预防或控制血压有一定意义.(2)动态血压监测较好的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子代亲属中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帮助患者选择最佳药物和最佳用药方式平稳降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与动态血压持续监测在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昆山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肾性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118例,分为肾性高血压组42例、原发性高血压组46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对三组受检者同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动态血压变量、心律失常发生率及HRV时域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肾性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非勺型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73.8%(31/42)、23.9%(11/46)、10.0%(3/30);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69.0%(29/42)、43.4%(20/46)、10.0%(3/30),肾性高血压组非勺型高血压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原发性高血压增高(P=0.01、0.01),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肾性高血压24 h内全部窦性心律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NN)与24 h内每5 min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低于原发性高血压[分别为(59.2±19.5) ms vs (95.4±25.2) ms、(17.5±6.3) ms vs (40.4±12.5) ms,P<0.05],但24 h平均心率,相邻R-R间期的差值超过50 ms的心搏数占监测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与原发性高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性高血压患者非勺型高血压较正常及原发性高血压明显增多,心率变异性降低,夜间更易发生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化特点,探讨血压异常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对4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复发组)和94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进行3年前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对两组患者的24h、日问、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性进行统计检验。【结果】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复发组)24h、日问、夜间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及SBP和DBP负荷值均明显高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24hSBP和日问SBP及负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复发组)日间SBP变异性高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16.44±3.19)mmHg(1mmHg=0.1333kPa)比(15.20±4.45)mmHg],SBP和DBP夜间下降率低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无复发组)[(5±3)%比(7±2)%,(4±2)%比(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平均值和血压负荷值增高对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影响,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性消失与脑梗死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40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厄贝沙坦或贝那普利治疗4wk,每2wk随访一次,并于服药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 厄贝沙坦降压总有效率达85.0%,ABPM结果提示其对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同时不影响血压昼夜节律及心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厄贝沙坦降压疗效显著且平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盐酸贝那普利片(洛汀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变化情况。方法: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天服用洛汀新5~20mg/d,并在治疗前后作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降压谷峰比(T∶P)不论收缩压(SBP)还是舒张压(DBP)均>50%,对昼夜节律无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洛汀新给药1次/d,24h平稳降压,降压效果好,具有全面保护心、脑、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h动态血压(ABPM)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采用袖带式动态血压仪监测100例老年EH患者的ABPM,彩色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CAS者为研究组,无CAS者为对照组,研究ABPM参数与CAS之间的关系。结果:老年EH患者血压控制达标后,血压曲线异常呈非杓型者明显增多,占66.0%;两组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无明显差异,但研究组的动态脉压,日间脉压和夜间脉压[分别是(53.5 6.8,53.7 7.5和53.6 8.3)mmHg]均较对照组[分别是(48.9 8.1,48.1 10.8和48.5 9.8)mmHg]增大,有显著性差异(P=0.005)。CAS的总发生率是64.0%,而杓型组中CAS的发生率是53.0%,非杓型组是68.0%,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EH患者血压控制达标后,脉压(PP)增大与CAS的发生密切相关;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呈非杓型者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20.
刘莉  李斌  业淑娟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4,13(6):452-454,456
[目的]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ABMP)卡维地络的降压效果及对谷/峰比值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65例,给予口服卡维地洛10 mg/d开始治疗,每2 w作1次疗效评价,如舒张压<90 mmHg或下降>20 mmHg进行ABPM;若24 h平均舒张压<85 mmHg,维持原剂量不变,否则每2 w递增10 mg/d,当剂量增加至40 mg/d,连用4 w后进行ABPM,疗程共10 w。[结果]治疗第1 w有效率50%,第2 w达67.5%,服药10 w总有效率达80.1%;谷峰比(T/P)SBP78%、DBP77%;对75.38%患者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有逆转作用;不良反应轻。[结论]卡维地洛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