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 来自社会、心理的应激刺激,可通过交感—肾上腺轴心引起机体一系列应激反应。如果这种反应强烈或持久,即可造成对应激反应适应能力下降而同时又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病变的老年人的心身疾病的发生。且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临床药物治疗不甚理想,采用生物反馈治疗,疗效较好。现将自1994—1996年间治疗的6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生物反馈治疗在心身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生物反馈治疗是 60年代开展起来的一种心理行为治疗技术 ,它借助于传感器把采集到的内脏器官的活动信息加以处理和放大 ,及时转换成人们熟悉的视觉和听觉信号 ,并加以液晶显示 ,让人们“感觉”到自己内脏器官的活动情况。通过学习和训练 ,逐步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 ,学会在一定范  相似文献   

4.
生物反馈治疗是60年代开展起来的一种心理行为治疗技术,它借助于传感器把采集到的内脏器官的活动信息加以处理和放大,及时转换成人们熟悉的视觉和听觉信号,并加以液晶显示,让人们"感觉"到自己内脏器官的活动情况.通过学习和训练,逐步建立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会在一定范围内对部分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率、血压、皮温、肌电等)的随意控制,校正偏离正常范围的内脏器官活动,恢复内环境稳态,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上一世纪70年代初,Benson报道应用生物反馈治疗(Biofeedback Therapy, BT)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1977年Miller报道应用BT治疗室性早搏有效;1984年我国试制生物反馈治疗仪成功,试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痛、失眠有效;1985年以来,我院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应用过生物反馈技术[1].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心身疾病43例,其中高血压病14例,痉挛性斜颈3例,抽动秽语综合征4例,支气管哮喘3例,神经性呕吐6例,失眠8例,焦虑症、恐怖症5例。经应用生物反馈治疗,显效65.1%,有效27.9%,无效6.9%。统计结果显示肌电反馈的疗效与肌电的松弛水平有关,肌电>1.0μV者疗效较≥1.oμV者  相似文献   

6.
三、其他系统的临床应用 1.失眠症 Lushington等[13]报道社区人群中有35.4%存在失眠问题,在调查有失眠症的1465人中,51%表现为入睡困难,47%表现为睡眠中断,38%表现为清晨早醒;其中1206例(82.3%)患者合并存在情感障碍,以心境不良、焦虑不安和紧张恐惧为主,作者报道应用肌电(电极置额部)和皮温(电极置指尖)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失眠症患者200例,其中157例(78.5%)伴有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随机取100例进行生物反馈治疗,作为A组;100例作为B组,听音乐,进行自我松弛训练,4周后的治疗结果为:治疗效果以睡眠率(Sleep Rate,SR)计算,SR=实际入睡时间/上床时间,正常SR宜在0.8(80%)以上,0.7~0.8为尚可,A组:显效(以SR≥0.75计)29例,有效(SR≥0.6)52例,近期有效率81.0%;B组:显效1例,有效36例,近期有效率37.0%,两组的结果差异显著(P<0.01),提示生物反馈治疗失眠症有效;A组显效病例治疗后自觉热感,微汗,皮肤发热,指尖皮温上升4(C以上,平均肌电值下降1μV以上,治疗后能达到满意松弛效果者,失眠症的好转也显著,焦虑和抑郁量表的计分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三、其他系统的临床应用1.失眠症Lushington等[13 ] 报道社区人群中有3 5 .4%存在失眠问题,在调查有失眠症的14 65人中,5 1%表现为入睡困难,47%表现为睡眠中断,3 8%表现为清晨早醒;其中12 0 6例( 82 .3 % )患者合并存在情感障碍,以心境不良、焦虑不安和紧张恐惧为主,作者报道应  相似文献   

8.
肌电生物反馈为全身放松训练提供一个可靠的客观指标,能使患者较快地获得良好的放松效果,对某些心身疾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王爱红  夏翠萍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656-1656,1660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患者被分为药物+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变化。结果: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FMA及Barthel指数无论与治疗前比较,还是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功能。  相似文献   

10.
心率生物反馈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男12例,女18例。年龄24~50岁,平均34.8岁。病期3月~15年,平均2.0年。治疗方法每天1次,每次30min,10d为1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AMA测定,选择入组总分在15分以上患者,采用交叉随机盲式评定法评分。疗效评定先计算进步率,进步率=(疗前得分-疗后得分)/疗前得分×100%,然后再根据进步率算出有效率(显效+有效)。进步率30%以下者为无效,31%~60%为有效,61%以上为显效(显著有效)。同时进行电平值比较。  相似文献   

12.
梁奎英 《黑龙江医学》2004,28(6):424-425
目的 探讨降纤酶对脑梗死的溶栓效果、用药时间窗及安全性。方法 将 6 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组治疗 3d ,脉栓通组治疗 2周。结果 降纤酶组疗效明显优于脉栓通组 (P <0 0 1 )。降纤酶用药量在 1 0、1 0、5u疗效肯定。 6h内溶栓效果最佳。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降纤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效果好、安全性高 ,用药时间窗应尽早。  相似文献   

13.
14.
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疗法,目前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再通率50%~70%。我院对1997年10月~1998年10月收治的AMI30例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梗塞6h内的10名AMI患者中,男7例,女3例。梗塞6~12h时者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两组相近,32~76岁。梗塞部位见附表。附表 梗塞时间与部位部位梗塞6h内梗塞6~12h前间壁14下壁24高侧壁11广泛前壁34正后壁12右室1前壁+高侧壁23内膜下01  诊断标准及再通指标:根据W…  相似文献   

15.
我院内科1998~1999年应用天普洛欣(广东天普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高纯度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住院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及经CT证实。治疗组男21例,女9例,合并高血压者12例,糖尿病者4例,冠心病者6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60.3岁。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 54. 6岁,合并高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利福星治疗尿路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6 0例患者随机分成 2组 ,治疗组 (30例 )静滴利福星 ;对照组 30例静滴妥布霉素 ,比较 2组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细菌阴转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96 7%、83 3%、3 3% ,对照组分别为 80 0 %、6 0 0 %、2 0 0 %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利福星治疗尿路感染 ,近期疗效好 ,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高压氧治疗脑梗塞30例疗效分析吴心诚,戴素萍我院自1992年1月~1995年4月收治脑梗塞62例,其中30例除一般常规治疗外加用高压氧(简称HBO)治疗1~3个疗程,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资料和方法本文62例中男51例、女11例。年龄47~87岁...  相似文献   

18.
生物反馈技术及其在心血管心身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生物反馈技术是通过传感器把所采集到的内脏器官活动的信息加以处理和放大,及时转换成人们熟悉的视觉信号或听觉信号,并加以显示,让人们“感觉”到自己内脏器官的活动情况。通过学习和训练,学会在一定范围内对内脏器官活动(如心率、血压、皮温、肌电等)的随意性控制,对偏离正常范围的内脏器官活动加以纠正,恢复内环境的稳态,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1973年Birk把生物反馈治疗看作是行为医学的同义词。70年代初,Benson应用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1977年Miller在英国报道,应用生物反馈技术…  相似文献   

19.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7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目前主要采用泻剂治疗,易产生依赖,副作用多;经外科治疗患者的疗效、特别是远期疗效并不理想。生物反馈治疗作为一种无创、非药物治疗已经在国内外多家医院应用。从2005年3月至今,对我院肛肠科门诊和住院78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训练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对3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肛管测压和肌电图检查.结果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无创伤、痛苦小、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