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对剖宫产腹壁切口与会阴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原因、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的29例剖宫产腹壁切口与会阴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患者中,腹壁内异症患者26例,均有剖宫产手术史,会阴侧切口内异症3例。均有典型周期性腹痛、肿块;手术切除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原因属医源性种植,重在预防;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只要病灶彻底清除,术后不需要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1]。EM多发生于盆腔脏器,如卵巢、子宫直肠陷凹、盆腔腹膜及子宫肌壁等。EM也可发生在腹壁及会阴的手术切口瘢痕处。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的增加,其发病率也在上升。1995年1月~2005年1月10年 相似文献
4.
腹壁和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预防和减少腹壁和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医源性种植的措施。方法:通过对8例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得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医源性种植的途径和方式。结果:采用针对性剖宫产切口保护措施,做好会阴切口和会阴撕裂处的防护及分娩中器械、纱布的相应隔离,可阻断子宫内膜在腹壁及会阴切口处的种植。结论:正确做好剖宫产切口及分娩中会阴的防护,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分娩后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本院2000-2006年间,收治的20例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症状、体征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3例,均有剖宫产手术史,会阴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7例。所有病例均有典型周期性局部疼痛、肿块,术前能够做出正确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吻合。手术切除均取得良好效果,无复发。结论局限性子宫内膜细胞移植,是腹壁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最有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典型症状为与月经周期相关的周期性疼痛伴肿块,根据典型的症状、体征可正确诊断。彻底手术是惟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病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尽量减少或避免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后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EM)为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病 ,病灶多见于盆腔腹膜和脏器。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虽少见 [1],但随着近年剖宫产率的增加 ,剖宫产术后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AbdominalincisionEM,AIEM)宜引起重视。现就我院收治的13例AIEM分析如下。1.1一般资料1989年3月~2000年1月我院收治AIEMS患者13例 ,占同期剖宫产的0.12 %(13/11059) ,年龄26~42岁 ,平均年龄35.5岁。9例有足月妊娠剖宫产史 ;4例曾在中孕期作剖宫取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壁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临床特征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腹壁疤痕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结果:腹壁疤痕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占足月剖宫产分娩数的0.168%(21/12 500)。结论:腹壁疤痕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呈上升趋势与近年来剖宫产率持续上升有关,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病,近年发病率增高。尤其随着剖宫产及会阴侧切增加,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亦呈增高趋势。我院1990~2004年共收治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9例,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自1993年至2011年6月我院共收治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会阴切口异位症4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例患者年年龄24~50岁,平均年龄37岁。16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中,14例位于剖宫产腹壁疤痕处,2例位于脐部。14例经产妇,2例无孕产史。4例会阴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3例位于会阴切口疤痕处,1例位于前庭大腺处无会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8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25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患者均有剖宫产史,病灶均经手术切除,其中10例累及腹直肌前鞘,10例累及腹直肌,5例累及腹膜,对于腹直肌及腹膜受累、直径〉3cm或多发者,术后给予口服孕三烯酮治疗。随访1例术后8年确诊为子宫腺肌症行子宫切除术。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查体多可确诊,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降低其发生关键在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12例,经病理证实为腹壁切口内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辅以孕三烯酮治疗3个月,随访1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4月-2011年1月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6例患者中,肿块浸润腹直肌前鞘及皮下脂肪9例,肿块浸润至腹直肌77例,其中浸润到耻骨后间隙16例。术后病检,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切口均甲级愈合。随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62例有不明显团块分布在腹壁局部,但无相应临床症状。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子宫切口有一定相关性,需最大限度地降低剖宫产率,提倡母乳喂养,降低子宫内膜在切口的种植率,以减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黄晓灵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3(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病.近年来,发生在手术切口部位的内膜异位症发病率逐年升高[1].现将我院2004年~2009年间诊治的10例膜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资料进行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共收治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例.患者年龄26~49岁,平均41岁. 相似文献
16.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收治的11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12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术后,其中11例肿块浸润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前鞘,101例肿块浸润至腹直肌,其中22例肿块浸润到耻骨后间隙.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 对病灶直径>3 cm或浸润深度达腹直肌的101例患者给予3周期的预防性假孕疗法治疗.术后随访,112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95例患者腹壁局部虽有不明显团块但无相应临床症状.结论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妇科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预防该病的发生极为重要,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切除的彻底性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颜琼程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2):232-233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对19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术前均诊断正确,术后病理证实。均予手术彻底切除,随访无复发。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是该病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彻底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术中保护腹壁切口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现将我院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收治的15例腹壁及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高艳红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9):1399
2002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共收治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现就其诊断及治疗进行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0例患者,年龄21~40岁.其中9例为足月妊娠剖宫产术后,1例为子宫肌瘤剥除术后.10例继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发病时间为术后半年至10年,但多数在术后2年内发病.患者行腹部彩超检查,均提示腹壁内低回声肿块,边界清但不规则,未见完整包膜,无明显血流信号.血清CA125检查有2例超过正常范围,平均40KU/L. 相似文献
20.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妇科常见病,尽管由于侵袭而直接致命的患者较少,但异位内膜症具有从盆腔至远处脏器种植、浸润、扩散的特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比较少见,现将我院10年间诊治的1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