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肢体延长技术的研究从19世纪就已经开始,经过不断发展,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以治疗创伤、骨感染、肿瘤、先天性畸形等导致的肢体不等长疾病。由于在骨牵引延长的同时,还涉及肢体神经、血管、肌肉及关节等多种组织,因此肢体延长术是涉及生物学、生物力学、病理、生理等学科的一种综合性技术。根据目前国内外对骨延长术各方面问题的实验研究和进展作出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
肢体不等长和肢体延长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肢体不等长(anisomelia)是矫形外科常见的问题。不等长指单一或多个骨短缩或生长过度,其病因很多,矫正前应预先明确,分析其病理生理和临床后果。施行等长术前要预测成熟后是否等长。  相似文献   

3.
胫骨不同部位截骨延长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胫骨不同部位截骨延长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分别应用胫骨干骺端截骨(20例)、骨干截骨(25例)和靠近骨端的骨干截骨(56例)实施小腿延长术,比较延长段骨痂生长速度、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三种方法都能最终获得满意预期长度和自身愈合,其中干骺端延长骨生长速度最快,质量最好,近骨端骨干延长次之,骨干延长最慢。但干骺端延长并发症最多,程度最重。结论:小腿延长术以胫骨近端骨干截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肢体延长术后骨愈合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  曾宪政 《中华外科杂志》1994,32(4):249-251,T034
本实验采用32只只健康青山羊,进行胫骨上干骺端截骨延长术,并于停止延长后不同时期分别测试延长骨的抗扭强度,刚度及能量吸收。实验结果表明,骨愈合过程中,骨力学性能的恢复与其组织学改变是一致的。延长骨的愈合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生物力学时期:(1)低强度,低刚度阶段;(2)低强度,高刚度阶段;(3)高强度,高刚度阶段。  相似文献   

5.
延长速度对肢体延长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肢体延长术被认为是治疗短肢畸形的积极手段,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1〕。由于肢体结构复杂,肢体延长是包括骨、骨膜、神经、血管等组织在内的整体延长,故该手术并发症较多。其中由于延长速度掌握不当,过度过快地牵拉肢体,引起血管神经等软组织损害,造成延长区骨修复障碍,导致骨不连,骨延迟连接等严重并发症,仍是临床最关心的问题。笔者就肢体延长术发展过程中对延长速度这一概念的认识,以及延长速度对肢体延长量、血管、神经、局部血流量及骨愈合质量的影响作一综述。1 延长速度的认识发展过程及对延长度的影响在早期延长肢…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及复习有关骨牵引成骨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类文献 ,旨在明确其发展主流及方向 ,为颌骨正畸应用此技术寻求理论支持。1 骨延长的概念形成最早有关此类范畴的文章见于 190 5年 Codivilla报道的病案〔1〕。医生通过手术将患者肢体骨分断后 ,在麻醉状态下对断骨两侧施加突然的强迫牵拉而增长肢体长度 ,随即在施力后的状态下外加固定而维持其状态。这可能是最早的骨延长技术形式 ,但其效果不能确定 ,尤其是远期疗效的问题无法肯定。随后 ,Freiberg、Magnusson也进行了类似手术。由于经常碰到诸如断端固定不可靠、诱发癫痫、猝死等严重…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下肢畸形需通过手术矫正.以达到改善肢体功能的目的。我科2007年8月收治1例先天性下肢畸形患儿.通过术后密切观察患肢血运.及早指导患儿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措施,使患儿畸形得以矫正,逐步正立行走,效果满意,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赵红 《护理学杂志》2008,23(24):41-41
先天性下肢畸形需通过手术矫正,以达到改善肢体功能的目的.我科2007年8月收治1例先天性下肢畸形患儿,通过术后密切观察患肢血运,及早指导患儿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措施,使患儿畸形得以矫正,逐步正立行走,效果满意,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保留骨膜的胫骨截骨骨延长术16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宝权  李志怀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2):126-126,I018
保留骨膜的胫骨截骨骨延长术16例报告赵宝权韩剑峰李志怀Ⅱ度以上胫骨开放性骨折易出现胫骨感染、缺损、骨不连接、凹陷性瘢痕或骨外露、窦道等,是临床治疗的难题。我们1993年~1996年应用Ilizarov外固定器,采用保留骨膜的胫骨截骨骨延长术治疗了16...  相似文献   

10.
外固定骨延长器行胫骨延长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肢体延长术是克服两侧肢体不等长的一种手术方法,通过矫正肢体短缩畸形,达到改善肢体功能的目的。我院自1992年开展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术以来,共为18例小腿短缩畸形患者,应用外固定延长器进行肢体延长,取得满意疗效。其护理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常见颅面畸形病人多因临床治疗周期太长,需要植骨与多次手术,需要输血、治疗费用太高而无法接受治疗的情况;而传统的正颌外科手术风险较大,副反应也较多,因此考虑采用骨牵引成骨的方式矫正颅颌畸形是临床医生普遍想法。1972年SnyderCC,将牵引成骨技术应用于颅面骨动物实验。1992年McCarthy犤1犦小组首次将这种可能转化为临床现实。经过近20年的努力,这种治疗手段为颅颌外科整形与再造技术带来了新的希望。1颅面骨牵引延长术的定义骨牵引延长术:将骨切断后通过特制器械适当牵拉,并使由此产生的间隙逐渐形成骨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胫骨不同部位截骨延长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别应用胫骨干骺端截骨(20例)、骨干截骨(25例)和靠近骨端的骨干截骨(56例)实施小腿延长术,比较延长段骨痂生长速度、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三种方法都能最终获得满意预期长度和自身愈合,其中干骺端延长骨生长速度最快,质量最好,近骨端骨干延长次之,骨干延长最慢。但干骺端延长并发症最多,程度最重。结论 小腿延长术以胫骨近端骨干截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以骨延长术为主的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以下颌骨延长术为主的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现代综合治疗。方法:一期行下颌骨延长术,二期手术取出延长器并根据畸形的特点配合相应的辅助手术,术后接受牙科正畸治疗,共14例,结果:14例患者下同骨延长过程顺利,成骨良好,无成骨不良等并发症,二期手术后面部畸形矫正效果满意,结论:矫正下颌骨畸形是治疗半侧颜面 小畸形的关键,骨延长术是治疗下颌骨畸形的有效方法,二期手术还需要配合相应的辅助方法以完成对该畸形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从1986年6月~1992年8月,采用骨痂牵开延长术收治66名儿麻病患者。其中男44人,女22人。年龄范围15~30岁,平均22岁。患肢短缩范围3~10cm,平均5.2cm。术后获得骨延长长度3~9cm,平均4.8cm。延长率为原骨长度的9%~32.5%,平均18%。骨愈合时间35~75天,平均58天。并发症包括腔腓骨截骨后过早愈合3例。本文详细描述了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15.
髂骨截骨延长术下肢的延长量及其测算方法报道不一。根据手术的生物力学原理和肢体延长的机理,认为肢体的延长量是由患肢绝对延长和相对延长两部分组成的,它与髂骨截骨间距密切相关,经数字推算,其方法为测量 X 线片髂骨截骨撑开的梯形中心间距(cm),减去 X 线片的放大值(cm)、再除以0.7;手术时髂骨需要撑开的宽度(cm)为肢体短缩数(cm)乘以0.7。经临床103例手术验证,这种计算方法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16.
骨痂延长术治疗婴幼儿期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短肢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骨痂延长术治疗婴幼儿期化脓性髋关节炎后严重短肢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长骨髓内延长器对24例婴幼儿期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肢体短缩畸形行股骨骨痂延长术,术前患肢平均短缩8.4(6-12.5)cm。结果随访3-5年,24例患短肢畸形全部纠正,股骨延长6.2-12.5cm,平均0.6mm/d。20例跛行消失,4例跛行明显减轻。结论股骨骨痂延长术是治疗婴幼儿期化脓性髋关节炎后严重短肢畸形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带锁髓内钉与骨延长器联合应用在小腿延长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与骨延长器联合应用对缩短骨延长器的使用时间,提高肢体延长质量,避免短缩、弯曲、扭转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的作用。方法共对412个小腿骨行延长术,联合应用骨延长器与带锁髓内钉,在安放髓内钉时只插人近端锁钉,达到计划延长长度后再插人远端锁钉,拆除延长器,进行功能康复。结果共行412个小腿骨延长术;延长长度为3~18cm,平均7.6cm。延长器的使用时间平均20d/cm。新生骨矿化时间平均56d/cm。3个胫骨发生骨不连,1例踝关节发生内翻畸形,均经第2次手术治愈。结论此种方法可明显缩短骨延长器的使用时间,防止新骨的短缩、弯曲畸形和再骨折等并发症,显著提高肢体延长的质量,是肢体延长的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下肢骨髓炎性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很多,其中骨延长术是一种通过骨骼牵引矫正肢体长度不均衡而被广泛应用于创伤及骨感染、肿瘤、先天性畸形等疾病的综合性技术。目的:探讨骨延长术治疗下肢慢性骨髓炎性骨缺损的术后缺损部位延长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采用骨延长术治疗的32例下肢骨髓炎性骨缺损患者,男20例,女12例;年龄22~52岁,平均(37.9±11.3)岁。患者均为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慢性骨髓炎、骨不连,入院前有2~4次手术史,病程12~36个月,平均(24.9±8.5)个月。骨髓炎部位为股骨22例,胫骨10例;缺损大小为2~4 cm,平均(3.2±0.6)cm。清创术后同期行骨延长术治疗,术后定期进行X线检查,随访观察缺损部位的成骨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Paley评分对骨不连愈合情况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6~28个月,平均(22.6±6.4)个月。本组患者中,治疗效果获优26例,良6例。32例患者骨延长区骨再生情况均良好,患肢骨延长长度为6~10 cm,平均(7.9±1.4)cm,外固定架佩戴时间为5~11个月,平均(8.2±2.8)个月。骨延长术治疗期间,除发生针道感染、术区疼痛外,无软组织感染、血管以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清创后行骨延长术可重建下肢骨髓炎性骨缺损部位的长度,患者下肢骨和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下肢骨髓炎性骨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不植骨的掌指骨延长术治疗手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改进掌指延长方法,方法:根据伊利扎诺夫原理设计小型外固定架,进行不植骨的掌指延长。结果:治疗手指缺损35例(共40指),延长长度2-4.5cm,平均3cm,功能满意,结论:不植骨的掌指骨延长较现有的延长方法安全可靠,术式简单,创伤小,减少感染及其它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1 颅面骨牵引延长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在颅面骨牵引延长实验基础上,DO在临床矫治颅面畸形中发展非常迅速。1992年McCarthy报道第一例下颌骨牵引延长术治疗半面萎缩经验。标志DO在颌面外科的研究与应用在短短的20年内走完了矫形外科近100年间的研究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