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防鼻饲饮食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些病人中,鼻胃管给养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如果鼻饲给养方法不当,可引起病人恶心、呕吐,甚至胃破裂等并发症。以下20种方法可以避免鼻饲饮食并发症的发生。(一)检查鼻胃管的位置如果病人有鼻胃管,在给鼻饲饮食前要检查鼻胃管的位置是否恰当。要使鼻胃管固定牢靠,管子位置必须正确。大型号的鼻胃管插入病人上呼吸道,管子不易弯曲,但可能影响病人讲话;小型号的鼻胃管插入病人声门时对说话和呼吸没有明显地损害。因此,在插管子时,要问病人是否舒适;其次,要把听诊器放在病人上腹部,并向管内注入5~10毫升气体,若能听到气过水声,说明胃管插入胃内。当然,这方法并非最好方法,因为,胃管插入支气管、食道和咽部时有时也能在上腹部听到有类似的气过水声。  相似文献   

2.
随着肠内营养的优越性日渐显著,鼻饲饮食己较广泛地运用于临床。我院脑外、内科的颅脑损伤昏迷病人、吞咽困难的病人、失去咀嚼功能的病人、经冬眠治疗的病人,都采取鼻饲来维持机体的正常物质代谢,而且都达到了预期目的。但是鼻饲饮食易引起的并发症不容忽视。护士应掌握科学的鼻饲方法,从插管到日后护理及拔管都要时刻按标准操作,预防鼻饲饮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预防鼻饲饮食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肠内营养的优越性日渐显著,鼻饲饮食已较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如颅脑损伤昏迷的病人、吞咽困难的病人、失去咀嚼能力的病人等。国外报道[1],鼻饲也是增加厌食症病人体重,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有效且安全的方法。但鼻饲饮食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不容忽视,护士应掌握科学的鼻饲方法,预防鼻饲饮食并发症的发生。机械方面的并发症一、呼吸道误吸,吸入性肺炎1.鼻饲管位置不当。鼻饲管误入呼吸道:常见于意识不清的病人、咳嗽及窒息反射缺如的病人、气管插管的病人等。检查鼻饲管位置传统方法是抽吸胃液法、观察水下气泡和听诊法,临床3种方法联合应用,一…  相似文献   

4.
预防鼻饲饮食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随着肠内营养的优越性日渐显著,鼻饲饮食已较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如颅脑损伤昏迷的病人、吞咽困难的病人、失去咀嚼能力的病人等。国外报道,鼻饲也是增加厌食症病人体重,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有效且安全的方法。但鼻饲饮食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不容忽视,护士应掌握科学的鼻饲方法,预防鼻饲饮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患者常因吞咽功能障碍不能经口进食,不能满足患者的营养需要。为满足机体需要量,留置胃管鼻饲已成为脑卒中患者的一种重要支持疗法。针对鼻饲饮食可致各类并发症,2010年1~8月,我们对36例脑卒中鼻饲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饲间隔时间对老年脑血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血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鼻饲置管方法、鼻饲体位、鼻饲液组成、日鼻饲总量相同,对照组按间隔时间3h进行鼻饲,观察组按间隔4h进行鼻饲。观察两组营养状况、并发症、护士日工作量和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营养状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中除对照组的返流高于观察组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护士日工作量明显高于观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鼻饲间隔时间4h可以减少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鼻饲返流,从而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使护理操作时间合理化。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特别是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病人,常伴有呼吸衰竭需行气管切开术抢救生命。为了维持肠道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入院后72 h开始进行留置胃管鼻饲饮食,供给机体需要的热能及各种营养素,维持正常和疾病状态下营养需求,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减少住院日及医疗费用。现将我科对67例气管切开病人留置胃管鼻饲并发症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丽玲 《全科护理》2011,(2):147-147
重型颅脑损伤特别是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病人,常伴有呼吸衰竭需行气管切开术抢救生命。为了维持肠道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入院后72 h开始进行留置胃管鼻饲饮食,供给机体需要的热能及各种营养素,维持正常和疾病状态下营养需求,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减少住院日及医疗费用。现将我科对67例气管切开病人留置胃管鼻饲并发症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喉切除是喉癌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由于手术后14~21 d内不能经口进食,需通过留置胃管鼻饲供给营养.胃管的长时间留置会发生一系列并发症,故对喉癌术后患者的饮食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209例肝硬化病人并发症与饮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顾性临床调查分析,结果本组209例患者中常见并发症有消化道出血、腹腔感染、肝性脑病.特别是食管静脉曲张,极易造成消化道出血,本组病人因饮食不当引起的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的43%,因此,合理的饮食是肝硬化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饮食中根据病情不同程度适当调整,并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卫生知识宣教,使病人了解饮食不节和调摄不当的危害,从而避免因饮食不当而引起病情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病患者鼻饲的护理体会辽河油田第一职工医院(124010)郑秀琴,李丽华,董媛1.鼻饲时间:一般脑出血患者多在发病48小时后开始鼻饲,脑血栓患者多在24小时开始,但可视患者病情不同做适当调整。因为脑血管病早期,患者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常出现呕吐...  相似文献   

12.
重症颅脑损伤后出现能耗增高,机体处于负氮平衡,患者神志不清,不能经口进食,早期鼻饲喂养不仅能减少机体能量和蛋白消耗,还对减轻继发性损伤,降低死亡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十分有利[1、2].但是早期鼻饲喂养易发生消化道、代谢性及机械性并发症.本文通过对42例重型颅脑损伤早期鼻饲喂养患者的观察,探讨相关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鼻饲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起华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2):1327-1328
通过对36例鼻饲患者的观察护理,了解鼻饲并发症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护理,以减少因鼻饲操作不当给患者带来的危险,减轻病人痛苦,增强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提高对鼻饲患者观察和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病与消化道并发症护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脑血管病患者由于脑血循环障碍,常损害植物中枢,导致消化道功能障碍.如呕吐、上消化道出血、腹胀、便秘、腹泻等。这些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病人死亡。早期处理对病人康复有重要意义。1呕吐急性脑血管病引起呕吐的病因有:颅内压力增高,引起脑组织缺氧,供血不足,特别是延髓呕吐中枢缺血更易导致呕吐;由于出血穿透第四脑室或血肿压迫第四脑室.直接刺激呕吐中枢并可刺激前庭神经及迷走神经而出现呕吐;脑血管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也可引起呕吐。据文献报道,小脑出血呕吐者占92%,大脑半球出血占6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孕妇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与妊娠并发症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唐氏综合筛查病例1 348例,检测孕妇血清妊娠相关蛋白PAPP-A水平,持续追踪观察至妊娠结束。将未发生并发症、胎儿出生后正常的1 210例作为对照组,与其余妊娠并发症组孕妇138例进行对比,观察两组孕妇PAPP-A水平间的差异。结果:妊娠并发症患者检测PAPP-A水平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PAPP-A5 th的孕妇妊娠并发症的出现几率显著大于PAPP-A5 th的孕妇(P0.05)。结论:早期孕妇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含量与妊娠并发症间有显著关系,将其应用于临床对妊娠并发症的诊断和预防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病的主要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血管病即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在美国据统计大约每年有2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在我国虽然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但据初步统计,脑血管病死亡率比较高。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通过有效治疗和良好的护理,脑血管病死亡率明显下降,但致残率仍很高。据我国急性脑卒中后5—10年随访资料,约有24%的病人通过治疗基本康复,生活、学习、工作均能自理;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脑血管病与饮食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脑血管病与饮食的预见性护理长春市中心医院(130051)岳秀兰白翠莲罗红梅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性病之一,是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总称。脑血管病根据病理演变过程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是脑血管破裂,后者...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破伤风鼻饲饮食插管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破伤风鼻饲饮食插管体会夏淳和对患破伤风的新生儿采取鼻饲法喂养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手段之一。但由于任何刺激均可引起患儿痉挛发作,特别是喉肌痉挛,使插管有一定的难度。为此,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以下方法对患破伤风的新生儿进行插管,效果满意,现将此法介绍如...  相似文献   

20.
鼻饲法是将食物、营养素、水分和药物等经鼻胃管注入胃内的方法.适用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而传统的鼻饲饮食不能满足患者特别是需要长期鼻饲患者的营养需要,为此,我科利用多功能搅拌机自制鼻饲饮食,营养全面丰富,制作简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