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生存者功能恢复较差的强预测因子.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可信区间分析对预防脑卒中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及区别老年期认知功能障碍有实用意义.目的:探讨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设计:3个月随访的单因素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对象:选择1999-05-08/2000-12-31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34例,男218例,女216例,年龄55~85(70.3±9.5)岁,均为新发脑卒中48 h内入院,并自愿参加此项目.方法:入院时收集患者的人文资料和临床资料.发病后7~10 d和出院后3个月应用简易智能量表(由20题组成,共30项.分为5个方面: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及回忆、语言.每项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或答不知道评0分,量表总分范围为0~30分)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障碍测试.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为脑卒中后3个月简易智能量表分值低于划界值(文盲17分,≤6年受教育水平20分,≥7年受教育水平24分).主要观察指标:①出院后3个月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②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简易智能量表评分的单因素分析.结果:43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出院后3个月434例脑梗死患者中161例被诊断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7.1%(161/434),认知功能正常273例,为62.9%(273/434).②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组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73.0±7.0)岁,(64.5±6.6)岁,t=2.626,P<0.01].≤6年文化程度者比例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45.3%,22.7%,OR=2.823,95%可信区间为1.855~4.297].简易智能量表评分明显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16.3±8.7)分,(23.4±4.2)分,t=3.352,P<0.001].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脑梗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年龄明显偏高,接受教育水平明显偏低,提示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与患者的年龄、受教育水平等变量因素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背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生存者功能恢复较差的强预测因子。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可信区间分析对预防脑卒中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及区别老年期认知功能障碍有实用意义。目的:探讨新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设计:3个月随访的单因素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对象:选择1999-05-08/2000-12-31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34例,男218例,女216例,年龄55~85(70.3±9.5)岁,均为新发脑卒中48h内入院,并自愿参加此项目。方法:入院时收集患者的人文资料和临床资料。发病后7~10d和出院后3个月应用简易智能量表(由20题组成,共30项。分为5个方面: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及回忆、语言。每项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或答不知道评0分,量表总分范围为0~30分)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障碍测试。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为脑卒中后3个月简易智能量表分值低于划界值(文盲17分,≤6年受教育水平20分,≥7年受教育水平24分)。主要观察指标:①出院后3个月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②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简易智能量表评分的单因素分析。结果:43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出院后3个月434例脑梗死患者中161例被诊断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7.1%(161/434),认知功能正常273例,为62.9%(273/434)。②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组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犤(73.0±7.0)岁,(64.5±6.6)岁,t=2.626,P<0.01犦。≤6年文化程度者比例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犤45.3%,22.7%,OR=2.823,95%可信区间为1.855~4.297犦。简易智能量表评分明显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犤(16.3±8.7)分,(23.4±4.2)分,t=3.352,P<0.001犦。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脑梗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年龄明显偏高,接受教育水平明显偏低,提示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与患者的年龄、受教育水平等变量因素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了52例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dysfunction,PSCD)患者的各类护理需求,并与无PSCD患者比较,试图探讨前者上述需求一般规律性,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石军年  万毅新  王晓平  王虹  林婉萍 《临床荟萃》2012,27(17):1506-1507
近年,肺癌已代替肝癌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2.7%。且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在继续迅速上升。根据卫生部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2000~2005年,中国肺癌的发病人数估计增加12万人,其中男性肺癌患者从年的万人增加到年的万人,同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首次发病的脑血管病患者和其他疾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是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脑血管病患者和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男70例,女60例,平均年龄(63.83±14.09)岁。于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抽血,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IgG抗体(helicobacterpylori,Hp)。结果脑血管病患者的Hp抗体阳性率为71%,其他疾病患者的阳性率为41%,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χ2=9.482,P=0.002),危险度为3.469。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背景:有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功能的改善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认知状态好者其运动功能恢复好,早期认知功能的评定可预测运动功能的预后,对患者各项综合能力,社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均十分有益。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偏瘫和失语的关系,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设计:对比观察。 单位:泰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和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对象:选择2002-01/2005-05泰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和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4~78岁。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急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均经脑CT或MRI证实;且均对评估和检测项目知情同意。其中偏瘫患者44例,男30例,女14例,年龄34~78岁。失语症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4~78岁。非失语症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38~70岁。 方法:①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检查法评定是否失语。以失语商〈93.8为失语,〉93.8为非失语。②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运动功能。上下肢合计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越好。③采用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成套测验法评定认知功能。内容分为定向力、知觉能力、视运动组织能力、思维运作能力4大项检查,共22个分测验。分数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功能评定时间均为发病后半个月。样本组间均数行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瘫Fugl-Meyer积分与认知功能评分结果相关性处理采用多元相关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①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偏瘫的相关性。②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失语的关系。 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偏瘫的相关性:44例偏瘫患者认知功能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成套测验法检查内容中的定向力、知觉能力、视运动组织能力积分和认知功能总积分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534,0.598,0.500,0.548,P〈0.01),而思维运作能力评分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积分无明显相关性(r=0.310,P〉0.05)。②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与失语的关系:失语症患者认知功能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成套测验法中的定向力、知觉能力、视运动组织能力、思维运作和认知功能总积分分别为(4.60&;#177;2.37),(15.10&;#177;6.02),(14.00&;#177;6.93),(12.33&;#177;6.77),(1.83&;#177;1.09)分,明显低于非失语症患者[(7.30&;#177;1.08),(23.20&;#177;1.11),(24.25&;#177;4.08),(24.20&;#177;5.43),(3.50&;#177;0.76),t=5.44~7.197,P〈0.05]。 结论:认知功能障碍较重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程度较重;合并失语症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介入颈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和内科药物治疗双侧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效果,观察干预后再发脑卒中的中短期随访结果。方法21例双侧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A组8例患者接受颈动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B组13例患者接受内科药物治疗;1年半后分别随访临床和超声波检查。结果A组8例手术患者支架放置成功,术前颈动脉狭窄程度为70%~98%,术后狭窄程度小于10%,除1例偶发1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外,其他患者未出现脑血管病发作;B组9例(9/13)患者再次发生脑卒中(其中4例患者出现TIA发作,2例死亡),另4例(4/13)患者病情无变化,超声波检查发现7例(7/11)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动脉粥样斑块增多增大,管腔进一步狭窄。结论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中短期疗效优于内科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宋景贵  籍玉红  吉淑敏 《临床荟萃》2007,22(21):1551-1552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并发症,它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增加脑卒中的病死率[1]。有学者[2]认为认知障碍与PSD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PSD症状的改善,认知功能也随之改善。但在大多数研究中,认知功能评定仅仅采用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对慢性病的影响已经凸现出来,其危害还会继续加大。探讨二级预防措施对预防首次发作脑血管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2003,泰山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对174例首次发生脑血管痉挛患者进行了随访研究。按照第五版内科学教科书制定的脑血管痉挛的诊断标准确诊患者。患有器质性疾病、重要并发症及年龄&;gt;60岁或&;lt;50岁的患者不纳入研究。把确诊患者以抽签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的复发率进行随访观察,用r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相对危险度分析。结果:两组复发率结果分析,r=47.4,P&;lt;0.01,RR=0.144,RRR=86%。实验组的预防性措施与对照组的常规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44,RR的95%CI为0.06~0.25,具有明显的预防复发的作用。RRR即相对危险度减少86%。结论:二级预防措施对预防首次发作脑血管痉挛患者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静息状态下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丘脑功能连接在1年的纵向研究中的变化。方法在基线和平均13.0±2.2个月的随访中,对13例MCI患者进行静息状态下功能磁共振扫描,比较前后丘脑功能连接的差异,并分析神经心理评估结果与丘脑功能连接强度变化的关系。结果与基线时相比,MCI患者左侧下顶叶皮层、壳核及右侧小脑后叶与丘脑的功能连接减弱,然而这种改变与认知评估成绩的变化间未发现显著的相关。结论随时间进展,MCI患者丘脑与多个涉及高级认知功能脑区间的静息状态功能连接出现减弱,这一结果为研究MCI患者向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的脑功能病理生理改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240例脑梗死家系调查,探讨脑血管病与遗传的关系。方法选择1999-05/2002-05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40例脑梗死患者。男142例,女98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7岁。选择200例同期入院的非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男114例,女86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6.9岁。对每例患者进行家系情况调查,统计一、二级亲属总人数,包括每例患者的一、二级亲属(一级亲属指父母、同胞兄妹、子女;二级亲属指祖父母、表兄妹、堂兄妹)有无脑血管病史,凡有偏瘫、失语、偏盲、偏身感觉障碍等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且持续1周以上或发病急骤伴意识障碍者,均作为患者予以登记,分别计算出一、二级亲属脑血管病患病率。结果参加调查44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脑梗死组一级亲属4820人,患病率8.4%,二级亲属2700人,患病率3.4%。一级亲属患病率显著高于二级亲属(P<0.01)。对照组一级亲属4341人,患病率1.3%,二级亲属2654人,患病率1.5%。一、二级亲属间患病率基本一致(P>0.05)。脑梗死组一、二级亲属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血管病患者血缘关系愈近,患病风险愈高,在脑血管病发病过程中遗传因素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WHO的国际疾病分类和中国通用的脑血管疾病分类以及国外常用的TOAST分类法都是基于病理生理的分类方法,北京等地区尚未见到有关人脑梗死影像学分型的报道。 目的:回顾分析北京市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显示的亚型分布情况,使北京市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得到更准确的病因学和个体化治疗。 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性病例分析。 单位: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 对象:实验于2004-01/12在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朝阳医院、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和北京积水潭医院完成。选取因缺血性卒中在各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602例,男352例,女250例;平均年龄(65.6&;#177;10.2)岁。 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市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上述4个区5家医院2004年接诊的6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内容包括病史特征、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结果和症状相对应的最大梗死面积,将患者进行脑卒中分型。大梗死:超过1个脑叶,5.0cm以上;中梗死:〈1个脑叶,3.1~5.0cm;小梗死:1.6~3.0cm;腔隙梗死:〈1.5cm。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MRI分型构成比。 结果:60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全部纳入结果分析。北京市5家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腔隙性梗死者为280例,其亚型构成为46.5%;小梗死者229例,亚型构成为38.1%;中梗死者为57例,亚型构成为9.4%;大梗死者为36例,亚型构成为6%。腔隙性梗死与其余各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 结论:北京市急性脑梗死的分布以腔隙性梗死为多发,提示小动脉病变是北京市缺血性卒中的最主要病理改变,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分型、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3.
卒中后癫痫发作11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我院1994-01~2003-01卒中后癫痫116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98例,女18例,年龄36~60岁30例,60~86岁86例,平均66.8岁.脑梗塞44例,脑出血5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血管畸形搭桥术后再灌注综合征3例,动静脉畸形和动脉瘤术后3例.本组均经过详细的询问病史,专科医师检查以及脑电图、CT等检查,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1].  相似文献   

14.
对我们所遇低血糖症误诊脑卒中发作8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48~81岁.本组中患Ⅱ型糖尿病5例,病史1~18 a;患高血压病5例,冠心病3例,既往有脑梗死病史5例;脑出血史1例,发病前服用消渴丸1例,达美康2例,优降糖加二甲双胍2例,存在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呛咳者2例使用胰岛素,发病前合并发热、感染1例,患有肺癌1例.2例经入院后检查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不良,1例有肾糖阔减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对慢性病的影响已经凸现出来,其危害还会继续加大。探讨二级预防措施对预防首次发作脑血管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2003,泰山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室对174例首次发生脑血管痉挛患者进行了随访研究。按照第五版内科学教科书制定的脑血管痉挛的诊断标准确诊患者。患有器质性疾病、重要并发症及年龄>60岁或<50岁的患者不纳入研究。把确诊患者以抽签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的复发率进行随访观察,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相对危险度分析。结果:两组复发率结果分析,χ2=47.4,P<0.01,RR=0.144,RRR=86%。实验组的预防性措施与对照组的常规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44,RR的95%CI为0.06~0.25,具有明显的预防复发的作用。RRR即相对危险度减少86%。结论:二级预防措施对预防首次发作脑血管痉挛患者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背量脑卒中后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在整个综合治疗过程中将会妨碍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恢复,成为康复治疗中的一大难点.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对ADL能力改善之间的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非随机对照研究.单位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对象对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患者40例在发病3 d内进行简明智能状态检查表进行评定,根据得分情况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0例(异常组),男11例,女9例.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0例(正常组),男13例,女7例.方法两组患者治疗前进行初次功能评定后根据制定的综合治疗计划,贯穿实际,进行姿势摆放,每日定时被动逐步到主动运动等康复训练,配合针灸、高压氧、低频循环仪等综合治疗,定期评估并及时修改治疗计划.在治疗后2周、3个月、6个月对ADL能力的改变进行比较.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能力恢复情况.②疗效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ADL能力恢复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正常组总有效率80%,异常组总有效率1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老年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ADL能力的全面恢复,早期对脑卒中所引起的认知障碍进行评定,从而作出判断,并给予及时的认知康复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急性认知障碍为突出表现的脑梗死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以急性认知障碍为突出表现的脑梗死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4岁。因突发认知障碍伴大小便失禁3 d入院。患者3d前突然出现记忆力、计算力减退,睡眠增多,随地大小便,伴语言表达欠流利、左侧肢体无力较前略有加重。发病后无发热、头痛、头晕、抽搐等症状。0.5 a前因左侧轻度偏瘫伴语言表达不清诊为腔隙性脑梗死,当时无高级神经功能障碍,经治疗后语言表达恢复正常。既往有高血压病史7 a,平日吸烟30 a。查体:远近记忆力显著减退,定向力、计算力、理解力差,MM SE评分8分。双眼运动无受限,双瞳孔等大,光反应灵敏,视力减退以右侧明显,右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D)和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ADL能力在训练后的恢复情况,比较两者的康复效益。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分为VD组(n=30例)和VCIND组(n=3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认知训练、运动功能及ADL训练。在训练前后用神经行为认知状况评估量表(NCSE)、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Barthel指数(BI)进行相应的评价,采用ADL能力的改善值与住院天数比值进行康复效益评定。结果:VCIND组训练前在注意力、计算力、结构组织能力、记忆力评分低于正常值,VD组认知功能的各项评分均低于正常值,训练后与训练前比较,VCIND组定向力、注意力、语言理解、结构组织、记忆、判断力等项目分值的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VD组定向力分值的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VD组和VCIND组训练前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训练后上述分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VCNID组运动功能的改善及认知可能的改善比VD组明显,VCIND组的康复效益值比VD组高。结论:VCIND组的康复训练比VD组疗效好,康复效益高。  相似文献   

19.
初丛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322-3322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以家庭随诊方式对脑卒中患者远期效果的观察。方法将150例脑卒中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51例。按常规健康教育为对照组,按系统健康教育为实验组,并以家庭随访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在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功能锻炼依从性、护证满意度等方面差异明显。结论通过系统健康教育以家庭随访方式可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所需。选择合适的时间不断强化巩固患者的健康意识,帮助脑卒中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弥补了患者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缺陷,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对132例脑卒中致癫痫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及脑电图资料和治疗方法。脑卒中后癫痫发病率为8.5%,早期发作为68.5%,部分性发作为63.6%,脑叶病变为77.3%,常规抗癫痫治疗有效。脑卒中致癫痫发病率较高,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为主,早期发作多见,常规抗癫痫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