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观察消痰通腑颗粒对急性重症应激性胃肠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急性重症应激性胃肠反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同时接受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消痰通腑颗粒,疗程为7 d。两组均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应用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表进行测评,进行胃动素及胃泌素检测,并观察干预后首次排便时间。结果两组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均明显升高;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消痰通腑颗粒可有效改善急性重症应激性胃肠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腑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胃肠激素干预作用。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周期为28天。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机械通气),试验组加用通腑平喘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天、治疗7天及脱机时的氧合指数(PaO2/FiO2)和肺顺应性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5天及脱机时血浆胃泌素和胃动素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3天后,肺顺应性较对照组迅速改善(P〈0.05),氧合指数在治疗7天时较对照组也显著改善(P〈0.01);试验组胃泌素水平在治疗5天时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胃动素水平则在5天以后显著升高(P〈0.01)。结论:胃泌素和胃动素在调节机体胃肠动力方面存在关联;通腑法能有效调整COPD呼吸衰竭患者胃动素及胃泌素的异常,从而利于呼吸力学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谢晶日教授运用通腑法辨治消化系统疾病的验案进行整理。谢晶日教授认为腑气通畅是人体各脏腑功能正常运行和保持平衡的重要条件,通畅腑气使肝气舒畅、肺气宣发、脾气升发、胃气和降,起调理气机作用。通腑法不仅用于食滞、瘀血、气滞、湿热、痰饮等有形之邪,还用于气机不畅、升降失调、气逆气陷等无形之邪所致功能失衡性疾病。通腑法病位不仅限于下焦,还用于上、中焦;不仅限于肠腑疾病,还用于食管、脾胃、肝胆疾病。吐酸是以浊气上泛郁滞于食管,痞满是以脾胃气机阻滞于中焦,痢疾是以气血邪毒壅滞于肠道为病理特点,以下三案都有“郁滞、阻滞、壅滞、凝滞、涩滞”的腑气堵塞不通特征,故通畅腑气,调畅气机为必行治法。文章摘录谢晶日教授诊疗验案三则,以示谢晶日教授运用通腑法的临床思维、用药特色及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通腑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运用作了综述,着重介绍了清肺通腑法、化痰通腑法、化瘀通腑法、益肺通腑法、健脾通腑法并对相关通腑法的作用机理作了综述,提出了准确运用该法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乙肝合剂治疗乙型肝炎胃肠道反应300例湘潭市中西医结合医院(411104)石国良主题词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胃肠疾病/中医药疗法,@乙肝合剂/治疗应用笔者在83244部队医院进修期间,用乙肝合剂为主治疗乙型肝炎食纳不佳、恶心、腹胀、腹隐痛等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6.
吴红玲 《国医论坛》2012,27(3):17-18
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泻热通腑、涤痰通腑、润下通腑和益气通腑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张洪波 《新中医》1996,28(5):3-4,7
蔡妙珊治疗胃肠疾病的经验介绍张洪波主题词胃肠疾病/中医药疗法,@蔡妙珊省名中医蔡妙珊主任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届毕业生,学贯中西,学验俱丰,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兹将其治胃肠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1升旺得宜,刚柔相济脾胃居中,通...  相似文献   

8.
缪锦 《福建中医药》2005,36(1):12-13
2000年5月至2003年5月笔者采用自拟的健脾通腑汤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并与吗丁啉对照组作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崔学教教授治疗急腹症、泌尿系疾病、男性病等常应用通法。临床治疗时根据瘀滞不通的不同病因病机,采用不同的治法。如通腑泻热,防治术后肠粘连;通淋排石,治疗泌尿系结石;通络化瘀,治疗前列腺疾病。  相似文献   

10.
肥胖病的病理改变是气血失调,而卫气失常是致病的重要因素,然三焦元气不足致肥亦不容忽视,但归根结底与脾胃功能失常有关。辨证分为胃肠腑热、脾胃气虚、真元不足三型,主要治法有清泻胃肠腑热法、通调腑气促进水液代谢法、平调气血阴阳法和通解卫气滞结法等。  相似文献   

11.
安潇  江永泉 《国医论坛》2000,15(5):22-23
温病气分发热的病机是阳热郁结,气滞、血瘀、火毒等交互为患,邪无出路。根据“胃肠以通为用”理论,明确通腑法为气分发热的主要治法。其作用有解用结、通畅气机、攻逐瘀血、存阴保津等,具体把通腑法分为宣肺通腑、活血通腑、解毒通腑、扶正通腑4法。  相似文献   

12.
益气通腑法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益气通腑汤促进术后胃肠道动力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益气通腑组27例予益气通腑汤治疗,西沙比利治疗组25例予西沙比利治疗,空白组20例不施促胃肠动力类药物.结果:在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方面,益气通腑组均短于空白对照组(P<0.01),与西沙比利组比较则疗效相当(P>0.05);而在术后白细胞总数下降率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率方面,益气通腑组优于西沙比利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通腑汤对腹部手术未行胃肠道吻合患者术后胃肠动力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肥胖病针刺辨治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嘉 《江苏中医》1998,19(2):34-36
肥胖的病理改变是气血失调,而卫气失常是致病的重要因素,然三焦元气不足至肥亦不容忽视,但归根结底与脾功能失常有关。辨证分为胃肠腑热、脾胃气虚、真元不足三型,主要治法有清泻胃肠腑热法、通调腑气促进水液代谢法、平调气血阴阳法和通解卫气滞结法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腑汤对腹部术后大鼠血浆胃动素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编号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通腑汤组、多潘立酮组,10只/组。结肠吻合模型复制,术前禁食禁水12h,20%氨基甲酸乙酯按0.5mL/kg行腹腔注射麻醉。仰卧位固定,常规备皮、消毒、铺无菌巾,于下腹部正中逐层入腹,切口长约2cm,寻找到大鼠盲肠远端2cm处结肠,切断后行原位缝合(一层缝合法),使用连续缝合法缝合腹膜及肌层,再间断缝合法缝合大鼠皮肤。空白对照组:温水4.5mL/kg灌胃;其他三组手术当天禁食禁水,术后第1、2天流质饮食。模型组:温水4.5mL/kg灌胃。通腑汤组:通腑汤0.72g/mL,4.5mL/kg,灌胃。多潘立酮组:多潘立酮悬浊液0.2mg/mL,4.5mL/奴1次/d,连续灌胃3d。观测大鼠血浆胃动素变化。[结果]血浆胃动素各干预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模型圣且(P〈0.01)。[结论]通腑汤能提高腹部术后大鼠血浆胃动素含量,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通腑除满法"针刺配合小承气汤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胃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取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本院诊治的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9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小承气汤治疗,研究组行"通腑除满法"针刺联合小承气汤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相关指标、胃肠动力学指标[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T)]、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正常进食时间、胃肠动力恢复时间、拔除胃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胃肠减压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GAS、MTL水平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SST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通腑除满法"针刺联合小承气汤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可改善胃肠动力学指标,加快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提高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肺与大肠相表里,近年来通腑法在肺系疾病的运用中较为常见,而且疗效显著。凡肺系疾病见腑气不通之象,均可在辨证治疗的方药中加入通腑之剂,使腑气通畅,则肺脏失常之气机得以调顺,从而有利于肺系疾病的向愈。  相似文献   

17.
邱晓兰 《四川中医》2001,19(12):19-20
笔者认为:胆系疾病亦要重视虚证的辨治。运用“标本同治”的原则,采用“扶正通腑法”,即健脾和胃、理气通腑、柔肝养阴、增液通腑,益气活轿、润下通腑,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胃肠消化系统疾病属中医“脾胃病”范畴。脾胃同属中焦,一脏一腑互为表里,胃主受纳、主降浊,脾主运化、主升清,脾胃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输送营养精微物质以滋养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故脾胃为“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19.
通腑法是运用药物荡涤胃肠,通泻大便,引邪外出,推陈致新,以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异病用通腑法为中医学整体辨治独特之处.笔者临证运用通腑法治疗急症,常获良效.现叙及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中医》2015,(9):1224-1225
目的:探讨许建中教授应用通腑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许建中教授应用通腑法治疗本病的遣方用药作分类整理。结论:许建中教授临证治疗的根本思想在于调腑助脏,以复肺之宣降,兼利治节。具体方法有"调畅气机,通畅脏腑"、"以润代下"、"益气通腑,攻补兼施"而非一味猛攻峻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