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穴位注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标志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干扰素、乙肝疫苗、胸腺肽,于肝俞、脾俞、血海、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83例。与上述三种药物肌肉注射治疗82例相比较,其HBsAg、HBeAg、HBDNA阴转率,及抗-HBs、抗HBe阳转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O.05)。  相似文献   

2.
金义生  李其明 《江苏中医》1998,19(10):20-22
本文观察复方肝必治治疗慢活肝(血瘀症)132例,平均治疗60.22±10.62天,结果总有效率为88.6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75%(p〈0.05)。在降ALT、提高血浆白蛋白、降低球蛋白、调节白/球蛋白比值方面,观察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两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复方肝必治在抑制HBV复制,促进抗-HBe阳转率方面优于  相似文献   

3.
活血祛风法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长法  张胜林 《中医杂志》1993,34(9):547-548
用活血祛风法治疗反复发作的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70例,总有效为95.7%,对照组65例健脾清热利湿法治疗,总有效率为78。5%(P<0.05).治疗组抗LSP,LMA,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阴转率,HBeAg,抗HBcIgM,HBV-DNA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均优于对照组(P<0.001)。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有爱 《新中医》1997,29(2):43-44
运用中西结合治疗慢性惭型肝炎42例与药治疗42例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为42.8%,抗-HBe阴转率为38.2%,抗-HBe阳转率为21.4%,对照组分别为21.4%、19.0%、9.5%;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且临床症状的改善、肝功能的好转与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以上观察,中西结合治疗不但临床症状,肝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病原学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5.
舒肝消积丸具有舒肝补脾,理气化瘀,清热利湿,扶正益气之功。本品治疗乙型肝炎303例,结果临床治愈率为30.03%,显效36.63%,好转26.07%,无效7.26%。总有效率达92.74%。对HBsAg阴转率为15.54%;HBeAg阴转率为45.42%,抗HBe转阳率为42.37%。按中医分型,对肝郁脾虚型和气滞血瘀型疗效较好,而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型次之。  相似文献   

6.
益气扶正对乙肝患者血清HBV-M阴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小玉  余光开  王邛崃  万东 《中草药》1999,30(11):846-847
研究了用益气健脾,滋补肝肾的补益中药复方,从调动机体自身的抗病毒能力入手,对乙肝患者血清HB-M作用的影响。临床观察治疗组40例,HBV-M阴转率分别为HBsAg42.5%,HBeAg81.3,抗-HBe46.7%,抗-HBe46.7%抗-HBc25.6%,ALT复常率86.8%;肝大回缩率63.3%;症状改善显效率87.5%。  相似文献   

7.
冬虫夏草多糖脂质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冬虫夏草多糖脂质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86例,并设利肝隆冲剂治疗70例为对照组,结果:HBsAg阴转率治疗组11.63%,对照组1.43%;HBeAg阴转率治疗组51.61%,对照组15.22%;HBV-DNA阴转率治疗组40.91%,对照组16.22%;血清白蛋白和γ-球蛋白的复常率,治疗组分别为76.67%和76.47%,对照组为30.77%和21.43%;总有效率治疗组为43.02%,对照组为10.00%。提示冬虫夏草多糖脂质体有明显改善肝脏功能、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钟涌涛  张林林 《新中医》1998,30(1):43-44
观察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慢乙肝组)经用纯中药治疗后,60例HBcAg有转,HBeAb阳转,肝功能恢复正常。同期收治的另外100例HBsAg携带病人,仪25例HBeAg阴转,HBeAb阳转。结果提示治疗前转氨酶水平的高低是能否取得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辨证治疗慢乙肝106例HBeAg转阴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友 《北京中医》1996,(2):17-18
本文对106例慢乙肝HBeAg转阴疗效进行了分析。本组辨证分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三个证型,分别治疗3个月~1年,HBeAg阴转率为51.2%,一年内的HBeAg复转阳率为11.3%。远期疗效较好,表明辨证论治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复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附156例对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培郁 《广西中医药》1995,18(4):1-2,26
用自拟复肝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结果显效20例,好转37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71.3%,HBsAg阴转20例,阴转率25.0%,HBeAg阴转44例,阴转率55%,HBV-DNA阴转20/35例,阴转率57.1%;ALT复常22/28例,复常率为78.6%;同期与益肛灵片组76例作对照,对照组总有效率3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乙肝血清病毒标志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治疗乙型肝炎56例,并设西药治疗30例作对照,观察乙型肝炎血清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V-DNA)的阴转率。结果:治疗组HBsAg、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1%、53.6%、25.0%,对照组分别为0、33.3%、16.7%。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治疗组患者CD4+、CD8+阳性细胞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复方肝必治治疗慢活肝(血瘀症)132例,平均治疗60.22±10.62天,结果总有效率为88.6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75%(p<0.05)。在降ALT、提高血浆白蛋白、降低球蛋白、调节白/球蛋白比值方面,观察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两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复方肝必治在抑制HBV复制,促进抗─HBe阳转率方面优于对照组。从免疫功能测定来看,治疗后观察组的E-RFC均值升高,IgG均值降低,并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复方肝必治对患者紊乱的免疫功能有一定调节作用。平均治疗日数观察组都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在用药期也未发生任何副作用和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3.
扶正祛邪法辨证治疗乙型肝炎150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马克明 《新中医》1996,28(9):46-47
根据乙型肝炎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特点,用扶正祛邪法辨证治疗150例乙型肝炎,结果HBsAg,HBeAg阴转57例,占38%,HBsAg滴度下降,HBeAg阴转,抗HBe阳性,肝功恢复正常或改善84例,占58%,无效9例,占6%,总有效率94%。  相似文献   

14.
观察复方肝必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球蛋白血症110例,平均治疗4136±9.28天,结果显效率5364%、总有效率9091%,均明显优于肝炎灵对照组(P<0.01);在降低血清球蛋白和调节白、球蛋白比值方面,观察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提示复方肝必治在抑制HBV复制、促进抗—HBe阳转方面,优于对照组;从免疫功能测定来看,治疗后观察组的E—RFC均值升高,IgG均值降低,并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对患者紊乱的免疫功能有一定调节作用;在Bili—T、ALT恢复正常时间和平均治疗时间方面,观察组亦较对照组为优(P<0.01)。因此认为复方肝必治对慢性乙型肝炎高球蛋白血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41例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随机分为二组,一组(简称治疗组)(21例)口服活血化瘀中药,同时静脉滴注强力宁注射液80~100ml/天,疗程3个月;另一组(简称对照组)(20例)为常规用一般护肝药,疗程3个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降GPT有效率为86%,对照组为74% ;中西医结合组HBeAg阴转率为55%,抗HBe阳转率为37.5%,对照组分别为16.6%、8.3%(P<0.05)。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CAH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黄子夏  金文君 《新中医》1995,27(8):48-48
用健脾养肝清热利温法治疗乙肝炎病毒感染40例,其中HBsAg阳性39例,HBeAg阳性31例,治疗结果:HBsAg转阴3例,HBsAg滴度下降25例,HBsAg近期转阴率7.7%,HBeAg转阴18例,滴度下降10例,HBeAg近期转阴率58.17%。  相似文献   

17.
通过手法针刺、电针疗法、药物疗法三种不同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9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电针可明显调整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促进HBsAg、HBeAg、抗-HBc和HBcAg的阴转,提高抗-HBe的阳转率,其作用电针疗法优于手法针刺,而手法针刺组、电针组均优于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18.
二仙转阴汤治疗HBV携带者8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环 《新中医》1996,28(2):51-51
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健脾为治法组成二仙转阴汤,并以市售“准字号”复方树舌片作对照治疗HBV携带共162例,结果HBsAg阴转率治疗组为34%、对照组为17%,HBeAg阴转率治疗组为71%、对照组为49%、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差异,提示本方法疗效优于对照组,有较好的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复方黄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复方黄芪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87例和慢性活动性肝炎29例,临床显效率分别为69.0%和55.2%,总有效率分别为90.8%和89.7%,血清HBeAg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27.7%和28.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鸭乙型肝炎模型8只,血清DHBV-DNA阴转3只,DHBV-DNA平均水平后比治前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笔者用复肝康冲剂治疗15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并以5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为对照。结果表明,复肝康对改善慢性肝炎患者之力、纳差、恶心、厌油、腹胀、肝巨痛等常见症状和黄疸、肝脾肿大体征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肝功能的恢复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方面,HBeAg阴转率和抗HBe阳转率分别为35.7%、82.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P<0.05)。其近期治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4.7%、62.0%、96.7%,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经临床观察无毒副作用,是目前治疗慢性肝炎的一种较好的中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