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晓  王雁 《中成药》1996,18(3):25-27
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30例临床疗效观察北京佑安医院(100054)陈晓,王雁,朱仁平我院应用江苏常熟制药厂生产的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黄疸型30例,其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全部病例系1993年2月-6月间住院病人,诊...  相似文献   

2.
涂荫国  谢厌 《中成药》1996,18(3):30-31
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52例临床疗效小结空军广州医院(510005)涂荫国,谢厌,黄振国,王宝奎,覃贵伦,李灼亮1993年3月至今,我院应用江苏常熟制药厂生产的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取得较好疗效。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本组52例,均为住院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分析苦黄注射液不同剂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0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苦黄注射液高剂量组(高剂量组)、苦黄注射液低剂量组(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连续8周。高剂量组于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黄注射液60 m L,每日1次,连续8周。低剂量组于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黄注射液30 m L,每日1次,连续8周。观察分析苦黄注射液高、低剂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苦黄注射液高、低剂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均可明显改善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降低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且高剂量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低剂量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苦黄注射液高剂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并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娄国强  蒋兰英 《中成药》1996,18(3):29-30
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310014)娄国强,蒋兰英,沈愈,吴惟一我院于1993年6月起采用江苏常熟制药厂生产的苦黄注射液治疗-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病例与方法1研究对象病...  相似文献   

5.
周幼雯  季青  储峰 《中草药》1996,27(3):191-191
苦黄注射液是治疗黄疽型病毒性肝炎的国家级新药、我院于1993-03~05应用江苏常熟制药厂生产的苦黄注射液治疗32例黄胆型病毒性肝炎,取得满意疗效。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自1993-03~05住院患者。根据1990-05上海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讨论修订诊断标准确诊的急性  相似文献   

6.
评价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作用贾杰,邱平(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口570011)苦黄注射液是我国首创治疗病毒性肝炎供静脉滴注的纯中药制剂。它的临床应用标志中药在治疗肝炎方面进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苦黄注射液由苦参、大黄等中药组方,其源取自我国古代著名医...  相似文献   

7.
林厚基  包树德 《中成药》1996,18(3):26-27
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Ⅲ期临床验证南京市传染病医院(210003)林厚基,包树德,张永涛,严翔声我院于1993年7月~1994年4月,应用江苏省常熟制药厂生产的苦黄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AIH)40例及慢性活动性肝炎(CAH)20例,同时...  相似文献   

8.
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世荣  吴超 《中成药》1996,18(3):21-22
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南京鼓楼医院(210008)侯世荣,吴超,孙静,周文三编者按苦黄注射液系江苏省常熟制药厂与江苏省人民医院联合开发成功的二类新药。用于因湿热蕴毒而引起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经江苏、浙江、广东、北京、上海、海南等省、市...  相似文献   

9.
赵君  廖星  赵晖  杨静  邹雯  王乐  支英杰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20):4007-4026
系统评价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全面检索国内外8大电子数据库及Clinical Trials,收集关于苦黄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评价标准,2人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对最终纳入的文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或仅做描述性分析。共计纳入32篇文献,涉及3 188例患者,男性1 951例(61.2%),女性859例(26.9%),未知男女比例378例(11.9%),所纳入的临床研究总体质量偏低。由于研究疾病复杂,干预措施不尽相同,大部分研究按疾病分类进行描述性分析: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黄疸型肝炎试验组在退黄、肝功能复常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在少数Meta分析中,对于黄疸性病毒性肝炎,在苦黄注射液+综合治疗组对比综合治疗组中,前者总有效率高于后者(RR=1.35,95%CI=[1.10,1.66],P=0.61)。另外,当苦黄注射液滴速过快时会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及皮疹等不良反应,减慢滴速可缓解。根据现有证据,苦黄注射液对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大部分研究未对病毒性肝炎进行病原学、临床表现分类以及干预措施多样性,导致临床异质性较大,各研究间的可比性较差,加之研究质量普遍偏低,影响结果的准确性,需更多设计严紧、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增加证据强度。  相似文献   

10.
曾昕 《亚太传统医药》2013,(12):174-175
目的:研究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1.76%,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八宝丹胶囊与苦黄注射液治疗急、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服用八宝丹胶囊0.6 g,3次/d;对照组服用苦黄注射液30 m l,3次/d;疗程4~6周。每周检查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少。结论八宝丹胶囊有良好的退黄、降酶作用,不良反应少,与苦黄注射液类似,可作为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2.
苦黄注射液Ⅲ期临床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海肃  顾锡炳 《中草药》1996,27(6):382-382
我院于1993-06~11完成了苦黄注射液32例病毒性肝炎的Ⅲ期临床试验任务,观察结果如下。1试验对象选择、给药方法及疗效判断标准1.1本文3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符合1990-05上海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急性黄直型肝炎23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7例,亚急性重症肝炎1例,慢性重症肝炎1例。1.2苦黄注射液用40~60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1次/d。急性黄疸型肝炎(简称急黄肝)用苦黄40ml/d;CAH用普黄60ml/d;2例重症肝炎用苦费均为60ml/d。各病例均加用肌苷口服液40ml,2次/d,维生素B、C各2片,…  相似文献   

13.
章前标  程国才 《中草药》1998,29(8):575-575
我院于1997年1月~9月应用苦黄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疽型病毒性肝炎(AIH)34例及慢性病毒性肝炎(CH)中、重度26例,并与以茵振黄注射液治疗的AIH34例及CH中、重度26例对照,小结如下:1一般资料患者均为住院治疗,男性88例,女性34例,年龄17岁~55岁,临床诊断参照1990年上海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AIH病原分型为:甲型18例、乙型10例,末分型6例,CH均为乙型肝炎。随机分组:治疗组用苦黄注射液,对照组用菌桅黄治疗。两组病例治疗前的基本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治疗组:苦黄第1日10mL,第2日20mL,…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6年8月~1998年10月采用江苏常熟制药厂生产的苦黄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40例,取得良好疗效,同时设立不用该药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40例为对照组,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玲  钱梅艳 《河南中医》2011,31(4):358-359
目的:观察苦黄注射液治疗高黄疸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0例高黄疸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给予苦黄注射液60 mL,静滴,日1次;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40 mL,静滴,日1次.同时,两组病例均给予相同的护肝降酶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6.
苦黄注射液Ⅲ期临床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苦黄注射液治疗各型病毒性肝炎555例,并设对照组(150例)进行观察,经2~6周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AIH)临床症状改善,退黄和降酶疗效较对照组疗效快且好;对慢性活动性肝炎(CAH)也有较好的退黄和降酶疗效。对瘀胆型肝炎(CSH)、亚急性重型肝炎(SHG),慢性重型肝炎(CHG)及肝炎肝硬化(PHC)的治疗。也提示有一定的退黄和降酶作用,按中医辨证,热偏重型和湿偏重型均有退黄和降酶效果,以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电子病历数据分析茵栀黄颗粒治疗肝炎患者的人群特点及用药特征。方法: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基于国内16家三甲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构建的医疗数据集成仓库,从中抽取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中至少使用1次茵栀黄颗粒治疗肝炎患者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 383例肝炎患者,男女比例约3:1,年龄45~65岁。在诊断信息显示乙型病毒性肝炎(675例,61.69%)及湿热内蕴证候(67例,53.17%)患者最多。给药途径为口服,单日剂量12~18 g,疗程为3 d较多。合并西药主要为甘草酸、胸腺肽、泮托拉唑联合使用,合并中药主要为苦黄注射液,感冒清热颗粒、柴胡注射液。关联规则结果显示,茵栀黄颗粒+苦黄注射液+甘草酸+胸腺肽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茵栀黄颗粒+苦黄注射液+甘草酸+亮菌甲素用于肝内胆汁淤积肝炎;清热剂多与肝、胆疾病治疗药,系统抗菌药,免疫促进药,与胃酸分泌药,系统抗病毒药等合并使用。结论:真实世界中茵栀黄颗粒常用于中老年人群的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临床可与清热剂的中药和肝胆病药物、抗菌药、免疫促进药等西药联合使用,对改善病毒肝炎等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及预防病并发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8.
用于黄疸型病毒性肝炎退黄药物品种繁多,如思美泰、优思弗、美能、茵栀黄、苦黄等,苦黄与思密达联合应用是否进一步提高疗效值得研究。笔者2009-04-01~2011-03-31采用苦黄注射液联合思密达散剂口服治疗老年戊型黄疸型肝炎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邱国璜 《中草药》1996,27(10):639-639
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下你慢活肝)的治疗药物很多。本文以分组配对法,对苦费(目组)、首振黄注射液(三组)和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I组)疗效进行对比。工研究对象为1991-02~1992-08住院治疗有明显黄疽的慢活肝病人,每组40例,在性别、年龄、治疗前黄复出现时间、  相似文献   

20.
吴文仙  陆许贞 《中草药》1996,27(2):127-127
自1993-05起,我院采用苦黄注射液治疗黄疸型肝炎56例,并设对照组门冬氨酸钾镁针治疗50例,探索其对黄疸消退和肝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特别对郁胆型肝炎的疗效观察。1临床资料两组肝炎均符合1990-05上海肝炎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与分型标准,分组情况见表1。2治疗方法与疗程治疗组用苦黄注射液第1天10ml,第2天20ml,第3天30ml加入10%葡萄糖水(GS)500ml静脉缓滴注(3~4h),疗程20~3Od,根据病情决定,其中6例郁胆型苦黄注射液加大到50ml/d静滴。对照组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加入如上GS液静滴,1次周,疗程20~30d。两组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