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诊PCI)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罪犯”血管行急诊PCI,共置入了66枚支架。观察术后TIMI血流、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落率和术后1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53例急诊PCI获成功,未发生与PCI相关的并发症,术后达TIMI3级血流53例,心电图ST段回落41例,术后1月内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致死亡1例,其余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安全,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产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选,年龄(52±10.3)岁的9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急诊PCI及支架置入。其中合并糖尿病21例,高血压45例,吸烟33例。术后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18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98例患者置入国产支架142枚,术中未出现并发症,血流均达到TIMI3级。术后随访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1%,再狭窄率3.1%。结论国产支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对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和护理以及正确的出院指导。结果:58例患者通过急诊PCI术后病变血管再灌通良好,心电图恢复良好,全部康复出院。结论:急诊PCI是一种重建冠脉灌注非常有效的方法,可及时、有效疏通血管,保证良好心肌供血,从而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正确的全程护理及出院注意事项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过去15个月期间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AMI患者在发病的12小时内行急诊PCI,随访60天。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男46例,女12例,年龄39~86岁,平均年龄60.96±10.91岁。冠脉造影显示:IRA为前降支20例,回旋支15例,右冠脉23例。56例患者(96.55)介入治疗获得成功,56例置入支架,全部获得TIM 13级血流,术中发生低血压7例,室早6例,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2例,显著窦性心动过缓8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均分别给予利多卡因、多巴胺和阿托品治疗后恢复正常,术后LVEF平均为57.98±6.83。抬高的ST段恢复到基线50例,抬高的ST段下移≥50% 8例。随访期间无胸痛、无再梗塞及未出现心血管事件。结论急诊PCI治疗AMI可有效地使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再通并恢复正常血流,成功率高,住院病死率低,近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择期PCI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是否为发病12小时以内行PCI治疗分为急诊PCI组(30例),择期PCI组(45例),比较两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术后1月平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结果:急诊PCI组平均住院天数缩短,术后1月平均射血分数提高,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与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比较我院近两年内急性心肌梗死(3小时~24小时)急诊PCI治疗组和溶栓治疗组1月内发生心脏事件的差异.结果: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中27例接受急诊PCI治疗,25例接受溶栓治疗.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所有患者到医院至球囊扩张时间均在180分钟以内,而接受溶栓治疗的所有患者到医院至用完溶栓药物时间为90分钟.急诊PCI治疗组成功率为96.3%,溶栓治疗组成功率为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急诊PCI治疗组发生室颤并发症死亡1例.溶栓治疗组发生并发症共4例,其中心室颤动1例、心源性休克1例、心脏性猝死2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采取急诊PCI或溶栓治疗均是安全的,且急诊PCI的疗效明显优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康医学》2019,(16)
目的: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洛阳东方医院行PCI的14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时间将其分为急诊组与择期组各74例,急诊组发病后12 h内行急诊PCI,择期组发病后7~14 d行择期PCI,比较两组心功能、心肌损伤程度、血管内皮功能、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行PCI前后,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5 h,两组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对比,急诊组低于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PCI前,两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PCI后7 d,急诊组ET-1、vWF水平高于择期组,NO水平低于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与择期PCI均可开通AMI患者梗死冠脉,而急诊PCI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降低心肌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24例患者均为2005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急性心肌梗死且院前出现心脏骤停患者,随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介入组与溶栓组各112例,介入组选择急诊介入治疗,溶栓组选择静脉溶栓治疗。结果两组心力衰竭、再次休克及诱发出血发生率均低于溶栓组,且具有明显差异,P<0.05;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严重心律失常均为再通后引发。介入组成功抢救93(83.04%)例,失败19(16.96%)例,总有效率为83.04%;溶栓组成功抢救63(56.25%)例,失败49(43.75%)例,总有效率为56.25%,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运用紧急介入治疗,疗效优越,且并发症明显降低,比溶栓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1999年12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对207例AMI患者进行了急诊PTCA+stent治疗,对其疗效与静脉溶栓治疗进行了对比,195例进行了院外随访。结果IRA再通率97.6%其中TIMI-3级血流占96.3%,明显高于溶栓治疗50%~70%的再通率,住院死亡率为2.8%。病人从急诊室到导管室开始动脉穿刺的时间(door to needie)为30min左右。随访病人195例,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3~35个月)。复发缺血病人(复发心绞痛并伴有心电图缺血性改变)21例(10.8%),5例发生再梗死,均重复行介入治疗。结论急诊PCI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改善远期预后的有效方法,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近期临床观察。方法:分析2009年7月~2010年4月在我院急诊收治的STEMI并行急诊PCI患者共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STEMI患者中,从外院转入我院患者4例,转诊时间60~120 min。造影示单支病变10例(38.5%),双支病变7例(26.9%),三支病变9例(34.6%),合并左主干病变2例(7.7%)。IRA为前降支15例(57.7%),回旋支2例(7.7%),右冠状动脉8例(30.8%),左主干合并前降支l例(5.32%);其狭窄程度IRA100%完全闭塞14例(53.9%),其中1例为支架内完全闭塞。95~99%次全闭塞7例(26.9%),70%~94%严重狭窄5例(19.2%)。24例(92.3%)成功置入支架,共计27枚,2例(7.7%)病变处血栓较硬,钢丝未能通过病变处。自患者到我院就诊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为20~180 min,平均60 min,术中并发症:发生无再流1例,慢血流2例,静脉多次用硝酸甘油、GPⅡb/Ⅲa受体阻滞剂替罗非班后血流恢复。1例患者支架置入后出现小分支急性闭塞,经积极处理后成功开通。术后住院期间未发生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并发症,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50%者23例(88.5%),其中1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附壁血栓,加强抗凝治疗后,随访3个月附壁血栓消失。平均住院天数为13.5 d。结论:对急性STEMI患者,最佳治疗策略是行急诊介入治疗,尽早、充分和持续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应当强调缩短发病至再灌注时间,体现出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完善急救医疗服务系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19.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9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结果和经验。方法 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08支血管行PTCA及支架治疗。结果 104支血管获得成功(104/108,成功率为96.3%)。置入支架101个(101/104,成功率为97.1%),术中死亡1例。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行PTCA及支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行急诊PCI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比较2组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血流情况,评估TIMI血流分级。同时观察术后与低分子肝素合用活化凝血时间(ACT)有无升高、血小板计数有无下降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3级率为90.7%,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不增加患者主要出血风险,但有增加微小出血的风险。结论:替罗非班在AMI急诊PCI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