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梗阻性大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 将手术治疗的67例老年梗阻性大肠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术后缝合腹壁切口时皮下置自制带侧孔负压引流管,术后持续负压引流7~10 d,引流量明显减少时拔除引流管;对照组30例术后常规缝合腹壁切口.结果 观察组37例中仅1例(2.7%)发生切口感染,无切口裂开者,切口愈合时间(9.36±2.18)d.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7例(23.3%),其中切口裂开3例(10.0%),切口愈合时间(12.25±4.06)d.两组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6,P<0.05);两组切口裂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6,P<0.05).结论 应用自制皮下负压引流管行术后切口皮下持续负压引流,能有效预防老年梗阻性大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术后切口放置自制皮下负压引流装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行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高危因素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患者,使用普通引流管,试验组52例患者,使用自制皮下负压引流装置,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平均换药次数、平均拆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4d引流量,对两组患者术后脂肪液化、切口裂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平均换药次数减少、平均拆线、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均缩短(P0.05);试验组术后第2~4天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感染性腹腔手术切口防治中,使用自制皮下负压引流装置,不仅可取得良好效果,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下引流管对于减少腹部外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作用。方法比较腹部外科手术后,放置皮下引流管组及未放置组之间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二期清创缝合率。结果皮下引流管组切口感染率为2.48%,较未放置皮下引流管组切口感染率为8.25%,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切口感染患者的二期清创缝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置皮下引流管可以降低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一种有效预防严重污染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Ⅲ类切口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研究组(182例):研究组将硅胶管置于腹膜外肌层下及脂肪层下持续负压引流,对照组用常规方法缝合切口.结果 研究组仅3例(1.6%,3/182)切口感染,而对照组14例(17.5%,14/80)切口感染,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引流预防切口感染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5.
自制小引流管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术后常见并发症 ,一旦发生 ,将延长患者住院日 ,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自 1998~ 1999年两年 ,我院共收治急性阑尾炎 10 2例 ,手术治疗 89例 ,一律采用自制小引流管引流切口 ,与 1996~ 1997年两年阑尾手术94例作对照 ,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6 8例 ,女 2 1例 ,年龄 7~ 78岁 ,平均 37岁 ,切口用自制小引流管引流。对照组年龄、性别与本组作统计学处理 ,相差无显著性 (P>0 .0 5 ) ,两组手术方法均采用传统术式 ,有可比性。1 .2 方法 阑尾手术关腹缝完腹膜后 ,取一次输液器头皮针 1根…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腹部切口感染患者,分别采用持续负压引流和常规开放换药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总数、愈合时间。结果持续负压引流组切口清洁时间、换药次数、愈合时间均少于常规开放换药组。结论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愈合快、疗效显著,住院时间短、降低了住院费用,建议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优先选用持续负压引流治疗。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过氧化氢液处理污染物切口,其中化脓性胆囊炎和重症胆管炎36例,坏疽性首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并穿孔46例,共计82例。切口未出现1例化脓性感染。6例病人切口下有少量非脓性浅黄色积液,随机抽样细菌培养无菌生长,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套管负压持续引流治疗胃肠术后腹腔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以2011年3月-2013年1月90例胃肠术后腹腔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予以传统的乳胶引流,观察组45例则予以双套管负压持续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36株,对照组24株占66.67%,观察组12株占33.33%;其中对照组、观察组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33.33%、13.89%,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真菌;引流液变清时间、拔管时间、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平均引流量、二重感染率观察组分别为(5.53±1.83)d、(9.54±4.68)d、(10.28±4.36)d、(17.95±8.58)d、(158.94±23.74)ml/d、2.22%,对照组分别为(7.64±2.23)d、(15.82±6.63)d、(14.84±5.37)d、(23.78±1.85)d、(100.45±17.46)ml/d、1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套管负压持续引流能减少胃肠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缩短引流时间,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皮下持续负压引流对肝癌手术肥胖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和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进行肝癌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引流组接受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脂肪液化及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引流组的脂肪液化率为2.00%(1/50),伤口感染率为4.00%(2/50);对照组分别为22.00%(11/50)及34.00%(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前BMI、糖尿病、高频电刀的使用是患者脂肪液化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切口引流是保护因素,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前BMI、糖尿病及低蛋白血症是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切口引流是保护因素,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持续负压引流可降低肝癌手术肥胖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微创切口联合双管负压引流与传统切开引流方法治疗腹部切口感染的效果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和分析微创切口联合双管负压引流术的优势,为临床腹部切口感染的治疗加以指导。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11月行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1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98例;对照组行传统的广泛切口引流术,观察组行微创切口联合双管负压引流术,对两组的引流量、治疗效果以及创口愈合效果进行比较,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后第1、2、3、4天引流量分别为(56.63±4.65)、(33.45±4.26)、(24.56±3.25)、(10.25±1.35)ml,观察组分别为(55.24±5.74)、(27.45±4.12)、(13.48±2.36)、(4.87±0.95)ml,两组患者引流量均随时间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但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趋势更明显;两组引流量在第2、3和第4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切口联合双管负压引流术能够使腹部切口感染更迅速的好转,并使愈合后遗留的疤痕减小;微创切口联合双管负压引流术作为腹部切口感染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术前访视及术中切口保护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于普外科及肿瘤外科住院择期手术的5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划分为优质干预组250例和常规对照组250例,对优质干预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及术中切口保护等干预方案,对常规对照组则采取常规干预手段,通过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状况,医护人员的干预及手术操作技能水平等因素,探究术前访视及术中切口保护对接受开腹式手术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结果常规对照组医护人员对感染防护相关理论知识及术中操作技能掌握的合格率分别为74.0%、70.8%,显著低于优质干预组98.0%和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质干预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8.4%低于常规对照组27.6%(P<0.05),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访视及术中切口保护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自制腹腔双套管引流治疗腹腔感染病灶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双套管广泛应用于腹部各类手术,不仅是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及各种消化道瘘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预防术后并发腹腔内感染、瘘、积液的有效方法.腹腔积液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以往常用的方法是腹腔穿刺或术中放置多枚引流管引流,鉴于引流管口径大小对引流效果的影响,笔者采用穿刺放置双套管引流治疗腹腔积液取得良好效果,于2009年2月-2010年8月,共治疗手术后腹腔积液患者41例,效果确切,其中20例术中放置双套管,11例术后超声引导下放置双套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宏斌 《现代保健》2010,(28):173-175
外科手术对人体组织是一种创伤,切除病变、修复组织和缝合切口必然要破坏局部皮肤、组织的完整,从而破坏局部保护屏障。手术和其他因素对机体是一严重的打击,细菌可乘虚而人,造成切口感染。Cruse统计Foothills医院8年的切口感染率,按国际研究会的分类法,将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切口加污染、污染及脏切口。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化脓性阑尾炎术后留置引流管对预防切口感染的作用。方法将该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化脓性阑尾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术后不放置引流管组(对照组)和术后放置引流管组(观察组)各23例,对比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切口红肿发生率为34.78%,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0.43%,观察组切口红肿发生率为13.04%,切口感染发生率为8.70%。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为(11.54±4.64)d,而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为(7.19±2.45)d,两组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术后留置引流管对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效果显著,且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5.
阑尾炎是普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阑尾切除术在普外科手术占很大比例。由于抗生素的使用和技术操作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阑尾切除术后感染率已明显下降,现总结我院1997~2000年、2005~2008年所进行的386例阑尾炎手术进行对比分析,以找出与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腔管负压持续灌洗引流减少胃肠术后腹腔内感染的效果,为胃肠术后腹腔内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5月医院胃肠手术后行腹腔引流患者72例,按其引流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橡胶引流,观察组采用硅胶三腔管负压持续灌洗引流,对两组患者腹腔内感染、细菌分布、引流量、引流时间以及引流管堵塞情况进行观察比较,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72例患者细菌培养阳性21例,其中观察组6例,阳性率为16.67%,对照组15例,阳性率为41.6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感染送检标本检出病原菌23株,观察组检出8株、对照组检出15株;观察组与对照组检出病原菌均以葡萄球菌属为主,分别占37.50%与60.00%,观察组引流液变清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总置管时间、日均引流量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手术患者于术后行三腔管负压持续引灌洗引流,能提高引流效果、缩短引流时间、减少腹腔内感染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持续负压密封引流(VSD)与普通清创换药在治疗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3年4月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共41例,采用随机分组,其中采用VSD治疗的患者(VSD治疗组)21例,采用普通清创换药的患者(普通换药组)20例;通过记录感染切口的清洁时间、愈合时间、切口愈合分级、感染的并发症、疼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比较VSD与普通换药的疗效。结果 VSD组切口清洁时间为(5±1)d,切口愈合时间为(10±1)d,普通换药组分别为(8±2)d、(14±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切口愈合分级VSD组甲级95.6%、乙级4.4%,普通换药组甲级81.5%、乙级10.4%、丙级8.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与普通换药组比较,感染并发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VSD治疗组有1例出现术后大量出血,为负压吸引导致血管吻合口破裂所致;VSD组术前和术后VSA疼痛评分差值为(4.86±0.67)分、满意度为(9.85±0.99)分,而普通换药组分别为(2.24±0.77)、(7.21±1.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负压密封引流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与普通换药相比,可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愈合时间、降低切口感染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急诊手术是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之一。在急诊条件下施行手术,可因术前皮肤清洁不充分、存在开放性创口、术者为及时抢救伤患而不规范洗手等多方面原因削弱灭菌效果,从而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切口联合负压引流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95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46例,予以传统切开手术治疗,观察组49例,予以微创切口联合负压引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治愈率43.48%、总有效率78.26%,观察组治愈率63.27%、总有效率为91.49%;对照组1~5d拔管占30.43%、>11d拔管占15.22%,1~5d治愈占39.13%、>11d治愈占17.39%;观察组分别占59.18%、4.08%、65.31%、8.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原菌清除率为93.48%、观察组为95.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皮肤疤痕长、宽度、拔管平均时间、并发症发生种类、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切口联合负压引流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手术室优化护理对预防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14年2月~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妇产科患者均进行开腹手术治疗,采用掷骰子的方式随机分为传统组(n=30)和实验组(n=30),所有患者采取手术室干预,其中传统组应用常规措施,实验组则给予优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评价远高于传统组,此外,其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也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针对临床妇产科开腹患者给予手术室优化干预措施对其快速的康复具有一定的优势,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