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质疏松伴腰椎管狭窄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钙素和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伴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52例骨质疏松伴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患者随机分成降钙素治疗组(A组)和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B组)。A组,鳗鱼降钙素肌注20U/d,第1周每天1次,以后每周2次;B组,低频脉冲电磁治疗每周5次,每次30min,15次后间隔l周再重复。两组患者均补充钙剂600mg/d,3个月后观察包括间歇性跛行评估,腰椎和髋部骨量,跟骨骨超声,腰椎CT和X线片等。结果治疗3个月后,A组患者步行距离、腰腿痛和日常生活指标明显改善(P%0.01),B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有所提高(P〈0.05)。两组患者骨量、骨超声、腰椎CT和x线片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降钙素治疗明显改善骨质疏松伴腰椎管狭窄神经性间歇性跛行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步行能力,减轻腰腿痛;低频脉冲电磁场可减轻腰腿痛症状,但对间歇性跛行的治疗效果不满意。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秋生  陈燃  熊俊林 《江西医药》2005,40(12):780-782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自病变间隙切除棘间韧带,咬除部分上、下棘突和椎板(1/4-1/2),切除黄韧带,两侧小关节突内缘有限切除(〈1/3),前方凿除骨性凸起及摘除突出髓核,伴腰椎不稳者.行保留的上.下棘突劈开自体髂骨植入植骨。结果20例经12-18个月随访,疗效均达优。结论腰椎管环形减压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减压较彻底.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  相似文献   

3.
腰椎退行性病变的X线诊断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指包括腰椎间盘、关节突关节、椎周韧带及软组织相互影响、综合退变而导致的系列疾病。临床主要有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退行性腰椎滑脱,退行性脊柱侧凸,椎间盘源性腰痛及退行性腰椎不稳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经后路椎板间开窗术术后出现急性腰腿痛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 经临床检查,CT和脊髓Omipaque造影检查,2例为原间隙腰椎间盘再突出,另10例为急性腰椎后关节突关节滑膜嵌顿征。结果 2例腰椎间盘再突出者,经再次手术摘除后,神经根压迫症状消失;另10例经卧床休息综合治疗获痊愈。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出现急性腰腿症的原因主要是间盘组织再突出、腰椎后关节突关节急性滑膜嵌顿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腰椎关节突关节腔内脉冲射频与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关节突关节源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1年2月关节突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脉冲射频组和地塞米松组,各45例.采用CT引导技术,将穿刺针放置腰椎关节突关节腔内,脉冲射频组给予脉冲射频治疗(<42℃、5Hz、5ms、55V、...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有效性。方法:90例老年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患者(年龄65~75岁),随机均分为单纯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组(A组)、直射频针组(B组)和弯射频针组(C组),分别采取单纯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直射频针靶点热凝、弯射频针靶点热凝3种方法治疗,比较治疗后1d、1周、2周、4周、8周、24周时患者的腰臀痛VAS评分、简式McGill指数,并记录治疗中和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d、1周、2周3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性下降(P0.01);从4周后开始A组患者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4周、8周、24周后B组、C组患者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仍有显著性下降(P0.05),且8周后B组患者VAS评分显著性大于C组(P0.05)。结论:腰椎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可起到长期缓解患者疼痛的目的,利用弯射频针比直射频针射频热凝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沈永安 《云南医药》1997,18(2):132-132
CT检查对获得性腰椎管狭窄的原因分析沈永安腰椎管狭窄常引起顽固性腰腿痛,因此收集我院经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34例进行原因分析,其中男25例,女9例,年龄22~69岁,平均51.8岁,病程40天~20年,平均3.2年。腰痛伴有一侧下肢痛20例,双下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患者86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的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治愈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银质针热灸疗法治疗腰腿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银质针热灸的针热结合疗法对腰腿痛的治疗机制。方法:对56例由软组织病变引起腰腿病的患者,采用银质针热灸疗法治疗。用血流图记录仪描记来观察其血流量的变化以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病变部深层组织的血流在针刺前后增加65%,最高到180%,说明银质针热灸疗法,热效应对即刻血流量增加尤为重要。结论:银质针热灸疗法治疗软组织病变引起腰腿痛的机制是改善病变深层组织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腿痛宁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腰椎管狭窄患者8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20例,将治疗组用腰腿痛宁治疗与对照组采用骨仙片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252例(60.00%),总有效率88.10%;对照组治愈167例(39.76%),总有效率68.1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药物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腰腿痛宁组疗效明显优于骨仙片组,故腰腿痛宁治疗腰椎管狭窄安全性较大,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张雪 《中国实用医药》2008,3(22):105-106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腰椎小关节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腰椎小关节病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25-75岁。左侧腰腿痛38例,右侧腰腿痛22例,双侧腰腿痛10例。病变为L2-3者3例,L3-4者7例,L4-5者12例,L5-S1者10例,L3-4与L4-5同时患病者18例,L4-5与L5-S1同时患病者25例,L3-4、L4-5与L5-S1同时患病者5例。全部患者均采用小针刀对病损关节突关节、关节囊、横突、棘间韧带和臀上皮神经入臀点等部位进行松解治疗。结果接受小针刀治疗1次者47例,2次者30例,3次以上者3例。随访3-6个月,优52例(65.0%),良25例(31.3%),差3例(3.7%)。结论针刀治疗腰椎小关节病疗效确切、副作用少、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2.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又称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是脊柱退行性疾病之一,也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往往伴有退行性腰椎不稳和腰椎侧凸.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取手术的治疗方式日渐增多.我院从2000年10月~2008年10月应用手术方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胸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胸椎病患者180例,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一周一次,三次一个疗程。于治疗一个疗程结束后,采用VAS评分法进行疼痛评估。并按改良MacNab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完毕后本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效果优者140例(77.78%),良者20(11.11%),可者11例(6.11%),差者9例(5%),优良率88.89%,有效率9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胸椎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腰腿痛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采用针刺加中药外敷治疗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引起的腰腿痛26例,疗效显著,现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岁;病程短则数日,长则数年,本组26例腰腿痛均是由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等因索引起者,并且结合临床症状、体  相似文献   

15.
腰椎滑脱症是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据统计占腰腿痛患者的4%~5%,常见病因有退变性及峡部裂性,常见合并症有腰椎管狭窄及腰椎间盘突出。目前治疗方法是滑脱椎体复位,马尾神经及神经根的减压,固定和植骨融合不稳定椎体。自2004年2月-2008年12月来我们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并圆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42例,获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韦氏手法配合银质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60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基于此,治疗组予以韦氏手法配合银质针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腰腿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JOA)评分、Oswestry障碍指数(ODI)]。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韦氏手法配合银质针治疗LDH可提高疗效,减轻患者腰腿疼程度,提高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与分析非外伤性腰椎管狭窄症的MSCT与MRI诊断的准确性与临床意义。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治疗的60例非外伤腰椎管狭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以手术结果作为标准,术前的MSCT与MRI影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各自优势。结果本组60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术前MSCT检出腰椎椎间盘膨出(突出)20例,椎板增厚34例,中央管侧隐窝狭窄28例,黄韧带肥厚钙化44例,椎小关节病变52例。 MRI检出腰椎椎间盘出(突出)28例,椎板增厚30例,中央管侧隐窝狭窄32例,黄韧带肥厚钙化42例,椎小关节病变48例,椎间孔狭窄神经管受压42例,经对比后发现MRI检查较MSCT在外伤性腰椎管狭窄症中准确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腰椎管狭窄症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在非外伤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中,两者都有着较高的灵敏度,虽然MRI的准确性要略高于MSCT,但是有着各自不同的诊断价值,对于有骨质改变、韧带钙化MSCT特异性较高,必要时结合两种检查,为临床提供更可靠依据,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探讨有关的发病因素。方法:对32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2例均有间歇性跛行,多以腰腿痛为主诉就诊,9例推拿按摩后症状加重。X线腰椎侧位片见病变椎体(以腰4、5为主)后下(或上)角有骨缺损及该区有游离小骨块突入椎管内;典型的影像学改变为:(1)椎体后上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较致密硬化;(2)缺损后方有一骨块突入椎管(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3)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可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CT有特征性表现,能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合分析腰椎退行性变的CT表现。方法分析830例退变性腰腿痛患者的腰椎CT表现,按腰椎相关结构对其表现分类,结合临床表现,对腰椎退变的影像表现进行分型。结果腰椎退变存在6种类型:腰椎间盘退变型,腰椎骨质退变型,腰椎小关节退变型,韧带退变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失稳。结论腰椎退行性病变的CT分型有利于临床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武惠生 《河北医药》2001,23(11):848-849
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临床综合征 ,任何原因引起的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等的任何形式的狭窄 ,并引起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迫的综合征者 ,统称为腰椎管狭窄症。传统的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切除了大部分后柱结构 ,术后病人易出现腰椎后突畸形及造成医源性腰椎不稳定。我院从 1997年开展保留腰椎后柱主要稳定结构的术式 ,随访 2年以上者共 80例 ,术后腰椎稳定性好 ,未见腰椎畸形发生。本文旨在对保留后柱稳定性术式及随访结果做具体探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80例 ,其中男 38例 ,女 42例 ,年龄 2 0~ 6 6岁 ,平均年龄 45岁。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