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降低病人在门诊药房取药的差错率.方法: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门诊药房,分析引起病人取药差错的主要原因,拟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同时确认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以后,病人每日取药差错率明显降低,由活动前的12.9%下降到活动后的5.4%,改善幅度达58.1%;药师在品管手法,集体荣誉感方面有明显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病人在门诊药房取药的差错次数,缩短了病人等候取药的时间,提高了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差错率,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标准化应对方案。结果: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差错数由改善措施实施前的966件,降低至改善措施实施后的437件,改善率达到54.76%,达标率为103.80%。通过比较发现实施品管圈后差错率显著降低。结论:在门诊药房药品调剂工作中实施品管圈,可明显提高发药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配制还原型谷胱甘肽药液残留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遵循PDCA循环方法,以"降低配制还原型谷胱甘肽药液残留率"为主题,进行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进行效果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使配制还原型谷胱甘肽药液残留率由改善前的28.84%降低至改善后的7.59%(P=0.000)。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配制还原性谷胱甘肽过程中的药液残留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降低医院中药不合格处方比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通过项目计划、实施、确定、处置等一系列步骤,在医院门诊中药房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中药不合格处方数量,计算变化幅度。结果:中药不合格处方数由品管圈活动前的平均每天48.9张减少到平均每天22.3张,降低幅度为54.4%。结论:参照处方管理办法开展品管圈活动能规范开具中药处方,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提升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品管圈应用于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将品管圈应用于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管理中,分析药品调剂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适宜的解决措施并落实。结果:经过在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门诊药房调剂调配差错率下降55.34%,同时门诊药房不合理处方数与活动前相比减少了22.42%。结论:通过将品管圈应用于药房药学服务品质化管理中,不仅有利于降低调剂调配差错率,而且还有利于减少不合理处方数量,同时可以有效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就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西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5月至12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门诊西药房处方样本62489份为本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6月25日至7月8日为改善前,包括样本量29839份;2017年12月1日至14日为改善后,包括样本量32650份。其中,笔者将改善前门诊西药房处方设为对照组,改善后门诊西药处方设为观察组,分别比较两组样本的处方调配差错率以及处方患者对门诊西药房满意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样本药品错67份、种类错50份、质量差2份、发错人2份,差错率为0.406%,明显高于观察组样本药品错31份、种类错27份、质量差2份、发错人0份,差错率为0.1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除此之外,在门诊西药房患者的满意度上,观察组95.60%同样显著优于对照组62.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由此可见,通过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业务水平,降低门诊西药房调剂差错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静脉输液差错率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建立品管圈,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原因,确定主要问题;建立静脉输液管理方法,规范静脉输液流程,提高身份识别与确认等;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效果。结果:静脉输液差错率由原先的1.33%降至活动后的0.25%。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静脉输液差错率,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在门诊药房试行品管圈活动,降低调剂内差,促进合理用药,营造药师团队愉快的合作及学习成长的环境,提高科室人员参与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方法:依循“戴明循环”,按品管圈的10个步骤开展各项活动,对比活动前后每周平均差错次数,计算改善幅度.结果:每周平均差错次数由活动前的12.2次/周降低到4.5次/周,改善幅度为63.1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降低调剂内差,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提升了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减少患儿静脉输液PDA扫描漏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6月在浙江省舟山市医院儿科的静脉输液过程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静脉输液PDA扫描漏执行率,计算目标达成率。结果: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相比,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浙江省舟山医院儿科静脉输液过程中的PDA扫描漏执行率从29.22%,降低至10.29%,目标达成率为113.97%,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PDA扫描漏总执行率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明显降低(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圈内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品管手法、和谐度及团队凝聚力均明显改善。结论:在儿科患者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减少PDA扫描的漏执行率,有利于保证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口头医嘱重复给药不良因素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和统计品管圈活动前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和活动后2016年5月至2016年8月东莞市中医院的50例口头医嘱病例参与研究,分析其不良因素的发生率和发生率下降的情况,以此作为品管圈活动的依据,分析活动前后的结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口头医嘱重复给药不良因素的应用中明显使不良因素发生率由原来的47.2%降低至6%,下降幅度41.2%,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口头医嘱的执行中加强品管圈的的应用可有效降低口头医嘱重复给药不良因素发生率和护士的安全给药意识,对于患者、护士、医生及至整个医院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药品管理中的运用效果,以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医院手术室于2016年开展主题为"提高手术室药品管理质量"的品管圈活动,查找缺陷,分析不足,制订工作目标及改进策略,最终实现提高手术室药品管理质量的目的。结果:与活动前相比,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抢救药品拿药时间、手术拿药差错率、手术后药品缺损率、备用药品的规范登记和药品过期发生率均有显著改善(P0.05)。全体圈员在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品管圈手法运用、药品知识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改进药品的规范使用及保存,有利于提高手术室药品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便民门诊患者挂号错误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便民门诊患者挂号现状进行调查,查找便民门诊患者挂号错误率高的主要因素,并进行分析,从而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效果。结果:便民门诊患者挂号错误率由品管圈活动前的10.29%降低至活动后的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降低了便民门诊患者挂号错误率,改善了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升中药房药学服务质量、减少中药房配药差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减少小包装中药饮片调配内差中,分析造成中药房调剂差错的原因,制订并实施相应对策,评估"品管圈"的活动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调剂内差件数由平均每周71.25件降至每周37.5件,下降幅度为47.37%。结论:在中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差错发生率,提升中药房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外科高位导管意外拔管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PDCA循环方法,确立"降低神经外科高位导管意外拔管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使神经外科高位导管意外拔管率由改善前的14.3%降低至改善后的3.41%。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神经外科高位导管意外拔管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浙江省余姚市第四人民医院情况,成立品管圈小组,对浙江省余姚市第四人民医院相关医疗设备进行有效分析,找出缺陷并制定有效计划。比较活动进行前后设备故障改善情况。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浙江省余姚市第四人民医院医疗设备故障次数降低。结论:品管圈活动适用于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医院药剂科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成果。方法:在本院药剂科开展品管圈活动,将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的病房管理资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管理方法,研究组则采取品管圈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的药剂质量管理情况。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药剂科每周平均药品调剂差错件数为19.6例,明显低于活动前每周平均药品调剂差错件数(46.5件),进步率为57.85%,目标达成率为112.08%。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医院药剂科不仅降低了药品调剂出错率,减少了医疗纠纷,还提高了药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业务水平,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协同合作能力,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急诊外科抢救记录规范性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于2016年1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分别抽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品管圈活动前和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品管圈活动后100份护理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医院急诊外科留观病区的患者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实施抢救的进行相关记录及圈成员的护士综合素质自我评价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急诊外科抢救护理记录缺漏项率低于实施前(P0.05)。圈成员的护士综合素质自我评价比较,品管手法、责任心、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自信心、参与管理等方面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品管圈前后护士对患者病情变化发现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急诊外科的抢救护理记录书写质量,为其规范化书写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硬膜外镇痛泵非计划性拔管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PDCA的循环方法,确立"减少硬膜外镇痛泵非计划性拔管"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结果:通过全体圈员参与该项活动,使硬膜外镇痛泵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改善前的48.6%降低至改善后的15.2%。结论:品管圈活动对减少硬膜外镇痛泵非计划性拔管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于临床实践中带教差评数的影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PDCA循环方法,确定"降低临床实践中带教差评率"为主题,逐步开展品管圈活动步骤,进行效果分析。结果:通过7个月有序的品管圈活动,使临床实践中带教差评率由改善前的68.9%降为改善后的28.7%。结论: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临床实践中带教差评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对提高医院护士手卫生知信行的影响。方法:本院门诊2017年8月~2018年6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对比活动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手卫生知信行改善情况。结果:活动实施后护理人员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评分较活动实施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对提高医院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护士手卫生知信行情况,保障临床医疗安全,具备临床实施意义与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