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吴坚  吕明  柳剑  杨德金  窦勇  周一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5):1528-1532,1561
[目的]通过对全髋置换术后髋臼假体角度的CT测量,总结使用传统手术方法安放髋臼假体角度的临床现状,评估使用传统手术方法安放髋臼假体角度的准确性,并就医生经验对安放髋臼假体角度准确性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对2011年9月20日~11月20日在本院进行全髋置换的206髋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所有手术均采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和传统手术方法,没有借助任何定向器等辅助器械,手术由12名医生完成,其中6名高级职称医生完成131髋,6名主治医生完成75髋。术后1周内进行了CT测量,使用三维CT方法测量了髋臼假体的倾斜角和前倾角,并对研究中使用的三维CT方法进行了准确性研究。将测量的倾斜角和前倾角数据与Lewinneck提出的理想范围:倾斜角(40±10)°,前倾角(15±10)°进行比较分析,评估使用传统手术方法安放髋臼假体角度的准确性。将高级职称医生组的数据与主治医生组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医生经验对安放髋臼假体角度准确性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使用的三维CT方法测量髋臼倾斜角和前倾角在组内测量和组间测量中均有很高的准确性,ICC>0.99。在206例髋关节中,倾斜角平均为(36.07±6.72)°,78.16%的病例在安全范围内;前倾角平均为(16.27±8.26)°,76.21%的病例在安全范围内;倾斜角和前倾角均在安全范围内的占总病例数的60.19%。高级医生组与主治医生组完成的手术在髋臼假体角度方面没有显著区别(P>0.05)。[结论]三维CT测量髋臼角度是准确可靠的。目前本院使用传统全髋置换技术安放髋臼假体时,倾斜角为(36.07±6.72)°,前倾角为(16.27±8.26)°;安放髋臼假体角度的准确性不理想,有60.19%的髋臼安放在Lewinneck安全区。使用传统手术方法,医生经验并不能显著提高安放髋臼假体角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虚拟影像导航系统对提高髋臼假体植入精度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非影像手术导航系统对髋臼假体植入位置精度的影响。方法2004年2月~2006年4月收治23例(26髋)髋关节病变患者,采用在无影像手术导航下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进行治疗。男14例,女9例;年龄28~55岁。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3髋),股骨头坏死6例(7髋),骨性关节炎14例(16髋)。随机分为两组:计算机导航组11例13髋,在无影像手术导航下行THA;对照组12例13髋,采用传统THA。设定髋臼最佳植入股骨外展角45°,前倾角为15°。术后测定假体植入的角度。结果术后无骨折、脱位、感染及坐骨神经损伤。计算机导航组的髋臼前倾角为15.4±1.4°,外展角为45.5±1.3°;对照组髋臼前倾角为13.9±7.6°,外展角为43.7±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计算机导航组的角度值比对照组更接近和集中于设定值。23例均获随访10~40个月,平均26个月。Harris评分计算机导航组为85~100分(平均95分),优11髋,良2髋;对照组为75~100分(平均92分),优9髋,良3髋,中1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影像手术导航系统下可以精确地植入髋臼假体,减少假体松动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假体的术后生存率和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 dysplasia of the hip,DDH)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DDH合并创伤性髋关节炎患者92例103髋,女85例96髋,男7例7髋;年龄39~78岁,平均47.2岁。根据Crowe分级:42例46髋为Ⅰ度,21例24髋为Ⅱ度,16例18髋为Ⅲ度,13例15髋为Ⅳ度。49例56髋采用改良Gibson人路,43例47髋经直接外侧I-Iar-dinge人路。46例48髋使用自体股骨头进行髋臼骨移植,所有移植的骨块均用松质骨螺钉或Kirschner钢丝固定于髋臼上。进行骨移植的适应证主要是髋臼组成部分的上方未取得足够骨覆盖。结果62例76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9年,平均98个月。将因无菌性松脱而行髋臼翻修作为观察终点,10年随访髋臼假体生存率为86.8%~94.4%,平均90.6%;18年随访生存率为53.9%~72.O%,平均63.0%。结论随着髋臼发育不良严重程度的加重,随访年后骨水泥型髋臼假体有更高的失败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实验验证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保留髋臼横韧带对减小髋臼应力集中、增强髋臼抗形变能力及维持髋臼假体初始稳定性的意义。方法自2012-01—2015-01采集新鲜成年健康男性尸体髋关节(包含完整髋臼-关节囊-股骨头)8个,将标本随机分为2组:A组去除关节囊但保留髋臼横韧带,B组一并切除关节囊和髋臼横韧带。所有髋臼按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要求打磨髋臼软骨面置入髋臼假体,然后对髋臼进行生物力学测量,得到其应变、位移、强度、刚度、接触面积和接触压力等力学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手术打磨后,A组在髋臼强度和刚度上皆优于B组。两向应力状态:A组横向应力(σθ)为(0.62±0.05)MPa,纵向应力(σφ)为(0.70±0.06)MPa;B组σθ为(0.83±0.07)MPa,σφ为(0.88±0.09)M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A组承载时应力均匀,应力集中小,B组则相反,易导致关节不稳定。刚度:A组为(160.26±14.32)N/mm,B组为(108.23±9.32)N/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A组抗形变的能力也明显优于B组。在接触特性上A组平均压力均高于B组而负重面积也大故应力反而小于B组。结论保留髋臼横韧带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减小髋臼应力、削弱应力集中、维持髋臼强度和刚度及假体初始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普遍开展,对这一手术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但有关髋臼杯安置失当的原因分析报道不多,我们自1998年9月-2006年1月,行侧卧位全髋关节置换术76例,术中、术后发现8例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安置失当,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髋臼假体螺钉固定安全位置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rnent,THR)是近年来治疗老年人髋关节疾患的首选方法,由于手术发展迅速,该手术逐渐走向成熟,随之而来的并发症日见突出,减少及避免全髋关节手术中的失误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措施。髓臼假体螺钉固定致周围血管神经损伤报道渐渐增多。现就髋臼周围的解剖关系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假体螺钉固定安全区进行探讨,以下均以左侧为例。  相似文献   

7.
髋臼假体角度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髋臼假体安装固定角度与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关系。方法在X线片测量236例(248髋)THA术后的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将外展角设定为〈30°、30-50°、〉50°3组,前倾角设定为〈0°、0-25°、〉25°3组。分析以上2个因素与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关系。结果脱位组外展角平均(39±11.88)°,非脱位组为(38.98±8.65)°,两组之间外展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9);脱位组前倾角平均(12.33±14.89)°,非脱位组为(13.21±11.52)°,两组之间前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1)°外展角在〈30°、30-50°、〉50°不同范围的脱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倾角在〈0°、0~25°、〉25°不同范围内的脱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假体外展角在14~58°范围内、前倾角在-15~350范围内与THA术后脱位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概述 作为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中和术后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假体周围骨折严重影响人工关节假体固定的稳定性以及术后患者的康复过程,需要及时加以处理。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折相比,髋臼侧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一般并不会涉及髋臼柱的结构稳定性,因而对于假体的整体稳定性影响不大,预后相对良好。与THA相关的髋臼侧假体周围骨折主要见于THA术中以及术后远期,我们将根据表1中的分类标准分别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临床的重要术式之一,其疗效取决于手术的细节,特别是假体的精确放置.由于髋臼解剖位置深在,骨盆的形状又不规则,给术中髋臼假体放置的定向造成一定困难.本文综合文献报道,将现有的髋臼假体放置的定向技术加以分类,总结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全髋关节治疗髋臼发育不良假体松动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全髋关节治疗髋臼发育不良假体松动原因分析及对策张春雨周乙雄殷建华田伟窦宝信贾佑民作者单位:100035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患已被大家所认同,是一种成熟及效果肯定的治疗方法,但对髋脱位的治疗,存在许多特殊的问题。Char...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髋臼假体安放位置与假体松动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7年3月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符合纳入排除标准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顺利手术,随访20个月以上,按是否发生松动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多因素逻辑分析假体松动的相关因素.[结果]末次随访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髋臼高位放置对股骨假体应力影响,为选择合适的股骨假体提供依据。方法在Mimics 17.0及Geomagic 2012中,通过病人髋部CT图像重建髋臼的骨骼模型。在CERO 4.0中,设计Reclaim股骨柄及髋臼假体三维模型,上述模型在hypermesh中参照髋臼假体的不同位置建立组配型股骨假体近端不同长度的A模型(75mm)、B模型(85mm)、C模型(95mm),D模型(105mm)四个有限元模型。在Abaqus6.14中计算股骨假体的最大Mises应力和剪切应力。结果 A模型与B模型的最大Mises应力各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模型与B模型比较,Ⅴ区受到的压应力显著增加(P0.05)。D模型与C模型比较,Ⅰ区张应力与Ⅴ区的压应力较明显增大,Ⅶ区压应力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模型中,Ⅶ区剪切应力显著大于Ⅰ区、Ⅲ区(P0.05)。C模型和D模型股骨假体Ⅲ区、Ⅴ区的剪切应力最大,与A模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高位放置会导致股骨假体远端应力及剪切应力增加,在选择假体时应注意股骨柄的长度、直径、涂层等因素对假体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特征,分析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假体周围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8-06完成的584例初次或翻修全髋关节置换术,17例出现髋臼假体周围骨折,初次手术13例,翻修手术4例.比较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周围骨折组与未骨折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手...  相似文献   

14.
假体置换治疗髋臼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髋臼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行人工全髋置换治疗的疗效。方法:12例(14髋)因髋臼发育不良所引起的严重骨关节炎患作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优4例,良6例,中2例。结论:对髋臼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适应证应严格掌握,只有当疼痛影响生活质量,功能障碍非常明显而保守治疗无效时方可实施。  相似文献   

15.
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臼中心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Shi ZC  Li ZR  Sun W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3):1412-1415
目的 探讨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术中髋臼杯假体放置的方法及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38例(44髋)于1989年9月至2003年4月接受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随访。其中男14例,女24例,平均年龄51.2岁(29~80岁),平均随访36.4个月(8~168个月)。按Crowe方法进行分类:Ⅰ型12髋,Ⅱ型24髋,Ⅲ型7髋,Ⅳ型1髋。测量泪滴与髋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并与术后测量结果比较。结果 髋臼杯假体中心化放置者24髋,未加深髋臼者20髋。术后两组Harris评分分别为90.2分、86.3分。结论 对于多数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在行THA时,术中加深髋臼而将髋旋转中心内移和下移,可使髋臼杯假体置于中心化位置得到牢固固定及满意的骨覆盖,术后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小梁假体与S-ROM假体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0月~2018年10月初次行THA治疗的7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38例,采用骨小梁假体;B组38例,采用S-ROM假体。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疗效,评估术前、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指标比较,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A组VAS评分高于B组(P<0.05),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11%,B组为94.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B组为10.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次行THA的患者中,采用骨小梁假体与S-ROM假体可获得相似的近期疗效,但前者手术时间更短,出血更少,后者可减轻术后短期疼痛,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选择。  相似文献   

17.
骨盆旋转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安放角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闵令田  翁文杰 《中国骨伤》2019,32(9):797-801
目的:研究骨盆沿人体三维方向旋转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实际安放角度的影响规律。方法:采集正常成人的骨盆CT影像学资料,采用电脑软件三维重建骨盆髋臼并模拟骨盆分别围绕与人体矢状面、横断面和冠状面垂直的X轴、Y轴和Z轴旋转时,以标准角度植入髋臼假体时测量臼杯的放射外展角(radiographic inclination,RI)和放射前倾角(radiographic anteversion,RA)。采用相关性分析量化各个轴向旋转角度与髋臼实际角度的关系。结果:骨盆沿X轴及Y轴旋转时对髋臼的RA影响较小,但对RI影响较大并呈线性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RA=0.682 4X+10.256(r2=0.308 4)和RA=-0.714 1Y+10.424(r2=0.999 8);骨盆沿Z轴旋转时对RA几乎无影响,但与RI呈线性相关,回归方程为RI=1.0Z+46(r2=1.0)。结论:骨盆的前后旋转或沿躯体的纵轴旋转均明显影响髋臼的前倾角,但对外展角影响较小;相反,骨盆在冠状面上的左右歪斜可明显影响髋臼的外展角,但不影响其前倾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单纯髋臼翻修术治疗单纯髋臼假体松动与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全髋假体松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4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假体松动,分成2组(各22例),研究组采用单纯髋臼翻修术治疗单纯髋臼假体松动,对照组采用全髋关节翻修术治疗全髋假体松动。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1.5、3、6、12个月Harri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3个月研究组Harri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髋臼翻修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短期内(3个月内)优于全髋关节翻修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陶瓷-陶瓷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放置角度对中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进行第四代陶瓷-陶瓷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髋臼假体放置角度为30°~40°,对照组髋臼假体放置角度为40°~50°。所有患者术前行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后6、12个月及每隔1年进行随访,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拐杖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基于X线片的内植物情况分析(假体碎裂、假体柄下沉、髋臼杯移位、假体周围骨质等)及髋关节功能状况等调查。结果所有患者术后5年Harris髋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高,试验组Harris髋关节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试验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为(3.14±0.37)d,对照组为(3.13±0.35)d,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拐杖使用时间为(14.83±1.63)d,对照组为(15.32±2.64)d,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平均住院日为(4.93±0.38)d,对照组为(4.85±0.64)d,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5年,两组患者异位骨化及股骨假体松动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假体碎裂、髋臼杯松动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陶瓷-陶瓷髋关节置换术中适当降低髋臼杯外展角对于假体远期生存率具有较好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髋关节骨性强直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髋臼假体定位方法及其准确性。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3月采用THA治疗33例(49髋)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其中男25例,女8例;年龄18~69岁,平均35.8岁。左髋10例,右髋7例,双髋16例。其中强直性脊柱炎18例,结核6例,创伤6例,骨性关节炎2例,化脓性感染1例。病程7~15年,平均10.8年。术中采用髋臼周围骨性标志(闭孔上缘、髋臼切迹等)及软组织标志(髋臼横韧带等)定位髋臼假体位置。术后摄髋关节或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及上下、内外髋臼偏移度,并以前倾角15°、外展角45°、上下及内外髋臼偏移度为0作为参考值,评价髋关节骨性强直患者髋臼假体位置的准确性。结果术中、术后均无血管神经损伤、骨折、脱位、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63个月,平均30.3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髋臼假体前倾角、外展角分别为(13.904±4.034)、(42.898±7.474)°,与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86,P=0.178;t=1.969,P=0.055)。内外及上下髋臼偏移度分别为(2.530±2.261)、(3.886±3.334)mm,与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30,P=0.000;t=8.159,P=0.000);其中5 mm 29髋,5~10 mm 18髋,10 mm 2髋,贴合率达59.2%。结论对于丧失正常解剖结构的骨性强直髋关节,THA术中充分利用残留及永久性解剖结构进行髋臼假体定位是比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