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在血管内超声(IVUS)下的表现特征;可溶性CD40L(sCD 40L)血清水平在SA、UA患者中的变化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21倒SA、30例UA患者行冠脉造影,"犯罪"血管同时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另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NS);所有的患者均检测sCD40L血清水平.结果 SA组以稳定型纤维性斑块为主,UA组以不稳定型脂质斑块为主.SA组主要表现为负性重构或无重构,而UA组主要表现为正性重构.UA组的脂质斑块教、不稳定型宽块数、偏心指数(EI)、重构指数(RD)显著高于SA组.UA组的sCD40L血清水平显著高于SA组和NS组,SA组的sCD40L血清水平高于NS组.结论 SA患者和UA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成分和结构特点存在显著差异,sCD40L血清水平有可能成为预测冠心痛不稳定斑块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心病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对比,评价血管内超声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冠心病患者的60处冠脉血管段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结果对60处冠脉血管段进行IVUS检测和CAG检测。60处血管CAG检测显示均未达到手术干预指征,而IVUS检测显示34处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治疗;病变血管的直径及直径狭窄率,IVUS和CAG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AG检查无明显狭窄者,若患者有明显心肌缺血症状,需进一步行IVUS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冠心病及时采取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了解冠脉内支架植入的满意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脉内支架植入,IVUS测量植入前狭窄段血管直径和截面积(CSA)、斑块性质,植入后最小支架CSA,远端参照血管段管腔CSA.结果14/30例(47%)未达到理想的支架植入术后IVUS诊断标准,表现为支架扩张不全或与血管壁间有明显空隙.最小支架CSA示狭窄钙化Ⅱ~Ⅲ度的8例(4.76±1.88mm2)明显小于钙化≤Ⅰ度的22例(7.69±3.17mm2),P<0.01.结论冠脉内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IVUS,有助于选择支架植入的适应证和合适的支架,评价支架扩张是否满意,以达到最佳的支架植入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差异方法 对44例冠心病患者的58处冠脉血管段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结果 对58处冠脉血管段进行IVUS检测和CAG检测.58处血管CAG检测显示均未达到手术干预指征,而IVUS检测显示34处需要进行手术干预治疗.病变血管的直径及直径狭窄率,IVUS和CAG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AG检查无明显狭窄者,若患者有明显心肌缺血症状,需进一步行IVUS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冠心病及时采取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心管内超声(IVUS)观察到的冠状动脉缺血相关斑块与冠心病(CHD)临床表现的关系,对116例住院病人行心电图、冠状动脉造 影(CAG)及IVUS检查。这些病人依据CAG结果及临床表现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CA组,血管狭窄&;lt;50%)46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血管狭窄≥50%)37例,急性冠状综合征组(ACS组)33例。结果表明:①SAP组及ACS组血管病变明显较CA组长、弥漫(分别为19.52mm、25.36mm及12.35mm,P&;lt;0.01)。②CA组以同心性斑块为主,SAP及ACS组均以偏心性斑块为主(P&;lt;0.05)。③CA组及SAP组以纤维性斑块多见,ACS组则以脂质性斑块为主(P&;lt;0.05)。④SAP及ACS组均可见明显的血管重构(P&;lt;0.05)。结论:冠心病的发作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和形态有明确关系,脂质性斑块常诱发ACS,SAP则以纤维性斑块为主,但二者均以偏心性斑块多见,因此有明显的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并发冠心病患者sCD40L水平的变化,进一步了解OSASH并发冠心病的机理.方法:111例经过我院睡眠中心诊断和(或)治疗的患者行血清sCD40L检测,其中21例为正常组.22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33例OSAHS患者,依据AHI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35例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依据AHI分为3个小组,其中33例重度OSAHS患者予3个月nCPAP治疗后再次行PSG监测及血清检测.结果:OSAHS患者和冠心病患者sCD40L水平高于正常人(P<0.011).OSAHS并发冠心病患者sCDdOL水平高于冠心病患者和OSAHS患者(P<0.01).sCD40L水平随着OSAHS患者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sCD40L水平随着OSAHS并发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重度OSAHS患者经CPAP3个月治疗后sCD40L水平下降.结论:sCD40L作为OSAHS病情评价指标,对预测OSAHS并发冠心病有意义,CPAP治疗可能减缓OSAHS并发冠心病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采取血管内超声联合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血管内超声联合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狭...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与定量冠脉造影(QCA)两种方法在冠心病介入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导管室同时行冠脉造影及IVUS检查的患者共74例,分别检测病变血管的最小管腔直径、面积狭窄率、直径狭窄率等指标,并通过检测结果对于两种技术进行比较。结果 QCA与IVUS测量的病变血管最窄处血管腔直径相比[(1.77±0.63)mm vs(1.78±0.3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QCA与IVUS测量的病变血管最窄处面积狭窄率[(0.66±0.14)%vs(0.73±0.09)%]、管腔直径狭窄率[(0.45±0.12)%vs(0.53±0.08)%]及血管参考直径[(3.30±1.04)mm vs(3.88±0.6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US可以较QCA提供更精确的病变血管指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sFas和sFasL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放免法对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sCD40L、sFas和sFasL的检测,并与40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前,患者血清sCD40L、sFas和sFasL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治疗后2周,则与正常健康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CD40L、sFas和sFasL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技术在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在冠状动脉造影引导下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实验组在血管内超声技术引导下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血清脑钠肽(BNP)水平、6 min步行距离,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指标结合压力导丝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价值。方法 42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临界病变(直径狭窄率40%-70%)56处,用压力导丝测定其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IVUS测定最小管腔面积(MLA)、血管外膜面积计算面积狭窄率。以FFR<0.75为界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选择IVUS指标的切点。结果 56处血管病变的IVUS测得面积狭窄率为(75.0±3.8)%,MLA(3.83±0.37)mm2。压力导丝测得FFR为0.78±0.03,29处病变低于界限值(FFR<0.75),均显著低于CAG正常对照组(FFR为0.95±0.03)。IVUS面积狭窄率与FFR呈负相关(r=-0.72,P<0.01)。以FFR<0.75为界值,根据ROC分析,面积狭窄率≥75%、MLA≤3.0mm2为切点灵敏性分别为94%、85%,特异性73%、66%。结论IVUS测定的面积狭窄率≥75%和MLA≤3.0mm2与FFR<0.75密切相关,可据此判断临界病变的血管功能,指导临床处理策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人血清中MMP-9、MPO、CD40L和t-PA水平含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健康人群和冠心病患者血清中MMP-9、MPO、CD40L和t-PA水平,用统计软件对这些因子单项检测及多项检测的临床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结果 健康对照人群和患者血清标本中MMP-9、MPO、CD40L和t-PA水平差异有显著性,病例组内不同病例类型(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各因子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根据对各个因子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统计分析,血清MMP-9、MPO、CD40L和t-PA水平用于诊断冠心病有显著意义,各因子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0.00%,70.00%,76.00%和75.00%;四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6%.结论 有效的联合检测血清中MMP-9,MPO,CD40L和t-PA水平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对冠心病的诊断和分层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YKL-40水平及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探讨血清水平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冠心病组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各40例,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YKL-40水平,线性回归相关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YKL-40水平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YKL-40水平与年龄、FPG、TG、HbAIC等因素存在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KL-40可作为评估冠脉病变程度及血管壁炎症反应程度的重要指标;年龄、FPG、TG、HbAIC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联合心脏彩色超声(彩超)超检查在冠心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营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男68例,女46例,年龄32~78(58.76±7.54)岁,均接受颈动脉超声与心脏彩超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将其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高敏C反应蛋白结合血管内超声技术对冠心病临界病变行介入治疗后产生不良事件。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80例,均在术前做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利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采取血管内超声检查,当最小管腔面积符合时行支架植入术。把患者分成高敏C反应蛋白正常组与升高组,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升高组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机率、复发率以及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可以有效预测冠心病临界病变介入术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可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冠脉内介入治疗(PCI)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5例作为研究组,另取造影正常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抗心绞痛治疗,在PCI治疗前给予研究组患者氯吡格雷75 mg/d,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术前1d、术后1 d和术后5 d患者血清中s CD40L和s ICAM-1的浓度,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前1 d、术后1 d研究组患者血清中s CD40L和s ICAM-1浓度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两组s CD40L和s I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中s CD40L和s ICAM-1浓度水平基本维持不变,而研究组患者血清中s CD40L和s ICAM-1浓度水平逐渐降低。结论氯吡格雷可降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早期血清s CD40L和s ICAM-1浓度水平,有效预防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18.
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sCD40L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sCD40L浓度的影响,并探究其阻断CD40/CD40L信号途径的作用。方法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饮食控制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随访12周。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第12周检测血清sCD40L、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4周、第12周所测指标浓度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且第12周指标血清浓度低于第4周血清浓度(P<0.05)。而对照组以上指标无明显变化。尚不能认为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异常对于阿托伐他汀的降血清sCD40L浓度作用有影响。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sCD40L浓度,具有除调脂作用外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