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异丙酚复合麻醉对老年人术中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影响,并探讨其不同剂量的效应。方法 选择无心肺、内分泌疾患、行上腹部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18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例。A组(对照组):不使用异丙酚;B组(小剂量组):异丙酚4mg·kg-1·h-1持续输入;C组(大剂量组):异丙酚8mg·kg-1·h-1持续输入。于入室时(T0)、切皮前(T0)、切皮后(T1)、胆腔探查结束后(T2)记录MAP、HR、AAI。同时经足背动脉抽取动脉血测定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结果(1)血流动力学:A组T2MAP、HR较基础值显著上升。B组术中MAP、HR较平稳。A组T2MAP、HR较基础值显著上升。两个异丙酚组术中HR均有所下降,其中C组HR较术前明显降低。(2)ET、NO:术中ET、NO应激介质的抑制C组强于B组,B组强于A组。结论 大剂量异丙酚能更好抑制ET释放,并增加血浆NO浓度,但却有可能过度抑制老年人术中的保护性心血管应激;小剂量异丙酚能较好的调控术中的心血管反应在适度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静脉靶控输注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全凭静脉麻醉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子宫肌瘤剜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1组(D1组),右美托咪定2组(D2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三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全凭静脉麻醉方案,麻醉诱导前15min,D1和D2组开始静脉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至术毕前30min,血浆靶浓度分别设为0.6ng·mL-1和1.2ng·mL-1,C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术中调节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维持脑电双频谱指数值(BIS)在50~55.监测术前基础值(T0),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时(T2),气腹时(T3),气腹后5min(T4),术毕拔管时(T5)等各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丙泊酚血浆靶浓度.HT5"H结果 T0时点,三组的HR、MAP均无显著差异(P>0.05);T1-T5时点,D1和D2组的HR、MAP均显著低于同时点的C组(P<0.05),并且D2组均显著低于同时点的D1组(PWTBZ<0.05);T2-T4时点,D1、D2组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均显著低于同时点的C组(P<0.05),并且D2组均显著低于同时点的D1组(P<0.05).C组的HR、MAP在T2-T5时点均显著高于T0时点(P<0.05);D1组的HR、MAP仅在T1时点显著低于T0时点(P<0.05);D2组的HR、MAP在T1-T5时点均显著低于T0时点(P<0.05),其中8例出现过MAP<65mmhg,7例出现过HR<55次/分,均需进行处理.结论 静脉输注血浆靶浓度为0.6ng·mL-1的右美托咪定能使全凭静脉麻醉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并且可以降低术中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  相似文献   

3.
右旋美托咪定用于下肢骨折手术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定(DEX)持续泵注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寒颤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旋美托咪定组(D组,n=32)和对照组(C组,n=28)。所有患者均采用L3~4间隙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麻醉(CSEA),麻醉平面固定后开始持续泵注DEX0.4~0.6μg·kg-1·h-1,C组泵注等体积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从入室到术毕6个时点(T0~T5)的MAP、HR、SpO2及术中寒颤情况。结果 MAP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组内与T0比较有差异(P<0.05)。D组HR显著低于C组(P<0.05);组内与T0比较有差异(P<0.05)。SpO2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组内与T0比较有差异(P<0.05)。D组寒颤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 DEX持续泵注用于下肢骨折手术可提供良好的镇静效应及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寒颤发生。  相似文献   

4.
患者自控镇静用于眼底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球后阻滞眼底手术患者应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自控镇静(PCS)的优越性。方法42例择期球后阻滞眼底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P组15例,应用1%异丙酚;R组15例,应用0.5%异丙酚+0.001%瑞芬太尼;C组12例,空白对照组。PCS组(P组、R组)采用爱朋全自动注药泵,选择负荷剂量+持续背景输注+PCS(LCP模式)静脉输注异丙酚和(或)瑞芬太尼。术中监测BP、HR、SpO2、RR、听觉诱发电位(AAI)、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患者合作评分、术者满意度,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术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MAP、HR、SpO2和A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RR显著低于P组、C组(P<0.05),PCS组的镇静评分、合作评分、满意度评分、球后阻滞疼痛评分明显优于C组(P<0.05),PCS组用药量个体差异较大。三组均无术后恶心、呕吐等现象。结论应用异丙酚、瑞芬太尼进行PCS可安全用于球后阻滞眼底手术,是一种适用于不同患者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强  彭丽萍  李朝阳  叶庆明  吴冬  熬杰 《医药导报》2004,23(1):0032-0033
目的:观察硝普钠(SNP)控制性降压对呼气末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a ET)CO2]及生理无效腔(Vdphys/Vt)的影响。方法:鼻窦手术患者20例,入室后快速诱导气管内麻醉,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手术开始后静脉滴注硝普钠快速降压到平均动脉压(MAP)基础水平的50%~60%。分别于手术开始后10 min(降压即刻T0),降压开始后20 min(T1),40 min(T2)和停止降压后20 min(T3),四个时相分别记录MAP、心率(HR)、Vt、PETCO2,并同步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每时相的P(a ET)CO2以及Vdphys/Vt。结果:PETCO2 T1、T2时点明显低于T0时点(P<0.01)。血压恢复后的T3时点与T0时点无差异(P>0.05)。PaCO2下降约7%,但各时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a ET)CO2 T1、T2时点明显高于T0时点(P<0.01)。血压恢复后的T3时点与T0时点无差异(P>0.05)。Vdphys/V T1、T2时点明显高T0时点(P<0.01)。血压恢复后的T3时点与T0时点无差异(P>0.05)。结论:SNP控制降压到MAP为基础值50%~60%时,Vdphys/Vt增加,P(a ET)CO2增加。PETCO2不能反映PaCO2水平。但PaCO2下降不明显,因此呼吸参数不需要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中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0.5μg/kg,10 min静脉泵入;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10 min静脉泵入。取患者入室(T0)、输注完盐酸右美托咪定或等容量生理盐水即刻(T1)、气腹后5 min(T2)、拔除喉罩即刻(T3)各时点,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测定T0、T2时点血糖值,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喉罩拔除时间(从手术结束到拔除喉罩)。结果 D组患者与C组对比,心率(HR)在T1、T2、T3时点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T0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较C组心率下降明显。D组患者与C组比较,平均动脉压(MAP)在T2和T3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D组患者血压较C组明显平稳。血糖值T2时点C组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的术后拔除喉罩时间少于C组。结论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中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地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应激反应,缩短拔除喉罩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在肥胖患者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时以不同体重标准给药的效果。方法选取肥胖行全麻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表面麻醉+咪唑安定0.05 mg/kg组,B组表面麻醉+右美托咪啶按总体重给药(TBW)1μg/kg;C组表面麻醉+右美托咪啶按去脂体质量(LEW)给药1μg/kg。记录各组给药前(T0)、给药10min后(T1)、气管导管插入鼻腔即刻(T2)、气管导管越过声门插入气管(T3)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T0及T1时点的镇静评分;插管前及插管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组T2、T3时点的HR、MAP高于T0、T1时点(P〈0.05),B组、C组T2、T3时点的HR、MAP高于T1时点(P〈0.05),B组、C组T2、T3时点的HR、MAP与T0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在入室后的各时点HR、MAP低于A组(P〈0.05),B组在入室后的各时点HR、MAP高于C组(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呛咳、躁动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1时点的镇静评分明显低于B组、C组(P〈0.05)。结论按去脂体重缓慢静注右美托咪啶1μg/kg可为清醒气管插管提供良好的条件,建议肥胖患者清醒气管插管时按去脂体重1μg/kg给药。  相似文献   

8.
利多卡因对腹腔镜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SAⅠ~Ⅱ级病人,随机分为3组P组靶控输注异丙酚诱导和维持麻醉;L1和L2组在靶控输注异丙酚诱导前分别静注利多卡因1、2mg/kg,并持续输注利多卡因1、2mg·kg-1·h-1维持。记录麻醉全程血液动力学变化、异丙酚靶浓度及停药至拔管时间;测定入室后、插管后即刻、切皮后10min、停人工气腹后和拔管后血皮质醇、胰高糖素、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结果P组异丙酚靶浓度在各时点高于L1和L2组(P<0.05);皮质醇L2组在T1、T3、T4点明显低于P组(P<0.05);胰高糖素复合利多卡因两组在T2和T4显著低于P组(P<0.05);血管紧张素Ⅱ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1组和L2组苏醒时间较P组延长(P<0.05),L2组较L1组延长(P<0.05)。结论利多卡因可减轻应激反应,降低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但延长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 (AHHD)时异丙酚麻醉维持对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骨科手术 6 0例 ,随机分为异丙酚组和氨氟醚组。全麻诱导后 ,在 30min内以 2 0ml/kg聚明胶肽静脉输注进行AHHD ,P组以 3~ 5mg·kg-1·h-1异丙酚 ,E组以 1 0~ 1 5MAC氨氟醚麻醉维持 ,比较AH HD后不同时点HR、MAP、CVP、SpO2 的变化。结果 ①异丙酚组HR显著降低 (P <0 0 5 )。②两组MAP在AHHD后均显著升高 (P <0 0 5 ) ,且同时点氨氟醚组较异丙酚组升高显著 (P <0 0 5 )。③CVP在AHHD后两组均显著升高 (P <0 0 5 ) ,且同时点氨氟醚组较异丙酚组升高显著 (P <0 0 5 )。结论 术前AHHD时 ,麻醉维持以常用剂量的异丙酚 3~ 5mg·kg-1·h-1持续静注是安全的 ,能维持循环的稳定 ,且异丙酚比氨氟醚麻醉维持更适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血流动力学和血浆内皮素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影响。方法 12~ 14周 Wistar大鼠 2 4只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8只。A组 (对照组 ,注射 0 .9%生理盐水 )、B组 (低剂量异丙酚 )和C组 (高剂量异丙酚 )静注异丙酚 5 mg/ kg诱导麻醉后分别静脉持续注入异丙酚 30、 6 0 m g· kg- 1 · h- 1 3 0 min。总容量均相同 ,记录不同时间性的收缩压 (SBP)、平均动脉压 (MAP)、舒张压 (DBP)、心率 (HR)及呼吸 ,测定血浆 ET、CGRP的含量。结果 组内比较 :B组各时点血压、心率无差异 (P<0 .0 5 ) ;C组随时间的延长 ,2 0 min、 30 min的 SBP、MAP、DBP、HR均下降 ,尤以 30 m in为著 (P<0 .0 5或 0 .0 1)。组间与 A组比较 :各组基础值无差异 ;B组仅在 2 min、10 min时 HR下降 (P<0 .0 5 ) ;而 C组 SBP、MAP、DBP、HR均下降 (P<0 .0 5或 0 .0 1) ,且 HR随时间的延长与 A组的差异明显增加 ,30 min时 P<0 .0 0 1;B组和 C组血浆中 CGRP增高、ET下降 ,CGRP/ ET比例增高 ,C组改变显著。结论 异丙酚促进 CGRP释放 ,抑制 ET的释放 ,通过改变 CGRP/ ET的平衡呈时间剂量依赖性降血压 ,减慢心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在骨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90例患者选择硬膜外麻醉的骨科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三组患者均接受利罗合剂(1%利多卡因和0.5%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并记录给药前(T0)、切皮前即用药后15 min(T1)、45 min(T2)、术毕(T3)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Ramsay镇静评分,并同时测定血糖。结果 C组在T1、T2和T3时间点HR和MAP明显高于D组和P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D组和P组(P<0.05);D组和P组在T1、T2和T3时MAP明显低于T0(P<0.05),T1时Ramsay镇静评分高于T0(P<0.05);D组在T1、T2和T3时HR明显低于T0。与T0点相比,C组在T1、T2时点血糖升高,且高于D组和P组(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能够对清醒的患者提供良好镇静作用,降低围术期手术患者的血糖,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扁桃体合并腺样体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的患儿80例,年龄3~13岁,体重12~42 kg,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后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1泵注10 min,继之以0.5μ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患儿均在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管全麻下完成手术。记录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和拔管时间;采用4分法评估并记录患儿手术后躁动情况,并记录出现躁动后需静注丙泊酚镇静的例数。结果两组患儿苏醒期躁动观察:D组较C组明显减少(P〈0.05);躁动后处理比较:D组需给予丙泊酚镇静4例(10%),C组需给予丙泊酚镇静13例(32.5%)(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明显降低全身麻醉手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可安全地应用于儿科扁桃体合并腺样体住院手术患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艾司洛尔、乌拉地尔和地尔硫茧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期间心血管应激反应及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快诱导气管插管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艾司洛尔组静注O.5nag·kg^-1。,继之以0.05rag·kg-l·Min-1维持;乌拉地尔组静注0.5mg·kg^-1;地尔硫茁组静注0.25nag·Kg^-1。术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等维持麻醉,控制熵指数的反应熵于50+10。观察麻醉诱导前(T0),气腹前(E),气腹后1nan(T2)、5min(Ts)和15mln(1"4),气腹停止后5min(Ts)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比较各组气腹期间丙泊酚用量及术终至气管导管拔除的时间。结果对照组气腹期间(T2~T4)血压、心率和RPP显著升高(P〈0.05),气腹停止后(k)恢复到气腹前水平。艾司洛尔组气腹期间及气腹后(T2—5)上述指标均维持平稳;乌拉地尔及地尔硫苗组气腹后血压、心率和RPP也明显升高,但升高幅度及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三试验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用量也明显小于对照组(尸〈O.05),其中艾司洛尔组丙泊酚用量又低于其他两试验组(P〈0.05)。结论艾司洛尔、乌拉地尔及地尔硫革均可安全、有效地抑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期间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减少丙泊酚用量,其中艾司洛尔效应最优。  相似文献   

14.
邓雪峰  李齐 《安徽医药》2012,16(5):669-671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TCI)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对高血压全麻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腹部手术的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芬太尼组(F组)。SF组麻醉诱导舒芬太尼靶浓度为0.5μg.L-1,麻醉维持舒芬太尼靶浓度不变;F组麻醉诱导芬太尼4μg.kg-1,麻醉维持芬太尼0.03μg.kg-1.min-1;两组麻醉维持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5 mg.L-1。观察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3 min(T4)、手术探查即刻(T5)、拔管后即刻(T6)、拔管后3 min(T7)患者的MAP、HR、血浆皮质醇(Cor)、血糖(Glu)的变化、麻醉恢复情况,随访术后延迟性呼吸抑制、术中知晓情况。结果与T1时比较,两组T2、T4时MAP和T4时HR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F组T6时Cor和T3、T5、T6时Glu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SF组比较,F组T3、T6时MAP和T3时HR显著升高(P0.05),F组T5、T6时Cor和T6时Glu显著升高(P0.05或P0.01);SF组拔管期间体动、呛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F组(P0.05),两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高血压全麻患者,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与丙泊酚能更有效地减轻术中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助于提高全麻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顺式阿曲库铵和阿曲库铵对全麻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全麻剖宫产产妇4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2组,A组和C组(n=20)。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1和琥珀酰胆碱1.5 mg·kg-1快诱导。气管插管后1 min,A组静注阿曲库铵0.4 mg·kg-1,C组静注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1维持肌松。分别记录诱导前基础值(T0)、注射非去极化肌松剂后3 min(T1)、胎儿取出即刻(T2)、用缩宫素后2 min(T3)、手术结束时(T4)的血压、心率、心输出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和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 2组产妇术中肌松情况均满意,术后拔管时间相近。注射非去极化肌松剂后,A组血压下降、心率增快、SVRI下降,T1、T2和T3时间点SBP、DBP、MAP、HR及各时间点SVRI与基础值T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组DBP与MAP在T3时间点下降,与T0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1、T2和T3时间点产妇SBP、DBP、MAP值A组较C组低;T1时间点心率A组较C组快;在T1、T2和T3时间点SVRI值A组较C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内及组间CI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曲库铵和顺式阿曲库铵用于剖宫产全麻均可提供良好的肌松条件,术后能快速恢复;与阿曲库铵比较,顺式阿曲库铵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6.
李勇  余四新  程亮  刘宋磊 《淮海医药》2012,30(3):222-223
目的探讨丙泊酚、利多卡因和艾司洛尔对气管插管期间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丙泊酚组):气管插管前30 s静脉注射丙泊酚0.5 mg/kg;B组(利多卡因组):苯璜酸阿曲库铵静脉注射后2%利多卡因3 ml气管内表面麻醉;C组(艾司洛尔组):气管插管前30 s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 mg/kg。诱导方法: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枸橼酸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 mg/kg、苯璜酸阿曲库铵0.8 mg/kg。3组均于苯璜酸阿曲库铵静脉注射后4 min插管。观察指标:记录MAP、HR在麻醉前、插管后1、3、5 min的变化。结果 3组MAP与T0相比,在T1均较稳定(P>0.05)、在T2、T3显著下降(P<0.01);A组HR比较B组、C组,在T1、T2明显升高(P<0.05);B组HR比较T0,在T1、T2较稳定(P>0.05);C组HR比较T0,在T1较稳定(P>0.05)、在T2明显下降(P<0.05)。结论利多卡因和艾司洛尔均可减轻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艾司洛尔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型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吸入麻醉作比较。方法:择期行短小手术患儿60例,年龄3~9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静脉组:应用新型小儿丙泊酚系统血浆3μg/mL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0.2~0.3μg/(kg.min)以维持麻醉;吸入组:对照组,采用持续吸入3%~4%七氟烷维持麻醉;均置入喉罩行气道管理。于麻醉前(T0)、诱导毕(T1)、喉罩置入即刻(T2)、切皮(T3)、切皮后10 min(T4)及喉罩拔除即刻(T5)等时点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术后记录麻醉苏醒时间、清醒程度(OA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T2~T5时点HR、MAP吸入组大于静脉组(P〈0.05或0.01);T1~T5时点HR、MAP组内比较,静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入组比较,静脉组苏醒时间降低、停药后10 min的OAA/S评分增高、术后烦躁及恶心呕吐例数减少、麻醉效果满意例数增高(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过程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较小,不良反应较少,术后恢复质量较好,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接诊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使用丙泊酚进行静脉麻醉,观察组输注剂量为4 mg·kg-1·h-1,对照组剂量为8 mg·kg-1·h-1,观察2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T2)、硬脑膜切开后(T3)、输注2 h后(T4)、手术结束时(T5)时间点颅内压、脑氧分压的变化以及在T1和T5时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β蛋白(S100β)的变化,记录术后不良神经功能情况。结果T5时间点,观察组颅内压水平低于对照组,脑氧分压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T5时间点,观察组IL-1、IL-6、TNF-α、S100β蛋白均低于对照组( P <0.05);手术后,观察组不良神经功能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静脉麻醉中不宜使用8 mg·kg-1·h-1剂量的丙泊酚,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损伤,对此类患者应选择4 mg·kg-1·h-1剂量丙泊酚,以提高脑组织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对全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氯化钠注射液组(C组)、右美托咪啶组(D1D4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C组患者给予氯化钠注射液,D1D4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C组患者给予氯化钠注射液,D1D4组患者均给予右美托咪啶。监测5组患者诱导前(T0)、给药后5 min(T1)、10 min(T2)、睫毛反射消失时(T3)、意识消失时(T4)、气管插管前即刻(T5)、气管插管后1 min(T6)、3 min(T7)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意识消失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CC)及剂量;记录患者气管插管阳性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D1组患者T5及T6时HR、MAP均显著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D3组患者T1D4组患者均给予右美托咪啶。监测5组患者诱导前(T0)、给药后5 min(T1)、10 min(T2)、睫毛反射消失时(T3)、意识消失时(T4)、气管插管前即刻(T5)、气管插管后1 min(T6)、3 min(T7)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意识消失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CC)及剂量;记录患者气管插管阳性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D1组患者T5及T6时HR、MAP均显著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D3组患者T1T4时HR、MAP均显著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4组患者各时点HR均显著低于T0时,T1、T2时点MAP均显著高于T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D3组、D4组患者HR较C组、D1组在T2T4时HR、MAP均显著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4组患者各时点HR均显著低于T0时,T1、T2时点MAP均显著高于T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D3组、D4组患者HR较C组、D1组在T2T6时点均显著降低,D2组、D3组患者MAP较C组、D1组在T3T6时点均显著降低,D2组、D3组患者MAP较C组、D1组在T3T6时点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睫毛反射消失时和意识消失时D2组、D3组、D4组患者ECC及剂量较D1组、C组均显著降低,且D3、D4组显著低于D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D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C、D1、D4组患者,且D2组显著低于D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应用于全麻手术患者,不仅可以维持患者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还可有效控制患者的应激反应。但是,右美托咪啶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间的确切疗效和安全性尚须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