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科2007—2010年收治的44例脑出血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采用呼吸机支持治疗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我科2007年以来对脑出血伴ARDS患者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模式进行呼吸机支持治疗及采用连续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和间断血气分析方法来指导呼吸机支持治疗的患者44例。结果 44例中有15例死亡,其余患者经呼吸机支持治疗1~7d后呼吸功能均得到恢复,病情稳定后转普通病房。结论 BiPAP通气模式更适用于危重患者伴ARDS需呼吸机支持治疗的患者。采用连续SpO2监测和间断血气分析方法指导呼吸机支持治疗是基层医院简便易行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Bi PAP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COPD患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使用Bi PAP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常规药物治疗相同,治疗组行无创通气和呼吸兴奋剂联合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结果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应用Bi PAP无创呼吸机和呼吸兴奋剂联合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Bi PAP无创呼吸机和呼吸兴奋剂联合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吸机辅助呼吸在急性自发性脑干出血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分析30例急性自发性脑干出血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常规降颅压、控制血压、防治并发症、支持对症治疗及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前后呼吸指标的变化及对急性自发性脑干出血预后的影响。结果 30例患者呼吸机辅助呼吸前后行血气分析,对各项呼吸功能指标进行监测,治疗后R、PaO2、SaO2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31、7.76、6.87,P均〈0.01)。其中好转出院20例(67%),自动出院6例(20%),死亡4例(11%)。结论对急性自发性脑干出血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积极早期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同时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可使患者有可能度过呼吸衰竭,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无创呼吸机治疗矽肺伴Ⅱ型呼吸衰竭进行临床评估。方法选取矽肺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0例,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对比无创呼吸机治疗前后患者各项指标。结果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矽肺伴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种机械通气模式对重症胸部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在创伤初期的治疗作用。方法分析22例应用Vela16531型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重症胸部损伤合并ARDS患者,其中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8例,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压力支持(PSV)7例,压力控制通气(PCV)7例。结果本组22例患者,治愈2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三种通气模式均能明显改善患者低氧血症,CPAP+PSV模式在降低呼吸频率、降低吸气末峰压方面优于其它两种模式(P<0.01),而PCV模式在连枷胸呼吸机内固定治疗使胸廓稳定性及ARDS肺复张方面更优于其他两种模式。结论三种不同通气模式均能改善低氧血症,CPAP+PSV模式在降低呼吸频率、降低吸气末峰压方面稍有优势,PSV模式更适合连枷胸呼吸机内固定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杨君  解建  李涛  徐拥庆  姜志明  张明 《山东医药》2007,47(34):69-70
观察28例连枷胸合并肺损伤患者机械通气前后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变化,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呼气末正压通气模式。机械通气后,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及pH明显改善(P〈0.01)。认为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创伤性连枷胸能达到胸廓内固定和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双重作用,及时有效的气管切开和呼吸机支持可防止ARDS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呼吸机联合乌司他丁的综合疗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0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两组均给予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组加用乌司他丁20万U+5%葡萄糖500 m L静脉滴注,2次/d,连用7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APACHEII评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呼吸频率、血气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APACHE评分、VAP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照组(P0.05)。结论呼吸机与乌司他丁联合应用治疗ARDS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率高达16~64/10万,病死率为34%~60%[1-4].呼吸支持是ARDS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重症ARDS患者存在肺部气体交换严重障碍,单纯依靠呼吸支持不能有效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这部分患者只能依赖人工肺改善机体氧合.  相似文献   

9.
呼吸机的撤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呼吸机撤离是指导致呼吸衰竭的基础病因改善或缓解后,呼吸机由控制通气转为自主呼吸过程。此过程可突然或逐渐撤离通气支持。Tobin与Brochard 2个多中心研究结果表明,能够适应突然撤机的患者大约占机械通气患者的75%。  相似文献   

10.
俯卧位通气作为 ARDS 的治疗手段之一,已被证明可以改善氧合、减轻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提高患者生存率,其中的机制包括俯卧位时呼吸力学的改善。通过对俯卧位通气时呼吸系统的顺应性、胸腹腔压力、肺应力应变、流速、阻力、呼吸功等呼吸力学方面的变化趋势分析发现,对于重度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能获得对患者有益的呼吸力学变化,但俯卧位通气的时机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辅助呼吸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选择52例以重症闭合性胸部创伤为主并ARD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及保护性肺通气治疗组,每组各26例;均以PB760呼吸机辅助呼吸(SIMV+PVS+PEEP模式),分别记录机械通气前及通气后8、24h动脉血气分析PaO_2、PaCO_2及氧合指数(PaO_2/FiO_2);同时记录每组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时间、治疗有效和无效(死亡)例数。结果保护性肺通气组8、24h后氧合指数、PaO_2明显优于常规通气组(P0.01),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短于常规通气组(P0.01),病死率也低于常规通气组(P0.05)。结论保护性肺通气方式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体外膜氧合(ECMO)在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股静脉-股动脉途径的ECMO支持对1例吸入烟雾弹致严重ARDS患者治疗41 d.连续观察患者血液动力学、肺影像学、呼吸机参数、经皮脉氧氧饱和度、酸碱平衡、血乳酸含量以及心、肝、肾、脑功能的变化.结果 ECMO支持技术可使重症ARDS患者较长时间维持生理水平的动脉血气、组织氧供及酸碱平衡,保持良好的心、肺、肾、脑功能,但患者在行ECMO支持治疗的第41天因严重的肺部感染并可能的脑出血失去继续治疗的价值而终止治疗.结论 ECMO可提供有效的肺功能支持,可为ARDS患者肺的恢复和临床进一步处理创造了机会.出血与栓塞是维持ECMO顺利运行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术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无创通气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通气对肾移植术后合并ARDS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肾移植术后合并ARDS患者采用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监测通气前后患者生命体征(呼吸、心率、血压)及动脉血气(pH、PaO2、PaCO2、SaO2)的变化,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8例患者经无创通气治疗后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无创通气治疗降低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及血PaCO2水平,提高了血pH、PaO2、SaO2水平,治疗前后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合并ARDS患者病情重,进展快,BiPAP无创通气能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低氧血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呼吸机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意义。方法43例ARDS患者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联合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监测呼吸参数、血气分析、血电解质、X线胸片等。结果28例患者痊愈出院,15例治疗失败,总成功率达65.1%。结论呼吸机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抢救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法进行肺开放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ARDS患者在肺保护通气的基础上采用压力控制法进行肺开放,将呼吸机调整到压力支持模式,个体化使用PEEP和支持压力水平,PEEP15~25 cm H2O,支持压力15~20 cm H2O,气道峰压不超过45 cm H2O,维持1分钟,肺开放后继续进行肺保护通气。动态观察肺开放策略实施前后氧合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52例ARDS患者共进行164次肺开放,肺开放前后氧合功能障碍明显改善。结论肺开放策略治疗重症ARDS明显改善了肺的氧合功能和顺应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相对安全,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8例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段培林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8):1171-1172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方法,从而达到挽救生命的目的。方法通过近两年来ICU病房28例ARDS患者的治疗体会,总结经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8例ARDS患者,治愈21例,死亡7例;结论 ARDS患者应及早给予机械通气,以肺的保护措施为主;要加强抗感染治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同时要避免肺机械性损伤。  相似文献   

17.
《内科》2017,(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病情危重,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早期给予有效的呼吸功能支持,改善氧合,纠正低氧血症。正确进行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可以提高ARDS患者的治愈率,同时降低长时间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所带来的呼吸机相关性肺部疾病,但目前尚未有明确、公认的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切换窗点,本文就近年来有关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控制窗点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田昭涛 《山东医药》2009,49(45):102-103
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以呼吸支持,使病人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改善肺的通气和换气,缓解呼吸窘迫,改善压力—容量关系,以及保障应用镇静药和肌松药的安全,降低颅内压,维持胸壁的稳定性,有利于肺和气道的闭合,减少呼吸做功及机体氧耗,为危重病人提供脏器功能支持,为抢救赢得时间,并尽可能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ICU中不同病因(肺源性或肺外源性)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的差异。方法收集北京友谊医院KU近2年来收治的ARDS患者共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分析不同病因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指标的差别。结果两组总死亡率相近,但肺外源性ARDS患者预后,包括住ICU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等指标明显好于肺源性ARDS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死亡患者多为高龄;而肺源性ARDS患者住院时间长,呼吸机支持时间较长,治疗难度大。结论肺外源性或肺源性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有较大差异,治疗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20.
呼吸机支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的诱发因素、死亡原因以及在呼吸机支持治疗中生命体征监测对病情转归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R ICU收治的20例ARDS的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总机械通气天数差异显著(P=0.015);存活组中吸氧浓度、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在带机前后差异显著(P0.05);死亡组中显示死亡前吸氧浓度较带机前明显升高(P0.01),与存活组脱机前吸氧浓度有显著差异(P0.01),死亡组中吸氧浓度、血氧饱和度、心率在带机前和死亡前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ARDS诱发因素主要为肺部感染和脓毒症;MODS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创呼吸机治疗是维持生命体征的主要方法,在维持有效的血压、动脉血氧分压的情况下,吸氧浓度、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是监测患者是否能够成功脱机的有效而便捷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