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规律及其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规律及护理方法。[方法]收集了2000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195例AMI病人,回顾性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规律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195例AMI中发生心律失常125例,占发病总数的64.10%;AMI后心律失常虽在24h内任何时间均可发生,但较多发生在04:00~16:00,其中08:00~12:00最多。[结论]AMI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时间规律性,应在AMI后心律失常易发生的时间段密切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各项急救护理工作,减少意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规律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规律。方法抽选1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时段统计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发生的时间和病例数,各时段之间发生率进行χ2检验。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时间以前24h为最多,时间段以7:00~16:00为多,较少发生在17:00~次晨6:0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时间有其规律性。提示应在其易发时段加强护理,减少意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及护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规律。方法 :回顾分析 1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 2 6 8例 ,分时段统计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和病例数 ,各时段之间进行 χ2 检验。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以凌晨 5时至下午 4时较多 ,较少发生在下午 5时至次日凌晨 4时。结论 :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有时间的规律性 ,提示应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易发生时段加强护理观察 ,减少意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时间的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心肌梗死患者,分时段统计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和病例数。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以凌晨5时至下午4时较多,较少发生在下午5时至次日凌晨4时。结论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有时间的规律性,提示应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易发生时段加强护理观察,减少意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陈彩容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8):1045-104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规律。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2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26例,分时段统计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问和病例数,各时段之间进行X^2检验。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以凌晨5时至下午4时较多。较少发生在下午5时至次日凌晨4时。结论: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有时间的规律性,提示应在急性心律失常易发生时段加强护理观察,减少意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心律失常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Bn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心律失常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干预后患者病情转归明显加快,同时其不良情绪会得到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 I)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对照组30例。研究组重点从“AM I后心律失常时相分布特征、AM I后心律失常可控因素、AM I后心理干预措施、AM I后康复训练”四个方面进行循证,并用以指导临床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心功能分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能显著降低AM I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刘艳梅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12):217-2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规律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95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心率失常发生的时间规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AMI后心律失常虽在24h内任何时间均可发生。但较多发生在4:00—16:00,其中8:00—12:00最多。结论AMI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时间规律性,应在AMI后心律失常易发生的时间段密切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各项急救护理工作,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狭窄或闭塞所产生的心肌严重缺血和坏死。多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狭窄或闭塞。AMI主要死因是室性心律失常。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方法,我院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护理2周后,评估2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对比2组卧床时间及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的变化。结果 2组护理后舒适度各项评分均显著增加(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卧床时间(2.64±0.52)d,显著少于对照组(4.35±0.67)d(P0.01);2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1),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情绪状态,促进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舒适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8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7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腹胀、便秘、失眠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总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有效改善AMI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焦虑情绪分析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对76例院前急救AMI病人进行焦虑情绪分析并施行针对性心理护理.[结果]病人在角色适应、获得心理支持、积极配合治疗、减少护患纠纷等方面有良好效果.[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院前急救AMI可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cl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它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1]).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较多,尤其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时极为多见.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焦虑情绪分析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对76例院前急救AMI病人进行焦虑情绪分析并施行针对性心理护理.[结果]病人在角色适应、获得心理支持、积极配合治疗、减少护患纠纷等方面有良好效果.[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院前急救AMI可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心律失常的特点及监测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5例AMI发生部位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对不同部位AMI病人并发心律失常进行监测,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的表现,采取相应的抢救及护理措施.[结果]65例不同部位AMI病人并发心律失常恢复实性心律为96.92%,仅2例病人死亡.[结论]对不同部位AMI病人并发心律失常进行有效的监测护理,有利于病人的早期救治,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