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不稳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术前依据颈椎骨折、脱位导致颈椎不稳,给予Halo氏架外固定处理;手术时采用清醒表麻慢诱导经口或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以及逆行经鼻气管插管,全部为静吸复合全麻,经颈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结果:12例患者术毕10 min内苏醒,恢复自主呼吸,均拔管后安全返回病房。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清醒表麻慢诱导的气管插管全麻,可以完成该类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张口受限小儿麻醉诱导药物、麻醉方法的选择,以及掌握经鼻盲探气管插管要领、拔管指征及术后处理。方法:对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儿采取清醒状态下气管切开后麻醉。其余采用经丁酸钠、氯胺酮、地西泮或芬太尼慢诱导加完善的咽喉表面麻醉下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结果:清醒状态下气管切开1例,经鼻盲探气管插管19例,成功17例,失败2例。术后呕吐2例,窒息死亡1例。结论:术前正确评估气道困难的程度,选择适当的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方法,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及术后处理,可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是治疗重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鼾症,OSAHS)的主要治疗手段.UPPP手术患者多数存在困难气道和血流动力学障碍的问题,麻醉诱导期和拔管期是较危险阶段.我们对46例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患者采用了慢诱导经鼻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均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忘镇痛慢诱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在上、下颌骨骨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上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32例,年龄13~56岁,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方法经鼻盲探气管插管,观察记录插管次数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32例中有22例一次性插管成功,7例经改变头位、旋转导管方向后试插3次进入气管内,3例能置入喉镜者经口明视下将导管插入气管,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对插管过程无记忆,未见与插管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健忘镇痛慢诱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用于上、下颌骨骨折病人,在插管期间使患者处于浅睡眠状态,保留自主呼吸,心血管不良反应小,术后无记忆,插管成功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alo-vest装置固定下急性颈椎损伤病人手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107例急性颈椎损伤病人手术先在局部麻醉下行Halo-vest装置固定后,采用慢诱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术中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结果 107例中105例(98.1%)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成功,2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插管操作过程及围术期生命体征平稳。9例病人高位截瘫呼吸无力术毕行气管切开,其余病人术毕均顺利拔管,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急性颈椎损伤术前应进行充分的评估和严格的处理,麻醉时保持颈椎的稳定性,以保证病人麻醉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8—2010-08收治的386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的麻醉情况。结果386例病人均采用清醒健忘镇痛慢诱导经鼻气管插管全麻,无一例产生不良后果。结论清醒健忘镇痛慢诱导经鼻气管插管全麻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可行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韩红  王珑 《中国医疗前沿》2010,(8):22-22,25
目的探讨保留呼吸慢诱导经鼻盲探插管在颌面外科手术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47例,术前预测评估为困难气道,年龄11~60岁,采用保留呼吸慢诱导方法经鼻盲探气管插管,观察记录插管次数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47例中30例一次性插管成功,9例经改变头位,旋转导管方向后试插3次进入气管内,8例能置入喉镜者经口明视下将导管插入气管,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对插管过程无记忆,未见与插管有关的并发症。结论保留呼吸慢诱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用于颌面外科困难气管插管病人,在插管期间患者处于浅睡眠状态,保留自主呼吸,从而解决快速诱导后发生插管困难以及应用肌松药后气道阻塞的危险后果,而且心血管不良反应小,术后无记忆,插管成功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杨鑫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4):110-110
目的观察对老年胆囊手术实施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胆囊手术的老年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开放静脉后,应用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等行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观察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硬膜外穿刺,取R8~9或T9-10间隙穿刺并留置导管,利多卡因试验剂量,测定阻滞平面后行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短,术后躁动少(P〈0.05),但是血流动力学改变比例较高(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是适用于老年人胆囊切除术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但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比例较高,需要重视血容量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食管、气管插管全麻诱导在饱食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5例急诊饱食病人使用改制的带囊气管导管盲探下插入食管,气囊充气后行全麻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结果25例病人,盲探食管插管24例一次成功,其中20例全麻快速诱导插管,5例全麻慢诱导插管,25例病人均无食管出血、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结论此方法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对患者损伤小,全麻诱导快速平稳,解决了饱食手术病人全麻诱导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将硬膜外腔阻滞、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微泵静脉输注全麻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术后苏醒时间、术后不良反应作一比较,以供选择一种安全方便、经济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吴世贵  云菲  陈尔标 《海南医学》2010,21(17):22-23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和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用于全麻诱导的效果。方法 40例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麻醉诱导顺序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和芬太尼4μg/kg后,七氟醚组吸入浓度8%的七氟醚,丙泊酚组靶控输注丙泊酚2μg/ml,然后静注阿曲库铵0.4mg/kg,3min后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插管中以及插管后3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结果两组MAP、HR在基础值、插管前和插管后3min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MAP和HR均比基础值降低(P〈0.05),诱导后3min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均回复到基础值水平(P〉0.05)。结论七氟醚与丙泊酚一样,麻醉诱导平稳,能有效抑制插管时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期间丙泊酚不同给药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0例择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ASAⅠ~Ⅱ,分成三组:A组(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丙泊酚2 mg/kg,3 min后行气管插管),B组(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丙泊酚1 mg/kg,3 min后追加丙泊酚1 mg/kg行气管插管),C组(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3 min后静注丙泊酚2 mg/kg行气管插管)分别在麻醉诱导前,诱导后1 min、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 min、插管后3 min、插管后10 min监测MAP、HR、SPO2.结果:在麻醉诱导期间,A组MAP和HR变化幅度最大、B组变化幅度次之,C组变化幅度最小,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内随访三组患者均无诱导或手术期间术中知晓.结论:C组丙泊酚诱导给药方法可以明显减少MAP和HR波动,对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是一种较好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诱导麻醉对气管插管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雷米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采用丙泊酚2 mg/kg、罗库溴胺0.6 mg/kg诱导麻醉,雷米芬太尼组采用雷米芬太尼2μg/kg,芬太尼组采用芬太尼3μg/kg,观察诱导前(T1)、插管前1 min (T2)和插管后2 min (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诱导后SBP、DBP、HR较诱导前均明显降低(P<0.01),插管后雷米芬太尼组SBP、DBP、HR基本接近诱导前值(P>0.05),芬太尼组SBP、DBP均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1和P<0.05),而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SBP、DBP和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雷米芬太尼、芬太尼均能抑制气管插管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但雷米芬太尼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4.
乌拉地尔预防气管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观察乌拉地尔预防气管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的效果.[病例报告]选择需行全身麻醉的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30例.麻醉诱导期给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依次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 mg/kg、芬太尼2.0μg/kg、依托咪酯0.4 mg/kg及万可松0.14 mg/kg.在气管内插管前30 s给观察组患者静脉推注乌拉地尔0.6 mg/kg,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时、插管后10 min时两组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见插管时对照组患者血压明显高于诱导前,而观察组患者则明显低于诱导前.[讨论]麻醉诱导期气管插管前预防性静脉推注给予乌拉地尔可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所引发的心血管反应,可避免因气管插管所致的麻醉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3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静脉诱导下行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用异丙酚4-8mg/(kg·h),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吸入低浓度异氟醚。结果全组病例麻醉管理中无呕吐、误吸,麻醉效果好,无麻醉死亡;术中、术毕血流动力学Sp02虽与术前有显著差异i但绝大部值均在正常范围,提示内环境平衡,术后均带管安返病房。结论异丙酚静脉持续输注复合低浓度吸入麻醉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急诊手术麻醉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60岁以上老年人腹部择期手术患者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全麻联合硬膜外组(GEA组)与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15例。GEA组患者先行硬膜外麻醉,待硬膜外平面确定后,行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术中用丙泊酚泵入维持,根据需要给予少量肌松剂,术后行PCEA。GA组患者常规给予全麻诱导(同GEA组),气管内插管,术中用丙泊酚、芬太尼、阿曲库胺维持,术后行PCA。记录两组患者全麻药用量;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情况,并行VAS评分。结果GEA组全麻药用量明显少于GA组(P〈0.05),GEA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GA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可降低术中丙泊酚用量,拔管时间提前且麻醉安全性增加。  相似文献   

17.
王艳云 《当代医学》2010,16(4):128-129
目的观察清醒插管时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的效果。方法择期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巨大甲状腺切除的病人48例,年龄48~58岁,ASA均为Ⅱ级,随机分为单纯表面麻醉组(L),表面麻醉+芬太尼1ug/kg+咪达唑仑40ug/kg(F1)和表面麻醉+芬太尼1.5ug/kg+咪达唑仑40ug/kg(F2组),每组16例。F1和F2静注咪达唑仑40ug/kg,分别静注芬太尼1ug/kg、1.5ug/kg面罩给O2后气管插管,记录麻醉前(T0),暴露声门即刻(T1),插入气管导管即刻(T2)时的MAP、HR及插管过程中有无躁动、呛咳等。结果F2与F1及L比较,插管时F2组对MAP及HR影响明显降低,呛咳、躁动的发生率减少。结论静脉注射芬太尼1.5ug/kg复合咪唑仑40ug/kg,可为巨大甲状腺肿清醒插管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儿唇裂整复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对48例实施唇裂整复手术的婴儿采用肌注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为主的基础麻醉、以静脉输注氯胺酮为主的非气管插管的静脉全麻、或以异氟醚吸入复合静脉输注氯胺酮或瑞芬太尼为主的气管插管全麻,同时复合了局部麻醉,术中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术毕予以患儿充分的苏醒。结果非气管插管全麻16例、气管插管全麻3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气管插管的全麻病例,术中SPO2平均为(99.2±1.6)%;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的病例,平均苏醒时间为(7.6±2.2)min。结论两种方式麻醉,可保证实施唇裂整复手术婴儿围麻醉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丙泊酚在全麻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以提高麻醉技术。方法分析52例采用快速静脉诱导气管内插管,丙泊酚微量泵静注复合全麻的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麻醉管理中无呕吐、误吸,麻醉效果好,无麻醉死亡;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参数虽与术前有显著差异,但绝大部分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丙泊酚微量泵静注复合全麻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急诊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 42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体会 ,并探索合理的麻醉方法 .[方法 ]静脉注射氯胺酮或硫喷妥钠及芬太尼、潘库溴胺后行气管插管 ,衔接麻醉机作机械通气 ,吸入安氟醚0 .5 %~ 1.0 % ,监测挠动脉平均动脉压、心电图、中心静脉压、体温、血气、尿量 .[结果 ]本组 42例的麻醉效果均良好 ,未发生并发症或死亡 .[结论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的合理麻醉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