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4~6月,昆明卫生检疫局对昆明机场鼠密度进行了调查,共放置鼠笼和鼠夹259个,捕鼠64只,捕获率为24.7%。其中家栖鼠类52只,捕获率34.7%(52/150),野栖鼠类12只,捕获率11.3%(12/106)。捕获的鼠种有:褐家鼠45只(70.3%)、黄胸鼠12只(18.8%)、小家鼠1只(1.6%)、齐氏姬鼠2只(3.1%)、大绒鼠1只(1.6%)和鼩鼱3只(4.7%)共6种。  相似文献   

2.
长春市家栖鼠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长春市家栖鼠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特征,为科学指导HFRS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鼠情监测采用夹夜法,将鼠肺切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抗原。结果长春市家栖鼠类群落由褐家鼠、大林姬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东方田鼠、布氏田鼠、黑线仓鼠组成,平均鼠密度7.0%,褐家鼠为优势种,且该鼠带病毒率最高。结论褐家鼠是长春城市和农村居民区鼠害防制的重点鼠种,也是HFRS主要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3.
苏州市家栖鼠的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根据苏州市区10年来鼠情监测结果,分析家栖鼠的群落结构特征,为城市鼠害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夹夜法.结果苏州市家栖鼠类群落由小家鼠、褐家鼠、黄胸鼠和臭NFDA6NFDA5组成,优势种为小家鼠.特殊场所和重点行业鼠密度较高( 2.34%、 1.41%),居民区最低( 0.41%);城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 73.27%),城郊地区以小家鼠为优势种( 81.25%).结论苏州市不同区域家栖鼠的群落结构相似,不同生境中群落结构略有差别,而密度指数差异具有显著性(χ2= 288.97,P< 0.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950~2000年间湛江地区鼠形动物种群的动态变化。方法 收集整理湛江地区50年来的鼠疫监测资料,依次按年代进行鼠形动物的分类统计。结果 50年来共捕获家栖、野栖鼠形动物2目7属11种共计237831只,其中家栖鼠形动物2目3属4种157412只,以黄胸鼠为优势种,臭鼩鼱和褐家鼠为常见种;野栖鼠形动物2目7属8种共计80419只,以黄毛鼠和板齿鼠为优势种,海南屋顶鼠和臭鼩 鼱为常见种。结论 在城镇家栖鼠类中,褐家鼠已逐渐取代黄胸鼠的优势种群地位,但在农村家栖鼠类仍以黄胸鼠为主。野外生境黄毛鼠的数量在逐年减少,但板齿鼠的数量在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长春市的家栖鼠类群落结构特征,为鼠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夹夜法捕鼠。结果长春市家栖鼠类群落由褐家鼠、大林姬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东方田鼠、布氏田鼠、黑线仓鼠组成,鼠密度为7.7%,褐家鼠为优势种群。结论褐家鼠是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中鼠害防制的重点鼠种,要有针对性制定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区鼠类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武汉城区居民住宅、一般单位、重点单位室内家栖鼠种群构成。方法室内布放鼠笼,以火腿肠或花生米为诱饵捕捉家栖鼠,捕获的家栖鼠送实验室统一编号、称重,记录鼠种、成幼及捕获地点。结果共捕鼠393只,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分别占50.64%,43.00%和6.36%。重点单位褐家鼠为优势种,占68.21%。居民住宅和一般单位的黄胸鼠较多,分别占55.49%和53.85%。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幼成鼠比例分别为1∶1.29,1∶0.58和1∶5.25。捕获25~125 g的褐家鼠,15~75 g的黄胸鼠及10~14 g的小家鼠较多。结论武汉城区重点单位以褐家鼠为主,而居民住宅和一般单位黄胸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溴敌隆杀灭家栖鼠的效果,有效地控制鼠密度。方法按照灭鼠达标考核鼠密度的监测方法(粉迹法)测定鼠密度,采用间断投饵法判断杀灭效果。结果灭鼠前鼠密度调查,共布置有效板712块,阳性板265块,阳性率为37.22%。鼠种构成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51.70%(137/265)。0.005%溴敌隆对小家鼠、褐家鼠和黄胸鼠的灭鼠率分别为99.09%、92.70%和9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2,P>0.05)。三种鼠死亡时间基本一致。结论溴敌隆对家栖鼠特别是小家鼠杀灭效果非常理想,适用于大面积灭鼠,是当前安全高效的首选灭鼠剂之一。  相似文献   

8.
家栖鼠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家栖鼠主要包括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屋顶鼠(Rattus rattus),我国代表种为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和小家鼠(Mus musculus)2种害鼠.由于这些鼠类的危害日益严重,它们不仅糟蹋粮食,污染食品,更主要的是传播疾病,如鼠疫和出血热等,而且能够咬坏电线,破坏通讯设备,引起火灾等重大事故.因此人类对害鼠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控制措施,但直到20世纪中叶,鼠类防治还一直处于被动状态.随着对家栖鼠类生态学研究的进展和抗凝血灭鼠剂的应用,鼠害控制进入了新的时代.这类灭鼠剂主要包括香豆素和茚满二酮两类化合物,它通过干扰维生素K代谢,破坏正常的凝血功能而导致死亡.由它配制的毒饵,不会引起老鼠的拒食反应;人畜误食也有足够的时间抢救,并有特效的解毒剂维生素K1,成为防治家栖鼠的理想鼠药[1].因此,世界各个国家都在推广应用,我国也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随着这类灭鼠剂的长期使用,家栖鼠对抗凝血灭鼠剂出现了明显的抗药性与交叉抗药性,影响着这类杀鼠剂应用,使鼠害控制更加困难.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褐家鼠、小家鼠对抗凝血灭鼠剂产生抗药性以来,几乎所有使用这类鼠药的国家和地区都报道了家栖鼠的抗药性.近年来,围绕家栖鼠对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以下简称抗药性)的研究,国内外开始了许多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溴敌隆防制家栖鼠的效果。方法 实验室有选择适口性试验 ,现场灭家栖鼠效果考核。结果 在有选择的摄食试验条件下 ,0 .0 0 5 %溴敌隆大米毒饵对褐家鼠和黄胸鼠的毒杀率达 10 0 %和 94 .4 4 % ,摄食系数分别为 0 .6 3和 0 .5 4 ,致死剂量分别为 9.97(0 .0 6~ 2 4 .6 9)和 7.93(5~ 17.6 1)mg/kg。现场灭家栖鼠试验 ,灭鼠率达 86 .4 3%。结论 溴敌隆对家栖鼠毒效髙 ,适口性好 ,具有较好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城市鼠害是一个严重的世界性问题,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3种家栖鼠是城市主要害鼠。城市具有适宜家栖鼠生存的条件,尤其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家栖鼠可持续性控制越发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城镇家栖鼠综合防治是可持续控制策略的核心组成部分,该文对城镇鼠类调查、启动阈值确定、干预、评价等步骤进行阐述,并对比部分国家(地区)登记使用的杀鼠剂,同时探讨诸如标准和法规、综合监测、风险评估、抗药性问题和健康教育与社区参与对于持续长久地城市鼠害控制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